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外匯公司騙局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外匯公司騙局

發布時間: 2021-05-14 08:34:05

❶ 聽說外匯公司都是騙人的,是真的嗎

外匯公司要客戶出的錢是存在銀行客戶自己的戶頭上,客戶自己可以去所開戶的銀行查的。目前國內炒外匯的公司給客戶開戶都是香港匯豐銀行,只不過是公司替客戶去開的戶而已。客戶的資金是絕對安全的,香港匯豐在資金轉出的時候只會把錢轉到客戶開的另一個銀行的賬戶上,公司提供的任何其他的人的賬戶資金轉不出去的,所以絕對不存在騙。

客戶資金入賬的時候是自己去郵政銀行或者中國銀行把錢存到自己在香港匯豐銀行的賬戶上,所以資金絕對安全。目前國內只有郵政銀行和中國銀行經營外匯業務,會按每筆收取一定手續費。手續費包括國內90-200RMB,匯豐11-19美金。香港匯豐銀行是世界最大的外匯銀行,老牌的英國資本主義銀行,美國佬都搞不贏它,所以不用擔心資金安全。

如果某公司要你把錢打到不是自己的賬戶上的話,那才是騙人的,這個應該很好區分,匯款單上不是自己的名字就不是自己的賬戶。

❷ 外匯公司都是騙人騙錢的,是真的嗎有人了解嗎

據統計國內有超過20%的投資理財者都在進行炒外匯,並且國內外匯市場上存在著很多的外匯交易商,其中包括嘉盛、萬致等這樣全球知名的交易商。由全球知名交易商,又有這么大的交易全體,炒外匯當然不可能全部都是騙局,但是也不乏有一些騙局。
識別炒外匯騙局方法:
1.、如果看起來太好,可能是假的:一些自動應答,並承諾立刻盈利的網站,完全應當引起投資者的懷疑。想在外匯市場盈利可沒那麼輕松。此類網站通常只有一個簡單的頁面,上面都是盈利的宣傳和誘人的美金,卻沒有詳細的解說。這些圖像讓人感覺浮誇,一點也不實際。
2、多與其他人交談:建議大家與你意向公司的員工進行交談,同時也找到其他使用這家公司產品的人咨詢,以獲得客觀印象。有時候,你會發現光看公司宣傳視頻中的那些人就能確定他們像騙子了。還有些時候,他們看起來一本正經,所以你就需要自己去發現,了解他們是否真正覺得自己的產品好,並支持這些產品。
3、網路搜索,發現問題:現在很容易在網路上搜索到某家公司或某個產品。建議在搜索欄輸入需要搜索名字後,再加上「差」或者「假」等詞。如果搜索結果中出現過多此類結果和例子,那麼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消息除了來自競爭者外,一定還有很多用戶遭遇過這些。
4、在LinkedIn上查找公司和員工:LinkedIn是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路,擁有相當廣泛的用戶。通常在搜索一家公司及其員工時,LinkedIn頁面經常出現在搜索結果前列。如果這家公司及員工在LinkedIn上都沒有履歷,那肯定有問題。如果他們有,那麼看看都有誰在推薦他們。可靠的推薦人會增加你對這家公司的信心。
5、監管:外匯行業的任何一家規范的公司都必然受到一家或多家監管機構的監管。美國期貨協會(NFA)是最嚴格的監管局(有時候甚至過於嚴苛)。一家公司擁有NFA,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或者其它知名監管機構的授權牌照,並不一定意味著這家公司很有誠信,但是這會相對有保障。如果一些公司的監管機構在國外不知名的島國,或非洲某國的監管局,那就該當心這些公司了。
6、模擬賬戶:一個外匯模擬賬戶是檢驗一家經紀商最基本的工具。一些機械繫統能做非常好的演示。但是實際怎樣呢?你必須自己去實踐。有些安裝程序、報價更新速度及點差等,都有可能判斷出這家交易商是否存在一定問題。你可以在意向公司申請一個模擬賬戶來感受一下交易流程。
7、直覺:外匯行業確實有很多「居心叵測」的人。他們沒有職業道德底限,甚至視法律為白紙,在被揭發之前,總是看起來很無辜。防人之心不可無,你應該假設每個人都是陰險的,直到確定他們為人誠信坦白為止。

❸ 外匯公司騙局吃頭寸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有莊家,吃客戶的損失,舉例,你投入20萬,在裡面困損了10萬,基本就是進了莊家的口袋,也就是吃客戶損失的意思,但其實不是所有公司都是這樣的,也有大的好的外匯公司的,比如,昆侖國際,嘉盛,福匯等,這些都是正規的公司

❹ 外匯公司都是騙人騙錢的,是真的嗎

外匯是一個公開透明的開放市場,當然也是存在騙子,但是不能說都是騙子。

❺ 國內外匯都是騙人的嗎

很多人都在找外匯正規的,靠譜的平台,還有很多人問外匯是不是騙人的,外匯能不能賺錢。在搞清楚這些問題之前,你先認真看看常見的騙局。
騙局1:男孩裝女孩,裝白富美,男孩裝高富帥,業務人員裝投資者。曬車,曬表,各種曬,讓你覺得他是成功人士,最終肯定會落腳到他/她是炒外匯,國際期貨,或者其它,而成功的,然後就開始曬盈利截圖了,小白投資者肯定不懂了,看到的只是盈利的數字,但是不知道這是模擬單,模擬賬戶操作而來的,即使模擬單,還有很多業務人員很不專業,看似賺了幾萬,十幾萬,但那是幾十手的盈利,通俗點,騙人都騙不好,再通俗點,就是那個單子是拿幾百萬賺了幾萬,十幾萬,沒有值得誇耀的地方。可小白不懂,看到的只是賺了十幾萬,然後覺得別人厲害,就跟著別人玩了。
騙局2:直播間騙人,看似正規的直播間,給聽眾分析行情,直播的時候給出操作提示,有可能錯,有可能對。投資者可能覺得正規,專業,就跟別人玩。實際上當你開始玩的時候,就告訴你要讓某某人帶你,就得資金到達多少,有的人信以為真就言聽計從,可是真的帶你的時候,跟直播的時候完全兩回事,直播的時候,可能半天都不見給出一個建議,帶你的時候,幾分鍾就交易一次,每天頻繁,大量的刷單,你不大量虧損,是不可能的,是必然。小白投資者,先別迷信掙多少,先學會認識和控制風險,這才是第一位的,他們要是真的那麼厲害,早悶聲發財了,誰還會給別人上班。此類騙局,同樣適合於各種QQ群,微信群等,各種老師自稱自吹。老師是個神聖的稱呼,傳道受業解惑,請不要玷污。
騙局3:國際期貨,外匯等的資管業務,說白了就是人家替你操作,給你固定收益或者分成。他們往往還是操作單個帳戶,索羅斯都不敢給客戶保本,即使索羅斯做資管業務,也一定是集合帳戶,你也不想想,你的幾十萬,幾百萬,在金融市場簡直滄海一粟,還能做資管?即使撬動市場,也是集合大資金,幾十億,百億的資金。這裡面還有一層騙局,那就是跟你分成,讓你承擔一定的風險,如果你跟別人合作了,你虧得這部分錢恰恰是拿你帳戶的公司或者個人吃了,因為這是對賭盤,不可能賺的,賺的就是你承擔的這部分虧損,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掩人耳目,給你造成願打願挨的心理,減少投訴和法律風險。針對這類騙局,同樣適合於其它任何行業,記住一句話:錢任何時候都不要交給別人,自己掌握,除非國家。而且這種以委託名義找投資者的,也可能存在假平台融資跑路的可能。
騙局4:各種帳戶贈金的活動,正所謂無功不受祿,你自己掙錢,人家憑什麼給你錢?相反,能給你錢的平台,一定是假平台,有一個算一個。你見過證券公司給股民錢?話再說回來,給你的錢無非也是數字而已,這類平台,一定是可以控制你資金的平台,你的帳戶體現的只是一個數字而已,沒有多少意義,怕就怕在萬一平台跑路了,被查封了,你的錢一分錢就取不出來,切記貪圖小恩小惠。
騙局5:當然,這個不能算做多少騙,只是建議大家,拿黃金舉例,點差大於0.5美金的平台盡量不要選擇,點差就是買價和賣價的差額,這個價格太大,你的成本就大,只能說明平台不想你賺錢,平台不想你賺錢,就有可能是怕你賺他們的錢,想你虧,虧給他們。更有甚的平台,看似沒有外佣(就是手續費),但把這部分加到了點差上面,點差甚至大於1美金,你下單一手黃金,100盎司等於一手,你的成本就是100美金,這么大的費用,你何談賺錢
 
總結:國際期貨,外匯,這些客觀存在的產品,肯定不是騙人的,但肯定有大量騙人的。交易上也有很多優點和靈活性,也一定是可以賺錢的產品。但前提一定是你找對人和公司,你沒有遇見對的人,哪怕正規平台,你也一定是巨額虧損的。打著正規的旗號,給你加滿費用,然後讓你頻繁操作刷單,一樣是害你。如何查詢正規平台,你就要稍微懂一點英文和互聯網了,最好選擇有英國FCA監管的平台,你要會上外網,懂一點英文,就可以在FCA裡面查。不要盲目的看或者聽別人給你的發的圖或者說的話,要自己切實的查。實在不會,我告訴你,東南亞的,澳洲的,紐西蘭的盤子,盡量不要碰。

❻ 外匯騙局都有哪些

套路一:高收益誘惑開戶

黑平台通常會給你看一些他們操作的賬號盈利截圖,而且都是盈利超高那種,極少失手的情況,如果是這樣那麼你要當心了,外匯市場沒有神話,沒有人能做到持續的超高收益,如果真的有人能夠長期穩定的實現超高收益的操作,那麼大概他會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這么一個搖錢金礦吧,而事實的情況是,當對方確定你感興趣後,會想方設法的來勾搭你讓你開戶入金。你就懂得所謂的穩定的高收益是如何來的吧,一個美工幾分鍾就可以搞定幾張高收益倉位截圖。所以擦亮自己的雙眼,在外匯市場要想賺錢,你需要練就一雙火眼精金。
套路二:小恩小惠誘惑,引導加大本金

黑平台其實就是和用戶對賭,平台的盈利來自於你的虧損,黑平台前期會讓你的投入小有盈利,然後平台老師會慫恿你加大本金投入,之後你就會一直出現虧損的情況,等你的資金虧損完了,然後平台的老師又會以你不聽指揮操作等等各種理由將虧損的責任推託很乾凈,其實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
套路三:配資加杠桿

這是股票市場中常見的融資行為,外匯市場本身就是杠桿操作,沒聽說哪個正規外匯平台有配資。黑平台為了增加收益,所以用配資來加快你的本金損耗速度。

套路四:成本保證利潤分配

為了讓你放心,黑平台可能會給你簽訂一個保本協議,其實就是一張白紙(第三方機構是不能做保本承諾的,只有政府特別批准或嚴格的機構才能夠提供保本承諾),賺了錢什麼都好說,要是虧了錢,你就踏上了遙遙無期的索賠之路。

套路五:異常滑點

我們都知道,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如非農、美聯儲決議等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滑動點往往是正常的。非特殊事件一旦出現嚴重滑點,投資者應注意平台是否為黑平台。為了避免被黑平台欺騙,當發現嚴重的滑動點時,要及時聯系對方的工作人員,看他們如何處理。有滑點不一定是黑平台。但是可以看看他們的處理態度。

❼ 外匯騙局嗎

國際期貨,外匯等的資管業務,說白了就是人家替你操作,給你固定收益或者分成。他們往往還是操作單個帳戶,索羅斯都不敢給客戶保本,即使索羅斯做資管業務,也一定是集合帳戶,你也不想想,你的幾十萬,幾百萬,在金融市場簡直滄海一粟,還能做資管?即使撬動市場,也是集合大資金,幾十億,百億的資金。這裡面還有一層騙局,那就是跟你分成,讓你承擔一定的風險,如果你跟別人合作了,你虧得這部分錢恰恰是拿你帳戶的公司或者個人吃了,因為這是對賭盤,不可能賺的,賺的就是你承擔的這部分虧損,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掩人耳目,給你造成願打願挨的心理,減少投訴和法律風險。針對這類騙局,同樣適合於其它任何行業,記住一句話:錢任何時候都不要交給別人,自己掌握,除非國家。而且這種以委託名義找投資者的,也可能存在假平台融資跑路的可能。
騙局4:各種帳戶贈金的活動,正所謂無功不受祿,你自己掙錢,人家憑什麼給你錢?相反,能給你錢的平台,一定是假平台,有一個算一個。你見過證券公司給股民錢?話再說回來,給你的錢無非也是數字而已,這類平台,一定是可以控制你資金的平台,你的帳戶體現的只是一個數字而已,沒有多少意義,怕就怕在萬一平台跑路了,被查封了,你的錢一分錢就取不出來,切記貪圖小恩小惠。
騙局5:當然,這個不能算做多少騙,只是建議大家,拿黃金舉例,點差大於0.5美金的平台盡量不要選擇,點差就是買價和賣價的差額,這個價格太大,你的成本就大,只能說明平台不想你賺錢,平台不想你賺錢,就有可能是怕你賺他們的錢,想你虧,虧給他們。更有甚的平台,看似沒有外佣(就是手續費),但把這部分加到了點差上面,點差甚至大於1美金,你下單一手黃金,100盎司等於一手,你的成本就是100美金,這么大的費用,你何談賺錢

❽ 聽說外匯公司都是騙人的,是不是真的啊

不一定。

目前市場很亂,騙子太多把市場作亂了。所以和其他行業一樣,品牌還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品牌一些的正規平台。

❾ 外匯交易主要的騙局有哪些

外匯交易市場利潤豐厚,到同時也陷阱重重。尤其剛進入外匯交易市場的新手,由於缺乏相關經驗很容易成為未授權經紀商、虛假經紀商以及所謂的專家的「獵物」。

以下是匯查查小編為大家整理的5種常見的外匯詐騙手段,快快了解,為你的資金上好保險!


1. 虛假經紀商及未授權經紀商

這些經紀商常用高利率,保證獲利率,零差價或其他不現實的承諾來誘騙投資者。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匯交易在網上進行,設計一個高端的網頁來騙取投資者的信賴對這些詐騙公司並非難事。因此,對投資者而言,在任意一個平台開始交易前務必要再三檢查其合規性。

交易前,交易員應當搜索並查證該公司的地址,查證其網站的域名信息,確保網站域名是由該公司或其母公司名稱注冊。此外,要確保自己將進入的外匯經紀商持有相關監管機構,如英國FCA,塞普勒斯CySEC的牌照,並受其監管。


2. 克隆經紀商

乍一看,一些公司好像已在某個監管機構的網站注冊,並受其監管。此外他們能提供一個注冊號。然而,進一步調查就會發現,它們只是與真正受到監管的經紀商極為相似。這些克隆公司的名稱跟真正受監管的公司的名稱可能只有拼寫上的稍微不同,或者克隆公司直接用了已注冊公司名稱的變體。由此可見,新手在進入一家經紀商平台之前一定要詳細徹底地查清楚平台的基本信息。


3. 克隆監管網站

虛假經紀商常用的另一個騙取交易新手信任的伎倆是,將監管狀態公布在其網站上,並放上監管機構的網頁鏈接。不過,他們網站上監管機構的網址都是他們克隆出來的,並不是真正監管機構的網址。

為了避免掉進這個圈套,新手要確保到真正的監管機構網站上查詢該公司的注冊信息,不要輕易相信經紀商網站上給出的監管機構網址。


4. 外匯龐氏騙局或高收益投資計劃

龐氏騙局依舊是最詐騙商最常用的招數之一。如果一項外匯投資計劃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那麼投資者應該馬上警惕起來。龐氏騙局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隨著更多的人加入,就會有更多的錢可以用來支付所謂的「利潤」。最終,這個計劃失敗了,詐騙商就帶著所有人的錢消失了。


5. 高價培訓和教育項目

交易者還應該警惕那些聲稱能給自己帶來巨大利潤的所謂「培訓項目」。這些產品常常要價過高,卻又不能兌現給出的承諾。雖然進行外培訓對學習炒匯基本流程及指導方針很有用,但所有宣稱可以在短時間內教某人成為專家的課程基本都是騙人的。

網上其實有很多免費的外匯信息,相關的資源有,YouTube、播客、網路研討會以及演示帳戶等。新手完全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學習外匯知識,它們可能和昂貴的培訓項目一樣有用,甚至比它們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