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的保險是怎麼樣的
因為美國的人均壽命比中國高,所以在保險精算時,客戶利益會稍稍高一點。
但中國人在美國買保險,客戶承擔的風險會比國內大很多,失去了保險的意義,建議不要到美國買保險。
美國保險的五大風險:
法律方面:首先,國內居民投保美國保險,需親赴美國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美國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美國法律保護。其次,內地居民投保美國保險適用美國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美國地區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與內地相比,美國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
外匯方面:內地居民在美國購買的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美元等幣種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貨幣匯兌風險。
收益方面:內地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退保方面:美國保險是完全市場化的,沒有「保底」設置,保險公司一旦破產,投保人很可能「血本無歸」。如果想要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美國監管部門對保險產品的現金價值無具體要求,大多數長期期交保單在保單前期現金價值很低,前2年甚至為零。
具體條款方面:美國保險產品條款使用英文,表述方式與國內不盡相同。投保人需認真閱讀保險條款,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同糾紛。
給大家的忠告:
買保險就是把保費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把風險拿走。我們購買保險的初衷是規避風險,希望風險出現時能有人替自己頂著。保險,讓不幸的人幸福起來,讓幸福的人一直幸福下去。
如果我們去購買美國保險,保險的這些意義還在嗎?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如果外匯是和公司在對賭,那豈不是很危險的事情
建議你先了解MM和ECN的區別
外匯電子交易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服務於機構客戶的ECN(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電子通訊網路)模式;另一種是服務於零售客戶的詢價(Dealer)和單一做市商
MM(Market maker)模式。
ECN方式的交易商。因為ECN方式的交易商不人工修改點差,也不人工修改數據來觸發止損。他
們是平台是pass-through,把交易直接傳給對手客戶或12家以上的大銀行(客戶和銀行好像一
個大池子中的水),這些銀行提供市場流動性,因此交易沒有上限。他們的主要貨幣對通常是1
個點差或沒有點差,有時點差是負的。另外,他們允許在點差之間設置限價,最小到1/10的點
。比如英鎊兌美元報1.9515/17, 你可以設置限價買入為1.951650, 有幾個交易商允許這樣設置
限價?Market Maker方式的交易商們通常是讓你在bid/ask 4點到5點以外設置限價。他們的收
入來自傭金,不然幾天就倒閉了。
MM(做市商制度)的公司是沒有傭金的,但是他們靠什麼生存呢?靠吃點差!也就是說他們的點差
是固定的,但是他們的報價是他們給的,而不是當時國際外匯市場上真實的價格,如果當客戶
賺了很多的時候,因為客戶是和他們直接交易,那麼客戶賺了就意味著他們虧損了,這樣一來
他們就可能破產,而一破產,客戶的資金也就沒有了保障。瑞富就是這樣的例子也正是因為這
樣,所以對客戶有利的單子就不容易成交,或者有虧損的還平不掉,所以會有人為的干預,也
不允許扒頭皮,因為客戶如果利用平台見價格的差異來獲得利潤,其實是必然會導致做市商的
虧損的,他們的點差雖然是固定的,但是一般為了防止風險,點差會比較大,如果說做市商制
度的公司點差很小,那他們是要虧損的。而且出數據的時候,點差也同樣會很大,而ECN 是靠
什麼生存呢?靠傭金,他們本身不參與客戶的交易,而是直接把客戶的單子拿到國際市場上去交
易,他們只是收取傳遞的費用,服務的費用,那麼客戶無論是賺還是虧,和他們都沒有關系,
他們做的只是給客戶提供一個交易的平台。所以客戶無論什麼單子,只要當時國際市場上有人
肯接,那就會立刻成交,也不會有人為的干預,也隨便大家做超短線而他們的價差雖然是不固
定的,但是一個熟悉市場的人都會理解,當市場活躍的時候點差是非常小的,甚至有負點差的
出現,但是當市場成交很清淡的時候,因為人們沒有多少交易興趣,那麼BID/ASK就可能會相差
很大,但這是真實的市場價格。可以這么說,ECN的公司他們根本不關心點差是多少,他們扮演
的角色只是傳遞市場價格的一個傳遞者。
我可以這么說,所有MM制度的券商全部對賭,沒有一個是例外的,但我們要想,如果他賭輸了
,他賠你錢你又擔心什麼呢?就是怕他們倒閉,但我非常痛恨那些既做婊子又豎牌坊的MM券商
,說自己如何如何清白,實在可惡,但OANDA這家不一樣,他是唯一公然承認自己對賭的券商,甚至
在平台加入BOX專門的賭博工具,以滿足那些需要賭博人群需要,所以OANDA是世界上唯一一家
具有高尚賭品的券商,並且為了保證賭客的利益,將點差降到了全球最底,以保證賭客的利益
最大化.
需要注意的是ECN的平台都不帶圖表,只能看見實時的買賣掛單,因為機構和銀行的交易是不需要圖表的
,圖表最原始數據來源是來源於買賣單的,ECN就是最源頭,所以是不會有圖表的,其他MM平台
的圖表都是根據ECN的數據然後加上自己的點差生成的,因為ECN可能存在負點差,那麼他的圖
表如何體現呢?而且經常0點差,所以ECN是沒有圖表的。
這是兩大類 外匯交易平台, 具體各家公司的交易平台因為開發公司不同,也有所不同, 但是實際交易起來,基本操作區別不大,就是界面有所變化.
Ⅲ 外匯保證金為何能讓投資者如此瘋狂
保證金利用的是交易杠桿的方式來實現,做一手外匯是需要100000盎司,當存在杠桿1:500的情況下,每次交易只需要200美金,公式是100000÷杠桿=最後交易數值,但每個賬號支持的杠桿比例不同,具體可實現交易的杠桿需匯查查賬號監管信息中看。
Ⅳ 外匯業務與本幣業務的區別有哪些
外匯業務與本幣業務的區別,並不僅僅是幣種的區別。從業務操作上來看:外匯業務有匯與鈔的區別,有現匯與期匯的區別,而本幣則沒有;外匯業務是多幣種、多賬戶的業務,其賬戶與本幣的不同之處在於,各商業銀行的人民幣賬戶在中央銀行,而外匯的賬戶則在國外的商業銀行,並且同一幣種往往不止一個賬戶,甚至一個幣種在不同的國家都可有賬戶;目前,人民幣資金的管理基本上是簡單的頭寸管理,至多在單一的國內拆借市場上做些拆借業務,而外匯業務的資金管理,完全是一種經營性管理,面對的是國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人民幣的清算主要是系統內的應收應付的聯行清算,外幣資金的清算則是藉助於賬戶行的實收實付的清算;本幣業務的授信,主要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而外幣業務的授信,除了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外,還要考慮利率、匯率風險,國際政治、經濟風險,代理行風險等。
三種風險全來自於你的資金管理,你不放大杠桿,那外匯和期貨風險比股票還要小,因為外匯和期貨都是T+0,雙向交易。
採納哦
Ⅵ 外匯禁兌險是什麼
外匯禁兌險是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中投資保險機構承 保的基本風險。主要指投資東道國因外匯不足,限制或停止外匯交易,或因 戰爭等其他事故無法進行外匯交易,致使投資者的本金、利潤及其他正當合 法收益不能自由兌換成
防範無法預料的外匯管制風險的 外幣,並匯回本國的風險。
一樓說的對呀,給他分吧,我是抄的,我在做任務呢!!
Ⅶ 外幣結算的赫斯塔特風險具體是指什麼風險
外匯市場的交易不分晝夜,每個小時都在進行,它還不時地牽扯到不同國家司法權的制度。正是這個特點——跨境、跨時區的交易——為每天高效率地結算近2.4萬億美元的雙向支付或估計為25萬到30萬筆的貨幣匯兌提出了最嚴峻的挑戰。
赫斯塔特(Herstatt)風險。是因當時赫斯塔特銀行在1974年接到了德國政府當局清算的命令,卻無力向對方銀行支付美元而發生的風險。銀行遇到了巨額跨境結算的風險,因為一筆外匯交易中各個階段不可撤消的結算可能是在不同的時間完成的。例如,向一家紐約銀行在東京的日本代理行支付日元應在東京的營業時間內完成,而一家紐約銀行向在紐約的一家日本銀行的美國代理行相應地交付美元則是發生在紐約的營業時間內。由於這兩個國家的支付體系從不在相同時間開始運作,因此就存在這樣一種風險:交易的一方正執行了交易,但另一方卻可能已經破產而無力交付用於補償或沖銷的貨幣。
在赫斯塔特銀行倒閉2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仍未找到能被廣為認可的將結算風險數量化的方法。外匯委員會是一家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資助的私營部門性小組,它首先開始了對外匯交易商的調查,並開發了一種檢驗結算風險的方法,它在《降低外匯結算風險》這份報告中,提出了一套推薦的最佳作法。最近,在1996年3月,十國集團(10個最具實力的工業國)的國際收支與清算體系委員會發表了《阿索普報告》,它是根據以前的方法寫成的,它分析了現有的協議安排,提出了降低結算風險的戰略。
《阿索普報告》認為,外匯交易的結算不僅僅是一日之內即可解決的問題,它認為支付起初可以至少有一到兩個工作日的時滯;在一家銀行確認它已收到了所需的支付之前,另外一至二個工作日可能已經過去了。一家銀行的風險總額可能超過三天交易量的價值,所以甚至與一個交易對手的收支差額都可能會超出一家銀行的資本。雖然這種風險剛剛開始被人們所認識和予以數量化,但最近幾起外匯交易中支付違約事件,包括國際商業與信貸銀行(BCCI)和巴林銀行事件,說明這些風險是不容忽視的。
Ⅷ 匯市風險和外匯風險 有區別么
這兩個是一樣的。匯市就是指外匯交易。通過各國間匯率的波動從而賺取差價。因為這種交易都是杠桿交易的。以小博大。當你判斷正確時可以賺到很多。但是一膽出錯你也會虧的很多。這一塊對於技術性的要求特別高。
Ⅸ 什麼是貨幣匯兌險
匯兌險(外匯險)
匯兌險,包括貨幣兌換險和匯出險,是指東道國通過頒布法律或採取其他措施,禁止或限制外國投資者將其投資原本或利潤兌換成可自由使用的貨幣,並轉移出東道國境外,致使該投資者受損的風險。當然,各國對該險種確定的范圍不同,有的國家既承保「兌換險」,也承保「匯出險」,有的國家則只承保「兌換險」。根據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修訂法案》對於匯兌險的規定,投保人在保險期限內作為投資收益或利潤而獲得的當地貨幣,或者因變賣投資企業財產而獲得的當地貨幣,如遇東道國禁止將這些貨幣兌換成美元匯回美國,應由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用美元予以兌換。但其前提是,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東道國法令無此項禁令。十分明顯,美國法律只承保兌換險。而日本則承保該兩種風險。
請參考鏈接相關內容。
Ⅹ 外匯風險高嗎
風險高不高看你的風控手段,外匯這類杠桿投資風險與收益本身就是被放大的,如果不具備一定的能力,風險系數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