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貴金屬與貨幣發行量關系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貴金屬與貨幣發行量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5-20 20:07:33

㈠ 4個關於經濟學常識(貨幣發行量、貨幣與G家的關系等)的SB問題,高分求助!

1 發行量又叫供給量,取決於需求,包括主觀需求和客觀需求,主觀需求你懂的,就不多說了。客觀貨幣需求分為交易性需求、預防性需求、投機性需求,你說的那個貨幣流通公式主要考慮的是交易性需求,GDP的總量,不應該再算貸款,貸款是存量,已經包含在供應量中,重復了。人人都恨錢少,盼錢多,但如果人人都多,有害無益。

2 每一年的超發,都是一次對全民的掠奪。每一次的通脹,都是百姓的財狼。不敢過分,在於恐懼「水」對「舟」的反抗。這就是為什麼聖上愛財,必須取之有度。無度的ZF遲早進墳墓!財政與銀行是執政者手中的兩根魔棒,財政是第一金庫,因為交保護費天經地義在任何社會,第一金庫不夠用,才啟用第二金庫,LZ此處順序顛倒。

3 別擔心,世間的事總是一物降一物,鹵水點豆腐。 ZZ上的擔憂和獨立的央行會構成超發的約束。千萬別有愛民如子的童話般幻想。獨立的央行只對國會(必須real)負責或者說只對國民負責,這樣才有可能管住貨幣這個洪水猛獸。所以為什麼有的央行行長比總統任期要長。典型的還有歐盟央行。

4 是的,如果貨幣供給等於需求,就不會有通脹,通脹說到底還是一種貨幣現象。沒有當年的4w億,哪來的今天的通脹?說「小程度的通脹有利於經濟」,不無道理。但不是刺激供給,凱恩斯一向認為,經濟起飛後的最大問題不是供給,而是有效需求不給力。預期學派重視預期,小漲給人的預期是將來還要漲,買漲不買落的心理會加快人們兌現購買力,從而有效刺激需求,摒棄「節儉」的悖論。對於素有勤儉持家高儲蓄傳統的社會,擴大內需尤其需要。說白了,百姓怕通脹,但有人需要通脹,而且還不是一般人。所以,通脹必將進行到底。信不信由你。

5 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凈出口,即Y=C+I+G+NX,貿易順差受到遏制,加之國際形勢不妙,NX逐漸退色,投資拉動,夠多了,都通脹了,再說投資當前表現為需求,未來表現為供給,沒有消費需求,供給難以實現,必然是產能過剩。所以擴大內需,沒有退路了。論短期宏觀經濟學,那還得佩服凱恩斯,有效需求不足是大問題,而不是供給。GDP說到底就是買賣,沒有買,哪有賣?沒有買賣,哪有殺害?(野生動物保護可見供求關系)

不求速度,但求精彩!有問則追,無疑則采!

㈡ 中國貨幣發行量依據什麼原則,貴金屬數量,債務,還是什麼_但是美國呢,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美元發

史密斯協定頒布以後,已經沒有國家把貨幣發行與黃金掛鉤了,換句話說史密斯協定以後,金本位制度已經被完全廢除了
現在國家發行貨幣就是根據當前的經濟狀況,就業情況和通脹情況,在衡量國際經濟的大環境來發行貨幣了

㈢ 流通中的金屬貨幣是什麼概念

………………
第一個回答也太望文生義了吧。馬經課睡覺了吧…………
所謂的金屬貨幣,就是指黃金、白銀等硬通貨。
因為這些貴金屬天然有貨幣的功能:易於保藏,便於分割,價值大等。
紙幣的發行量比金屬貨幣大,就會通貨膨脹,發行量比金屬貨幣小,就會通貨收縮。
因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現在市場上已經沒有金本位了,所以金屬貨幣一般已經退出流通市場了。

㈣ 問一個關於貨幣與經濟的問題

我這樣理解:
1.首先應該搞清楚紙幣和金屬貨幣的關系。馬政經中論及,一定量的代表一定量的金屬貨幣【例如1美元代表一個數值盎司黃金】,因為紙幣是國家利用其政治權利強制推行的。但是這只是理想情形。市場中,由於貨幣其實也是一種商品,實際的比例關系在變。否則就不會出現黃金價格波動情形了,當然,黃金的價格變動主要是紙幣發行的多少或者追逐黃金的紙幣多少造成。但是,黃金的實際價值依然沒有變化或者很小變化,幾乎忽略不計。變動的僅僅是紙幣的價值,因為1單位的紙幣所能換取的黃金飄忽不定。這點不僅馬政經認同,西方經濟學也認同,否則就不會出現人們持有貴金屬保值增值了。
2.還要分清通貨膨脹和價格上漲的關系。通貨膨脹指得是社會上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持續上漲。所以,少數商品的價格上漲或者大多數商品短暫的價格上漲都不能成為通貨膨脹。個人認為,古代不存在充足的引起通貨膨脹的條件:1.使用金屬貨幣的時代基本在資本主義誕生前【例如我國宋代的交子】,那時候主要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商品經濟處於初級階段,沒有社會化大生產,所以產品主要是農民的勞動產品,某些商品的價格增長不會直接導致其他商品價格增長。2.金屬貨幣的供給量加大主要由於開採的大量增加,但鑒於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和貴金屬的開采難度,可以推測這樣持續快速地能引起商品價格上漲的產量增加的條件難以成立。3.金屬貨幣的價值是靠其重量衡量的,不能認為的在形式上增加。4.貴金屬在使用中會漸漸磨損且磨損量無法回收導致流通量減少。5.貴金屬具有貯藏只能,可以脫離流通領域進入貯藏領域減少總貨幣量。由上面這些因素,鄙人認為使用金屬貨幣時期商品的價格會發生變化,但不會達到通貨膨脹所要求的程度。
3.紙幣則不然,上述金屬貨幣所具有的特點紙幣基本沒有。費雪公式MV=Py,假定V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確實不易改變,這與社會的消費習慣,支付方式,財富保有量有關】,實際產值y固定,則M名義貨幣量越大,商品價格P越高。而名義貨幣供應量與貨幣乘數、國家貨幣發行量、外資進入等諸多因素有關,導致名義貨幣供應量可能出現持續的增加,進而導致通貨膨脹。而且有一種可能是,剛開始僅僅是輕微通貨膨脹,但消費者對貨幣的信心喪失,導致V增加,從而造成價格進一步上升。這時候,即使貨幣供給量沒有進一步增加也會出現通貨膨脹。

㈤ 貴金屬和美元的關系

美元指數中七成的組成是歐元兌美元匯率的變化影響,同時在一般正常狀態下,美元指數與金銀是反比例的關系。因為金銀以美元標價,如果美元貶值的話,那麼金價在美元標示的價格中就會上漲,反之也成立。
但是,也有特例,以去年5月貴金屬大漲行情為例,金銀與美元是同方向的,因為這里歐元遭到拋空,市場的避險買入金銀因素導致了那次漲勢。
因此考慮歐美貨幣關系在內,可以理解為,七成狀態下,金銀與美元成反比。

㈥ 紙幣的發行量跟金銀貨幣有什麼關系

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只是金銀貨幣的價值符號,所以紙幣的發行量要以金銀貨幣量為基礎。
生活中買賣的金銀只是一種商品,並不是貨幣,金銀不能以貨幣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

㈦ 紙幣和貨幣關系

1、紙幣是在貨幣充當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由金屬貨幣演變而來,沒有金屬貨幣,就沒有紙幣。

2、紙幣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屬貨幣的價值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3、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貨幣有價值,就能夠以自身的價值去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其次,貨幣有使用價值,就能夠去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所以,把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其他的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是在基本職能上衍生出來的。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中國則是世界上使用紙幣最早的國家。

(7)貴金屬與貨幣發行量關系擴展閱讀:

貨幣的契約本質決定了它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一般等價物、貴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延期支付標准和記帳單位。實物貨幣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人們的商品價值觀的物質附屬物和符號附屬物。

既包括流通貨幣,尤其是合法的通貨,也包括各種儲蓄存款,在現代經濟領域,貨幣的領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實體通貨方式顯示,即實際應用的紙幣或硬幣,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電子貨幣。

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貨幣起著根本性和基礎性的作用。

㈧ 關於金本位和貨幣發行量以及經濟發展的疑問

沒有關系,只是貨幣供給不變的經濟增長會帶來通貨緊縮。經濟增長本質上是生產的產品變多了,而不是貨幣變多了。比如原先社會中有金貨幣100單位,經濟有單一產品100單位,則每單位產品價值為1單位貨幣;經濟增長後,社會產品達到110單位,但金仍然是100單位,則每單位社會產品值0.909單位貨幣。雖然貨幣供給沒有變化,但社會產品增多了。
實際上在歷史上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比如中國許多時代時代發生過銅荒,導致物價下行。但人們是可以尋找替代品德,飛票、交子、寶鈔、官票等紙幣或匯票的發行,以及部分地區鐵錢的使用就是為了彌補銅供應量的不足。
當然中國情況特殊,長期以來為銅本位制,明朝後期由銅本位向銀銅復本位過渡,特別是隆萬以後美洲銀元的流入,貨幣供應量增大才奠定了貴金屬本位的基礎。

㈨ 黃金與各貨幣的關系

黃金與美元同屬於避險資金,也就是競爭關系,而歐元是想成為避險資金所以在貨幣上與美元是競爭關系,其他貨幣沒有避險屬性。並不是所有時候美元跟黃金都是相反的,在有戰爭或者非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黃金與美元是同漲同跌的狀態,並不是一個非常確定的關系,與其他貨幣的關系不大,國際經濟好的時候各國家貨幣都相應利好黃金就會利空。反之黃金就會利好

㈩ 貨幣與經濟的關系

希望對你有幫助 市場經濟離不開貨幣.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貨幣不僅充當著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為財產的代表成為信用活動的工具.由此產生的一系列與貨幣收支有關的交易和借貸等經濟活動,就是金融活動.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換是直接的物物交換,以物換物.沒有貨幣的物物交換往往頗費周折,如果甲需要乙的商品,乙卻不需要甲的商品,兩人就不能成交.其缺點隨著商品交換范圍的擴大而日益明顯.
1.貨幣執行交換媒介的功能
在交換的實踐中,人們逐漸習慣與用某種比較容易為大家接受的商品來充當商品交換的"中間人",先把自己生產的商品設法換成這種商品,然後再用它去換回自己需要的商品,從而導致了貨幣的產生.
2.貨幣執行計價單位的功能
貨幣執行計價單位功能,就是賦予商品一定的價格.市場上的商品有千萬種,個人對同一種商品效用的評價又千差萬別,因此人們往往難以弄清各種商品之間的交換比例,交易自然也就難以做到公平.由於某個商品出賣後可以得到的貨幣就是該商品的價格,一旦該商品在市場交易中形成了被廣泛接受的價格,人們再也不必一一記住各種商品相互之間的交換比例,只要一看價格就一目瞭然.

貨幣經歷了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再從金屬貨幣到紙幣的演變過程.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票據形式的記帳貨幣和近年出現的各種電子貨幣取代了部分紙幣進行流通.

貨幣可以隨時方便地換成各種各樣的商品和財務.因此,貨幣除了在商品交換中執行交換媒介和計價單位的功能,貨幣本身也成為了財產的代表.貨幣作為財產的代表,不僅可以儲存起來作為未來的購買力,而且可以通過出讓給別人收取利息實現增值.讓渡貨幣在一段時間內的使用權,就是貨幣的借貸活動.
在讓渡貨幣使用權的借貸活動中,當事人雙方之間體現的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權人暫時出讓貨幣在一段時間內的使用權,貨幣的使用人(債務人)有義務在一定期限之後歸還,並支付一定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