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為什麼利率高匯率高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為什麼利率高匯率高

發布時間: 2021-05-19 23:52:18

❶ 為什麼說利率提高就會匯率升高

一.匯率政策和利率政策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宏觀調控中並沒有對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協調給予足夠的重視,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幾乎是完全分離的。從1994年以來,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由此開始,我國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之間的影響日益密切。
二.
1.1 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首先,利率政策通過影響經常項目對匯率產生影響。當利率上升時,信用緊縮,貸款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M2)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出口,有利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會加大對外匯需求,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這里以人民幣利率下調為例來說明利率-匯率機制的傳導效應:利率下降,國內需求上升,進口需求也上升,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進口需求上升和通貨膨脹率上升,使得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加,企業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資金外流增加,導致人民幣匯率下降。實際利率的下降引起外匯匯率上升、人民幣匯率下降。實際上,人民幣匯率下降的效果是擴張性的: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下降,在國外相對價格變化的影響下,由於出口擴大,在乘數作用下使國民收入得到多倍擴張,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下降通過收入再分配效應和資產效應導致國內需求下降;與此同時,出口企業利潤增加,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升。總之,人民幣利率下調造成人民幣匯率下降,對總需求的影響是雙重的。其次,通過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間接地對匯率產生影響。當一國利率上升時,就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從而增加對本幣的需求和外匯的供給,使本幣匯率上升、外匯匯率下降。而且,一國利率的提高,促進國際資本流入增加,而資本流出減少,使國際收支逆差減少,支持本幣匯率升高。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出,增加對外匯的需求,減少國際收支順差,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降。
1.2 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也是間接地作用,即通過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短期資本流動而間接地對利率產生影響。首先,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時,有利於促進出口、限制進口,進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動一般物價水平上升,引起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升,從而導致實際利率下降。這種狀況有利於債務人、不利於債權人,從而造成借貸資本供求失衡,最終導致名義利率的上升。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對利率的影響正好與上述情況相反。其次,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使人們產生該國貨幣匯率進一步下降的預期,在本幣貶值預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資本外逃,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將推動本幣利率的上升。如果本幣匯率下降之後,人們存在匯率將會反彈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則可能出現與上述情況相反的變化,即短期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金供應將隨之增加,造成本幣利率下降。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降之後能夠改善該國的貿易條件,隨著貿易條件的改善將促使該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外匯儲備的增加意味著國內資金供應的增加,資金供應的增加將導致利率的降低。相反,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將造成該國外匯儲備的減少,則有可能導致國內資金供應的減少,而資金供應的減少將影響利率使之上升。
1.3 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傳導機制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是通過國內經濟間接影響貨幣政策效應,這種傳導機制的主要內容是: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利率,通過國內經濟間接的影響匯率,再由匯率變化反過來影響國內金融運行和經濟活動,從而影響國內貨幣政策的效應。然而,由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在改革進程中,國內大的經濟環境還不完善,所以在我國利率-匯率傳導機制發生作用的條件還很不成熟。盡管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但是我國目前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仍然受到嚴格的管制,外匯市場仍大體屬於封閉型的外匯頭寸市場僅限於銀行間的外匯交易,而且國內貨幣市場不發達,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的直接聯系並未真正建立起來。因此,利率作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卻無法通過貿易和境內外資金流動影響匯率,只能通過影響國內經濟的間接方式來影響匯率。反過來,匯率的變化又會引起國際收支和國內生產的相應變化,這些變化又會作用於金融領域,從而對貨幣政策的效應產生影響。===============================================================================(一)政治局勢

❷ 為什麼利率高的貨幣其遠期匯率確實會下降

1、明確匯率是指單位外幣能夠兌換的本幣數量。這里假設本幣是美元,外幣是英鎊。

2、明白利率提高的目的。國家調高利率是為了應對通脹,防止貨幣過分貶值、減少社會上流通的貨幣數量,維持經濟的穩定。
3、假設英國利率調高。英國利率提高,存在國際套利的機會,人們會從利率低的國外地方,如美國籌資借錢,到利率高的英國銀行投資存錢,短期內英鎊供不應求,英鎊升值調節貨幣收支,市場上的即期匯率上升,如2美元本來能換1英鎊,變成4美元能換1英鎊,匯率從2變成4。
4、受利率調高的影響社會上流通的貨幣數量下降,達到宏觀調控目的,適當放緩了經濟增長速度,英國逐步放棄低利率政策。利率低到一定程度,國際上存在新的套利機會時,國外資本紛紛從英國撤離兌換為硬通貨美元,英鎊供過於求,預期的即期匯率會下降,單位英鎊能夠兌換的美元數量減少,而遠期匯率的思路與預期匯率的一致,銀行會調低當前的遠期匯率。
5、總體來看,通脹的影響持續時間較長,一般1年以上,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可以大體得出外匯交易雙方的經濟變化趨勢,例如預測英國的通脹率會高於美國,按照購買力平價條件的預期形式,預期匯率變化等於兩國預期通脹率之差,得到匯率會出現負向變化的預測。考慮遠期匯率的變動更該看影響匯率變動的短期因素,利用利率平價條件預期形式,兩國利率之差等於匯率變動,同樣可以得到遠期匯率的升貼水率,例如英國逐漸提高利率,得到預期匯率會呈現負向變動。

❸ 為什麼匯率高,利率就低呢

利率,就其表現形式來說,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一套能夠完全解釋利率結構和變化的理論,"古典學派"認為,利率是資本的價格,而資本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利率的變化;凱恩斯則把利率看作是"使用貨幣的代價"。馬克思認為,利率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是借貸資本家參與剩餘價值分配的一種表現形式。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制,在美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現在,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一。
利率水平對外匯匯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利率是影響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我們知道,匯率是兩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相對價格。和其他商品的定價機制一樣,它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所決定。外匯是一種金融資產,人們持有它,是因為它能帶來資本的收盜。人們在選擇是持有本國貨幣,還是持有某一種外國借幣時,首先也是考慮持有哪一種貨幣能夠給他帶來較大的收益.而各國貨幣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場的利率來衡量的。某種貨幣的利率上升,則持有該種貨幣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資者買人該種貨幣,因此,對該貨幣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該種貨幣的收益便會減少,該種貨幣的吸引力也就減弱了。因此,可以說"利率升,貨幣強;利率跌,貨幣弱"。

從經濟學意義上講,在外匯市場均衡時,持有任何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應該相等,這就是:Ri=Rj(利率平價條件)。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國家的貨幣。如果持有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不等,則會產生套匯:買進A種外匯,而賣出B種外匯。這種套匯,不存在任何風險。因而一旦兩種貨幣的收益率不等時,套匯機制就會促使兩種貨幣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說,不同國家貨幣的利率內在地存在著一種均等化傾向和趨勢,這是利率指標對外匯匯率走向影響的關鍵方面,也是我們解讀和把握利率指標的關鍵。例如,1987年8月後,隨著美元下跌,人們爭相購買英鎊這一高息貨幣,致使在很短的時間內英鎊匯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為了限制英鎊升勢,在1988年5-6月間英國連續幾次調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隨每次減息,英鎊都會下跌。但是由於英鎊貶值過快、通貨膨脹壓力增加,隨後英格蘭銀行被迫多次調高利率,便英鎊匯率又開始逐漸回升。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巨大,大大超過國際貿易額,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極大發展。利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的影響比過去更為重要了。當一個國家緊縮信貸時,利率會上升,國際市場上形成利率差異,將引起短期資金在國際間移動,資本一般總是從利率低的國家流向利率高的國家。這樣,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就會吸引大量的資本流人,本國資金流出減少,導致國際市場上搶購這種貨幣;同時資本賬戶收支得到改善,本國貨幣匯價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國松動信貸時,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則會造成資本大量流出,外國資本流入減少,資本賬戶收支惡化,同時外匯交易市場上就會拋售這種貨幣,引起匯率下跌。

在一般情況下,美國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勢就疲軟;美國利率上升,美元走勢偏好。從美國國庫券(特別是長期國庫券)的價格變化動向,可以探尋出美國利率的動向,因而可以對預測美元走勢有所幫助。如果投資者認為美國通貨膨脹受到了控制,那麼在現有國庫券利息收益的吸引下,尤其是短期國庫券,便會受到投資者青睞,債券價格上揚。反之,如果投資者認為通貨膨脹將會加劇或惡化,那麼利率就可能上升以抑制通貨膨脹,債券的價格便會下跌。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美國在存在著大量的貿易逆差和巨額的財政赤字的情況下,美元依然堅挺,就是美國實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資本從日本和西歐流人美國的結果。美元的走勢,受利率因素的影響很大。

❹ 請問銀行利率和匯率的關系,為什麼利率越高匯率越高呢我看電視一個專家說的。

利率越高,國外游資就越多,也就是說在已經處理完匯率的情況下本國利率升高,外國人當然會把資金存到本國的銀行,大量外幣流入,因為收益率高了。把外幣存到國內銀行,先把外幣換成本幣,對本幣的需求就增大了,那本幣當然是升值!

❺ 為什麼利率上升,匯率也上升

利率上升,會發生國際市場上的套利行為,即將低利率貨幣兌換成高利率獲取利差,當平衡時,某種貨幣的利率上升,會產生將其他貨幣兌換成利率上升貨幣的套利行為,引起對利率上升貨幣的需求,該貨幣的匯率短期內會上升(即直接標價下的匯率下降)。但套利行為往往是短期期,遠期套利獲利後回吐,又引起了反向的貨幣需求,高利率貨幣遠期貶值(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上升)

❻ 為什麼說高利率就形成高匯率,那位外匯高手告訴下啊哈

經濟復甦——通脹上升,提高利率,加息周期——匯率升值——經濟見頂——通貨緊縮,降低利率,減息周期——匯率下跌——經濟蕭條,如此循環

❼ 利率上升 匯率怎麼變化 為什麼

1.利率是本幣資金市場的一種價格信號;匯率則是外匯資金市場的一種價格信號。因此,從某國的角度講,利率是本幣的對內價格;匯率則是本幣的對外價格。

2.利率間接影響匯率。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經由本幣與外幣之間的利率差距而引發的。根據「無套利均衡」原理,低利率的貨幣必然升水;高利率的貨幣必然貼水。由此可見,本幣與外幣之間的利率差距過大,必然會引發明顯的匯率逆向變化。

3.匯率間接影響利率。匯率對利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國際收支的非均衡變動而引發的。國際收支差額主要由兩大部分所構成:一是經常項目差額;二是資本項目差額。一國國際收支如果長期順差,則外匯必然供過於求,本幣就會對外升值;本幣升值,一般會抑制出口、刺激進口,從而擴大國內商品供給,國內物價平抑,利率被迫下調;另一方面,為了穩定本幣匯率,該國必然會將國際收支順差轉化為外匯儲備。在外匯儲備增加的同時,本幣投放就會增加,貨幣供給就會擴大、銀根就會放鬆,從而迫使利率下調。
最最簡單的變動關系是,由於利率的上升導致外國資本的湧入,由於外幣要對換成本幣才能在國內進行六通,致使外比對本幣需求增大,從而使本幣對外幣升值。不過實際情況還與通脹、國際收支等因素有關,總之人們的預期是最重要的。

❽ 在西方經濟學中提到的當利率走高時匯率相應走高,為什麼

如果本國利率升高 外國投資者也會來國內投資
這樣會買本幣賣外幣 對本幣需求增加 從而導致本國匯率升值

❾ 請問銀行利率和匯率的關系,為什麼利率越高匯率越高呢我看電視一個專家說的。

利率提高會導致國外資本流入,在外匯市場上表現為交易者大量購買本幣,從而使本幣的需求量增加。在本幣供給一定的情況下,本幣需求增加必然導致本幣的價格上升即本幣升值。這樣以外幣表示的本幣價格上漲。

❿ 為什麼匯率高,利率就低

  • 利率,就其表現形式來說,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利率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是借貸資本家參與剩餘價值分配的一種表現形式。

  • 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一。

  • 當一個國家緊縮信貸時,利率會上升,國際市場上形成利率差異,將引起短期資金在國際間移動,資本一般總是從利率低的國家流向利率高的國家。這樣,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就會吸引大量的資本流人,本國資金流出減少,導致國際市場上搶購這種貨幣;同時資本賬戶收支得到改善,本國貨幣匯價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國松動信貸時,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則會造成資本大量流出,外國資本流入減少,資本賬戶收支惡化,同時外匯交易市場上就會拋售這種貨幣,引起匯率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