Ⅰ 我在國外借外債到外匯局備案他們叫我到國家法改委去備
辦理外債登記,詳細見《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債登記實施細則》 http://www.people.com.cn/zixun/flfgk/item/dwjjf/falv/3/3-2-11.html
下面摘出重要部位:
第四條 外債登記分為逐筆登記和定期登記。
定期登記外債是指:國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外債;財政部、經貿部、中國人民銀行、農業部、中國銀行分別負責的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
逐筆登記外債是指:除定期登記以外的國內其他部門、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借用的外債。
企事業單位委託金融機構的對外借款,由借款合同規定的債務人辦理登記。
第五條 定期登記手續為:
1.借款單位在第一筆借款合同簽訂後的15天內,到所在地外匯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定期登記的《外債登記證》(以下簡稱《登記證》) 。
2.當新簽借款契約或債務發生提款、償還等變動情況時,借款單位應按月分別填寫「外債簽約情況表」和「外債變動反饋表」(以下簡稱「反饋表」),並於每月後5日內上報登記部門。
3.借款單位需要開立現匯賬戶時,應憑《登記證》和登記部門開出的開戶批准書到指定開戶行(以下簡稱開戶行)辦理開立外債專用現匯賬戶(以下簡稱外債專戶)手續,並於次日將回執寄送登記部門。
第六條 逐筆登記的手續為:
1.借款單位在借款合同簽約後15天內,持借款合同副本和對外借款批件(外商投資企業不需批件),到登記部門辦理外債登記手續,領取逐筆登記的《登記證》。
2.在借款調入境內時,借款單位憑匯款通知單和《登記證》到開戶行開立外債專戶,辦理入賬手續。
3.債務到期還本付息時,借款單位應持《登記證》和還本付息通知單,提前到登記部門領取還本付息核准件,憑核准件和《登記證》到開戶行辦理從外債專戶匯出本息手續。
4.在辦理收付和開戶手續後,借款單位應依據開戶行開出的收付憑證填寫「反饋表」,並於次日將「反饋表」存款憑證影印件報送登記部門。
5.借用非調入現匯而需從境內匯出借款本息的非調入形式債務的單位,應在債務實際發生後,填寫「反饋表」,於次日將「反饋表」影印件寄送登記部門。在債務到期還本付息時,應憑登記部門的核准件到開戶行開立「外債還本付息專用現匯賬戶」(以下簡稱還本付息專戶),辦理匯出本息手續。
6.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局批准,將借款存放境外的單位,應每月通過「反饋表」向原登記部門報送當月存款變動情況。
7.境內機構向在華外資銀行、中外合資
銀行借款,可以不另設賬戶,但借款單位必須按有關規定履行登記和報送「反饋表」手續。
8.在本地領取《登記證》的借款單位,如必須在異地銀行辦理開戶、還本付息手續時,可先持本地登記部門開出的《登記證》到異地登記部門辦理還本付息核准手續,異地開戶行在辦理手續3天後,將支付憑證的影印件報送原登記部門。
第七條 在《登記證》上記載的債務最後一次還本付息後,開戶行應立即注銷其「外債專戶」和「還本付息專戶」,借款單位應在15天內向發證的登記部門繳銷《登記證》。
辦理外匯核銷:
出口單位初次申領出口收匯核銷單(以下簡稱"核銷單")前應當憑以下材料到外匯局辦理登記:
1、單位介紹信、申請書;
2、外經貿部門批准經營進出口業務批件正本及復印件;
3、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及復印件;
4、企業法人代碼證書及復印件;
5、海關注冊登記證明書復印件;
6、出口合同復印件。
外匯局對上述材料審核無誤後為出口單位辦理登記手續。
Ⅱ 一個高中政治問題 「本國匯率上漲不利於回收外債」一、上漲之後美
「本國匯率上漲不利於回收外債?」這個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應該這樣理解:
1.回收外債,首先當然是中國將自己的外匯,借給別人。別人還回來,連本帶利,還是外匯,這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不影響外債回收。但回收的外債,如果以人民幣來衡量的化,算貶值了。
2.假如將錢借給美國,本國匯率上漲,美國還給我們的錢不會變多。
Ⅲ 為什麼說人民幣升值,外匯儲備減少,外債增加
人民幣升值 說明兌換人民幣需要更多的外幣 從而說明我國的外匯匯率處於有利地位 在對外貿易中 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不利 因為價格貴了 市場力競爭力下降,但是對進口有利,可以獲得很多的外幣,.,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我認為 人民幣升值,可以減少我國的外債數額 是對的.. 人民幣升值 說明我國的支付能力加強 償還外債能力增強... 所以外債占國民收入的比率會減少... 如果我的分析是錯誤的,或者你找到了正確答案 請告訴我.. 期待中
Ⅳ 為什麼外匯儲備的增加會提高我國外債償還的能力
外匯儲備就是外國欠我們的債務,而且是貨幣化的、容易變現的債務。
你想,別人欠我們這么多,這就是我們的實力,想欠誰欠誰。
Ⅳ 外匯儲備增加為什麼會引起通貨膨脹
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
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Ⅵ 外債、外匯管制相關問題
1.你說的東西牽扯經濟課程,通俗形象還真不好講,中國從鬼子那裡買東西必須使用鬼子的錢,我們借給老美錢老美一般用國債抵押,那麼我們需要在國際市場中把美圓換成日幣還鬼子的錢,需要一個龐大的集體肯兌換,那麼費用也是龐大的,而且老美不一定同意他成為另外國家的債務人,為什麼?(敢多說崩了你,老美強啊);另外國際市場匯率波動不小,換來換去可能造成損失
2.外匯管制通俗的說就是民間不能隨便的把家裡的人民幣外幣換來換去的以免造成國家損失,出差出國有一定數額限制,避免有人從中牟利
Ⅶ 人民幣外匯上漲對國內有好處還是壞處
人民幣升值的潛在好處:
對中國的海外投資有利
對人民幣朝向區域貨幣和國際貨幣方向邁進有利
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一批依靠外資貸款的項目的贏利能力將得到改善
中國GDP國際地位將提高,
負面影響:
外國企業來華投資數量將減少。
對發展中國的國內旅遊業不利。人
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將大幅度縮水。中
中國經濟有可能失控。
Ⅷ 外匯匯率改變對中國的外債有什麼影響(詳細解釋)
呵呵…
朋友:又是你呀!還是那個老問題。
你如果需要澳元,又可直接兌換,你用人民幣一次兌澳元好了,比人民幣-美元-澳元肯定合算。
如果你在澳洲一次用不了那麼多澳元,可部分兌澳元,部分兌美元,美元存入你在澳的銀行,待澳/美達0.75以下時再兌成澳,不過在澳兌換的手續費要多少,合算不?你自己算一下。
還不明白嗎?
Ⅸ 外債與外匯有什麼關系
外債:國家向外國商民或政府的借債,屬於國債的一部分;一般不包括個人或私商向外商所借的債款。
外債應該就是指對外的債務,比如目前中國持有美國幾千億的國債,那麼美國就是欠債國家。
外債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向國外借款,例如,清政府時期,清政府大規模增加了外債。福建台灣巡撫邵友濂首先向上海洋商貸借規銀五十萬兩,籌辦海防。到辛亥革命爆發前,清政府向帝國主義列強所借的鐵路借款合計達庫平銀三億三千餘萬兩,占所借外債總額的27.4%。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現今中國將近2萬億的外匯儲備中,大部分都是投資到美國國債,據評論說這也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因為在全球很難找到流動性這么好的如此大額的,而又「相對」安全的投資渠道。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Ⅹ 外債余額越多,外匯儲備越少是什麼原因
外債余額多,表明該國需要通過借債方式解決需要的外匯,正常情況下外匯儲備會比較少。
此外,外債多,本幣的幣值容易貶值,境內投資者更願意將本幣轉換為外幣,央行為穩定匯率干預匯市,也會減少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