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元兌人民幣歷史匯率最低是多少,近10年 最低是多少
下圖是從2001年到現在的日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圖(點擊圖片查看大圖可以看清楚數字),可以看出最低點在2002年2月份,為100日元兌換6.1331人民幣;最高點在2011年9月份,為100日元兌換8.3730人民幣。目前的匯率已經接近2002年的最低點了
㈡ 歷史上日元最高匯率是哪年
歷史上日元對美元匯率最高的時候是在2011年10月31日創出的,最高點為1美元=75.55日元,目前1美元=105日元。
㈢ 1980到1998年日元對美元匯率
1973年以來日元匯率走勢:1973年日元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後,日元兌美元匯率總的來說呈現升值態勢,但中間時常出現較大的反復。1973年初約為1美元=266日元,1978年末急劇升值到1美元=195日元,1980年初貶值到約1美元=250日元,1982年底短暫升值後,又逐漸貶值到1985年初的約1美元=258日元。1985年9月廣場協議和1986年2月盧浮宮協議後,日元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急劇升值了約33%,1987年4月末1美元= 140日元。1987年到1995年,日元匯率一直呈現升值的態勢,1995年4月為1美元 =79日元,創出了日元兌美元匯率的最高記錄。1995年中期開始,日元匯率由升轉跌,1998年6月跌至1美元=145日元。1999年日元又升值到1美元=102日元,2000年和2001年略微貶值,2003年5月日元匯率為1美元:115日元。1973年以來日元匯率總的變動趨勢是震盪升值。綜合分析,購買力平價、利率、預期等常規因素以及政府政策是決定匯率走勢的重要原因。而在這次日元長期升值過程中,尤其是1985年以來,日元明顯升值過程中,美日兩國的匯率政策是導致日元升值的最重要因素,購買力平價、利率等常規因素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由於美國處於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美日兩個世界上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之間又存在緊密的相互依賴關系,而且日本對美國的依賴更大一些,這樣就使得美國貨幣政策能夠對日元匯率發揮比較大的影響。
㈣ 十年前人民幣對日元匯率
2004年1月2日,100日元兌換7.7376元人民幣,當天美元/日元匯率是106.97。
2004年12月30日,100日元兌換7.9743元人民幣,當天美元/日元匯率是103.79。
2004年美元/人民幣基本實行固定匯率,1美元兌8.2767元人民幣。
㈤ 甲午戰爭時期,日元對中國庫平銀的匯率是多少
匯率:1庫平兩足銀=0.18英鎊=1.64日元
清朝通過借款在三年內賠款於日本,向日本支付具體數額為賠款2億兩、贖遼費3000萬兩、駐軍費150萬兩、成色實足(紋銀0.17與足銀0.18的匯率差)損失1325萬兩/225萬磅,銀元貶值的磅虧(支付給匯豐銀行和倫敦貴金屬交易商)1494兩。共計25969兩(紋銀),合4422萬英鎊,其中支付給日本4197萬英鎊(兩種演算法相差30萬磅)。清朝於1895、1896、1998與俄法、英德、英德訂立借款合同,借庫平銀3億兩,本息計7億4000萬兩。甲午(1984)至庚子(1900),年均攤還外債本息2000萬兩,約為歲入的1/4。
清國の資金調達(賠償金借款)
1895年露仏借款 4億フラン(1582萬ポンド)
1896年第1次英獨借款 1600萬ポンド
1898年 第2次英獨借款 1600萬ポンド
流傳的2億兩或者2億3000萬兩過於簡單,而同上計算的方法得出結果後加上「掠奪的財務」變成3.4億兩,則沒有證據。約4200萬磅的結果與日本方的計算也較吻合——井上馨:「想到有3億5000萬日元涌進國內,無論政府或私人,都產生了一種無限富有的感覺。」日本獲得約4000萬英鎊(戰研原文),合3億6459萬日元(甲午軍費為2億日元),7895萬日元彌補軍費缺額,2億2605萬日元用於軍事擴充(含陸軍、海軍、水雷艇),2000萬日元獻給皇室,1000萬日元作為教育基金,57萬日元作為官立八幡制鐵所資本(約3000萬日元的去向戰研的文章沒有交代)。一說有7260萬日元作為貨幣改革時的准備金,從上文來看顯然是不足的。但是日本的說法里反復提到這一點(但無具體數字)而幾乎沒提及軍費用途。大概是由於當時賠款用金英鎊支付,金英鎊又可以直接兌換黃金,因此對銀本位改金本位的貨幣改革中起了國家銀行資本的作用?還有災害准備基金1000萬日元的說法。這個較為可信。
1840年:鴉片戰爭。
1853年:黑船開國。太平天國攻下南京。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幕府海軍建立。
1861年:慈禧垂簾聽政。
1865年:江南製造局(造船廠)創立於上海。
1866年:福澤諭吉創立慶應義塾。駐地軍艦操練所改為講習所(海軍學校)。福建馬尾開設水師學堂。
1867年:橫須賀制鐵所(造船廠)竣工開業。
1868年:明治元年,倒幕成功。
1871年:日清友好條約。
1872年:日本設陸軍海軍,實行徵兵制。太平天國滅亡。
1874年:日本出兵台灣。李鴻章以四百萬兩年費籌建現代海軍。
1876年:日本自造艦900噸的清輝號下水。中國海安號為2800噸,後因造價昂貴停止造艦。日朝簽訂《江華條約》,日本自此從朝鮮身上完成原始積累。
1877年:西南戰爭。東京大學成立。
1880年:日本制《教育令》《刑法》,要求開設國會。中國購定遠、鎮遠。
1883年:雙方大量購船。日本陸軍大學成立。
1885年:日本實施內閣制。鎮遠、定遠回國。
1888年:北洋海師成軍。
1889年:日本制定憲法。當年軍費總額占預算近30%。光緒親政。
1890年:日本第一屆國會。北洋水師八大遠齊備。
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軍費占預算69.31%。
1983-1984財年日本政府預算為8400萬日元。
1895年12月,日本國會通過總金額超過5億日元,預期1902年完成的軍備預算計劃。
據記載,道光時期(1820--1850年)清政府的年財政收入約4000萬兩。第一次鴉片戰爭賠款約占該額的37%。在償付賠款的過程中,清政府一方面大量動用關稅收入,一方面加重地丁漕賦、鹽課、兵餉和商捐等的徵收科派,致使本該應用於自身發展的大筆款項被索賠國掠走。但是,從宏觀上觀察,這一時期清政府尚能做到收支平衡,賠款對財政經濟的影響還不顯著。
這是因為:第一,清政府的財政收支結構發生了變化。鴉片戰爭前,中國只有廣州一個通商口岸,關稅收入甚少。鴉片戰爭後,隨著通商口岸的增加和對外貿易的擴大,關稅漸成為中國最大的財源之一。同治末年,清政府年收入達到6000萬兩左右,比道光時期提高了50%。到光緒初年,又增到8000萬兩,比道光時期提高了1倍。這些新增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賠款對清政府的壓力。第二,賠款在國家財政支出中所佔的比例還不太大。如第一次鴉片戰爭賠款分4年償清,平均每年償還373萬兩,約占歲出的9%。甲午戰爭賠款在中國財政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據統計,從甲午開戰到是年臘月底,日本從中國獲得的兵船、軍械、軍需等物價值7100萬多日元,摺合庫平銀4734.5萬兩。日本隨軍記者川崎三郎在甲午戰後曾做過一篇《日清戰役戰利品概算》,對我們的統計也極有參考價值。這個《概算》的內容是從甲午開戰到乙未戰爭結束,包括了所有各次戰役的戰利品統計數字,從中減去甲午年臘月底以前的部分,得出的就是乙未正月以後的數字了。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從中國所獲得的艦船、武器、彈葯及其他軍需物品等,按日金價計算,共值8982.2萬元, 摺合庫平銀5988.3萬兩,這個數字當然很不完整,也不可能完整。除以上這些實物以外,日本還通過這次戰爭掠奪了大量的金銀貨幣。 對此,中外多有記述。如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稱:平壤一戰,「將弁私財,軍士糧餉,凡有金幣12箱,內共金磚67塊,金錠61碇,金沙14 箱,大小30包,皆將領私財, 而軍士糧餉,除糧食以外, 尚存餉銀約及10 萬兩」,皆為日人所得。 蔡爾康等編《中東戰紀本末》所譯日本官報亦稱,此戰「得金銀40箱,每箱約重英權300磅,高麗錢不計其數」,並注曰:「英金1鎊合華權4兩,英權一磅合華權12兩。 其實,這些記述皆限於平壤一戰, 且不甚具體,很難據此作出比較精確的計算。根據日本當時所發表的歷次戰報,將其所獲金銀貨幣種類及數量具體開列後統計,幣類別甚雜,計值單位不一,現據日方的逐一計算,計其值為3000萬日元,摺合庫平銀2000萬兩。 以上三項總計。共為1.198億日元,摺合庫平銀7988萬兩。
㈥ 1980-2016日元對人民幣匯率
1980年1美元兌換1.4900 元人民幣。
1981年1美元兌換1.7768 元人民幣。
1982年1美元兌換1.9249 元人民幣。
1983年1美元兌換1.9573 元人民幣。
1984年1美元兌換2.2043 元人民幣。
1985年1美元兌換2.9366 元人民幣。
1986年1美元兌換3.4528 元人民幣。
1987年1美元兌換3.7221 元人民幣。
1988年1美元兌換3.7221 元人民幣。
1989年1美元兌換3.7651 元人民幣。
1990年1美元兌換4.7832 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於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因計算方法不同上表數據可能與其他來源的數據略有差異。
(6)清末日元匯率擴展閱讀:
根據這兩個法則,可以做一些推算:
⑴先看物價。
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估計是在2%~4%之間;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假定還是1%,那麼人民幣升值可能也還是只有3%。這就是說,人民幣升值會比較緩慢,幅度也不會大。
如果美國的物價重新像20世紀頭幾年那樣穩定的話,那麼人民幣將停止升值。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國物價上漲加劇的話,那麼人民幣可能也將停止升值。
⑵再看利率。
美國的利率已經穩定下來了,最新聯邦基金利率是5.5%,很多經濟學家估計就會減息。假定人民幣的利率保持在2%左右,那麼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應該也是3%左右。
在這里,麥金農教授對中國的貨幣當局提出了一個警告:不要讓人民幣匯率上升得過快。因為那樣的話,會使得中國的實際利率變得非常低。
㈦ 上世紀90年代,日元對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可以通過我行網頁嘗試查詢歷史匯率網頁鏈接
(應答時間:2019年5月22日,最新業務變動請以招行官網公布為准。)
㈧ 人民幣對日元的歷史匯率
96-98年的日元對美元的月度匯率
http://www.x-rates.com/d/JPY/USD/hist1998.html
最下面有選擇年份,選好後點擊Year.
㈨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金融危機以前的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和現在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是多少最好是有出處。
1985年9月21日,美元兌日元1:240.10(22日簽訂廣場協議),9月底,1:216.5;1985年12月31日,1:200.25;1988年1月底,1:120.18;1995年,1:79.70(歷史低點)。今天美圓兌換日圓1:78.031為歷史新低(許多金融軟體與網站都有歷史數據可以查詢。)
可見本幣貶值並非伴隨著經濟危機,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是有經濟危機造成的,所以不能只說金融危機而不談經濟危機。)有許多更深層的原因,與資本主義的制度有密切關系,這種制度缺陷導致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爆發。
至於經濟危機中,由於資本投資風險的增加,確實可能導致資本外逃,引發,危機國的貨幣被拋售而換取美圓等流通更廣的貨幣,所以危機國貨幣會貶值。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㈩ 1937年——1940年日幣匯率
您好~!
你的問題快到期了,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您的問題沒詳細到一定程度。
2.您的問題可能比較偏。
3.您的問題難找,而且沒有給高分。
4.其他原因。
所以請您把問題寫的詳細點,如果是急或難的問題最高用高分策略吸引更多人來回答。
建議,問題就要到期了,請隨便選個答案採納,這樣就不扣20分了
如果您的問題已經到期了,請您按提示操作,可以挽回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