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匯率變化對海外業務有影響是好還是壞
直接標價法下(如中國)匯率上升,意味著本幣貶值,單位外幣能夠兌換到更多的本幣,在國內物價不變的情況下,單位外幣可以購買到更多的本國商品,使商品出口競爭力增大,出口量增大.相反,匯率上升,單位本幣可兌換到的外幣數量減少,進口需要更多的本幣,增加進口成本,不利於進口.
2. 境外工程如何進行會計核算
一、記賬本位幣和外幣交易折算匯率的確定
1.記賬本位幣的選擇。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有多種管理模式,如EPC(設計一采購——施工)、PMC(項目管理總承包)、BOT(建設——經營——轉讓)、PPP(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等。國際工程施工合同的計價有多種貨幣,既有美元、歐元等國際通行的結算貨幣,也有工程駐在國的貨幣,另外也有國內施工企業部分承包一些國外項目時按人民幣計價和支付工程款的情況。在一些亞非國家承包項目,合同價款往往分成外匯計價部分和當地貨幣計價部分。
一部分施工企業國外項目要考慮到價格、關稅和勞務人員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國外工程項目所需勞動力、物資材料、施工設備等大部分從國內進行采購,以人民幣計價和支付,雖然收入、部分物資設備采購是外幣計價,但相對於用人民幣計價,業務量僅僅是一小部分,如工程所在國沒有特殊要求,通常是選用人民幣作為會計核算的記賬本位幣。
2.記賬匯率的確定。國外工程項目必定存在外幣交易。施工企業國外項目部在進行外幣交易核算時,應選用具體的匯率標准來進行外幣折算。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的要求,通常選擇外幣交易當日的人民幣外匯牌價的中間價也就是即期匯率作為折算匯率,在匯率變動不大時,也可以選擇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進行折算,也就是採用當期匯率的平均匯率或加權平均匯率。選用的匯率一旦確定,前後各期應保持一致,如果匯率波動使得採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不適當,應當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3.使用近似匯率進行折算。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是施工企業國外項目部為了簡化會計核算而選用的平均匯率或加權平均匯率。
在匯率變動不大時,選用近似匯率進行折算,近似匯率與材料核算的計劃價格有點類似,平時按近似匯率對外幣進行折算,期末將外幣貨幣性科目余額按外幣金額與期末即期匯率的乘積折算成實際數,差額計入財務費用。
雖然使用近似匯率方便簡單,但在發生以下事項或交易時會計核算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以人民幣計價的貨幣性項目在國外以外幣支付或收取;以外幣計價的貨幣性項目以人民幣支付或收取;貨幣的兌換。在對上述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時,現金、銀行存款用近似匯率折算。
【例1】某國外項目當月記賬匯率為1美元兌人民幣7.5元,在國內采購一批材料,價款以人民幣計價為1 050 000元。合同約定以美元付材料款時,應按付款當日即期匯率折算,月末供貨商要求以美元付款,付款時匯率下降到1:7.3.這種情形下,實際材料款支付143 835.62美元,則美元戶銀行存款減少1 078 767.15元,在付款時的會計處理為:
借:應付賬款1 050 00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28 767.15
貸:銀行存款——美元1 078 767.15
【例2】國外工程合同約定,可以用人民幣支付工程款,但要按付款當日美元兌人民幣的即期匯率折算,某國外項目記賬匯率為1美元兌人民幣7.5元,當月工程進度款為250 000美元,月末時,業主以國內人民幣存款付款,國內公司總部代收,收款時按實際匯率1:7.3折算。收款時的會計處理為:
借:內部往來1 825 00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50 000
貸:應收賬款1 875 000
需注意的是,如果匯率波動較大,使得近似匯率不再適當時,要及時對近似匯率進行修正。至於何時不適當,需要企業根據匯率變動情況及計算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的方法等進行判斷。
二、匯兌差顴的處理
1.匯兌差額的產生。從事國際工程承包的施工企業選擇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的,將記賬本位幣以外的業務作為外幣業務,在期末按當日即期匯率將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等外幣貨幣性科目余額折算成記賬本位幣。由於匯率變動的經常性和不確定性,折算時的匯率與記賬時的匯率可能不一致,產生的差額稱為外匯匯兌差額。匯兌差額指的是對同樣數量的外幣金額採用不同的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所產生的差額。匯兌差額用來衡量外幣貨幣性科目最初發生日匯率與折算日匯率不同可能造成的損益,一般而言,折算差額越大意味著匯率波動越大,差額的大小也因採用折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匯兌差額受貨幣性項目記賬匯率與實際匯率波動幅度的影響。外幣現金、外幣應收賬款、外幣其他應收款當期匯率下降越大,當期產生的匯兌差額就越大。例如:國外項目部合同880萬美元。簽訂合同時匯率為1:8.025,結算時匯率為1:6.835,整個項目施工期間的平均匯率為1:7.5,說匯率損失有462萬元是不準確的,因為工程合同收入不是貨幣性項目,工程完工日不按完工日的匯率對合同收入進行調整,不產生匯兌差額。
2.外幣貨幣性科目和外幣非貨幣性科目產生匯兌差額的會計處理。按《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的規定,在資產負債表日,要對按人民幣反映的外幣貨幣性會計科目的匯兌差額進行會計處理。對於施工企業國外項目部來說,就是要對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等外幣貨幣性科目按期末實際匯率計算的余額與賬面余額進行比較,將兩者的差額進行會計處理,也就是將由匯率波動而產生的匯兌差額作為財務費用處理,同時調增或調減現金、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科目的人民幣金額。
對於非貨幣性科目,也就是存貨、固定資產、工程結算、主營業務收入、工程成本費用等科目在期末按交易時的記賬匯率折算,不產生匯兌差額,因此不需要在期末計算這些非貨幣性科目的匯兌差額。一些國外項目部按近似匯率作為記賬匯率,在人民幣升值時,也不對近似匯率進行調整,在工程結束時按期末的實際匯率一次性地對收入、工程結算進行調整,以此來降低主營業務收入和成本,沒有按會計前期差錯來進行更正,雖然對最終的利潤沒有影響,但這種調整不符合會計准則的規定。
應收賬款的匯兌差額計算實例:某國外項目用近似匯率折算,業主確認項目當月進度為20萬美元,記賬匯率為1美元兌人民幣7.5元,月末收回工程款18萬美元,收款時匯率為1美元兌人民幣7.45元,期末匯率1:7.4,應收賬款余額2萬美元。
則期末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200 000×7.5-180 000×7.5=150 000(元)。
按即期匯率計算期末應收賬款余額應為:20 000×7.4=148 000(元)。
期末匯兌差額為:150 000-148 000=2 000(元)。
確認當月工程進度時,會計處理為:
借:應收賬款1 500 000
貸:工程結算1 500 000
收回工程款時,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1 350 000
貸:應收賬款1 350 000
期末對應收賬款的匯兌差額進行賬務處理,將應收賬款余額調減2 000元,增加財務費用2 000元,會計處理為:
借:財務費用——匯兌差額2 000
貸:應收賬款2 000
3.計算匯兌差額應注意的事項。施工企業國外項目部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選擇恰當、適用的記賬匯率,並在期末對外幣貨幣性科目進行會計處理,折算匯兌差額。無論選擇什麼匯率進行外幣折算,對外幣貨幣現金、外幣銀行存款、外幣應收賬款、外幣其他應收款、外幣應付賬款、外幣其他應付款等經常使用的貨幣性科目要設立外幣輔助賬戶,記錄外幣金額的增減變動情況及期末外幣余額,以便期末計算匯兌差額。
國外項目竣工結算時,因工程項目施工時間較長,匯率前後可能不一致,工程收入按完工進度來確認,本期應收賬款也只能同收入一樣按完工進度來確認,即將整個項目外幣結算金額減去已確認的外幣債權後的余額再乘最終結算日的匯率所得的積作為本期應收賬款。
在人民幣持續升值或貶值的情況下,每月末應進行一次外幣折算,將產生的匯兌差額作為財務費用處理,這樣更能准確反映匯兌差額。如果施工企業國外項目部沒有在期末對匯兌差額作會計處理,在用近似匯率進行外幣折算的情況下,匯兌差額就會計人工程成本,這樣匯兌差額的核算就不準確了。
三、避免或降低匯兌損失的措施
外匯匯率的波動,有些可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給企業帶來收益,而有些則會使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給企業帶來損失。以下是避免或降低匯兌損失的一些方法:①簽訂工程合同時,選擇以人民幣計價,以人民幣進行收款或按即期匯率折算成外幣進行收款,在預期人民幣將持續升值時更是如此;(駐簽訂對外工程承包合同時,約定匯率,對匯率波動造成的損失要求業主進行補償;③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參加金融市場交易,利用金融工具轉移風險;④盡快收回外幣工程款,不僅可以降低應收賬款的壞賬風險,還可以降低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⑤在人民幣升值時,以外幣結算和支付人工、材料、機械等費用,在不考慮國內價格差異和關稅的情況下,盡量使用駐在國的材料和設備,用外幣支付材料費用和機械費,減少國內材料設備的出口等。(中國會計網)
3. 海外工程建築工程合同中約定了匯率可以按實調整,在其後簽證的補充協議中約定「除另有規定外,本補充協
「補充協議」是指當事人對於合同中的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而達成的協議。只要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和限制性規定,且充分尊重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自治,協議內容合法有效的話,補充協議與主合同的效力是同等的。在補充協議與主合同發生沖突時,視為對主合同的變更或撤消,其效力優於主合同。即補充合同中與主合同相沖突的條款,補充協議的條款優先適用。
因此,既然在補充合同對於匯率的問題進行了重新約定,即視為主合同中的相應約定條款已變更,那麼也就不存在以原合同中的條款作為「另有規定」來解釋了。
4. 匯率的變化怎麼影響進出口
最簡單又直接的影響,因進出口都以美元或其它國際貨幣結算,若本國貨幣升值之後,即從境外的收入折算為本國貨幣就減少了,因此升值不利產品出口利於進口,若貶值即相反。
5. 貨幣匯率是怎樣影響出口和境外旅遊的
現在美國換人民幣大概是1:7,如果美國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匯率變成1:3。這樣中國人花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多美國商品(旅遊同理),這樣就促進的美國的進出口貿易。而同樣美元,美國人只能買到更少的中國商品,那樣就減少中國出口貿易,這樣勞動力過剩和生產力過剩。當然不僅僅只有美國和美國人用美元購買中國商品,畢竟美元是世界主要流通貨幣。當然貶值貨幣會導致通貨膨脹,這也是惡性的經濟增長方式
6. 出國務工人員工資受匯率影響嗎
如果僱主是國內大公司的話,因為簽約是按人民幣計算的,所以一般不受影響。如果僱主是國外的人,的確很受影響
7. 什麼是匯率操縱國,以及影響
匯率操縱國
是指一個國家人為地操控匯率,使它顯得相對地低,令其出口價看似便宜,或會引起進口貿易夥伴批評它為匯率操縱國。由於產品較便宜,人們喜歡它的產品並減少購買本土產品。這將導致入口國就業流失。操縱國則犧牲別國利益而為本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享受較高的國內生產總值。
匯率調整屬一國主權范疇,但操縱匯率卻為IMF和WTO明確禁止。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一再指控中國「操縱匯率」,認為應該對中國採取反補貼措施。其中,美國國會一些議員提出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法案,如匯率報復法案、中國貨幣法案和美國貿易權行使法案。在此我們分析中美之間發生的關於中國是否操縱匯率並構成反補貼要件,以正視聽。所以對操縱匯率的界定,一方面因為匯率制度關繫到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另一方面因為匯率問題也是一個金融問題,而不是貿易問題,所以應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管轄。若美國以中國操縱匯率是財政補貼為由向WTO申訴,則會因前提條件不具備或程序上的沖突而被爭端解決機構(以下簡稱DSB)駁回。
而且按照IMF制定的原則,應該尊重各會員國國內的社會和政治政策,並且對各會員國的境況給予應有的注意。顯然,我國匯率制度符合基金協定的規定;另一方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有秩序的經濟和金融條件,保持匯率不經常變動,努力促進外匯制度的穩定。
如果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它就必須據此對中國實施嚴厲的貿易制裁,屆時很可能引發雙方的大規模貿易戰,並超出兩國范圍、波及全球。
8. 子公司在國外進行銷售,匯率上升下降分別會產生的影響
一般的說,本幣匯率下降,即本幣對外的幣值貶低,能起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幣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9. 影響匯率的因素有哪些他們是如何影響匯率水平及其波動的
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宏觀調控,比如國家央行或者聯儲為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保持通脹和就業維持一定的標准,所進行的宏觀調控。
另外一方面就是市場的自由調控,如果市場認為某個國家的經濟在走強,那麼該國貨幣就會走強,對外匯率就會走高
10. 境外施工企業如何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
投資在境外國家不可迴避的一個風險就是面臨匯率波動的風險。浮動匯率制度下,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難度增大。一、匯率風險的概念及表現形式匯率風險是指一個經濟實體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使以外幣計價的資產和負債的價值發生變化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有匯率波動就有匯率風險,匯率風險既可能是損失,也可能是收益,它表現為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營運風險。 一是交易風險,是指外匯交易產生的風險。它包括外匯的買賣和結算。只要企業以外幣計價,就要承擔交易風險。 二是會計風險,是指公司編制合並財務表時,由於匯率變動引起會計上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發生變動的可能性。此時,表的利潤會因為匯率的變動而發生變化。 三是營運風險,是指未預料到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工程量、成本、價格從而對企業一定時期的收入產生影響的可能性。因此,影響企業整體價值。一家企業所承受營運風險的程度是衡量實質匯率變化影響企業整體價值到何種程度。 影響匯率趨勢應考慮的因素一是一國的利率水平。若外幣利率升高,表現為對外幣需求增加,則會導致外幣升值,反之,相反。 二是政治穩定程度。如今社會,政治與經濟就象孿生兄弟,密不可分,一國的政局不穩定,會導致投資者對經濟失去信心,從而影響該國貨幣匯率。若政局動盪,人們會選擇外匯,從而起到「避風港」作用。 三是新聞媒體對外匯市場影響。投資者往往會根據新聞媒體所播的經濟新聞來決定其是否買賣外匯,供求關系變動從而影響匯率變動。 四是央行干預的程度。一國央行往往通過貨幣政策等來干預外匯市場,央行一般考慮:匯率異常波動、本國外貿政策需要、抑制通貨膨脹等因素。 五是市場的心理預期。人們對市場心理預期力量是決定短期匯率走勢的重要因素 境外施工企業匯率風險的規避措施 遠期外匯交易法 遠期外匯交易法是指企業與銀行簽定協議,約定未來某一時期按約定的幣種、匯率、金額辦理交易。境外施工企業可以利用這種金融工具,進行遠期外匯交易。如境外施工企業在承攬到新項目而需從國內購買設備,按照合同約定,金額以人民幣購買,半年後支付。通常做法,一方面就要用當地幣購買美元;另一方面要用美元兌換人民幣支付貨款。或者在工程款結算中,款項約半年後到位。這樣在半年後將收到美元款。為規避匯率風險,該企業選擇按半年後人民幣對美元的遠期外匯牌價簽定遠期合約,將匯率鎖定。這樣在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市場環境下,該企業已經將成本鎖定在當前價格的上線。避免了外匯匯率的交易風險。遠期外匯交易能有效地規避匯率出現不利變動時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尤其是硬幣種波動較大的貨幣,效果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