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中國的外匯儲備該如何管理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國的外匯儲備該如何管理

發布時間: 2021-05-15 22:28:31

① 中國應如何進行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和美元有關

個人認為如何去調整這些儲備結構不是問題所在,問題所在是中國的國庫太飽滿了,要做的是藏富於民而不是藏富於國,國家要有一定的儲備,但是不能去追求儲備

② 美元貶值背景下中國外匯儲備該怎樣管理

外匯儲備就是外匯儲備,不管外匯包括美元如何貶值,對於外匯儲備來說,是不存在損失的。不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如果一定要進行所謂的套匯保值或投資保值,反而有可能造成損失。

③ 中國力圖擺脫對美元的依賴 中國應該如何進行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

1.來源結構:一國的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以下三個方面:國際收支順差、國際信貸中的債權、干預外匯市場所得外匯。我國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順差;國際信貸中,我國現階段還主要處於債務人的角色;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干預外匯市場主要帶來的是外匯儲備的減少。

2.幣種結構:現在的研究普遍認為,我國外匯儲備中,佔比最大的是美元,其次是歐元,此外還有少量日元和其他貨幣。對幣種結構的分析,首先外匯儲備應是世界貨幣,還要重點考慮幣值的穩定性和外匯風險的分散效果。

3.投資結構:我國現階段外匯儲備的主要投向是美國的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穩定性雖強,但是收益極低。可以借鑒新加坡等國的投資經驗。

4.期限結構:這個主要考慮外匯儲備能否滿足償還外債的需要,要求外匯儲備要有與外債相似的期限結構。但是我國現在不需要過多的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過量的外匯儲備已經能夠保證外債的償還。

國內絕大多數的外匯投資者參與的是國內銀行的實盤交易,而保證金交易,由於國內尚未開放,以及國家的外匯管制政策,國內投資者尚需待以時日。

④ 中國應該如何進行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

藏匯於民,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⑤ 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規模是否合理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管理請發表自己的看法

就官方最新公布的外匯儲備今年九月的26483.03億美元,無論儲備的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等之間的比例如何,外匯儲備都在迅速的貶值,而且還是無法避免的必然貶值,也就是近20年來血汗和辛苦換了的外匯真正急速的縮水,西方用壓人民幣升值來換中國老百姓的血汗辛苦錢,不論是否有效,我們必須做些積極應對。雖然我們一直在以日本為前車之鑒,但是其實我們卻基本上沒什麼行動,外匯儲備依然堆砌在倉庫,惜抱著不肯放,眼錚錚的看著價值流走。個人認為,當前正值世界多極化後走向暫時衰退的美歐分歧相對較大的時代,雖然西方依舊在禁運和禁高科技出口,但是我們自己本身變得更積極,更主動,去抓尋機會總是沒錯的。機會總是會出現的,就看慾望的強烈與否。因為歐洲各國的情況各不相同,總會有弱勢需要資金的國家,無論我們是以購買的方式也罷,合作的方式也罷,交流的方式或者合作培養的方式,獲得技術不一定要完全引進。對於那些可以盡快解決自己的不足、而且可以迅速提高的領域,就算不是核心領域,對這些領域相對不足的我們而言擴大涉及領域的范圍,有何不可呢,不作為的情況下外匯儲備也仍舊快速貶值,簡單的說與其貶值不如換些實用的東西。就算技術不能轉移,人總是可以轉移的,辦法總比困難多,重要的是國際政策戰略高度的意識和眼光。
喬治 1106482138

⑥ 中國外匯儲備的問題及其對策

根據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和外匯儲備的實際需要兩方面因素考慮,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應為4540億美元。鑒於4540億美元是以2004年的數據為依據得出的結果,相對於我國當前所需要的外匯儲備規模應該是偏小的,但考慮到我國現在外匯儲備已經超過萬億美元大關,還是可以明顯看出我國的外匯儲備有過剩的傾向。
外匯儲備過高的負面效應
過高的外匯儲備給我國的經濟平穩運行,已經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匯儲備過高,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2.高額的外匯儲備改變了我國的貨幣的供應結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3.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
4.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
解決外匯儲備過高問題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超過適度規模的外匯儲備會給一國經濟平衡發展帶來壓力和風險。因此,我國有必要採取一些積極措施來抑制外匯儲備不正常的擴大。當前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遏制外匯儲備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控制外匯儲備規模。其次,對外匯儲備結構適當調整,改變我國長期以來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獨大的局面。
1.外匯儲備規模的調整。(1)對進口措施進行調整。進口政策調整不僅可以減少我國過高的貿易順差,也有利於消除政策干預造成的價格扭曲,建立開放的市場體系和靈敏的市場機制。同時,通過進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有利於促進我國相關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大。(2)購買戰略石油儲備。石油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被喻為「工業的血液」。但石油的蘊藏和使用卻極不平衡。產油國和工業國之間控制與反控制的博弈,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以及國際游資在石油期貨市場上的投機行為,都會造成石油價格的劇烈波動。今年國際原油價格曾經一度摸高至80美元一桶。過高的石油價格給我國國內經濟的平穩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避免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對我國國內經濟的沖擊,我國可以在石油價格回落到合理的時候,利用我國的外匯儲備,加緊購買石油,擴大石油戰略儲備。(3)為社保基金注資。目前,全國的社保基金規模只有1477億元,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社保基金的規模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就曾公開表示,社保基金的缺口在1萬億元以上。與社保基金的短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高達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中央明確指出要多渠道籌集社保基金。因此,將部分外匯儲備劃撥到社保基金賬下是有政策支持的。
2.外匯儲備結構的調整。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有兩方面內容:一是儲備貨幣幣種的選擇以及比重安排;二是外匯儲備資產的調整。
(1)儲備貨幣幣種的選擇以及比重安排。儲備貨幣幣種的選擇以及比重安排是各個國家外匯儲備結構調整共同所面臨的問題。近年來由於美國貿易逆差和巨額財政赤字使得美元兌換國際主要貨幣匯率持續下跌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對於美元的貶值程度,專家提出了不同的預測,有專家認為美元的貶值率在20%左右,也有專家認為美元的貶值率將達到40%。因此,為避免美元貶值造成本國外匯儲備縮水,調低美元資產比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調整的一個方向。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
我國外匯儲備幣種調整不能通過大規模減持美元資產來達到減小美元資產比重的目的。當前,我國最穩妥的做法是增加新增外匯儲備中非美元資產的比重同時將美元資產的增長速度調整到適度的范圍,從而降低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近幾年,我國同日本、歐盟的貿易發展良好。目前歐盟、美國和日本為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2007年我國與上述三個經濟體的雙邊貿易額分別為3561.5億美元、3020.8億美元和2360.2億美元。三者合計佔到我國對外貿易規模的41.2%,如果考慮到內地經香港對上述地區的轉口貿易,則該比例將上升至50%左右。我國可以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鼓勵我國企業選擇歐元和日元等非美元貨幣結匯,從而擴大歐元、日元等外匯儲備的份額。
(2)外匯儲備資產的調整。外匯儲備資產調整是我國面臨的特殊問題。外匯儲備資產種類包括長期國債、短期國債、企業債券,股票等。外匯儲備的資產調整就是對以上資產比重進行重新配置。對我國而言,則主要是如何調整美元資產的問題。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6月底,我國的美元長期債券投資占外匯儲備的68%,達4850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比例為57%,政府機構債券比例為36%,企業債券比例為7%。而我國投資美國股票的資金僅占外匯儲備的0.47%。由此可見,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配置的主要問題在於過分強調儲備的安全性而忽視了收益性。在我國當前外匯儲備較為充裕的背景下,外匯儲備的盈利性是我們必須充分考慮的目標之一。

⑦ 如何加強中國外匯儲備管理

豐富幣種、分散投資、安全為先、保值增值、循序漸進

⑧ 結合中國外匯儲備的現狀分析外匯儲備如何進行結構管理

1.來源結構:一國的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以下三個方面:國際收支順差、國際信貸中的債權、干預外匯市場所得外匯。我國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順差;國際信貸中,我國現階段還主要處於債務人的角色;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干預外匯市場主要帶來的是外匯儲備的減少。
2.幣種結構:現在的研究普遍認為,我國外匯儲備中,佔比最大的是美元,其次是歐元,此外還有少量日元和其他貨幣。對幣種結構的分析,首先外匯儲備應是世界貨幣,還要重點考慮幣值的穩定性和外匯風險的分散效果。
3.投資結構:我國現階段外匯儲備的主要投向是美國的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穩定性雖強,但是收益極低。可以借鑒新加坡等國的投資經驗。
4.期限結構:這個主要考慮外匯儲備能否滿足償還外債的需要,要求外匯儲備要有與外債相似的期限結構。但是我國現在不需要過多的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過量的外匯儲備已經能夠保證外債的償還。
我能想到的就這幾個方面,一家之言,還望採納。

⑨ 中國外匯儲備都存放在什麼銀行或通過什麼銀行投資那些項目如何管理的

當然是歸中國人民銀行管理了

據1月11日《中國青年報》報道,由於1月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在全國外匯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2006年將進一步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繼續拓寬外匯儲備投資領域。因此市場普遍將其理解為中國有意大規模出售手中的美元外匯資產,轉向其他貨幣資產。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唐旭在回答境外媒體提問時表示,沒有聽說中國將出售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計劃。他指出,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已超過8000億美元,央行不希望將所有的外匯儲備投放在單一外幣資產中,不過也不太可能出售現有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來達到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目標。

我國外匯儲備已經遠超出適度規模

一般認為,確定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基本原則有四條:(1)滿足一段時期的進口用匯需求。根據經驗值,一個國家保持相當於3—4個月的進口總額,或相當於GDP20%的外匯儲備較為適宜。(2)保證外債還款的外匯需求,一國的外匯儲備應至少滿足到期的短期外債需求。(3)滿足短期資本流動帶來的外匯需求。(4)保證貨幣政策(包括匯率、利率等)相對穩定,促進宏觀經濟穩定和發展。

根據上述四條原則判斷,我國如此規模的外匯儲備已經遠超過了適度或最佳規模。2004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實際余額(6099億美元)能滿足13個月的進口需求,占我國當年GDP的比例高達38%,是短期外債的5.85倍,均遠大於上述經驗值。

當務之急是降低增速和提高收益

抑制我國外匯儲備過快增長勢頭,實現國民經濟對內和對外均衡,是當前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首要任務。

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增長,其機會成本和儲備風險也相應增大。當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時,我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造成外匯儲備損失。2001年以來,美聯儲12次降息,美元對歐元貶值12%.如按我國外匯儲備60%為美元儲備計算,從2002年11月到2004年8月,我國外匯儲備已形成530億美元的損失。

提高外匯儲備收益率,是當前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另一重要任務。按照IMF外匯儲備管理指南,外匯儲備達到充足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目標之後,應著重考慮收益性。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外國政府債券、准政府債券、銀行存款等市場規模大、信用級別高的金融資產。據美國財政部統計,我國官方的外匯儲備中大約有2/3是美元資產,其中約有4500億美元美國政府部門發行的各種證券和其他長期金融資產,另外還可能持有500億美元存款和其他短期頭寸。由此可見,我國外匯儲備具有較好的充足性、流動性和安全性。

但是,我國外匯儲備的收益性明顯不足。我國外匯儲備由於主要投資於固定收益類金融債券,這些債券只有4%-5%的名義收益率。如果考慮到美國通貨膨脹率和美元貶值,這些債券的實際收益率更低。據測算,扣除通貨膨脹率和對沖成本(央行票據成本)後,實際收益只有0.7%-1.7%,而同期國內資本平均回報率約在10%以上。因此,提高外匯儲備收益已成為當前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重要任務。

可考慮的政策選擇

(一)完善涉外經濟政策,促進協調和均衡發展,抑制外匯儲備過快增長勢頭。在我國與東南亞地區外匯儲備增長的諸多因素中,經濟增長帶動、居民儲蓄偏好、內需相對不足等因素政府短期內難以有效調控。但如果手段得當,積累外匯儲備的政策傾向、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可以得到有效調控。就我國而言,可供選擇的政策手段包括:至少暫時不再將外匯儲備增長作為相關部門的一項政績;擴大對資源性、污染性商品出口徵收出口稅,提高出口稅率;積極增加進口,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能源、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採取鼓勵政策;積極利用WTO規則,進一步合理保護國內市場和產業;對外資實行國民待遇,加快統一內外資企業稅收政策等。

(二)加強貨幣政策協調,引導外匯儲備資金流向。貨幣政策由本幣政策、外幣政策和外匯儲備政策組成。其中,外匯儲備政策是本幣政策和外幣政策的結合點。目前,多數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資本項目已經放開,外匯儲備的出口相對暢通。但我國本幣政策被動地受外匯儲備政策的影響,外匯儲備政策及其手段有限,外匯儲備資金出口不暢。目前我國可供選擇的政策措施包括:通過制定靈活的短期利率、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引導短期資本流出或流入,進而調節外匯儲備增減;開拓外匯儲備流出渠道,進一步放鬆民眾將合法財富轉移到海外的限制,繼續放寬境內居民個人留學、出國、旅遊購匯限制;改進結售匯制度,實行自願結匯,允許各類企業合法持有外匯收入;加快培育外匯市場,增加匯率彈性,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最終實現由市場來決定人民幣均衡匯率。

(三)完善外匯儲備結構,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借鑒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可將外匯儲備劃分為兩個部分,分類管理,區別對待:其一,在一定規模(或最佳規模)以內,外匯儲備要重點體現流動性和安全性,應主要用於購買外國證券和用於外匯存款,以保證外債清償、支付進口等實際需要。在此前提下,為提高外匯儲備收益,應適當提高外國證券的比重。參考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經驗,外國證券比重保持在80%—90%之間為宜。其二,在一定規模(或最佳規模)以外,外匯儲備要重點體現收益性,應用於以國家利益和經濟利潤為目標的多元化投資,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機會成本。

(四)積極研究和慎重選擇外匯儲備投資方向,確保投資收益。根據我國國情和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參考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可能的投資方向包括:1、以部分外匯儲備換取海外戰略資源,通過擴大資源進口、增加戰略儲備、「走出去」合作開發等形式,換取石油、天然氣、木材等戰略資源。2、動用部分外匯儲備建立國際原材料價格穩定基金,用於對沖世界原材料價格波動。

基金主要用於投資於一些基礎性、資源性的國際資產,對國際上主要原材料如石油、鐵礦石、銅礦石生產商進行參股或控股,以獲得穩定和持續的原材料進口渠道。3、將部分外匯儲備投資於有潛力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金融企業。目前,我國動用了600億美元外匯儲備為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注資,支持這些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可以參照這一模式,擴大對其他金融機構、重要領域的大型國有企業注資,鞏固國家在這些重要領域的控制地位,並獲得相應回報。4、將部分外匯儲備用於改善國民福利,如用於支持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扶困救貧、修路建橋等,或用於社會突發事件,例如自然災害和瘟疫等的應急處理,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國家儲備外匯帶來的好處。5、將部分外匯儲備用於增加官方發展援助,增強我國國際影響,促進共同發展。總體看,這些思路還是十分初步和粗糙的,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周密論證。

(五)盡快研究制定專門法規、設立專門操作機構。很多國家都針對外匯儲備管理制定了專門法律,有專門機構負責具體操作,責權利相對分明。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也需要一部相應的法律,來規定和規范外匯儲備使用的基本原則、決策程序、操作管理、投資方向、收益支配等。我國有必要借鑒新加坡和韓國的做法,探索成立專門的操作機構,進行比目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屬下的外匯儲備管理部門更積極、更進取、更專業的長期投資,以獲取更大的投資回報。

⑩ 如何管理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

丟到外匯市場上吃100倍杠桿的利息買5%-10%的保證金即可 、

一年翻幾倍應該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