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出口退稅申報換匯成本高怎麼辦
一、企業在按出口合同或信用證規定對外發貨並向銀行交單即體現了貨物所有權的轉移,確立了可按出口合同或信用證規定收取貨款的權利,因此,財會部門應把向銀行交單之日,作為確立出口銷售的依據,即根據出口發票及合同規定的其它內容,進行「出口銷售」及應收(付)外匯帳款的核算。這就意味著企業記銷售帳的時間並不是實際結匯的時間,而是按中間價或規定的牌價來記銷售帳,這樣就和實際的結匯額不完全一致。
二、出口換匯成本又稱換匯率,是指商品出口後凈收入每1美元所耗費的人民幣成本。通常把換匯成本與當時的外匯牌價進行對比,換匯成本低於牌價則可保本或盈利,高於牌價則意味著虧損。
計算公式為:出口換匯成本=出口商品總成本(人民幣)/FOB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
原因如下:
1:真實存在成本過高,即合同的不含稅金額除以出口美金金額的換匯率大於7.0;
2:系統計算錯誤,同一商品代碼下出現多種品名,系統難以區別,(當然必須排除第一種情況)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寫一份換匯成本異常表,說明情況。
建議:
換匯成本低是賺的太多,換匯成本高時要賠錢了,換匯成本是:進貨的不含稅金額/出口金額的FOB價格,大體意思是這樣,加入你的換匯成本是1,那個就是說你購貨金額(不含稅)價格是人民幣1元,而出口賣出價格是1美元,按現行匯率6.84計算,你賺了5.84元,如果換匯成本是5的話,你購貨金額(不含稅)價格是人民幣5元,而出口賣出價格是1美元,也就是賺了1.84元,如果你的換匯成本超過了6.84,那就是賠錢了。換匯成本越高陪得越多,換匯成本越低賺的越多。
2、通常換匯成本低稅務局是不會管的,因為你賺錢了,只要及時足額交稅(所得稅)就行了。但是如果換匯成本過高稅務局就會提出質疑,即你在申報退稅的時候,稅務局的審核系統會報警,那麼你就需要填寫審批表了,這個審批表稅務局會給你提供,主要是要你做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什麼會賠錢,其實你只要整票賺錢,這個就比較好解釋了,即可以說在保證整體利潤的情況下,個別商品進行了價格優惠,雖然賠了一點,但是提高了訂單量,整體式盈利的。
PS:關於換匯成本,以前的合理界限為5.00-8.00,那是因為在2006年7月之前,人民幣對美元的比例基本都是8.264:1,所以上限是8,保持一點盈利,後來人民幣升值,到現在比例大概是6.84:1,這個8的上限已經不再適合原界限,再申報退稅的時候應重新考慮合理上限的問題。
Ⅱ 出口退稅時 換匯成本過高的說明怎麼寫 謝謝
分析如下:
1、先說明一下你是什麼時候去申報的、所屬期、關聯號、報關單號;
2、然後說單證員是根據工廠提供的產品的真實成本製作報關單證;
3、然後解釋一下為什麼換匯成本高了(例如與客戶簽訂合同的時間較早,後來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導致工廠將價格上調等);
4、然後寫「特此說明」,署上公司名稱蓋上公章就可以了。
(2)出口退稅外匯成本擴展閱讀:
1、換匯成本反映了出口商品的盈虧情況是考察出口企業有無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其衡量的標準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如果換匯成本高於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則該商品的出口為虧損,雖然有創匯,但出口本身卻無經濟效益,換匯成本越高,虧損越大。因此,要避免虧損,必須准確測算換匯成本。
2、外貿企業在申報出口退稅時,退稅部門將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申報數據經過審核系統審核後,經常會出現換匯成本過高或過低的疑點,退稅人員在審核調整疑點時,核實換匯成本高於合理上限或低於合理下限的原因多種多樣,出口企業辦稅或業務人員感到審核系統計算的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和出口企業自己計算的換匯成本不完全一致。
3、因此退稅人員在核實換匯成本的高或低時或企業辦稅人員在配合退稅人員核實疑點的原因之前,必須從財務和業務的角度真正了解購進貨物的成本、所發生的費用、出口退稅的換匯成本、出口企業的換匯成本、外匯牌價等之間的關系,只有把這些基礎常識理解,才能對各種情況的疑點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資料來源:網路:換匯成本
Ⅲ 出口退稅系統提示「換匯成本超出合理范圍」應如何處理
出口退稅系統提示「換匯成本超出合理范圍」應如下處理:
1、換匯成本低是賺的太多,換匯成本高時要賠錢了,換匯成本是:進貨的不含稅金額/出口金額的FOB價格,大體意思是這樣,加入你的換匯成本是1,那個就是說你購貨金額(不含稅)價格是人民幣1元,而出口賣出價格是1美元,按現行匯率6.84計算,你賺了5.84元,如果換匯成本是5的話,你購貨金額(不含稅)價格是人民幣5元,而出口賣出價格是1美元,也就是賺了1.84元,如果你的換匯成本超過了6.84,那就是賠錢了。換匯成本越高陪得越多,換匯成本越低賺的越多。
2、通常換匯成本低稅務局是不會管的,因為你賺錢了,只要及時足額交稅(所得稅)就行了。但是如果換匯成本過高稅務局就會提出質疑,即你在申報退稅的時候,稅務局的審核系統會報警,那麼你就需要填寫審批表了,這個審批表稅務局會給你提供,主要是要你做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什麼會賠錢,其實你只要整票賺錢,這個就比較好解釋了,即可以說在保證整體利潤的情況下,個別商品進行了價格優惠,雖然賠了一點,但是提高了訂單量,整體式盈利的。
PS:關於換匯成本,以前的合理界限為5.00-8.00,那是因為在2006年7月之前,人民幣對美元的比例基本都是8.264:1,所以上限是8,保持一點盈利,後來人民幣升值,到現在比例大概是6.84:1,這個8的上限已經不再適合原界限,再申報退稅的時候應重新考慮合理上限的問題。
Ⅳ 出口退稅換匯成本
很簡單,你幹嘛要說cif價是你們業務員弄錯造成,你可以直接和稅務局說你們當時與外商就是以cif價成交的,你只需向稅務局提供能夠證明你們與外商是以cif價成交(比如出口合同中規定的)的材料、運費發票、扣除運費之後的換匯成本,如此一來不就可以得出出口貨物的實際換匯成本了嗎。其實對於換匯成本過低,稅務局只要認為是合理原因形成的是不會刻意刁難你的。
Ⅳ 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報告,怎麼寫啊
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報告:出口商品名稱,海關代碼,外匯核銷單,1.國內采購價(增值稅發票)進價+運費/出口美元價=換匯成本;2.國內采購價(增值稅發票)進價/出口港幣價=換匯成本。出口退稅額=增值稅%*退稅%+運費稅%*退稅%
Ⅵ 請教各位高手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換匯成本計算
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出口外匯凈收入(外幣)其中,出口外匯凈收入為FOB凈收入(扣除傭金、運保費等勞務費用後的外匯凈收入)。
一般在實際操作中用下面公式
換匯成本=不含稅金額*(1+增值稅率-退稅稅率)/報關金額
Ⅶ 出口退稅中換匯成本問題
1.換匯成本低是賺的太多,換匯成本高時要賠錢了,換匯成本是:進貨的不含稅金額/出口金額的FOB價格,大體意思是這樣,加入你的換匯成本是1,那個就是說你購貨金額(不含稅)價格是人民幣1元,而出口賣出價格是1美元,按現行匯率6.84計算,你賺了5.84元,如果換匯成本是5的話,你購貨金額(不含稅)價格是人民幣5元,而出口賣出價格是1美元,也就是賺了1.84元,如果你的換匯成本超過了6.84,那就是賠錢了。換匯成本越高陪得越多,換匯成本越低賺的越多。
2、通常換匯成本低稅務局是不會管的,因為你賺錢了,只要及時足額交稅(所得稅)就行了。但是如果換匯成本過高稅務局就會提出質疑,即你在申報退稅的時候,稅務局的審核系統會報警,那麼你就需要填寫審批表了,這個審批表稅務局會給你提供,主要是要你做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什麼會賠錢,其實你只要整票賺錢,這個就比較好解釋了,即可以說在保證整體利潤的情況下,個別商品進行了價格優惠,雖然賠了一點,但是提高了訂單量,整體式盈利的。
PS:關於換匯成本,以前的合理界限為5.00-8.00,那是因為在2006年7月之前,人民幣對美元的比例基本都是8.264:1,所以上限是8,保持一點盈利,後來人民幣升值,到現在比例大概是6.84:1,這個8的上限已經不再適合原界限,再申報退稅的時候應重新考慮合理上限的問題。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Ⅷ 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如何計算
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出口外匯凈收入(外幣)其中,出口外匯凈收入為FOB凈收入(扣除傭金、運保費等勞務費用後的外匯凈收入)。
在實際操作中用下面公式 換匯成本=不含稅金額*(1+增值稅率-退稅稅率)/報關金額
換匯成本反映了出口商品的盈虧情況是考察出口企業有無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其衡量的標準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如果換匯成本高於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則該商品的出口為虧損,雖然有創匯,但出口本身卻無經濟效益,換匯成本越高,虧損越大。
因此,要避免虧損,必須准確測算換匯成本。外貿企業在申報出口退稅時,退稅部門將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申報數據經過審核系統審核後,經常會出現換匯成本過高或過低的疑點,退稅人員在審核調整疑點時,核實換匯成本高於合理上限或低於合理下限的原因多種多樣;
出口企業辦稅或業務人員感到審核系統計算的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和出口企業自己計算的換匯成本不完全一致。因此退稅人員在核實換匯成本的高或低時或企業辦稅人員在配合退稅人員核實疑點的原因之前;
必須從財務和業務的角度真正了解購進貨物的成本、所發生的費用、出口退稅的換匯成本、出口企業的換匯成本、外匯牌價等之間的關系,只有把這些基礎常識理解,才能對各種情況的疑點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8)出口退稅外匯成本擴展閱讀:
出口商品的成本可以包括生產成本、加工成本和采購成本三種。對於貿易型出口企業(外貿企業)而言,商品成本在一般情況下即為采購成本,是指外貿企業向供貨商采購商品的價格(增值稅發票上的計稅金額)。
在出口價格中,正常采購成本所佔比例最大,因而成為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講,供貨商所報的價格就是外貿企業的采購成本,但是由於增值稅是轉嫁稅,需要購買方負擔稅款,因此供貨商報出的價格包含增值稅;
由於出口商品實行退稅政策,外貿企業因購買貨物所負擔的稅款由國家全額或按一定比例(有徵退稅率差的商品)退還。
如果是全額退稅的商品,如:征稅率17%、退稅率17%的商品,商品成本即為不含稅的采購成本。因為購貨商所負擔的稅款,國家全額退付給企業,不需要企業承擔。
這里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假如該商品用於內銷,商品成本也是不含稅的采購成本,因為購貨商所負擔的稅款,即出口企業內銷的銷項稅金,轉嫁到下一家購貨企業或消費者來負擔。
如果是按一定比例(有徵退稅率差的商品)退稅的出口商品,如:征稅率17%、退稅率13%的商品,商品成本應該是采購成本和征退稅率差部分,因為征退稅率差部分由企業負擔增加成本。
換句話講:外貿出口企業購進出口退稅商品的實際采購成本應將出口退稅部分從含稅的采購成本中予以扣除,從而得出實際采購成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換匯成本
Ⅸ 出口退稅中換匯成本如何計算!!!
你給的信息不全算不出來,751966是工廠開票金額嗎?
換匯成本=出廠所需總成本(人民幣總成本)/ 出口銷售凈收入(美元凈收入)。
其中
人民幣總成本=收購商品成本(開票金額)+ 運費 + 保險費 + 雜費 + 銀行費用等支出 - 退稅金額(如果出口商品屬於退稅補貼商品〕後的人民幣總支出
美元凈收入=外銷商品的美元收入 - 國外銀行費用 - 客戶的傭金折扣等費用後的美元凈收入
換匯成本高於人民幣對美元匯價才是虧損,也就是換匯成本是越高越虧,按你算的應該不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