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英國哲學家波普爾著名思想實驗的理解
歐洲極權主義意識形態的世紀即將告終。對某一種族或某一階級歷史使命的信念已經證明是本世紀最具毀滅性的謬誤:數百萬無辜的人民淪為它的受害者。卡爾·波普爾與這種謬誤進行了無休止的斗爭。他是開放社會最重要的鬥士之一;他反對他的論敵的論證至今仍具有效性和說服力。
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出生於1902年7月28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的一個猶太裔中產階級家庭,畢業於維也納大學。1928年,他獲授哲學博士學位,1930年至1936年間在中學任教。1937年,納粹主義勢力抬頭,波普爾移民至紐西蘭。他在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即基督堂市)的坎特伯雷大學任哲學講師。1946年遷居英國,在倫敦經濟學院講解邏輯和科學方法論,1949年獲得教授職銜。1965年,他經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獲封爵位,1976年當選皇家科學院院士。1969年從教壇退休後,他仍活躍於知識界。
這里建議閱讀:[英]卡爾.波普爾《無盡的探索—卡爾·波普爾自傳》
他最強有力的武器是思想上的極端清晰和完整。對人類洞察力具有根本可錯性的信念不僅表現在他個人的謙虛上。人類決不可放棄對真理的追求,但必須謹防以為總能擁有真理的幻覺。
對這些信念的承諾需要勇氣——逆潮流而動的抵制「時代精神」的內在力量。自由和民主在歐洲的勝利證明卡爾·波普爾是對的。他對未來的信念是:我們必須仍然保持警惕;批判理性是人民和國家在尊嚴與和平中共處的先決條件。
Ⅱ 哲學:波普爾所說的,概率論何以解釋波普爾的證偽原則
是波普爾所說的「驗證度」。一個理論通過——或沒有通過——對它的檢驗的狀況的報告,包括對檢驗嚴格程度的評價:惟有以批判精神進行的檢驗——試圖反駁——才算數。一個理論通過這些檢驗,就可以表明它的生命力——「適者生存。」當然它只能證明它「適應」於經受得住它已經受過的那些檢驗,恰如一個有機體的情況一樣,不幸的是「適應」僅僅意味著現實的生存和過去的表現,決不能保證將來的成功。
請詳閱下:
Ⅲ 科學哲學家——波普爾
歐洲極權主義意識形態的世紀即將告終。對某一種族或某一階級歷史使命的信念已經證明是本世紀最具毀滅性的謬誤:數百萬無辜的人民淪為它的受害者。卡爾·波普爾與這種謬誤進行了無休止的斗爭。他是開放社會最重要的鬥士之一;他反對他的論敵的論證至今仍具有效性和說服力。
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出生於1902年7月28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的一個猶太裔中產階級家庭,畢業於維也納大學。1928年,他獲授哲學博士學位,1930年至1936年間在中學任教。1937年,納粹主義勢力抬頭,波普爾移民至紐西蘭。他在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即基督堂市)的坎特伯雷大學任哲學講師。1946年遷居英國,在倫敦經濟學院講解邏輯和科學方法論,1949年獲得教授職銜。1965年,他經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獲封爵位,1976年當選皇家科學院院士。1969年從教壇退休後,他仍活躍於知識界。
這里建議閱讀:[英]卡爾.波普爾《無盡的探索—卡爾·波普爾自傳》
他最強有力的武器是思想上的極端清晰和完整。對人類洞察力具有根本可錯性的信念不僅表現在他個人的謙虛上。人類決不可放棄對真理的追求,但必須謹防以為總能擁有真理的幻覺。
對這些信念的承諾需要勇氣——逆潮流而動的抵制「時代精神」的內在力量。自由和民主在歐洲的勝利證明卡爾·波普爾是對的。他對未來的信念是:我們必須仍然保持警惕;批判理性是人民和國家在尊嚴與和平中共處的先決條件。
Ⅳ 波普爾「三個世界」理論是什麼
波普爾把物理世界稱作"世界1",它包括物理的對象和狀態。
把精神世界稱作"世界2",它包括心理素質、意識狀態、主觀經驗等。
波普爾把"世界3"用來指人類精神活動的產物,即思想內容的世界或客觀意義上的觀念的世界,或可能的思想客體的世界。它包括客觀的知識和客觀的藝術作品。
Ⅳ 金融大鱷索羅斯的大學老師是波普爾嗎
1949年,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索羅斯考入倫敦經濟學院。索羅斯選修了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John Mead(約翰·米德)的課程,雖然Mead名氣很大,但索羅斯卻認為並未從中學到什麼東西。他喜歡的是另一個自由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卡爾鼓勵他嚴肅地思考世界運作的方式,並且盡可能地從哲學的角度解釋這個問題。這對於索羅斯建立金融市場運作的新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股票共振大賺原理創始人陳牛牛為你解答。
Ⅵ 波普爾「三個世界」理論
波普爾在1972年出版的《客觀知識》一書中,系統地提出了他的"三個世界"的理論。所謂"三個世界"的劃分有明確的界限。波普爾把物理世界稱作"世界1",它包括物理的對象和狀態。把精神世界稱作"世界2",它包括心理素質、意識狀態、主觀經驗等。波普爾把"世界3"用來指人類精神活動的產物,即思想內容的世界或客觀意義上的觀念的世界,或可能的思想客體的世界。它包括客觀的知識和客觀的藝術作品。構成這個世界的要素很廣泛,有科學問題、科學理論、理論的邏輯關系、自在的論據、自在的問題境況、批判性討論、故事、解釋性神話、工具等等。
波普爾認為他劃分出的這三個世界都是實在的,它們之間直接或間接地發生作用。首先世界1和世界2是相互作用的。如衣食能給人以溫飽和充沛的精力,這是"世界1"作用於"世界2"。人的堅強意志能克服種種外部世界帶來的困難,這是"世界2"作用於"世界1"。其次"世界2"與"世界3"也是相互作用的。如音樂家因受熾熱情感的影響而寫出優美動聽的樂章,這是"世界2"作用於"世界3";反過來優美的音樂能激發起聽眾內心的感慨或熱情,這是"世界3"作用於"世界2",等等。波普爾認為肯定"世界3"對"世界2"的反饋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一般人認為科學家可以根據本人的主觀意願任意創造出"世界3"的對象--科學理論,因此在研究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時,總是只注重研究科學家的"世界2",即他們的心理活動或認識活動,而忽視對"世界3",即科學知識的自身發展的"自主性",也即他所描繪的"P1→TT→EE→P2……"這個科學發展動態模式的研究。
波普爾認為"世界1"與"世界3"也是相互作用的,不過它們不是直接地,而是通過"世界2"為中介間接地相互作用的。他認為這方面的最好例證是腦(世界1)和語言(世界3)之間的相互作用。它們通過"世界2"(人的意識)而相互作用,其結果不僅促使了腦的進化,而且也促進了語言的發展。波普爾認為在這種意義上,人和科學知識的發展都是通過"三個世界"的互相作用而實現的,因此不承認"三個世界"的實在性及其相互作用的關系,就不能科學地理解和研究人及其科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
不過波普爾特別關心的,還是"世界3"問題。一方面,"世界3"是人類智力活動的產物,因而也可以說是人造的。另一方面,依照波普爾的說法,它同時又是超人類的,即超越了自己的創造者。但是這種人造性並不排除它的實在性。相反它的實在性包含著兩重含義,其一在於它們在"世界1"中的物質化或具體化;其二在於它們自身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Ⅶ 波普爾的主要思想
波普爾的主要思想 科學哲學 波普爾的哲學體系,重點在於批判的理性主義,這即與經典的經驗主義及其觀測-歸納法涇渭分明。波普爾尤 其反對觀測-歸納法,他認為科學理論不適用於普世,只能作間接評測。他也認為,科學理論和人類所掌握到的一 切知識,都不過是推測和假想,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摻入了想像力和創造性,好讓問題能在一定的歷 史、文化框架中得到解答。人們只能依靠僅有的數據來樹立這一科學理論,然而,此外又不可能有足夠多的實驗數 據,能證明一條科學理論絕對無誤。(例如,人們在檢測 100 萬頭綿羊後得出「綿羊是白色的」這一理論,然而檢測 之外,只要有一隻黑色的綿羊存在,即可證明前面的理論錯誤。誰又能無窮無止地檢測綿羊,以證明「綿羊是白色 的」理論的絕對無誤呢?)這一「可錯性」原則所推演出的「真偽不對稱性」(真不能被證明,只有偽可以被證明),是 波普爾哲學思想的核心。
Ⅷ 金融大鱷索羅斯的大學老師是波普爾嗎
1949年,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索羅斯考入倫敦經濟學院。索羅斯選修了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John Mead(約翰·米德)的課程,雖然Mead名氣很大,但索羅斯卻認為並未從中學到什麼東西。他喜歡的是另一個自由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卡爾鼓勵他嚴肅地思考世界運作的方式,並且盡可能地從哲學的角度解釋這個問題。這對於索羅斯建立金融市場運作的新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股票共振大賺原理創始人陳牛牛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