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美林證券外匯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美林證券外匯

發布時間: 2021-05-13 16:17:06

A. 如何購買美股

買賣美股,需要有兩個前提:開設美股賬戶;賬戶里有美元。一般來說,美股賬戶只是證券賬戶,還需要擁有一個海外銀行的賬戶,來轉入美元(有的銀行賬戶也直接提供美股賬戶。)
如何開設美股賬戶?1,選擇一家券商:
如同買賣國內A股,你有多家券商可供選擇。中國人常用的美股券商有,Firstrade(第一理財),E-trade(億創證券), Scottrade(史考特證券),SogoTrade,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證券)等。也可以通過香港的金融機構進行美股買賣,比如招銀國際、中銀、匯豐等,都提供美股交易的功能。
傭金:上面的幾家美股券商,都提供了網上交易,交易費用各自不同。美股交易傭金和國內不一樣,是由各個券商設定。有的券商按單筆收費,比如一筆7美元;有的按股收費,一股0.005美元。香港的金融機構,則收費較高,而且有的只能電話委託。
最低資金要求:不通的券商,對開戶的最低資金要求不一樣。從500美元到1萬美元,可參閱各券商的介紹。
融資賬戶和日交易賬戶:除了滿足最低資金要求,券商(或者美國證交會)對於融資賬戶和日交易賬戶還有資金額度的要求。一般來說,只要資金高於2萬5千美元,均可滿足。融資賬戶可以從券商借錢;日交易賬戶,則不受賣出股票後未結算資金(Unsettled Cash)的影響,可以隨時再次進行買賣操作。
2、網上開戶:
如果不能親臨海外,則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開戶操作。絕大多數券商都提供了網上開戶的功能,而且有專門針對普通話用戶的對方回撥電話服務。開戶所需要的文件包括:
1)開戶申請表格;
2)W8ben免稅表格(非美國居民填寫的免稅表,你的美股收益可在美國免稅);
3)身份證明文件:個人有效身份證或護照的復印件;
4)地址證明文件:最近三個月內的載有申請人名稱和地址的單據之一,例如信用卡月結單、手機/電話月結單、水費單或電費單或物業管理費單等;
填好以上表格並准備好相關資料之後,先需要傳真或掃描到券商指定的開戶號碼或郵箱,審核通過之後,再將原件郵寄到香港或美國(按照不同券商的指定地址郵寄),券商復核無誤之後就會和您聯系,開通您的美股證券賬戶。
3、轉入資金的方法
1)如果您在海外有銀行賬號,那麼可以從這個銀行賬號轉到證券賬戶上。如果您沒有海外銀行賬戶,您需要跟券商聯系解決轉款的問題。
2)如果您需要將境內的人民幣用來購買美股,那麼您需要到銀行購買外匯。購買外匯是有額度限制的,每個人每年限購5萬美元。將人民幣現金換成外匯以後,您就可以把外匯轉到海外銀行賬戶上,大多數網上銀行系統都提供境外匯款功能,每單收費一般都在100元以下,通常幾小時就能到賬。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遵守國家的外匯管理制度。

B. 美林證券的公司定位

美林證券是世界領先的財務管理和顧問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作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裡響叮當名字里佔有一席之地。公司創辦於1914年1月7日,當時美瑞爾(CharlesE.Merrill)正在紐約市華爾街7號開始他的事業。幾個月後,美瑞爾的朋友,林區(EdmundC.Lynch)加入公司,於是在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為美林。1920年代,美林公司紐約辦公室坐落於百老匯120號,並且它在底特律、芝加哥、丹佛、洛杉磯和都伯林都有辦公室。美林集團是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資本市場及顧問公司,其分公司及代表處遍及全球六大洲37個國家與地區,雇員達60,000人。
美林通過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來滿足個人以及機構投資客戶的需要。這些服務包括個人理財計劃,經紀證券買賣,公司顧問,外匯與商品交易,衍生工具與研究。作為投資銀行,美林也是全球頂尖、跨多種資產類別之股票與衍生性產品之交易商與承銷商,同時也擔任全球企業、政府、機構和個人的戰略顧問。美林在全球有超過700個辦公室及15,700名財務顧問,為個人及企業提供以一流規劃為基礎的財務顧問與管理服務,旗下所管理的客戶資產總值達1.7萬億美元。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財富管理公司之一。美林持有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之一貝萊德美林投資管理(BlackRock)近一半的股權,其管理之資產總值約1萬億美元。

C. 美林銀行的基本信息

除了傳統的投資銀行和經紀業務外,還包括共同基金、保險、信託、年金和清算服務。作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裡佔有一席之地。2008年9月14日,美國銀行與美林達成協議,將以約440億美元收購後者。
2008年9月14日周日晚間,已有94年歷史的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同意以大約4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二者的合並將造就一家業務范圍廣泛的銀行巨頭, 幾乎涉及了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遍布信用卡、汽車貸款、債券和股票承銷、並購咨詢和資產管理各個方面。[1]
美林證券是世界領先的財務管理和顧問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作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裡響叮當名字里佔有一席之地。公司創辦於1914 年1月7日,當時美瑞爾(Charles E. Merrill)正在紐約市華爾街7號開始他的事業。幾個月後,美瑞爾的朋友,林區(Edmund C. Lynch)加入公司,於是在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為美林。1920年代,美林公司紐約辦公室坐落於百老匯120號,並且它在底特律、芝加哥、丹佛、洛杉磯和都伯林都有辦公室。
美林集團是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資本市場及顧問公司,其分公司及代表處遍及全球六大洲37個國家與地區,雇員達60,000人。
美林通過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來滿足個人以及機構投資客戶的需要。這些服務包括個人理財計劃,經紀證券買賣,公司顧問,外匯與商品交易,衍生工具與研究。作為投資銀行,美林也是全球頂尖、跨多種資產類別之股票與衍生性產品之交易商與承銷商,同時也擔任全球企業、政府、機構和個人的戰略顧問。
美林在全球有超過700個辦公室及15,700名財務顧問,為個人及企業提供以一流規劃為基礎的財務顧問與管理服務,旗下所管理的客戶資產總值達1.7萬億美元。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財富管理公司之一。
美林持有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之一貝萊德美林投資管理(BlackRock)近一半的股權,其管理之資產總值約1萬億美元。 美國銀行2008年9月15日發表聲明,宣布以接近500億美元總價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以下為美林公司大事記:
1885年 公司前身成立
1914年 1月查爾斯·梅里爾開辦查爾斯·E·梅里爾公司,埃德蒙·林奇加盟。當年5月,公司在紐約華爾街7號設立辦公室。
1915年 更名「美—林公司」。
1930年 公司將業務集中在投資銀行領域
1938年 林奇去世;公司更名「美林公司」。
1941年 成為華爾街上第一家發行企業年報的公司
1946年 公司建立資金管理學校,就是現在的金融咨詢公司
1955年 公司年簽約額突破10億美元
1956年 幫助福特汽車公司上市,當年為其融資10億美元;梅里爾去世。
1958年 更名「美林—皮爾斯—芬納—史密斯公司」。
1960年 在英國首都倫敦設立辦公室
1961年 在東京開設代表處
1964年 在日本首都東京設立辦公室,收購C·J·迪瓦恩公司,進軍固定收益證券領域。
1971年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公司成為了證券投資公司
1976年 資產管理部成立
1982年 在香港建立了地區總部
1985年 作為第一家外國證券公司進入日本證券市場
1993年 成為第一家在中國開設辦事處的美國證券公司
1997年 收購澳大利亞的McIntosh Securities Limited
1999年 最後一次榮膺世界最大股票和債券承銷商頭銜,次年把這一頭銜拱手讓給美國花旗集團,同年進入數字時代,在網上開始業務經營
2002年 斯坦利·奧尼爾任首席執行官(CEO)。
2006年 收購美國國民城市銀行公司旗下「第一富蘭克林金融公司」。這家公司主營次級抵押貸款業務。
2007年 10月抵押貸款業務虧損累加迫使奧尼爾卸任董事長兼CEO。
2007年 12月紐交所—泛歐證券交易所CEO約翰·賽恩接任公司董事長兼CEO。
2008年 6月30日前一年時間內,公司抵押貸款相關業務凈損失大約190億美元。公司開始從主權財富基金和其他投資者處募集資金,出售風險資產。
2008年 9月15日美林公司同意以大約440億美元的價格將自己出售給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

D. 交易量世界第一的外匯平台是哪家

技慕環球通,GMO金融集團旗下的,上市集團券商。

E. 美聯和美林各是什麼金融機構

美林因該被分類到投資銀行里。

投資銀行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銀行是證券和股份公司制度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是發達證券市場和成熟金融體系的重要主體,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溝通資金供求、構造證券市場、推動企業並購、促進產業集中和規模經濟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由於投資銀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對投資銀行的界定也顯得十分困難。投資銀行是美國和歐洲大陸的稱謂,英國稱之為商人銀行,在日本則指證券公司。國際上對投資銀行的定義主要有四種:
第一種:任何經營華爾街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都可以稱為投資銀行。
第二種:只有經營一部分或全部資本市場業務的金融機構才是投資銀行。
第三種:把從事證券承銷和企業並購的金融機構稱為投資銀行。
第四種:僅把在一級市場上承銷證券和二級市場交易證券的金融機構稱為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現代金融業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形成的一個新興行業。它區別於其他相關行業的顯著特點是,其一,它屬於金融服務業,這是區別一般性咨詢、中介服務業的標志;其二,它主要服務於資本市場,這是區別商業銀行的標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業,這是區別其他專業性金融服務機構的標志。

美林 Merrill Lynch 是一個領導性的國際金融管理及咨詢公司。它遍及世界六大洲 43 個國家。為個人及組織性客戶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其中包括:
● 個人金融計劃
● 證券承銷
● 貿易與經紀業
● 投資銀行與咨詢服務
● 外匯交易
期貨與金融衍生品
● 保險
● 研發
Merrill Lynch 的總體客戶資產超過一萬億美元,在為個人與小型企業提供金融咨詢與管理服務中處於領導地位。作為一個投資銀行,八年以來它已成為國際上最大的股票和債券承銷人。也是企業,政府,機關,個人的戰略性咨詢者。通過 Merrill Lynch 資產管理,公司運作著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集團之一。

主要業務
.投資銀行
ML是為企業,機關,政府提供全球咨詢與金融服務的市場主導者。強大的關系網管理,創新,產品開發,持久而不可逾越的道德標准已推動ML在投資銀行產業中首屈一指。國內與國際業務容量超過其所有競爭對手。ML作為領先的證券承銷人和交易人的經驗提高了的其洞察力並給予其為客戶提供精確並有創造性的金融策略所必備的市場知識。
.並購(M&A)
通過並購集團,ML是並購交易中的領導性咨詢公司,是在美國和全球完成並購的西方頂尖級顧問公司之一。 自 1995 年以來, ML 已為 1100 樁交易提供咨詢服務,交易值超過1.2 萬億美元。 ML 為客戶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戰略性服務,其中包括預先反並購策略,銷售,收購,剝離財產,使母公司收回子公司全部股本使之脫離,以及合資企業的服務。ML 的並購專家可根據客戶的戰略性需要提供不同的專家建議。他們與 ML 的其他行業專家密切合作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1998 年是破記錄的一年, ML 為 40 個最大的交易中的 14 個交易做咨詢服務,其中包括前 15 名中的 6 個。
.金融期貨與選擇權
ML 金融期貨與選擇權部通過運用利率,股票和金融衍生品幫助機關客戶進行風險管理與投資決策。不斷完善公司在世界范圍的資本市場資源以便為其的客戶提供綜合策略。
.企業銷售
ML通過850多種行業組成的國際化銷售力量,提供給機構投資人廣泛的產品與服務。機構客戶部門負責ML與機構投資人的業務關系,其中包括最大的企業,養老基金,金融機構,政府機關以及在國際上持有主要投資資產的商人。
ML為客戶:
具體分析每一位客戶的資產組合,以便作出對市場及投資決定。
提供最廣泛的產品,包括開發綜合創造行產品。
通過最近的兼並與辦公網,加強國際接觸。

2008年9月14日晚間,美國銀行以約440億美元收購有著94年歷史的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
根據協議,美國銀行將以每股29美元的價格,以換股方式收購美林證券,該收購價比美林上周五的收盤價溢價70%,但僅有美林股價峰值的三成。
消息人士透露,美林證券是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壓力之下被迫出售的,因為美聯儲擔心美林將成為雷曼兄弟公司之後的又一個次貸危機犧牲品。而在美國銀行之前,美林證券曾與摩根士丹利進行過接觸。但是,由於摩根士丹利需要時間對美林進行評估,而美林則希望盡快達成協議,雙方的談判無果而終。

至於美聯儲……就相當於美國的中國人民銀行

還要說說美聯儲??????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 (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Fed)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的職責,這個系統是根據《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於1913年成立的。這個系統主要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等組成。
主要職責
1、制定並負責實施有關的貨幣政策;
2、對銀行機構實行監管,並保護消費者合法的信貸權利;
3、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
4、向美國政府,公眾,金融機構,外國機構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務。
其它職責
1、 經濟教育
2、 社會超越
3、經濟研究

聯邦儲備系統的核心機構是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簡稱美聯儲;它的全稱叫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即聯邦儲備系統管理委員會,也可以稱之為聯邦儲備系統理事會),它是一個聯邦政府機構,其辦公地點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 。該委員會由七名成員組成( 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位,委員五名),須由美國總統提名,經美國國會上院之參議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為十四年( 主席和副主席任期為四年,可連任 ) 。

美聯儲的基本職能

1、通過三種主要的手段(公開市場操作,規定銀行准備金比率,批准各聯邦儲備銀行要求的貼現率)來實現相關貨幣政策;
2、監督,指導各個聯邦儲備銀行的活動;
3、監管美國本土的銀行,以及成員銀行在海外的活動和外國銀行在美國的活動;
4、批准各聯邦儲備銀行的預算及開支;
5、任命每個聯邦儲備銀行的九名董事中的三名;
6、批准各個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提名的儲備銀行行長人選;
7、行使作為國家支付系統的權利;
8、負責保護消費信貸的相關法律的實施;
9、依照《漢弗萊·霍金斯法案》(Humphrey Hawkins Act)的規定,每年 2月20日及7月20日向國會提交經濟與貨幣政策執行情況的報告(類似於半年報);
10、通過各種出版物向公眾公布聯邦儲備系統及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的詳細的統計資料,如通過每月一期的聯邦儲備系統公告(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11、每年年初向國會提交上一年的年度報告(需接受公眾性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及預算報告(需接受美國審計總局的審計);
12、另外,委員會主席還需定時與美國總統及財政部長召開相關的會議並及時匯報有關情況,並在國際事務中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F. 世界上著名的投資銀行有哪些

1.高盛GoldmanSachs(按排名順序排列)

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投資銀行,由GoldmanSachs先生創辦於1861年。

高盛以其濃厚的企業文化著稱,在100多年的歷史,上一直堅持投行主體戰略,很少涉足商業銀行、零售經紀等領域(但並非完全不涉足),是華爾街投行之首。

(6)美林證券外匯擴展閱讀:

投資銀行 (Investment Banks) 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類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銀行是美國和歐洲大陸的稱謂,英國稱之為商人銀行,在日本則指證券公司。

投資銀行的組織形態主要有四種:

一是獨立型的專業性投資銀行,這種類型的機構比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們有各自擅長的業務方向,比如美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

二是商業銀行擁有的投資銀行,主要是商業銀行通過兼並收購其他投資銀行,參股或建立附屬公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在英德等國非常典型,比如匯豐集團、瑞銀集團;

三是全能型銀行直接經營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主要出現在歐洲,銀行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從事商業銀行業務,比如德意志銀行;

四是一些大型跨國公司興辦的財務公司。在中國,投資銀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證券等。

參考資料:投資銀行-網路

G. 美林證券是否被收購,雷曼兄弟破產了嗎

你提的問題已經發生,以後美國可能還會出現更多的類似情況的.
翻翻歷史記錄吧,沒有一次降印花稅帶來過反轉,只是減緩熊市的步伐而已,使更多的場外資金介入被套,機構順利減倉.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不解決1800也不是底
現在風險仍然很大,建議有股的朋友順勢而為吧,如果後兩個交易日個股分化了,走勢變弱的股可以逢高減倉或者出局了,而強勢股可以暫時持有觀望,短線大多數股基本都有15%的利潤了,當短線抄底資金利潤增加到25%左右時,可能會選擇兌現出局,請注意風險.
引發這次調整的原因可能和美國歷史悠久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有關,該公司的破產直接負債高達6100多億美圓(雖然巴萊克銀行獲批准收購部分雷曼業務,交易金額為13.5億美圓<和6100億美圓負債比遠遠不夠>,而拒絕全面收購該公司,所以該公司的破產趨勢還是很難避免),次貸危機已經很明顯不會就此結束,後面不排除會有更多的類似公司宣布負債破產,而美國經濟可能面臨3年以上的衰退,這對全球的未來負面影響不得不提防(包括中國),這可能導致中國不少企業的盈利狀況受到波及,間接波及中國股市。所以這消息向我們表達了未來宏觀面面臨的壓力不僅沒有減緩反而有惡化的風險。(雖然美國政府已經向國會提出了新的7000億美圓的的救助計劃,但是美國經濟的困境是擺眼前的,已經有高達5萬億的負債,這7000億真的能夠獲得國會批准嗎?錢從哪裡來?這是個變數,該問題處理不當,可能成為潛在的重大利空)
而政府終於突然襲擊出了等待已久的利好
第一、印花稅改為單邊徵收千分之一(而個人對該政策的理解在於關注這個政策帶來的利好程度,確實是利好不過作用會小於上次降稅帶來的利好作用!上次股市多頭還比較強為股市帶來近1200億增量資金大盤真正的反彈其實只有四天,而這次降稅估算能夠帶來的增量資金不超過400億這是最樂觀估計因為現在股市中資金被深套的高達90%,他們的能夠補倉的資金並不是很充裕,因為他們的大多數補倉資金都在上次印花稅行情,和前期的連續下跌抄底中消耗待盡, 真正的還活下來的資金是少數,現實情況降低印花稅成了假利好了這個利好只對反復操作的資金是利好<前題是這些資金還沒被套>而90%的資金已經深套不準備買賣了也沒資金再進行所謂的大規模抄底,所以降稅對他們沒有實質意義,而機構不會放過這次借利好出貨的機會,看看上次印花稅下降時機構怎麼乾的吧)<該利好是超短線利好且利好程度很小,並不是像機構和媒體大量鼓吹的重大利好,在機構鼓動散戶看好後市時,個人投資者也得多長個心眼,而被機構重點強調看好的銀行股以浦發銀行為例19日當天大機構買賣基本持平矛盾很大沒明顯建倉跡象,不排除是老機構繼續在出,而場外的新建基金在入,既然機構這么看好銀行板,甚至對股民吹要漲100%,這么看好機構為什麼減倉,把這么好的籌碼給散戶了,個人投資者多思考下機構真正的意圖吧,而資金系統顯示該股長期以來機構和法人都是減倉趨勢沒有扭轉過包括周五的大漲,而籌碼持續不斷的逐漸被散戶、中戶和大戶接手了>

第二、匯金公司宣布回購二級市場工、中、建行股票,國資委表示支持央企回購股票(而該公司回購股票的動作市場部分輿論故意把它稱為平準基金入場,而平準基金發起人已經表示該基金現在連資金來源都沒確定,真的入場還沒時間表,而該公司隸屬於財政部直接由央行管理已經動用外匯儲備持有以上3個銀行巨大的股份比例,而從這波殺跌下來該公司利潤的損失可以用非常慘重來形容,所以該公司這次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有托股價的嫌疑,因為該公司的限售股以工商銀行為例,如果現在不託股價,等到2009年10.27日限售股《中國銀行09年7月15日解禁》上市的時候可能還會被腰斬的可能,那該公司的利潤可能繼續大幅度縮水到成本價附近,那該公司的戰略投資就可以算是失敗了,以3塊為例該公司如果不託股價,任由股價跌到2元,那現在的3540億市值可能縮水為2360億,而這和該公司在股價最高時的10000億比已經損失到無法接受的程度,所以托股價是為了在解禁期到期後能夠以更高的價格拋售,可能而不是大多數人考慮的看好後市長期投資,這也是被市場逼的,而且股價也不會回到大多數人被套的位置,因為該公司就是為了套利而存在的<超級大非>,散戶跑了它股票賣給誰?匯金購進股票市值回升再投放市場將又賺一筆如此循環往復!老百姓的錢繼續被吸進去填補央行對國有企業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天文數字注資損失,而動用國家外匯儲備用於國有企業因制度和機制的原因產生的虧損也遭到部分學者專家的質疑。)<該消息短線是利好但是如果解禁期到後,該公司不承諾不拋售股票並長期持有,那該消息在未來可能成為重大利空,因為該公司可能給股市帶來近8000億左右的拋壓盤,股市能夠承受得起嗎?而國家鼓勵國有企業積極回購自己的股票也很不現實很多國有企業虧損繼續生存都很困難,真的有這么多錢把企業奈以生存的資金來買不知道底在那裡的股票,而放棄正式的經營?>

大小非問題不解決到1500隻是時間問題同樣也不會是最低點.
而周五開盤大多數股接近漲停,特別是開盤瞬間買盤多於賣盤幾十倍的情況下有巨大的拋單湧出,打得瘋狂的追漲資金有所回落,雖然後面再次大盤再次強攻封停,能夠干出這種事的只能是大小非和大機構,在早盤放天量減倉後雖然大盤繼續封停但是意圖就是為了造成一種多頭絕對壓倒強的假象,給場外資金遐想的空間和信心,機構再通過媒體和股評大量噴多,後市機構拉高拋售籌碼時才會有更多的主動接籌碼的資金介入,再次拉高出貨。而2270是這次反彈的第一壓力位,2500是第二壓力位。見好就收吧。
如果導致這次熊市的大小非問題真的如國家通過新華社評論所暗示的讓時間來解決,那解禁高峰期後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調整到位.主力出貨的行情沒底.底是機構大規模建倉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建議穩健對安全要求較高的投資者不介入,持幣為主輕倉觀望. 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直接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而在這個長期趨勢中資金面被空方占據,行情自然是長期震盪走低.這就是股票為什麼老跌的真正原因.
因為資金面緊張導致的現在下降趨勢已經形成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保持理智不要盲目的樂觀,股市很復雜也很簡單,復雜的是什麼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市變化,但是簡單的是資金面的長期多空趨勢就決定了,大盤的長期漲跌趨勢,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漲,肯定會在下跌途中出現反彈,但是反彈的規模應該視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況來判斷,如果還是這些非實質性的利好消息來託大盤,那每次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只有針對大小非實質性的限制措施出來後,大盤才有可能緩解資金面的壓力,帶來一波中級反彈甚至反轉,只要這個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不解決,投資者就要以反彈看待,逢高減倉,而連續超跌投資者信心的積弱使得抄底資金非常謹慎,雖然抄底資金試圖該變這種運行頹勢,但是情況卻並不是太樂觀,現在的股市並不是政府說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資金,個人覺得在大小非的陰影下現在這兩樣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輕的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資金,但是已經讓市場中的主力資金吃不消了(在主力開始出貨前市場中的主力資金一共只有3萬億,但是大小非足夠消滅它們了),雖然政府來了個基金也要講政治的說法,不過看來實質作用不大,機構繼續反彈出貨的動作沒有停止,不得不選擇邊打邊撤退的策略,來降低損失,就算在奧運前政府再出所謂的利好來阻止股市的繼續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針對大小非的實質性的解決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的話,那在資金的多空平衡已經打破的現在的這種行情下,就算在利好刺激下奧運期間採用橫盤運行或者小幅度反彈的走勢下,投資者仍然不要太過於樂觀,因該謹慎對待,因為實質問題沒解決,資金面就會繼續緊張.如果出現政策帶來的反彈時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舉.不要去相信股評不考慮實際的大行情.由於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資金是近7萬億,2010年的解禁資金是近10萬億,而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今年的3萬億,所以,在這個導致這次大跌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資金面的壓力是不可能解決的,任何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帶來的都只是反彈而不會是反轉,股市雖然很復雜但是其實也很簡單,股市的規律就是賣的多餘買的就跌,買的多於賣的就漲,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當資金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卻不願意去面對.別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長線投資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況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潤高達400%以上,甚至高達1000%以上時,這種成本帶來的暴利,在一個弱勢行情下,你認為大小非持有者是會落袋為安還是會繼續看著自己的利潤縮水(大小非也是投資者,利潤第一同樣是他們的理念,當長期股東這種想法只有被機構教育出來的散戶會去干)而一個長期趨勢中因為某種原因賣的力量都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時去談牛市什麼時候回來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就是反彈不是反轉.由於大盤最強的支撐區域3300~3400和股評、機構口中最強的所謂永遠不會被擊穿的政策鐵底2990都已經在資金面失衡的現實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線在沒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撐情況下,反彈就是降低倉位的機會,當然如果有邊緣性的利好政策出台帶來抄底資金抄底,帶來的反彈相對規模較大當然最好,對散戶來說機會難得。嚴格控制倉位是我現在唯一要說的,逢反彈減倉是嚴謹的。有資金在手裡才有主動權,才能夠迎來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在主力都迫於大小非壓力減倉時,做為中小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機構減倉我們也要控制倉位。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H. 怎樣買美股

美股開戶的方式有很多,有的很復雜但有的也很簡單。


這其中銀行的選擇很重要,因為這將直接關繫到你開戶的難易程度,以及後續的服務和傭金等,所以大家先要認真了解每家銀行的開戶模式,再選擇合適的銀行。


這邊可以考慮一下美國BOA銀行。


說幾個簡單的數據讓大家感受下:

1783 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84 年,BoA 的前身,馬薩諸塞州銀行成立,共和國同歲。1958 年 BoA 推出了全球第一張信用卡,後來做大了就獨立出來成為了另外一個巨無霸 Visa。美林證券,08 年金融危機的那家,就是被 BoA 給吞並了。


要的資料也很簡單。


個人開戶所需資料:

  • 申請人身份證正反面掃描件;

  • 申請人護照掃描件(彩色);

  • 美國郵寄地址(我公司可提供);

  • 美國電話號碼;

  • 手持護照的照片。


洋易達可為您提供銀行開戶、公司注冊、商標注冊等業務,專人服務,不成功退全款。希望可以採納哦~

I. 美國有69%的就業人口從事金融業,有這么多啊。真讓人震驚!

美元的全球貨幣霸主地位無與倫比,為美國人提供了巨大的益處。讓美國政府以較低的利率出售美國國債,從而降低借貸成本;更可以通過印錢來支付任何費用。利用華爾街對全球金融控制力,美國需要借錢時,美元就變強勢;需要賴賬時,又成弱勢稀釋債務,對全世界進行財富的掠奪,形成美元霸權。因此它是美國的「乳酪」誰要是動了他的「乳酪」美國不惜一切手段的打壓甚至包括戰爭手段。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由於美國多次用狂印美元的方式.促使美元大幅度貶值,向世界美元資產持有國轉嫁金融危機的做法,讓世界各國恨之入骨.美元的霸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置疑和挑戰。時間到了2009年4月3日的英國倫敦G20峰會,中國和俄羅斯要求建立超主權貨幣來取代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穩定本國外匯儲備。要求改革世界金融體系,重建世界金融新秩序,從而打響了撼動美元霸權的第一槍。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甚至揚言要挑翻美元的霸主地位.中國也開始籌備建設國際結算中心之一,廣泛的與世界各國訂立了貨幣互換協議.截止到2013年4月目前已經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訂立了貨幣互換協議。最要美國命的是2011年12月25日,中國央行表示:中日領導人同意加強兩國金融市場合作,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表示,日本將購入100億美元--650億美元規模,而中國這個時候也大力買進日本國債,加大日元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比重。這是因為人民幣首次成為儲備貨幣,這樣雙方避免弱勢美元可能帶來的外匯儲備資產的損失。人民幣成為日本儲備貨幣意義重大。背後蘊藏著很深的戰略意義。

2012年6月,中日推出了歷史上首次直接貨幣交易,成功地將東京當日交易量擴大了10倍至100億日元(1.25億美元),這次行動也使得東京成為了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降低了相關交易費用。美元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敵對的經濟大國的貨幣要是互換並迅速規模化的話,對美元的打擊是摧毀性的,美國必須要阻止這種可怕的情況發生,如何阻止?接下來的事情大家已經看到了答案。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神秘死亡,釣魚島上空風雲變幻,戰爭一觸即發。明白人都看懂了,釣魚島不是島嶼歸誰的問題,而是美國藉此打擊中日貨幣互換協議。想阻止人民幣成為世界儲藏貨幣之一。想阻止人民幣成為世界儲藏貨幣之一。其次美國展開全面的行動,全面惡化中國的周邊環境,對中國施加軍事壓力;逼迫人民幣升值等手段。當然美國不僅只是針對中國.在幾年前的次貸危機期間,歐盟和中東提出石油貿易用歐元結算,包括伊朗,因為石油貿易主要是美元結算,所以次貸危機一過,美國通過最脆弱的希臘攻擊了歐元,把歐盟搞的搖搖欲墜,歐元地位大大動搖,資本快速流向美國,以此修復美國資產負債表.因此,誰動搖美元地位就相當於向美國宣戰。所以中國搞本幣互換,侵犯了美元霸權,動了他的"乳酪"美國就會不惜一切消滅,這是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國家戰略。美國重返亞太目的就是為了遏制中國,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活生生的拆散了。

再丑惡的行徑也阻擋不了人民幣走國際化道路的雄心。隨著2013年的到來,一系列爆炸新聞讓世界大多數國家拍手叫好,同時令美國膽戰心驚,氣急敗壞。請看以下新聞:

一,2013年3月27日金磚國家峰會在南非德班閉幕,會議決定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外匯儲備庫、成立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等。金磚國家峰會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是達成建立一個規模為100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此次峰會的成果已經表明,五國不僅確定優先合作方向,而且還追求實現未來的目標——提高該組織在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G20等組織的影響力。

二,倫敦時間2月22日,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發表聲明稱,將與中國人民銀行盡快簽署三年期人民幣-英鎊互換協議,目前雙方正在積極就此進行談判。

三,德國總理到北京訪問,想跟中國進行一定數額的歐元和人民幣互換。

四,據昨日《中國日報》援引法國央行行長諾亞(Christian
Noyer)的話報道稱,法國央行一直在探尋在歐元區設立人民幣流動性安全網的途徑,考慮與中國央行就貨幣互換達成協議。

五,4月9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完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澳元交易方式,在遵循市場原則的基礎上開展人民幣對澳元直接交易,這是中澳兩國共同推動雙邊經貿關系進一步向前發展的重要舉措。此舉也使得澳元繼美元和日元之後,成為第三種與人民幣直接兌換的貨幣。

上述條條新聞就如利箭般刺向美元。事情還沒有結束,更有個令美國心跳的事情讓美國寢食難安。

去年10月份德國央行表示將要把託管在其他各國央行金庫的部分黃金儲備轉移回法蘭克福。消息一出,世界輿論大嘩,隨後荷蘭、奧地利等周邊國家也紛紛發起了「黃金回家運動」。歐洲國家普遍擁有大量的黃金儲備,世界前十大黃金儲備國除了美日中印之外,全是歐洲國家,他們的黃金儲備近一半都放在美國。歐洲國家深陷主權債務危機,指望靠黃金還債。

這些國家的行為無疑是挑戰事實上對美聯儲的信用、對美元的信用產生非常嚴重的、直接的挑戰。在上世紀70年代也曾經發生過同樣的事情,筆者由於篇幅有限就不在次詳細敘述了,且看世界著名人物和媒體是如何評論此事的: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表示,德國央行此舉對黃金市場是利好消息,意味著人們對黃金的信心進一步增強。「黃金是最後的貨幣,所以最好在家存放。」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德國央行撤回黃金的舉動標志著歐美央行間的信任斷裂,一些黃金支持者甚至把它同上世紀70年代法國從美國撤回黃金、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相比。報道稱,鑒於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濫發貨幣,全球正在出現事實上的金本位趨勢,中國、俄羅斯和其它國家當前都在增持黃金,以分散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吉姆•辛克萊說,德國撤回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將是黃金市場50年來最重大的舉動,在正常情況下,這被視為一家主要國家央行對另一大央行的「侮辱」。很多年前,法國這么做了,引起美國領導人的恐慌。歷史將會證明,德國此舉是終結美元儲備貨幣的開始。」

由於美國無限度的貨幣寬松政策帶給他國造成的巨的大損失,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始把目光紛紛投向黃金,2012年雖然全球經濟黯淡,但是全球央行對黃金買進的態度仍然積極。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全球央行成為黃金凈買家,此後購買的黃金達到1100公噸,幾乎等同於此前三年的黃金凈出售額。去年全球央行購買了534.6公噸黃金,為1964年以來最高,其中俄羅斯、巴西和伊拉克購買黃金數量領先。2012年全球央行黃金凈購買額佔到總需求的12%,2011的比重為10%。2012年全球央行黃金凈購買量創近50年新高。2013年3月,就在此次前所未有的大跌前夕,據IMF數據顯示:俄羅斯3月黃金儲備再次增加4.7噸.土耳其黃金儲備3月增加33噸.韓國黃金儲備2月增加20噸。

筆者在上面曾經說過,美國最怕、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貨幣影響力下降.一旦有貨幣在國際結算方面對美元構成威脅,美國一定會不惜一切消滅,這是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的國家戰略。事情已經演化到今天,一件件,一樁樁所發生的事件都指向同一個目標--美元霸權。美國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在成功的打壓歐元之後,對中國開始全面的圍剿.但這仍然阻止不了全世界人民對美元霸權的厭惡.他們還有何伎倆可施?我們不要忘了在美國69%的就業人口從事金融業,美國的國家安全是和金融安全融為一體的,如果要維持這個金融帝國存在,就必須保持美元的霸權。我想大家都知道,在美國有個叫華爾街的地方,是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地方,是個神秘的地方.是個和美國政府、美聯儲唇齒相依的地方,就在這里或許已經醞釀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驚天地泣鬼神的事件。

2013年4月12日北京時間22點30分黃金開始瘋狂下跌,價格直指投資者的心理防線1522--1525(此價位自從2011年9月26日以來從來沒有跌破過)。下面的故事請讓我引用一下發表在"金投"網文章中的部分:"在華爾街工作管理著該公司5億美元商品期貨投資部門,其中20%投向黃金資產的貴金屬交易部主管張明(化名)告訴大家。他說:"那個不眠之夜,在COMEX黃金期貨市場,張明經歷從緊急止損、大舉沽空與意外抄底的一波三折。至今他都感覺自己是與各種傳聞進行套利博弈游戲,他一直很想知道,當天華爾街為何會忽然「放棄」黃金市場。15日他得到一個新的市場傳聞,上周五(4月12日)美林證券在短短30分鍾內,動用數十億美元拋售近1000萬盎司黃金期貨倉單,一舉令黃金價格跌破1525美元/盎司這個價位。一旦跌破這個價格,意味著黃金將步入熊市。然而,4月15日當天張明准備買漲黃金時,卻被要求緊急止損全部黃金多頭持倉。當時他得到的解釋是,美國部分投資機構一直都在告誡對沖基金與投資銀行拋售黃金,高盛前些天發表看空黃金的言論不同尋常。他發現拋售潮中還隱藏著某些奇怪現象,如黃金價格臨近某些關鍵價位時,總有一批大額拋單精準擊破價格支撐線.張明至今仍未完全理解公司投資委員會當天的黃金操作思路,但他直覺,從緊急止損到抄底,歐美投資機構似乎早有預見。"

通過上面張明的敘述,我們不難發現此次行情有眾多的疑點,筆者不得不懷疑這是有預謀的一次陰謀,聯系本篇內容來看其用心昭然若揭:一是穩定美元,轉移全球對其量化寬松的關注度.二是讓各國央行購買的黃金出現劇虧,藉此縮水其他國家黃金儲備,弱化其國家貨幣,從而彰顯美元地位.三是通過突然襲擊的方式高賣低買從而贏取更大利益.

世界是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世間萬事萬物陰陰陽陽,由悲至喜,由生到死無不符合自然規律,縱然有違反的也是呈一時之威,市場會自然的修復。從4月16日截止到寫完此篇文章4月26日黃金連續反彈164美元/盎司.讓某些機構,某些國家瞠目結舌.反彈的力量來自於市場。請看來自全世界的消息:

美國:鑄幣局4月的金幣銷量就已經超過今年2月與3月之和。到了本周,美國鑄幣局23日稱暫停發售1/10盎司的美國鷹洋金幣,因為需求同比增加一倍,現在已耗盡政府的這類金幣庫存。這是美國鑄幣局2009年11月來首次停售金幣。

英國:英國皇家鑄幣局(Royal Mint)金條與紀念幣負責人Shane
Bissett告訴記者,4月該鑄幣局的黃金銷量比3月高150%。金價下跌以來,我們發現主要金幣市場對我們的金幣需求增加,這是毋庸置疑的現象。

中國:銀行和金店關門,已經無金可銷售.

印度黃金告急,日本黃金告急……

決定黃金市場的最根本因素,不是技術走勢,也不是通脹率,而是黃金本身的市場供求關系。美國華爾街資本市場這次聯合採取行動,全力大肆做空黃金,造成國際金價的非正常暴跌違背市場規律,自然會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他們的本來面目——美元的霸權最終沒落。

人民幣走向世界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