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銀行為企業辦理貨物貿易項下外匯收支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銀行為企業辦理貨物貿易項下外匯收支

發布時間: 2021-05-10 16:43:12

1.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試點指引的第三章 貿易外匯收支管理

第十三條 本指引所稱的企業貿易外匯收支包括:
(一) 從境外、境內保稅監管區域收回的出口貨款,向境外、境內保稅監管區域支付的進口貨款;
(二) 從離岸賬戶、境外機構境內賬戶收回的出口貨款,向離岸賬戶、境外機構境內賬戶支付的進口貨款;
(三) 深加工結轉項下境內收付款;
(四) 轉口貿易項下收付款;
(五) 其他與貿易相關的收付款。
第十四條 企業應當按照「誰出口誰收匯、誰進口誰付匯」原則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捐贈項下進出口業務等國家另有規定的情況除外。
代理進口、出口業務應當由代理方付匯、收匯。代理進口業務項下,委託方可憑委託代理協議將外匯劃轉給代理方,也可由代理方購匯。代理出口業務項下,代理方收匯後可憑委託代理協議將外匯劃轉給委託方,也可結匯將人民幣劃轉給委託方。
第十五條 企業應當根據貿易方式、結算方式以及資金來源或流向,憑相關單證在金融機構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並按規定進行貿易外匯收支信息申報。
金融機構應當查詢企業名錄和分類狀態,按規定進行合理審查,並向外匯局報送前款所稱貿易外匯收支信息。
第十六條 對於下列影響貿易外匯收支與貨物進出口匹配的信息,企業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向外匯局報告:
(一)超過規定期限的預收貨款、預付貨款、延期收款以及延期付款;
(二)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企業可主動向外匯局報告除本條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貿易外匯收支信息。

2. 貿易外匯收支如何查企業是A類還是B類

貿易外匯收支從2012年8月1日外匯改革後,不管什麼企業都是從A類開始的。
經外匯局登記列入「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以下簡稱「名錄」)是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資格的具體體現,企業名錄由外匯局依法登記。企業辦理名錄登記,需持以下資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現場核查科辦理名錄登記手續,外匯局審核材料無誤後,為企業辦理名錄登記、貨物貿易監測系統網上開戶及系統密碼、用戶名領用登記工作。
1、具有對外貿易經營權企業的名錄登記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企業營業執照》副本;
(2)《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
(3)《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依法不需要辦理備案登記的可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台、港、澳投資企業批准證書》等;
(4)外匯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無對外貿易經營權企業的名錄登記
無對外貿易經營權的企業,因行業或經營特殊性存在開展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客觀需要的,應在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前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名錄登記手續,需持以下資料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所在地外匯局現場核查科辦理名錄登記手續。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企業營業執照》副本;
(2)《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
企業名錄登記辦理注意事項:
1、外匯局按照下列原則審核企業提供的資料,為企業辦理名錄登記手續: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等有關資質證書在有效資質證書在有效期內且已按規定進行年審;
(2)企業注冊地址為本外匯局管轄范圍;
(3)資料完整且表面真實性;
(4)其他需要審查的事項。
2、8月1日起,來辦理「貨物貿易名錄登記」的企業統一納入「輔導期企業」管理
(1)外匯局為企業辦理名錄登記時,在監測系統中手工設置輔導期標識,輔導期結束後監測系統自動刪除該標識。
(2)輔導期起始日期為名錄登記當日,截止日期為企業列入名錄後發生首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之日起第90天。
(3)輔導期企業不納入總量核查,外匯局對其實施專項監測。企業應當在輔導期結束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到所在地外匯局現場書面報告輔導期內發生的貨物進出口與貿易外匯收支的逐筆對應情況,輔導期企業未按規定履行報告義務的,外匯局可將其列為B類企業。
總結:已結束輔導期的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就是A類企業,不按規定辦理「貨物貿易名錄登記」的企業,始終不能結束輔導期的就B類企業。貿易外匯收支如何查企業是A類還是B類關鍵就在於該企業是否已結束輔導期。

3. 我們公司要做進出口,銀行說要在外管局網站上下個什麼自有外匯確認書,求解相關問題~~急!!!!!!!!

1.登錄國家外匯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2.在「政策法規」里選擇「經常項目外匯管理」
3.找到「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有關問題的通知」(就是第一個文件)
即2012.6.30發布的(匯發2012 38號)文件
4.打開它,在此文件下方的五個附件中找到————附件2《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
在當中找到附1 《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申請書》
附2《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
帶著申請書和確認書以及上面提到的相關資料去你們當地外匯局就行了
我昨天剛辦的,在北京。有啥不明白的咱們可以共同探討。我個人建議最好把五個附件都下載下來,以後用得著……

4. 根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企業貿易外匯收支包括哪些內容

一、企業主體管理
項目名

管理內容
管理原則
注意事項
名錄登記
1.企業依法取得對外貿易經營權後,需持《細則》第三、四條規定的材料,到所在地國家外匯管理局分
支局(以下簡稱外匯局)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以下簡稱名錄)登記手續。
1.屬地管理原則,即企業受注冊所在地外匯局監管,應當到注冊所在地外匯局辦理相關業務(下
同)。
2.相關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1.名錄登記的辦理程序、辦理時限等應當符合行政許可相關規定。
2.金融機構不得為不在名錄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
支業務。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操作規程
2 / 77

2.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後,通過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以下簡稱監測系統)為企業登記名錄,並設置輔導期標識。完成名錄登記後,外匯局為企業辦理監測系統網上業務開戶。
3.外匯局通過監測系統向金融機構發布全國企業名錄信息。

3.已辦理外匯登記手續的保稅監管區域企業(以下簡稱區內企業)需要從事對外貿易的,應憑保稅監管區域外匯登記證明和《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以下簡稱《確認書》),到所在地外匯局完成名錄登記手續。
4.個人對外貿易經營者名錄登記比照具有對外貿易經營權企業辦理。
5.外匯局對新列入名錄企業實施輔導期管理。輔導
期起始日期為名錄登記當日,截止日期為企業列入名錄後發生首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之日起第90天。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操作規程
3 / 77

6.外匯局長期留存《確認書》, 留存《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申請書》原件以及其他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名錄變

1.名錄內企業的企業名稱、注冊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公司類型、經營范圍或聯系方式發生變
更的,應當在變更事項發生之日起30天內,持相應變更文件或證明的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到
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名錄變更手續。 2.外匯局審核相關材料無誤後,通過監測系統變更企
業的名錄登記信息。
3.企業因注冊地址變更導致所屬外匯局發生變化的,
1.屬地管理原則。 2.相關材料是否完整、真實。
1.監測系統中企業所屬外匯局代碼變更操作許可權在外匯局各分局。中心支局、支局轄內企業需變更所屬外匯局代碼的,由所在地外匯局逐級上報至分局,再由分局通過監測系統進行變更操作。 2.因機構撤並或增加等原因導致需大批量變更企業所屬外匯局代碼的,分局可上報國家外匯
管理局(簡稱總局),由總局統一後台處理。
3.外匯局留存相關材料復印件5年備查。

5. 銀行為企業辦理貨物貿易項下外匯收支審核原則

銀行為企業辦理貨物貿易向外匯收支審核原則通過,是要證明才可以審核的

6. 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系統(企業版) 和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企業版) 兩個系統區別在哪

那個系統裡面不用錄入什麼,有外匯銀行都給結匯了

7. 怎樣開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網上業務

  1. 2012年7月1日以後辦理金融機構標識碼賦碼的銀行網點,如需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業務,應向所在地外匯局申請開通「貨物貿易外匯網上業務」,並向其總行或通過其總行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獲取業務管理員用戶的初始密碼。

  2. 需要: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申請書;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企業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或外資企業批准證書。前兩樣可在網上下載到,後三樣要求原件加復印件。

8. 請銀行的朋友解答,外匯業務中,國際收支涉外收付憑證有幾種分別用於哪些結算方式

通知指出,境內銀行應按照涉外收付相關憑證調整內容及樣式做好新憑證啟用准備工作,並於2012年3月31日前依據有關涉外收付相關憑證管理規定的要求完成新憑證備案工作。境內銀行涉外收付新憑證啟用時間將另文通知。
自境內銀行涉外收付新憑證啟用之日起,調整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要求和境內收付款憑證使用范圍。境內居民(包括機構和個人)之間通過境內銀行辦理的外匯收付款以及貨物貿易核查項下人民幣收付款應按要求填報境內收付款憑證。其中,貨物貿易核查項下外匯和人民幣收付款,收付款雙方均應填寫境內收付款憑證;非貨物貿易核查項下外匯收付款,由付款方填寫《境內匯款申請書》或《境內付款/承兌通知書》,收款方無需填寫《境內收入申報單》。境內銀行應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報送境內居民填寫的上述境內收付款憑證涉及信息,以及無需填寫《境內收入申報單》的境內外匯收入基礎信息。
結算方式:信用證結算方式、匯付和托收結算...
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信用證結算方式、匯付和托收結算方式、銀行保證函、各種結算方式的結合使用。
A、信用證結算方式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簡稱L/C)方式是銀行信用介入國際貨物買賣價款結算的產物。它的出現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買賣雙方之間互不信任的矛盾,而且還能使雙方 在使用信用證結算貨款的過程中獲得銀行資金融通的便利,從而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國際貿易之中,以致成為當今國際貿易中的一種主要的 結算方式。
信用證是銀行作出的有條件的付款承諾,即銀行根據開證申請人的請求和指示,向受益人開具的有一定金額、並在一定期限內憑規定的單據 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或者是銀行在規定金額、日期和單據的條件下,願代開證申請人承購受益人匯票的保證書。屬於銀行信用,採用的是逆匯法。
B、匯付和托收結算方式匯付和托收是國際貿易中常用的貨款結算方式。
a、匯付匯付,又稱匯款,是付款人通過銀行,使用各種結算工具將貨款匯交收款人的一種結算方式。屬於商業信用,採用順匯法。
匯付業務涉及的當事人有四個:付款人(匯款人remmitter)、收款人(payee或beneficiary)、匯出行 (remittingbank)和匯入行(payingbank)。其中付款人(通常為進口人)與匯出行(委託匯出匯款的銀行)之間訂有合約關系,匯出行 與匯入行(匯出行的代理行)之間訂有代理合約關系。
在辦理匯付業務時,需要由匯款人向匯出行填交匯款申請書,匯出行有義務根據匯款申請書的指 示向匯入行發出付款書;匯入行收到會計示委託書後,有義務向收款人(通常為出口人)解付貨款。但匯出行和匯行對不屬於自身過失而造成的損失(如付款委託書 在郵遞途中遺失或延誤等致使收款人無法或遲期收到貨款)不承擔責任,而且匯出對匯入行工作上的過失也不承擔責任。
b、托收(collection)
托收 是出口人在貨物裝運後,開具以進口方為付款人的匯款人的匯票(隨附或不隨付貨運單據),委託出口地銀行通過它在進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進口人收取貨款一種結算方式。屬於商業信用,採用的是逆匯法。
托收方式的當事人有委託人、托收行、代收行和付款人。委託人(principal),即開出匯票委託銀行向國外付款人代收貨款的人,也稱為出票人 (drawer),通常為出口人;托收行(remitting bank)即接受出口人的委託代為收款的出口地銀行;代收行(collecting bank),即接受託收行的委託代付款人收取貨款的進口地銀行;付款人(payer或drawee),匯票上的付款人即托收的付付款人,通常為進口人。
上述當事人中,委託人與托收行之間、托收行與代收行之間都是委託代理關系,付款人與代收行之間則不存在任何法律關系,付款人是根據買賣合同付款的。所以,委託人能否收到貨款,完全視進口人的信譽好壞,代收行與托收行均不承擔責任。
在辦理托收業務時,委託人要向托收行遞交一份托收委託書,在該委託書中人出各種指示,托收行以至代收行均按照委託的指示向付款人代收貨款。
C、銀行保證函銀行保證函(banker's letter of guarantee),簡寫為L/G),又稱銀行保證書、銀行保函、或簡稱保函,它是指銀行應委託人的申請向受益人開立的一種書面憑證,保證申請人按規定履行合同,否則由銀行負責償付債款。
D、各種結算方式的結合使用在國際貿易業務中,一筆交易的貨款結算,可以只使用一種結算方式(通常如此),也可根據需要,例如不同的交易商品,不同的交易對象,不同的交易做法,將 兩種以上的結算方式結合使用,或有利於促成交易,或有利於安全及時收匯,或有利於妥善處理付匯。常見的不同結算使用的形式有:信用證與匯付結合、信用證與 托收結合、匯付與銀行保函或信用證結合a、信用證與匯付結合這是指一筆交易的貨款,部分用信用證方式支付,余額用匯付方式 結算。這種結算方式的結合形式常用於允許其交貨數量有一定機動幅度的某些初級產品的交易。對此,經雙方同意,信用證規定憑裝運單據先付發票金額或在貨物發 運前預付金額若干成,余額待貨到目的地(港)後或經再檢驗的實際數量用匯付方式支付。使用這種結合形式,必須首先訂明採用的是何種信用證和何種匯付方式以 及按信用證支付金額的比例。
b、信用證與托收結合這是指一筆交易的貨款,部分用信用證方式支付,余額用托收方式結算。 這種結合形式的具體做法通常是:信用證規定受益人(出口人)開立兩張匯票,屬於信用證項下的部分貨款憑光票支付,而其餘額則將貨運單據附在托收的匯票項 下,按即期或遠期付款交單方式托收。這種做法,對出口人收匯較為安全,對進口人可減少墊金,易為雙方接受。但信用證必須訂明信用證的種類和支付金額以及托 收方式的種類,也必須訂明「在全部付清發票金額後方可交單」的條款。
c、匯付與銀行保函或信用證結合匯付與銀行保函或信用證結合使用的形式常用於成套設備、大型機械和大型交通運輸工具(飛機、船舶等)等貨款的結算。這類產品,交易金額大,生產周期大,往往要求買方以匯付方式預付部分貨款或定金,其餘大部分貨款則由買方按信用證規定或開加保函分期付款或遲期付款。
此外,還有匯付與托收結合、托收與備用信用證或銀行保函結和等形式。我們在開展對外經濟貿易業務時,究竟選擇那一種結合形式,可酌情而定。

9. 關於2012年簽署貨物貿易外匯出口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

8月1日取消出口收匯核銷單,得法人代表再次簽署確認書遞交到外匯局,我們昨天就遞交了。外匯局提示本月底前遞交。 同時再次遞交《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申請書》。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分列哦:

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
本企業已知曉、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以及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並已仔細閱讀、知曉、理解本確認書告知和提示的外匯局監管職責。一、依法從事對外貿易。對於本企業具有真實、合法交易基礎的貨物貿易外匯收支,在按規定提交有關真實有效單證的前提下,享有根據外匯管理法規規定便利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權利。二、對外匯局的具體行政行為包括行政處罰等,享有依法進行申訴、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等法定權利。三、接受並配合外匯局對本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進行監督檢查,及時、如實說明情況並提供相關單證資料;按規定進行相關的業務登記與報告;按照外匯局分類管理要求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四、若違反外匯管理法規規定,接受外匯局依法實施的包括罰款、列入負面信息名單、限制貿易信貸規模和結構、限制結算方式、對外公布相關處罰決定等在內的處理措施。五、知曉並確認本確認書適用於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本企業資本項目、服務貿易等其他項目外匯收支按照相關項目的外匯管理法規規定依法辦理。本確認書未盡事項,按照有關外匯管理法規規定執行;相關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發生變化的,以新的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為准。六、本確認書自本企業簽署時生效。本企業將認真學習並遵守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積極支持配合外匯局對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管理。企業(公章):法定代表人(簽字): 年月日
為進一步促進貿易便利化,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全面實施國家依法行政綱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外匯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及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等,制定本確認書,提示企業相關外匯管理法規規定和依法享有的權利。企業簽署本確認書並認真執行,享有依法便利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權利。
外匯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法規規定,在貨物貿易外匯收支具有真實、合法交易基礎,滿足有關單證真實性及其與外匯收支一致性審核要求的前提下,對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不予限制。
外匯局根據國際收支形勢等具體情況,制定、調整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並依法通過文告、外匯局政府網站等適當的公開、透明的方式予以公布。
外匯局依法對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進行監督檢查。對企業未能遵守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的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法規規定進行行政處罰。

國家外匯管理局XX分(支)局:
本公司因業務需要,申請加入「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現根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試點指引》及實施細則要求填寫相關信息並提交以下資料,請予以登記。本公司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和資料真實無訛。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企業營業執照》副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
□《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台、港、澳投資企業批准證書》
(註:以上資料均需提供原件及加蓋企業公章的復印件。)

10. 有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是什麼

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辦理確認書 本企業已知曉、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以及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並已仔細閱讀、知曉、理解本確認書告知和提示的外匯局監管職責。 一、依法從事對外貿易。對於本企業具有真實、合法交易基礎的貨物貿易外匯收支,在按規定提交有關真實有效單證的前提下,享有根據外匯管理法規規定便利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權利。 二、對外匯局的具體行政行為包括行政處罰等,享有依法進行申訴、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等法定權利。 三、接受並配合外匯局對本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進行監督檢查,及時、如實說明情況並提供相關單證資料;按規定進行相關的業務登記與報告;按照外匯局分類管理要求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 四、若違反外匯管理法規規定,接受外匯局依法實施的包括罰款、列入負面信息名單、限制貿易信貸規模和結構、限制結算方式、對外公布相關處罰決定等在內的處理措施。 五、知曉並確認本確認書適用於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本企業資本項目、服務貿易等其他項目外匯收支按照相關項目的外匯管理法規規定依法辦理。本確認書未盡事項,按照有關外匯管理法規規定執行;相關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發生變化的,以新的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為准。 六、本確認書自本企業簽署時生效。本企業將認真學習並遵守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積極支持配合外匯局對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管理。 企業(公章): 法定代表人(簽字): 年 月 日 為進一步促進貿易便利化,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全面實施國家依法行政綱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外匯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及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等,制定本確認書,提示企業相關外匯管理法規規定和依法享有的權利。企業簽署本確認書並認真執行,享有依法便利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權利。 外匯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法規規定,在貨物貿易外匯收支具有真實、合法交易基礎,滿足有關單證真實性及其與外匯收支一致性審核要求的前提下,對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不予限制。 外匯局根據國際收支形勢等具體情況,制定、調整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並依法通過文告、外匯局政府網站等適當的公開、透明的方式予以公布。 外匯局依法對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進行監督檢查。對企業未能遵守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法規規定的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