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遼寧省貴金屬冶煉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遼寧省貴金屬冶煉

發布時間: 2021-05-21 14:24:07

❶ 古代貴金屬冶煉技術

相當的先進,你看現在出土的文物就知道了。不僅精美而且比例什麼的多樣化。再說個人認為金銀屬於比較好冶煉的材料。
至於金銀幣的純度我想大概就是30%-60%之間左右。不會是100%的因為純金是軟的。在加上中國不是金銀的生產國,所以一般都是一半左右的。但是某些特殊時候,不排除小於30%的,不如戰爭。。

❷ 我是做貴金屬冶煉的,需要把貴金屬做成顆粒狀的,想請問一下真空型和非真空型的撒珠機有什麼區別

真空型的可以減少氧化的概率。

❸ 遼寧省3個礦業公司調研報告

遼寧省是我國礦業比較發達的省份,這里,許多礦山建設早,現代化程度比較高。2006年7月,我對該省的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礦業公司(以下簡稱鞍鋼礦業公司)、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鐵法煤業公司)和紅透山銅礦3家礦業企業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報告簡述如下。

(一)3家礦業公司的基本情況

(1)鞍鋼礦業公司是鞍鋼的主要鐵礦生產基地,是集采礦、選礦、燒結、機械製造、電力修造和建築安裝等行業為一體的國有大型礦山企業,屬於鞍鋼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截至2005年末,擁有4座大型鐵礦山、4個大型選礦廠、1條燒結礦生產線、1條活性炭生產線、4個輔料礦山,以及礦山研究、設計、礦山機械、運輸設備修造、動力、礦山建設等相關輔助產業,其中主體生產廠礦8個(表4-1)。

表4-1 鞍鋼礦業公司生產規模

(2)鐵法煤業公司成立於1999年10月,2002年8月實施了債轉股,是一個以煤炭生產為主,集煤層氣開發利用、建築安裝、機械製造加工、建材、電力等於一體的多元化大型煤炭企業集團。

煤業集團前身——鐵法礦務局始建於1958年。礦區由鐵法、康平、康北3個煤田組成,其中生產礦井8對,核定生產能力為2265萬噸,實際生產能力已達2100萬噸以上。截至2005年末,集團公司總資產93.5億元,資產負債率46.37%。在冊職工總數4.4萬人,另有集體職工1.8萬人(表4-2)。

表4-2 鐵法煤業公司生產規模

上述3家公司,除鐵法煤業公司外,稅後利潤都在20%左右,而且比較穩定。鐵法煤業公司由於資源本身稟賦較差,長期虧損,如今不僅扭虧為盈,且有相當高的利潤,收益的增長也是很可觀的。據了解,這些贏利主要來源於礦產品價格的上漲。其中鞍鋼鐵精礦,由2003年年初每噸262元上漲到2005年的560元,增幅達到11%;燒結礦由2003年每噸343元上漲到2005年的650元,增幅達到88%;煤礦均價,2003年為138/元噸,2005年為248/元噸,上漲80%;銅礦均價,由原來的15000/元噸上漲到現在的60000/元噸,增幅達到300%。這次礦產品價格上漲,主要是需求增加造成的,這就為利潤的增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利潤增加,又大大增強了企業的實力,致使多方受益。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首先,加大了企業的投入。鐵法煤業公司2003~2005年在生產上的投入總額分別為2.81億元、3.16億元、3.97億元(合計9.9億元),安全投入總額分別為6525萬元、8196萬元、23836萬元(合計38557億元)。這是多年所少有的。鞍鋼礦業公司2003年以來,投入3000萬元相繼進行了大孤山鐵礦、東鞍山鐵礦、眼前山鐵礦的補充勘探和砬子山鐵礦的勘探工作,部分工作尚未完全結束,估計資源儲量將增加2億噸以上。2004年鞍鋼礦業公司收購西鞍山鐵礦5家采礦權,將其作為後備礦山。2005年與遼寧省冶金地質勘查局簽訂黑石砬子鐵礦探礦權轉讓協議,擬作為後備礦山的接續資源。紅透山銅礦先後投入819萬元、1087萬元進行技術改造,預計可收回礦產儲量15萬噸,效益達1800餘萬元。

其次,使廣大的企業職工受益。2003~2005年,鞍鋼礦業公司職工年均收入由13000元增加到18000元;鐵法煤業職工年均收入由15969元增加到25054元,都是建礦以來職工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時期。

再次,國家受益。3家礦業公司上繳的稅金,2003年是66736萬元,2004年是12935萬元,2005年是130913萬元,3年增加96%。此外,礦產資源補償費也逐年有所增加。

除了上述收益外,礦業公司的領導和廣大職工珍惜礦產資源意識的提高更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性。

(四)礦業公司珍惜資源的意識已轉化為行動

據了解,礦業公司珍惜礦產資源的動力來源於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特別是中長期的經濟利益;來源於廣大職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持續穩定就業的期望。這些動力已經形成了有效的機制,產生了良好的效果。鞍鋼礦業公司的鐵礦開采主要是露采,回收率可以達到95%以上,幾乎沒有什麼損失。鐵法煤業公司所采儲量大多數屬於薄煤層,但是開采損失率仍然不高,2003年為39%,2004年為28%,2005年29%。紅透山銅礦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采礦貧化率在20%~26%,損失率在12%~14%,供礦銅品位在1.2%~1.3%;而2006年上半年,供銅品位達到1.56%,回採率達到97%,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

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1)在開采過程中加強管理,主要措施是強化損失礦量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目前,紅透山在損失礦量的計算中將其分為3個部分:採下損失、未採下損失和核銷礦量。其中未採下損失又分為正常損失(設計損失)和非正常損失(由於安全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失)。對這些損失,分別通過落實指標和落實責任加以實施。同時強化了殘礦回收的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2)在選礦過程中加強管理。通過優選浮選改選,完善鋅浮選工藝,使鋅的回收率提高15%;通過應用聚氨酯篩網保證精度,以碎代磨,提高了磨礦效率;通過脫水流程改造減少了金屬流量;通過陶瓷過濾機取代折帶過濾機減少了精礦損失;通過地溝及其設施的改造,最大限度地回收地溝礦石。

(3)在冶煉過程中加強管理。包括嚴格控制鼓風爐渣含銅損失,降低鼓風爐爐渣里的含銅量;研製開發並利用「電收塵」,使資源得以合理利用;採用塑料、編織袋沾結銅精礦,減少銅精礦的損失等。

(4)充分利用尾礦回收礦產資源。紅透山銅礦有3個尾礦庫,存尾礦共370萬噸。在企業發現尾礦中含硫達3%~7%時,在1993年和1996年分別在選場至井下之間、尾礦庫至井下之間,建立了兩個選硫廠,實現了尾礦進入井下充填之前的再選硫,最多年份可回收硫含量3萬噸,年創產值400餘萬元。早在1997年,該企業就投入了部分工作,進行了系統采樣,查定了各種貴金屬、稀有金屬的含量,編制了圖件和報告,為尾礦利用打下了基礎。

上述珍惜礦產資源、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事例說明,企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有人說,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構成了合理利用礦產的障礙,其實不完全是這樣。被調查的這3家礦業公司都是獨立自主的企業,都是以追求贏利為目的,但他們並沒有急功近利、采富棄貧、采大棄小;相反,紅透山銅礦還在礦產品價格較高時期多開采成本較高的窄脈礦,留下富礦、厚脈礦在價格低迷時開采。鐵法煤業公司的生產能力已達到2300萬噸/年,但他們始終把開采量控制在2100萬噸左右,並沒有因為價格高而突擊增加產量。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把企業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考慮。而企業的長遠利益同國家對礦產資源管理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五)需要思考的問題

(1)礦產資源補償費收取得太少。鞍鋼礦業公司2005年總產值為55億元,利潤7.8億元,上繳的資源補償費僅為1000萬元左右。從理論上說,礦產資源補償費代表的是國家作為資源所有者的權益,而這個權益不到位,在礦產品大幅漲價的情況下矛盾日益突出。對此,我們既沒有及時地補救,又缺少必要的認識,實在是管理上的失誤。

(2)政府收取礦業權價款的理論依據模糊不清。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礦業權價款包括兩個方面來源:一是國家的投入形成的;二是顯性的級差收益形成的。可是現在地方政府擴大范圍,對企業用自己資本形成的礦業權也要由政府實施「有償化」。比如紅透山銅礦,原來國家無償提供的資源——984萬噸銅礦儲量早已用完,現在保有的958萬噸銅礦儲量完全是企業自身的投入形成的,而且投入費用已經進入礦產品成本。如今對它實行「有償」,實在是「取之無道」。因為紅透山銅礦雖然是國家所有,但國有資本一經進入企業,就成為法人財產,出資者是不能任意收回的。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與前一個問題密切相關的,即資源補償費不到位,用礦業權價款補救。但這樣的補救,長此下去會產生嚴重後果,即弱化了所有權,造成法律上的混亂。

(3)鞍鋼礦業公司佔有的鐵礦石儲量太多,可能形成壟斷。根據遼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遼寧省國土資源廳對鞍鋼需要的鐵礦儲量給予了特殊支持。它本已保有284690萬噸儲量,是過去無償取得的;通過有償取得471680萬噸儲量,兩者之和為756370萬噸,而它已經采出的僅為53828萬噸儲量。剩餘的儲量,按照現在的生產年產規模,足夠開采10年,這顯然是資源佔有量太大,在未來很可能形成區域性的壟斷,不利於市場經濟的改革走向。

(4)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的權益在哪個環節實現,需要深入研究。按照國際慣例和我國礦產資源法的規定,礦業資源所有權權益的實現,都是在礦產品銷售環節,這是有道理的:第一,只有在這個環節,國家所有的礦產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才能得到確認;第二,只有在這個環節,企業才容易承擔,無需大量資金墊付。但是,現在地方政府以礦業權價款名義收取的資源所有者的權益,都要一次性支付,這就產生了企業難以承受的財務費用(銀行利息)。據鞍鋼礦業公司反映,他們向政府購買的胡家廟子鐵礦要6年內支付3億元價款,使用期限是30年。這等於現在就要為30年後的礦產儲量支付價款。這種支付方式,如果年利按6%計算,使得他們每年要承擔1000餘萬元的財務費用。

(5)礦產資源利用率是高還是低,要作具體分析。長期以來,礦產資源利用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我國礦產資源損失浪費嚴重。可是,這三個礦業公司,就見到的情況而言,其存量資源利用程度遠遠高於國家的規定。例如,鞍鋼礦業公司把含鐵量為20%的赤鐵礦都開采了,而過去它是開采表外的。又如,紅透山銅礦用編織袋沾取丟失的礦渣,用掃帚清掃坑道的礦粉,都是自覺的行動。所以,我們對礦產資源利用現狀應當重新認識。

(六)認識和建議

(1)要對礦產資源及礦業的作用有全面認識。它對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至少有四種效應:①增加財富效益。由於礦產資源的凈價值是礦產品銷售收入減去各種投入及平均利潤之後的凈剩餘,所以誰開發它,誰就在當地絕對增加了財富。②經濟增長效應。礦產開發所形成的工業總產值可以直接增加當地的GDP的發展速度。這3家礦業公司,在2005年即創造16億元的產值,比2004年增長20%。③財政收入效應。2005年,這三家礦業公司共提供稅金15.7億元。④提供就業效應。2005年,這3家礦業公司的在崗職工為68000人。應當從這些角度來理解各級政府對礦產資源的關心,並將其引導到加強礦業長遠發展的方向上來。

(2)要針對礦業存在級差收益的特點強化其管理和服務。礦業是以礦產資源為原料的產業,而礦產資源的稟賦從來就是不均衡的,加之地理位置的差異,其產地收益不僅存在著水平級差(不同地區間),而且存在垂直級差(礦區內開發的不同階段)。對這些級差在這次調研中我們深有感觸。因此,在礦產資源管理上不能憑借「一時一地」來決定礦業政策,要針對這種級差收益,鼓勵開發劣等資源,調節開發優等資源,達到全面合理利用國內資源的目的。

(3)要把礦產勘查還給礦業。礦產開發對礦產資源的依賴不同於一般產業對原材料的依賴。它主要是一次供給多年使用,一旦異地接續,則原有大部分設置形同廢物。這種依賴激發了礦山企業對礦產資源接續的超常關注,猶如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關心。這一點我們在調研這三家公司時深有感觸,進而意識到,如果把商業性礦產勘查全部還給礦業,政府只作必要的宏觀調節,豈不是更好嗎?應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4)要把礦產資源管理擴展到對礦業的管理。從這3家礦業公司來看,礦業作為以生產礦產品為主的產業,其鏈條長短不一。鏈條最長的是銅礦,一直做到冶煉;最短的是煤礦,一出坑口就是商品。對礦業的管理,就是要負責礦業生產的全過程,因為礦業生產的每一個過程都有合理利用資源的問題、資源的保護問題。但是,我們強調要管理礦業,並不是要求政府去具體管理礦業生產的每一個過程,而是把管理的力度作用到管理的主體上,即礦山企業,使其主動構建節約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機制,培育珍惜礦產資源的企業文化。充分發揮使用礦產資源的企業在合理利用礦產資源中的能動作用,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政策,而不是政府自己直接去管理,越管越細。

(5)要正確評估地質工作的作用。地質工作在礦產資源的發現和勘查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時期,它可以提早或延緩礦產資源的發現,增加或減少礦產資源的儲量,但不能創造礦產資源。遼寧省的礦產資源實踐證明,盡管有將近2萬人的專業地質隊伍找礦,但是,30年來在有色金屬礦、煤礦等大宗礦產勘查上,基本沒有大的突破,以致原有的8座有色礦山已關閉7家,只剩下紅透山一家,而且其資源還是礦山自己找到的。這個事實說明,地質工作必須尊重地質規律和經濟規律。地質規律就是在生成礦產的地方才能找到礦產;經濟規律就是找礦是有成本約束的,超出礦山企業難以承受的找礦成本,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是行不通的。我們加強地質工作,必須尊重這兩個規律,不能認為只要加大地質工作的投入,就能解決礦產資源問題。

❹ 烏魯木齊天山星貴金屬冶煉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烏魯木齊天山星貴金屬冶煉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11月1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無(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有專項審批的項目除外等。
法定代表人:徐淵
成立時間:2011-11-15
注冊資本:32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5000005802184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新疆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流花湖路336號

❺ 大型貴金屬冶煉廠搬遷有哪些地方的廢料有回收價值

得看那個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