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印尼外匯保證金歷史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印尼外匯保證金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5-17 00:22:02

1. 有朋友拉我去做外匯,而且是拖管的那種,基本入單是一千美金起,說總部在印尼,,為嘛不敢開在國內呢

我告訴你:這種外匯。託管的就更得注意了!經常有人被騙。而且裡面魚龍混雜很容易碰到傳銷。
說總部在印尼可能出現下列幾種情況
1真的在印尼。這是真實不包含詐騙的
2這就是傳銷。說在印尼不過讓你覺得高大上。而且在國外你自己要維權也好。都不方便,也可能捲款而逃的時候——真的在印尼。而且你管不了。

2. 為什麼外匯保證金業務不在中國發展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外匯保證金業務由香港進入了內地市場,但由於大量投資者出現了巨額虧損,該業務於1994年被政府明令禁止。之後在2006年–2008年,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經歷了首次試水到再次被禁止。不完善的市場監管機制此外,政府雖開放了外匯保證金業務,但當時國內的監管機構權責不明,多頭管理,相互推諉,自律監管和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同樣缺失,反觀其他國家的市場,許多監管機構都選擇在其原有衍生品監管的基礎上擴充或加強對外匯保證金交易的監管。投資者對外匯保證金交易缺乏認識。當時,大量中國投資者對外匯方面的基本知識、復雜的交易規則和手段都缺乏了解。而當時,市場上的機構並沒有對投資者進行系統的培訓,投資者盲目地進行投資,導致其風險防範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不足,從而加劇了投資的風險和虧損。其次,雖然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一個會員制市場,像所有的市場一樣,買賣雙方自願交易,供求關系決定了價格,但中國人民銀行是市場中的最大玩家,對人民幣匯率有近乎決定性的作用。而央行對外匯市場的過多干預,造成了外匯市場的供求失真。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央行在外匯市場上只是宏觀調控者,而不是市場主體,外匯指定銀行才應該是市場的主體,處於外匯市場的中心地位。而我國現代外匯管理的特徵決定了央行在外匯市場上的干預行為以及職能的扭曲。對於國家來說,這種制度的好處就是有獨立的財政政策以及貨幣政策,有利於穩定發展。除此之外,個人在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上同樣有限制。目前,個人換匯每人每年都有5W美金的購售匯額度,這也是限制外匯保證金業務在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 什麼是外匯保證金交易,它的由來及通用比例

保證金交易又稱「信用」交易,就是每次交易所佔用的資金只是交易標的(交易對象)的交易金額的5-10%(或更低、更高些,根據品種不同而定),說通俗些就是:你可以用1塊錢做10塊錢、20塊錢的生意。

所以保證金交易有杠桿作用,風險大、利潤高。在我國,期貨就屬於保證金交易,還有現在銀行開設的外匯保證金交易;保證金交易都是T+0,也就是可以當日買、賣多次,不受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保證金交易所使用的杠杠越大,資金佔用比例就越少,但是對應的風險也就越大!

外匯保證金通用比例:
現在市場上普遍流通的杠杠比例是:
1:50
1:100
1:200
1:400
1:500
還有些平台打著高杠杠的旗號吸引投資者,下面一般認為高杠杠比例:

1:888
1:1000
1:2000
1:3000
重要的東西還得再說一遍:

保證金交易所使用的杠杠越大,資金佔用比例就越少,但是對應的風險也就越大!

4. 外匯保證金交易從什麼時間開始流行的

外匯進去中國大概是04年,那時候還是打電話做單呢,電子盤交易出來後越來越火了,特別是今年,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這個市場越來越開放了,隨著人民幣全球化,今年可能加入SDR,外匯這一兩年就會完全開放了,所以現在是個好的時機,等完全開放了,就更難賺錢了

5. 外匯保證金是什麼

保證金是一種履約保證,開倉時必須投入的一定比例資金的交易單持有證明,保證金允許投資者可以持有比賬戶價值要高的倉位。

6. 印尼外匯是真的嗎

印尼外匯是真的。印尼外匯即印尼國家的貨幣——印泥盧比或者印度尼西亞盾。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印尼外匯的兌換技巧:

(6)印尼外匯保證金歷史擴展閱讀:

印尼外匯的相關介紹:

1、廣義: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藉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

實際上就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2、狹義: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必須具備的特點: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

7. 全球還未開放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國家有哪些

中國就沒有完全放開。

8. 外匯的歷史,起源。

外匯市場作為全球最大、最公平的投資市場,以前只面對銀行和金融公司的投資領域開放,而隨著外匯市場的發展,現在向全球的個人投資者開放,使個人得到與銀行和大金融集團平等的獲利機會。
1980年3月
隨著計算機及相關技術的問世,跨國資本流動加速,將亞、歐、美等洲時區連成一片,外匯交易量從80年代中期的每天約700億美元飆升至亞洲第一的外匯市場。
1990年5月
日本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更是在1990年股市泡沫破滅後迅速成長,並很快超越股票投資成為本國最大的金融投資產品,日本並晉升為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外匯市場
2005年7月
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居民年度購匯額達2萬美金
2006年10月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建行、中國工商銀行陸續推行外匯保證金業務,隨著中國加入WTO,金融行業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可經營人民幣業務居民年度購匯額由2萬美金提高到5萬美金
2007年9月
中國正式成立國務院直屬外匯投資管理工商,對中國的外匯儲備進行全球投資
2008年8月
國務院發布了修訂版《中國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央行調整政策取向,推行「藏匯於民」,逐步放寬企業和個人持有外匯的自由度,鼓勵境內主體對境外證券投資和衍生產品交易
2009年5月
據不完全統計,外匯日交易額達到3.2萬億美元,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已經是全球外匯交易的主要交易市場,中國大陸的外匯市場也在崛起壯大,已經成為亞洲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耀眼明星,成為全球外匯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