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匯率變化的表示方式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匯率變化的表示方式

發布時間: 2021-05-18 12:04:28

A. 人民幣匯率表示方式

人民幣:美元=1:8的意思是8元人民幣=1美元
人民幣:美元=1:10的意思是10元人民幣=1美元,
所以看出人民幣貶值了~但是一般不這么表示。而是
1人民幣元=0.125美元 1美元=8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0.100美元 1美元=10人民幣元 .
懂了嗎?
補充:2008年M國貨幣貶值,1.1單位M國貨幣相當於2007年1單位M國貨幣,M國的實際購買力是下降了。所以2008年M國貨幣/N國貨幣為1.1:5.5=1:5.

B. 我國外匯匯率表示方法是什麼

外匯匯率有兩種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參考「應付標價法」)又稱價格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1,100,1000等)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摺合多少單位的該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叫應付標價法。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為直接標價法,如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兌119.05日元。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該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0.9705即一歐元兌0.9705美元。
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上升,即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1]
外匯市場上的報價一般為雙向報價,即由報價方同時報出自己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由客戶自行決定買賣方向。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價差越小,對於投資者來說意味著成本越小。銀行間交易的報價點差正常為2-3點,銀行(或交易商)向客戶的報價點差依各家情況差別較大,國外保證金交易的報價點差基本在3-5點,香港在6-8點,國內銀行實盤交易在10-40點不等。在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決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

C. 匯率有哪些表現方式

一般有兩種表示方式: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全球化的外匯交易需要一種統一的匯率報價方式。因為美元的通用性,於是,國際外匯市場上逐漸形成了兩種習慣標價法,即美元標價法和非美元標價法。美元標價法,以美元為基準貨幣,其他貨幣是報價貨幣。(1)直接標價法(directquotation) 又稱應付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1或100等) 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成若干單位的本國貨幣的標價方法。 ◎直接標價法表示買入一定單位的外幣要支付多少本幣,或賣出一定單位的外幣應該收多少本幣。◎使用直接標價法,匯率變動的數字大小與本幣幣值高低反方向,與外幣幣值高低同正向。(2)間接標價法(indirectquotation) 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的(1或100等)本國貨幣為標准,折成若干外國貨幣的標價方法。◎使用間接標價法,匯率變動的數字大小與本幣幣值高低同方向,與外幣幣值高低反方向。

D. 我國匯率的表示方法是什麼怎麼描述的變動

外匯入門:匯率價格表示方法匯率:外匯是可以互相買賣的。那麼,既然是一種買賣,首先就有一個價格的問題。這就涉及到了外匯的匯率問題,匯率,就是以一國貨幣表示另一國貨幣的價格,或者說是兩種貨幣折算時的比例。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在國際市場上,一美元可以買8斤大米,同時一人民幣可以買1斤同樣的大米,便可以說一美元等於8人民幣,那麼,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匯率價格是如何表示的呢?匯率價格表示方法——標價:作為貨幣價格的匯率,要比普通商品的價格復雜一些,現在,國際上主要通行兩種標價方法:直接標價法:是以一個單位的外國貨幣表示若干本國貨幣的方法。也就是說,就是將外國貨幣當作商品,而本國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如一美元等於8.27元人民幣,對於中國來說就是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該收取多少單位的外國貨幣。也就是說,本國貨幣被當作商品,用外國貨幣的數額來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充當了價值尺度。如1英鎊等於1.6美元,對於英國來說,就是間接標價法。目前世界上使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不多,主要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可是外匯標價並非如此簡單,我們在日常看外匯標價時,常常會看到買入價與賣出價這兩個名詞,它們又是什麼意思呢?從事外匯買賣的銀行在從事外匯交易時,因所處的立場不一樣(有時是買方、有時是賣方),執行不同的外匯匯率,分為買入價和買出價。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前,買出價在後。在間接標價法下,賣出價在前,買入價在後。(事實上,無論是直接標價還是間接標價,凡是高的一定是賣價,凡是低的一定是買價)例如,直接標價下,1美元等於8.17-8.37元人民幣,8.17元是買入價,8.37元是賣出價。其含義是中國的銀行買賣美元時,每買入一美元,支付8.17元人民幣;每賣出一美元,收回8.37元人民幣 。每買賣1美元,賺取0.2元人民幣價差。 間接標價法下,1英鎊等於1.50-1.70美元,1.50美元是買入價,1.70美元是賣出價。貨幣價格變動—升值或貶值:在股市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話,「我的股票又升了」或「我的股票又跌了」。在匯市中也會聽到這樣一些話,「美元升值」或「美元貶值」,道理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某一貨幣的升、貶值是相對而言的。比如,美元對日元升值,意味著同樣數量的美元可以兌換更多的日元;反之,美元對日元貶值,意味著同樣數量的美元可以兌換的日元減少上限或下限,後市均可能勁升或勁跌。

E. 外匯匯率如何表示

外匯匯率有兩種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參考「應付標價法」)又稱價格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1,100,1000等)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摺合多少單位的該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叫應付標價法。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該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0.9705即一歐元兌0.9705美元。









(5)匯率變化的表示方式擴展閱讀: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

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

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關於國際收支對匯率的作用早在19世紀60年代,英國人葛遜就作出了詳細的闡述,之後,資產組合說也有所提及。

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第二,利率。

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利率水平的差異,所有貨幣學派的理論對利率在匯率波動中的作用都有論及。但是闡述的最為明確的是70年代後興起的利率評價說。

該理論從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釋了匯率的變動。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第三,通貨膨脹。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競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F. 匯率變動的形式

(一)升值(revalution)與貶值(devaluation)
是固定匯率制度下匯率變動的兩種形式。
在這個制度下,政府以法定的含金量來規定貨幣的價值,稱為法定平價。增值就是政府以法令形式提高本國貨幣的含金量,降低外匯匯率。因此也稱法定升值;貶值是政府以法令形式降低本國貨幣含金量,提高外匯匯率,因此亦稱法定貶值。
(二)上浮(appreciation)與下浮(depreciation)
是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變化的兩種形式,在該制度下貨幣匯率隨時常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當外匯求過於供時,其匯率會由下往上升高,稱為上浮,意味著該國貨幣升值。
當外匯供過於求時,其匯率就會由上往下降低,稱為下浮,意味著該國貨幣貶值。如果中國貨幣持續上漲就會影響匯率上浮的下浮
(三)高估(overvalution)與低估(undervaluation)
是指貨幣的匯率高於或低於其均衡匯率。
高估:假定在固定匯率制下,國際交易按官方匯率保持在Eo水平上(Eo以直接標價法表示)。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其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就會發生變化,(見上圖)外匯供給曲線左移至S'(外匯供給相對減少),或外匯需求曲線D右移至D'(外匯需求相對增加),外匯供小於求部分為OG,供求均衡點從O升到O',新的均衡匯率是E1。如果官方匯率仍保持不變,便是本國貨幣高估,或本國貨幣價值應下調而沒有下調。
低估: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其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見下圖,外匯需求曲線D向左移到D'(外匯需求相對減少),或外匯供給曲線S向右移到S'(外匯供給相對增加),外匯供大於求部分為OG,供求均衡點從O降至O',新的均衡點是E1。如果官方匯率仍然固定在Eo,則表明本國貨幣低估,或本國貨幣應上升而沒有上升。

G. 匯率可以怎麼表示呀

匯率的表達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固定外國貨幣的單位數量,以本國貨幣表達這一固定數量的外國貨幣的價格,這稱為直接標價法。我國現階段採用的就是直接標價法。另一種是固定本國貨幣的單位數量,以外國貨幣表示這一固定數量的本國貨幣價格,從而間接地表示出外國貨幣的本國價格,稱為間接標價法。英國採用的就是這種表示法。
用公式表示:假定A貨幣是本國貨幣,B貨幣是外國貨幣
外幣的直接標價法:匯率=A貨幣/B貨幣
外幣的簡介標價法:匯率=B貨幣/A貨幣
可以看出,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的數值越大,意味著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可以兌換越多的本國貨幣,也就是本國貨幣的幣值越低;在間接標價法下,這一關系則相反。如果我們將一國貨幣幣值的提高稱為上升或升值,則升值意味著直接標價法下匯率數值的減少,簡介標價法下匯率數值的增大;相反,一國貨幣幣值的降低可稱為下降或貶值,這意味著直接標價法下匯率數值的增大,間接標價法下匯率數值的降低。

H. 匯率變動的表現及影響是什麼

(一)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匯率變動首先會在短期內引起進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發生變化,繼而波及整個國內物價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整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並導致對經濟發生長期影響。
1、匯率變動對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的影響
本國貨幣匯率上升,會使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降低,本國進口的消費資料和原料的國內價格就會隨之降低。本國貨幣匯率下降,會使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提高,本國進口的消費品和原料因本幣匯率下跌而不得不提高售價以減少虧損。
進口商品:
外匯匯率(本幣匯率 ) -----進口商品的國內P
外匯匯率(本幣匯率 ) -----進口商品的國內P
2、匯率變動對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的影響
外國貨幣匯率上升,會使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提高;
外國貨幣匯率下降,會使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下降。
出口商品:
外匯匯率(本幣匯率 ) -----出口商品的國內P
外匯匯率(本幣匯率 ) -----出口商品的國內P
3、匯率變動對國內其他商品的價格的影響
外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匯率下降,導致進口商品和出口商品在國內的售價提高,必然要導致國內其他商品價格的提高,從而會推動整個物價的上漲;外幣匯率下降或本幣匯率上升,導致進口商品和出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降低,必然會促進國內的整個物價水平下降。
其他商品:
外匯匯率(本幣匯率 ) -----其他商品的國內P
外匯匯率(本幣匯率 ) -----其他商品的國內P
(二)匯率變動對一國對外經濟的影響--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匯率變動對一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匯率穩定,有利於進出口貿易的成本及利潤的框算,有利於進出口貿易的安排;匯率變動頻繁,會增加對外貿易的風險 ,影響對外貿易的正常安排。一般說來,本幣對外貶值具有擴大本國商品出口的作用 。同時,本幣匯率下降,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的價格會提高,就會影響進口商品在本國的銷售,從而起到抑制進口的作用。相反,本幣匯率上漲,會起到限制出口、刺激進口的作用。
第二、匯率變動對一國資本流動的影響
當以本幣所表示的外幣匯率上漲時,則意味著本幣價值的下跌,本國資本為防止貨幣貶值的損失,常常調往或逃往國外;同時,匯下跌有利於吸引外國資本流入。相反,如果外幣匯率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則會引起在國外的本國資本迴流和不利於外國資本流入。
第三、匯率變動對一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本幣匯率下跌,有利於增加出口和吸引外國資本流人,可以抑制進口和外國資本流出,從而有利於國際收支逆差的縮小;相反,本幣匯率上漲則有助於國際收支順差的減少。
第四、匯率變動對一國通貨膨脹的影響
一般來說,一國貨幣的對外貶值或升值即匯率變動,總是要間接地影響到一國貨幣的對內價值。一國貨幣匯率下跌會使出口商品增加和進口商品減少,從而使國內市場的商品供應相對減少;一國匯率下跌會使資本流入增加,從而使本幣供應相應增加,這兩種情況都會相對導致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相反,一國貨幣匯率上漲,則有利於減輕該國通貨膨脹的壓力。
第五、匯率變動對一國涉外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本幣匯率貶值,同樣多的外匯可以比先前更多地換取本國(貶值國)貨幣,從而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國外遊客來本國觀光旅遊,可增加外匯收入;本幣匯率升值則不利於吸引國外遊客來本國觀光旅遊,會減少相應的外匯收入。
(三)匯率變動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外匯儲備是一國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平衡一國國際收支與穩定匯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匯率變動不論是儲備貨幣本身價值的變化,還是本國貨幣匯率變化,都會對一國的外匯儲備產生影響:
第一、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對一國外匯儲備實際價值的影響
儲備貨幣匯率上升,會使該種儲備貨幣的實際價值增加;儲備貨幣匯率下降,會使該種儲備貨幣的實際價值減少。
第二、對本國外匯儲備數額的影響
本幣匯率變動,會直接影響到本國外匯儲備數額的增減。一般講,一國貨幣匯率穩定,外國投資者能夠穩定地獲得利息和紅利收入,有利於國際資本的投入,從而有利於促進該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反之,本幣匯率不穩,則要引起資本外流,使該國外匯儲備減少。同時,當一國由於本幣匯率貶值使其出口額增加並大於進口額時,則該國外匯收入增加,外匯儲備相對增加;反之,則情況相反。
第三、匯率變動對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與作用的影響
如果某種儲備貨幣不斷貶值,匯率不斷下跌,該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就會不斷削弱,嚴重的甚至會失去其儲備貨幣的地位。

I. 匯率的表示方法

你買CHF時,1美元能買1.6120,賣的時候1.6140才能賣1美元,銀行賺差價,高買低賣

J. 一般國際上採用什麼匯率標記方式

匯率,又稱匯價,指一國貨幣以另一國貨幣表示的價格,或者說是兩國貨幣間的比價。

在外匯市場上,匯率是以五位數字來顯示的,如:

歐元EUR 0.9705

日元JPY 119.95

英鎊GBP 1.5237

瑞郎CHF 1.5003

匯率的最小變化單位為一點,即最後一位數的一個數字變化,如:

歐元EUR 0.0001

日元JPY 0.01

英鎊GBP 0.0001

瑞郎CHF 0.0001

按國際慣例,通常用三個英文字母來表示貨幣的名稱,以上中文名稱後的英文即為該貨幣的英文代碼。

匯率的標價方式分為兩種: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