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蘇聯大蕭條外匯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蘇聯大蕭條外匯

發布時間: 2021-05-20 01:46:59

❶ 1929~1933大蕭條時期,西方國家給蘇聯的貸款後來是用何種方式償還的蘇聯有沒有還清

貸款是其中之一,整個西方當時資本過剩,正愁的沒有地方輸出,自然會貸款給蘇聯這個大市場,而且還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貸款主要是通過農產品、初級產品、原料出口換來的外匯償還的。這個也造成了國內的供應壓力。這些債務償還的具體情況自然非常復雜,沒有辦法說還清沒有,但是引進外國資本、還債給蘇聯國內也造成了相當的壓力,這是肯定的。
貸款其實不能說是蘇聯從西方獲得的主要好處。蘇聯在經濟危機中從西方得到的主要好處在於:1.引進技術。到1931年已達8300萬盧布的技術項目。2.進口機器設備,1931年,世界機器出口總量30%是向蘇聯,美國的50%,英國的70%是蘇聯的。3.引進的技術人才,以及派出國培訓技術人才。

❷ 為什麼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會造成除蘇聯外世界范圍內的大蕭條

世界經濟一體化,以美國經濟危機為導火索,很快讓世界經濟陷入危機.

❸ 1929年經濟危機對蘇聯有影響嗎

1929年的經濟危機對蘇聯可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蘇聯經濟一片大好。由於蘇聯施行計劃經濟,因此很難受經濟危機影響。美國人正是從蘇聯那裡學會且進一步認識到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意義。

在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席捲西方各國的時候,蘇聯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經濟危機,恰恰成了蘇聯大國崛起的良機。《青年參考》總結那個時期蘇聯的對內對外政策,挖掘出了蘇聯能夠在全球經融危機中的崛起的秘密。

蘇聯人民的艱苦努力和蘇聯領導人基本正確的對外經濟政策,使得蘇聯成為大蕭條時期的大贏家。

到1932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從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❹ 美國1929年大蕭條時期的1美元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

今天美元的價值比過去低,也就是說美元貶值,這就是通貨膨脹,這是因為價格看起來似乎大漲而每一美元可購買更少。
今天美元價值有多低?好吧,1913年的1美元相當於2012年的23.19美元,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1920年1美元差不多是今天價值的11.84美元,美元價值只有一半了。在1929年大蕭條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相反)時期1美元價值提高到13.43美元,到1940年,1美元價值甚至更多,購買力相當於今天的16.40美元。
到1950年,美元價值開始下降甚至低於大蕭條之前,1美元僅值9.53美元。
1960年1美元=今天7.76美元
1970年1美元=今天5.92美元
1980年1美元=今天2.79美元
1990年1美元=今天1.76美元
2000年1美元=今天1.33美元
2010年1美元=今天1.05美元
為什麼今天美元價值貶值了?
某種程度上,經濟擴張的通貨膨脹需要成本,美聯儲保持低利率以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增長與最終需求,而事實上,美聯儲核心通脹率目標是2%。換句話說,只要價格(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波動)一件僅上漲2%,經濟就將以健康速度增長。
當然,如果你的收入也增加了2%那麼這很好,如果不是,通脹會降低你的生活標准,對許多美國人來說,這就是所發生的,因為收入差距拉大。2000-2006年的平均工資是持平的,盡管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5%,這六年裡,企業利潤每年增長了13%,這是經濟衰退之前。
如何測量今天美元價值
在探究美元價值之前,你必須熟悉四種測量方法,也就是比較過去生活成本,大多數專家使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或者每個月一籃子商品服務價格比較。
第二種方法是用匯率來看美元海外市場購買力。一個簡單方法是用美元指數世界上其他貨幣兌換美元的價值。
盡管你不願意看到經常使用的國債,但可以告訴你今天美元價值如何,這是因為許多投資者、商人甚至國家購買國債而不是購買美元現金。
測量美元價值的第三種方法是通過外匯儲備,也就是外國手中持有的美元數量,他們為什麼那樣做?有三個原因:
1、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也就是意味著說,大多數國際交易都是用美元,外國政府手中持有美元,他們的企業需要全球貿易。
2、有些國家,比如中國和日本,大量出口給美國貨物以得到很多美元,如果這樣的公司太多了,政府會幫他們兌換。
3、中國和日本也想購買美元以保持本國貨幣較高價值,這使得他們的出口相比較更便宜,也會給他們的公司帶來競爭優勢。
如果沒有外匯儲備,今天的美元價值會大大降低。例如,許多國會議員指責操縱匯率,他們想讓人民幣升值並增強出口競爭力。
然而,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損失慘重,有些專家認為,人民幣比應該的價值低了30%。如果人民幣升值30%,那麼出口價格也會升高,下次你想買中國商品那麼成本會增加了三分之一。
對你意味著什麼
美元價值貶值意味著從中國或日本等進口花費更多,這是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之一。也意味著說,海外旅遊隨時間花費更多更昂貴。然而,美元貶值有助於美國製造商出口因為在別國他們的產品成本更少。

備註:以上信息摘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504/17/11377839_282938587.shtml

❺ 1929~1933年美國經濟危機爆發時蘇聯處境如何

在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席捲西方各國的時候,蘇聯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經濟危機,恰恰成了蘇聯大國崛起的良機。《青年參考》總結那個時期蘇聯的對內對外政策,挖掘出了蘇聯能夠在全球經融危機中的崛起的秘密。蘇聯人民的艱苦努力和蘇聯領導人基本正確的對外經濟政策,使得蘇聯成為大蕭條時期的大贏家。到1932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從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這一驚人的激增不僅是因為蘇聯生產率的提高,也是因為大蕭條造成的西方各國生產率的下降。1933年與1928年相比,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44%,德國下降45%,法國下降25%,英國下降20%。 從當時標志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指標——鋼鐵產量來看,蘇聯的生鐵產量從1928年的330萬噸增加到1932年的620萬噸,鋼產量從430萬噸增加到590萬噸,軋鋼生產從340萬噸增加到440萬噸。機器製造業的水平也達到世界第二位。與蘇聯經濟的高歌猛進相對應,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影響力也隨之上升。在西方經濟崩潰的同時,蘇聯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社會主義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夢,而被認為是發展中的事業。 當時的蘇聯採取了下面的對外經濟政策:第一,引進技術。1929年,蘇聯同西方專家簽訂的技術援助協定已達70多個項目,涉及冶金、工業機械、金屬加工、燃料動力、石油化工、交通運輸、農業機械、農業灌溉工程、汽車、輪船和飛機製造等多個重要經濟部門。截至1931年,蘇聯接受技術援助的項目增加到124個,總值為8300萬盧布(當時,1盧布約合0.5美元)。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立的一大批現代化骨幹企業,尤其是在鋼鐵、機械、燃料動力、化工、汽車、拖拉機、飛機、造船等新的工業部門,許多是利用西方先進設備技術,甚至是在外國專家的直接幫助下建立的。據美國人薩頓《西方技術與蘇聯經濟的發展(1930—1945年)》一書介紹,斯大林曾說,「在蘇聯,約有2/3的大型企業是在美國的幫助或技術援助下建成的……其餘的,也大多是在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的技術援助下建立的。」第二,大量進口機器。這個時期,蘇聯成為世界市場上機器的最大買主。1931年,美國出口的機器設備中,有50%是賣給蘇聯。1929—1930年,英國機器出口總量的70%是銷往蘇聯,到1932年這個數字為90%。1931年,世界機器出口總量的30%是銷往蘇聯,1932年這個數字上升到50%。在蘇聯的進口總額中,1929年機器設備的進口佔了30.1%,1932年則高達55.7%。1929—1932年,蘇聯進口機器設備的資金總計60.1億盧布。第三,重視「智力進口」。西方在經濟危機中,出現了大量的失業技術人員,他們被招聘到蘇聯工作。1932年,在蘇聯工作的外國專家達1919人,技術人員10655人,分別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和20多倍。同時,蘇聯也通過「技術援助協定」等渠道,派遣人員出國學習。1929—1933年,僅蘇聯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派往國外學習的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就達2000人。第四,吸引國外貸款。1929年之前,西方大國都不願貸款給蘇聯,即使貸款也附有苛刻的條件。但西方在經濟危機中出現了大量的過剩資本,使得蘇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處於有利地位。 1929—1931年,蘇聯先後從德國、奧地利、英國、義大利、美國、芬蘭、日本、挪威、瑞典、丹麥、比利時、法國等十幾個國家的私人銀行獲得貸款,到1933年底,蘇聯獲得的貸款總計已達14億盧布。第五,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提出合作共贏的建議。1933年6月,蘇聯在倫敦召開的世界經濟會議上,提出一項發展對外貿易,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的計劃,建議西方國家向蘇聯提供長期貸款,以保證蘇聯正常出口,蘇聯則准備在短期內向國外提供總值約為10億美元的訂單,並可能在近期內購買1億美元的有色金屬,2億美元的黑色金屬,約1億美元的紡織品、皮革原料和橡膠,約4億美元的設備和5000萬美元的消費品。 這些建議,既有利於蘇聯經濟發展,也有利於西方國家緩解危機,應該說展現了在國際舞台上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❻ 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出現了經濟大蕭條,而蘇聯的經濟發展卻一枝獨秀,有哪些原

西方出現經濟危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產能過剩,也就是說產能超出了市場的需求。盲目生產,這是市場經濟的弊端之一。但是計劃經濟的蘇聯沒有這種情況,因為國家指導經濟的發展,不會盲目生產。集中國家力量進行本國建設。
當時蘇聯已經完成幾個五年計劃,利用農產品的出口積攢了一些外匯。而工業體系尚沒有建立完全。這時西方因為大量產品過剩(包括大量機械和失業技術人員)急於找到市場。所以市場巨大,並且具有購買力和購買意象的蘇聯就成了他們最好的客戶。蘇聯趁著西方經濟危機,集中國家資金力量,取得了西方一大批技術和裝備,完善了自己的工業體系。

❼ 1929-1933經濟危機 為什麼不影響蘇聯 那時中國處於怎樣的形勢

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是發生在資本主義世界的,自然不會對蘇聯產生影響。蘇聯是計劃經濟,國家管理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矛盾。蘇聯的公有制不會引發這種經濟危機。而且當時蘇聯與資本主義經濟聯系少。

在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席捲西方各國的時候,蘇聯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經濟危機,恰恰成了蘇聯大國崛起的良機。

中國當時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官僚資本主義也在此時產生。

(7)蘇聯大蕭條外匯擴展閱讀:

經濟危機表現

(1)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

危機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法國下降28.4%,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國家的生產退回到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水平。

(2)企業大批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經濟損失嚴重。

危機時期,倒閉的企業數,美國達14萬家(另外還有近1萬家銀行),德國為6萬家,英國為3.2萬家。資本主義世界的全失業工人超過3000萬,加上半失業者,則達4000~4500萬。

1932年,按完全失業工人計算的失業率,德國為43.8%,美國為32%,英國為22%。由於股價暴跌和生產停工而遭受的經濟損失達2600億美元,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損失。

(3)世界商品市場急劇萎縮,關稅戰、貿易戰加劇。

美國於1930年將應稅進口商品平均稅率提高到53.2%;英國從1932年起實行帝國特惠制;德國限制進口量;法國實行進口配額制。結果,1929~1933年間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額縮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4)世界貨幣秩序遭到破壞,金本位制崩潰。

1931年7月,德國實行外匯管制;同年9月,英國率先放棄金本位制,英鎊匯率自由浮動,與黃金脫鉤;美國於1933年限制黃金出口和私人擁有黃金,實行美元貶值;法國於1933年籌組金集團,失敗後於1936年也放棄了金本位制。

到20世紀30年代中,幾乎所有國家都放棄了金本位制,逐漸形成英鎊區、美元區和法郎區,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瓦解了。

30年代大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是個沉重的打擊。世界工業生產直到1936年才恢復到1928年水平。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的矛盾大大激化了。大危機進一步表明,現有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容納不了高度發達的生產力。

美、德、英、法等國為了維持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大力實行生產關系的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私人壟斷資本進一步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

❽ 經濟大蕭條時期什麼最賺錢

什麼行業的產業集中度低,什麼行業就最賺錢。行業集中度是決定市場結構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體現了市場的競爭和壟斷程度。行業集中度低的項目,市場的競爭程度和壟斷程度都比較低,發展最為穩定,因此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存活下來的幾率會更大。

❾ 1929全球經濟大蕭條是怎麼產生的

73年港股災前
hsbc $620
恆生 $280
中巴 $220
港燈 $143
九巴 $500
牛奶 $224
怡和 $278
大酒店 $410

股災後1年
hsbc $7.7
恆生 $48
怡和 $10.1

1. 中國儲備雖然比90年代多, 但現時基建太多, 系cash-hungry period, 在奧運前基建要落成, 俾錢
2. 中國現時系hyper-inflation, 即系幾年前預算賺到錢項目, 現在因通脹成本增, 利錢減少
3. 大陸有8-9億系無經濟能力的農民, 3-4億城市人有1半難於應付通脹, 近期炒賣可能系銀行內部(借名去炒), 基建短期資金, 外資基金.....普通股民無可能有單日4000億成交, 相當於整個亞洲加起來的成交量.

股市跌,D$會流向金市,債市
如果29年既情況,可能會有通帳出現(我唔清楚),就會可能益左渣住貨物期貨合約/商品基金既人(後者我唔知個時有未)

遍野最surprise系
1. 1929年P/E ratio只系 12x-15x, 相對於日本90年大陸A現時50x, 現時美國30x, 現時香港20x, 系好平...

2. 在1925-1929年, 4年來只系升1.4倍, 升復好正常, 大陸舊年都升2.5倍, 今年升70%

股市通常系最後bubble, 在29年, 前1年樓樓市大跌, 29年頭債市大跌, 在29年股災後, 所有所有投資品, 金, 石油, 物業, 債卷, 股票, 車 全部都唔值錢...

❿ 經濟大蕭條時可不可以通過多印鈔來解決

如果大蕭條到來?!央媽們,還能再印點錢嗎?
財經周談2018-02-10 07:11
關注
如果大蕭條到來:世界將會變得怎樣?
如果一場新的1929年式大蕭條席捲世界,那麼,世界將會有怎樣的變化?普通人的生活將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1929年10月,美國股市暴跌,引發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蕭條
經濟影響
事實上,大蕭條能夠帶給普通人多少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普通人所處的國家是否與國際資本市場連接緊密。如果與國際資本市場聯系不多,那麼該國民眾在大蕭條中承受的市場風險也將很有限。
以1929年到1933年的大蕭條為例,蘇聯經濟與外界完全隔絕,這使得該國經濟在大蕭條中不受絲毫影響,除了數千名慕名而來、尋找工作的西方熟練工人,幾乎感受不到大蕭條的影響;另外,當時的中國戰亂紛繁,向來是外國投資者畏懼的虎狼之地,經濟主體自給自足,結果竟然在大蕭條中保持了一定的局部繁榮。
不過,假若一國經濟與國際資本市場聯系緊密,那麼該國經濟就很難不被大蕭條波及,對於普通人來說,那將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噩夢。
以美國為例,作為經濟危機的中心,該國民眾曾經鼓起的錢包在泡沫破滅後迅速干癟,生活水平也急劇下降。1932年9月,《Fortune Magazine》估計,美國有3400萬人沒有任何收入,將近人口總數的28%(這並不包括陷入貧困的1100萬農村人口),他們不得不像畜生一樣生活:
據美國歷史學家WilliamManchester的記錄,當時,「賓夕法尼亞州的鄉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蘿蘭葉、野蔥、勿忘我草、野萵苣以及一向專給牲口吃的野草。城裡的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同野狗爭奪。蔬菜從碼頭裝上 卡車,她們就跟在後邊跑,有什麼掉下來就撿。中西部地區一所旅館的廚師把一桶殘菜剩羹 放在廚房外的小巷裡,立即有十來個人從黑暗中沖出來搶。」
對資金的渴求貫穿整個美國,所有的人都在追求黃金甚至紙幣,「銀行黃金庫存每天要減少2000萬元,儲戶搞不到黃金就要紙幣……眾多金融平台垮台以後,全國各地銀行每天的黃金支付總額陡然增加到3700萬元,提款數增加到1.22億元。各銀行門前無不人山人海,爭提存款。紐約市布朗克斯區有 一位少婦,把孩子出租給排隊提款的婦女,每次收二角五分,因為抱著孩子排隊,能排在前 頭。」
另外,由於美國國內資金緊缺,負債累累的美國投資者被迫從其他國家抽離資金以償還債務,連帶造成了其他國家的經濟崩潰。
德國受害最慘重,由於該國經濟在1929年嚴重依賴於美國投資,因此,大蕭條對其造成的損害幾乎就是一場災難。
譬如在1931年,德國失業人口已經達到600多萬人,佔全部就業人口的一半以上,勉強保住工作者也面臨著收入急劇降低的窘境。據留德博士朱維毅《德意志另一行淚》中對德國老兵的采訪記錄:
後來的納粹德國山地師機槍手Barntrop,回想起當時的生活,稱「全家一共五口人中只有父親一個人工作,而他竟然總共失業了7 年半的時間!那時我們全家每個星期能夠從政府得到7馬克的救濟,長期吃不飽肚子……我們全家能夠買得起的食品就是數量很少的土豆和麵包。我的母親就把土豆煮得稀爛後搗成泥,然後拌上鹽,讓我們抹在麵包上吃,就像今天在麵包上抹果醬和黃油那樣」。
這位德國的老兵,實際上恰恰是當時德國大多數普通人處境的真實寫照。

大蕭條中富人的確不易,投資者極易破產,但窮人的生活更讓人痛心
思想影響和政治影響
而且,大蕭條中資產價格的急劇下跌,使得大量的中產階級淪為赤貧的窮人。
思想影響
主張政府救助的社會主義思想迅速成為西方輿論的著迷對象。在此期間,親眼目睹了資本主義崩潰和普通大眾一貧如洗的知識分子們,很多都成為社會主義的擁簇。西班牙的瑰寶畫家畢加索,逐漸成為了一個古怪的社會主義信仰者;大作家海明威被西班牙人民陣線的「平等口號」所吸引,一度成為國際縱隊中的一名布爾什維克式軍人;英國劇作家蕭伯納目睹了蘇聯不受大蕭條影響的經濟,對斯大林報以令人羞愧的恭維;羅斯福總統及其身邊的顧問霍普金斯也開始認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部分政策;即便是極右翼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要在公開場合標榜社會主義,以迎合自己的支持者。

英國社會主義思想濃厚之工黨支持者在大蕭條(1929-1938)的幫助下急劇增加,直到二戰爆發後縮減(data from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 briefing )
激進組織或政黨崛起
同時,大規模的失業,使得各國工薪階層從工作的勞累中掙脫出來,並投入到政治運動的浪潮之中。令人生畏的美國工會和禍亂世界的德國納粹黨,在此期間,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張,並實現了歷史性的崛起。
與之相應的,社會動盪也成為當時各國的主要問題。
大蕭條期間,美國工人參加工會的人數
1933年 268.9萬
1934年 308.8萬
1935年 358.4萬
1936年 398.9萬
1937年 700.1萬
1938年 803.4萬
1939年 876.4萬

納粹黨支持率與失業人數之間的關系
政府的應對——獨裁政權大量出現
由於激進政治組織的崛起,使得受大蕭條影響的各國政府不得不強化自身權力,以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受大蕭條引發的動盪影響,1929年,南斯拉夫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廢除憲法,下令議會休會,讓自己獨攬行政權力;1933年3月,希特勒頒布《解決人民和國家痛苦的法例》,開始在德國建立獨裁統治;1933年3月,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為了維持局勢穩定,建立了法西斯體制;同樣在1933年,葡萄牙元首薩拉查建立了法西斯式的葡萄牙青年團與國家軍團,以夯實國家的秩序;1933年之後,美國的羅斯福總統也大大拓展了自己的權力(把握了立法的引導權、建立圍繞總統的辦公機構如預算局),以至於被部分美國輿論抨擊為獨裁者;而西班牙在脆弱動盪的民主之後,於1936年建立了佛朗哥獨裁政府。
陶爾斐斯,1932年5月出任總理,領導由基督社會黨、鄉村同盟及保安團政治分支組成的脆弱多數聯合政府。1933年3月,議會議長及副議長為了可以在議會中投票而辭職,陶爾斐斯趁機停止議會運作,以緊急法令管治國家,取締共產黨、奧地利納粹黨和其他反對黨,逐漸走向專制
國際局勢影響
經濟災難和政治動盪,不但使得原本穩定國際秩序的各個保守派大國變得虛弱,也嚴重削弱了英美法等國干預外國事務的意願,更重要的是,那些原本就對國際秩序不滿大國,在國內政治的壓力下,於國際問題上也愈來愈激進甚至冒險。
英美法三國在大蕭條中損失慘重,美國GDP在大蕭條中暴跌一半以上,國力不復原本的榮光,英法兩國更是如此;

美國GDP在大蕭條中腰斬
考慮到三大民主國家普通民眾生活愈發貧困,民眾普遍關心自己的救濟金,而不是世界局勢的安危。在1938年的捷克蘇台德危機中,當時的英國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並非捷克與德國之間的戰爭可能,而是關乎自己生活條件的《住房法案》(英國住房法案,1938年通過,是張伯倫的一大政績)。因此,當英國首相張伯倫發出置身事外的聲明時,實際上代表的是當時英國民眾的心聲。
「無論我們對一個強鄰壓境下的遙遠小國抱有多麼大的同情,都不能成為將整個大英帝國捲入一場戰爭中的理由」。
——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對捷克蘇台德問題的聲明
另外,同樣受國內急劇增長的潛在動盪威脅,那些不滿於國際秩序的大國,往往傾向於採取激進手段改變現狀。
1931年,不滿於遠東國際秩序的日本少壯軍人發動了「九一八事變」;1936年,墨索里尼發動了對衣索比亞的入侵,希特勒緊隨其後,入侵了萊茵河;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1938年,希特勒先後入侵了奧地利和捷克;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所以,大蕭條帶給個人的是貧困和絕望,帶給國家的是動盪和獨裁,帶給世界的則是保守大國的孤立主義和激進大國的戰爭冒險。
這就是大蕭條帶來的變化,每一個人都不能倖免。不過,一旦把握並抓住其中趨勢,也同樣意味著不可限量的機遇。
央媽們,還能再印點錢嗎?
美國股市經歷了黑色星期五,但股市大跌基本屬於正常范圍,因為美國在過去一年多基本沒有調整,出現調整是正常,不調整才是不正常,如果說就此美股就開始高台跳水之旅,現在還並不能確定。比美股經歷黑色星期五更讓人憂心的是,央媽們在本世紀之後一直在玩的游戲被戳穿了。
自從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央媽就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魔術師,手段就是不斷印鈔。很多人喜歡央媽不斷印鈔,因為可以推動房價和股價上漲,讓人們顯得有「錢」。但是,央行印鈔可以發揮推動經濟增長和資產價格上漲的作用是有前置條件的,那就是包括政府、企業和私人部門等主體有能力增加債務,如果這些部門不能夠繼續增加債務,央媽們也只能抓瞎,摘下魔術師的帽子。
隨著本世紀以來央媽們不斷印鈔,世界各國債務率不斷增長。
據海通證券的資料,從本世紀開始至次貸危機之前,發達經濟體的負債率從214.5%上升至247%,變化幅度為33個百分點,是全球加杠桿的主力部隊。當債務高速增長而經濟增速緩慢的時候,就會爆發債務危機,這是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爆發的根源。而同一時期,新興經濟體的整體負債率僅僅增加4個百分點,變動幅度很小,根源在於在上世紀最後的十年中,墨西哥危機、拉美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不斷爆發,危機爆發之後的銀行系統需要在很長的時間內消化壞賬,加杠桿的能力不足。中國在上世紀的最後階段也進行了一系列國企改革,在本世紀開始至次貸危機之前,也需要進行金融體系和生產要素的調整過程。
然而,次貸危機後,歐美面對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所造成的一系列沖擊,需要對金融業進行修復,這是歐美央行開啟量化寬松的初衷,這讓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增長速度急劇下降。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復合增長率從次貸危機之前的9.27%急劇下降到從次貸危機至2015年9月間的1.57%。而同一期間,新興經濟體國家的銀行體系經過長期調整之後,進行了快速加杠桿的過程,讓新興經濟體的負債率大幅攀升,從118%提高至175%,增長了57個百分點。這其中,中國做出了主要貢獻,負債率從188%上升至290%。最近兩年,中國的債務率依舊在快速上升,主要體現在企業和私人方面,到去年底,私人的債務率已經達到大約60%的高水平。
那麼,央媽通過印鈔給市場增加債務,進而推動經濟增長還可以持續嗎?現在市場開始亮出了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