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原因分析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匯率的基礎知識。關於匯率的決定,是大國之間政治經濟的博弈,貿易摩擦、貿易戰、就業組織、失業率等眾多復雜因素摻雜其中。在學術界則把購買力平價當做一種理論,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理論。
它怎麼來決定一國與一國之間匯率的比價呢?就是通過看在各國購買同樣的消費品,尤其是大家經常所需要的消費品的價格的比率,來決定匯率的比率。比方說,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中國可能是賣1美元,而在美國可能是賣3美元,它就認為兩國的比價大概可能是1∶3。
通過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來進行匯率的決定機制,這是學術界的觀點,所以,當年英國的《經濟學家》雜志曾經就以麥當勞漢堡在中國和美國的價格比率做出一個建議,說中國兌美元的匯率是被低估了56%。
實際上,在各國政府的匯率決定當中,不會採取這樣一種決定的方法,所以,我們把它當做一種非常有趣的匯率決定的方法來與讀者分享。匯率是由大國之間,在經濟、政治、就業、貿易戰等等各種綜合因素的考量之後決定的。
這次人民幣升值,為什麼中國壓力非常之大?是因為以下幾點因素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其一是美元的持續貶值;其二是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其三是國際熱錢的投機。這三大因素綜合發力,形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美元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持續貶值,對16個主要國家的貨幣都是貶值,那在過去的四五年裡面,美元實際上已經貶值超過了40%。
美元為什麼會陷入一個貶值的通道呢?
首先,美元貶值的大背景是美國的貿易和財政的雙赤字。美國民眾處於多年過度消費狀態,都是借款消費。中國現在人均才2000多美元產值,我們是一個低收入國家,其實相比美國,我們大家都是富人,因為我們在銀行都有存款,而美國人是沒有存款的,美國人都是借款消費,所以呢,有人提出來,美國是全世界最「負有」的國家,因為美國人均負債15萬美元,這就是美國過度消費的結果。
其次,此次美元貶值的核心導火索又是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所以,請大家注意,這個房地產價格的泡沫對於各國的經濟,對於匯率都有極大的影響。
美元危機,是在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大背景之下,導致了次級貸款出現了重大問題,次級貸款又被幾何級地放大到了「次級債」,次級債的債務危機,也是大家現在通常所講的「次債風波」。「次債風波」導致美國陷入了相當嚴重的經濟衰退。
此次中國經濟受到美國經濟這么大的影響,實際上表明了中國經濟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國經濟正在成為全球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美國感冒了,中國就得打個噴嚏,這是非常形象的一個表達。
正如我們天天喜歡講的,中國正在對全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東方睡獅正在崛起,不可否認,這完全成立。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中國也不得不受到來自於世界經濟的重大影響。我們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閉關鎖國」的時代,無法回到我們內生循環的時代,我們是在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時代下,中國在影響著世界,而世界也在影響著中國。
美元持續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之大難以估量。我們就來回顧導致美元貶值的罪魁禍首之一的「次級債務風波」。
現在的經濟學家普遍都認為,美國正在陷入歷史上非常大的一次經濟衰退,甚至有人認為,它是僅次於1929年那次最著名的經濟大崩潰以後的經濟衰退。無論是長盛不衰的股神巴菲特,還是新任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甚至是過去被奉為神明,今天很多人認為是他製造了美國泡沫的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都認為美國已經陷入一個經濟衰退的通道。那美國這次經濟衰退的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可以回想在2000年,就是美國科技泡沫的破裂,互聯網公司股票大幅度跳水,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從5000多點下降到2000多點,到今天也沒有恢復過來。當時也有人認為,美國將陷入一次衰退。美聯儲是通過「吹大泡,抵抗小泡」這樣的做法來避免美國經濟衰退。科技股的股市泡沫破裂了,它就想到了房地產,所以,通過大幅度地降低利率推動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上漲,促使美國當時很快就走出了科技股泡沫破裂的衰退。當時,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超過了各界普遍的分析與認識。房地產的貸款政策非常寬松,為了促進美國的經濟增長,基本上不用還錢不用交錢就能貸款住上房子。這種做法聽起來令人震驚。
所謂次級貸款的危機,就是因為美國放寬了貸款政策。過去,貸款只能夠提供給那些優質貸款人,也就是信用等級分在660分以上的、有充分的收入證明的這樣一群人,發放優質貸款,使他們享受低利率政策。房地產價格不斷在上漲,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美國的銀行鋌而走險,把房地產貸款發放到那些沒有償還能力的人手上。這些人過去是無法想像竟然可以申請到房地產貸款。這些人群的信用等級分相對比較低,在620分以下,甚至沒有收入證明,這樣的房屋貸款就被稱之為「次級貸款」。它是相對於優質貸款而言的。
那這些無償還能力的貸款人為什麼敢貸款?因為銀行給他要求的還款政策是「前松後緊」,前幾年你幾乎不用還錢,還得很少,但是,到後面突然就漲上去了。要還的錢突然漲上去也不可怕,因為銀行會把你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部分進行轉按揭再貸款,這樣,相當於你還是不用自己還錢。這些貸款戶就發現,有房子住為什麼不住呢。反正房地產價格在不斷上漲,還不用還錢。於是,大家都很高興地進行了次級貸款的申請與次級貸款的發放。
這裡面,整個游戲規則的假設前提就是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上漲。在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也會出現這樣盲目的樂觀,非常值得中國各級政府官員和廣大民眾警醒。
僅此還遠遠不夠,如果只是次級貸款,以美國的家底,絕對不會讓美國蒙上經濟衰退的陰影,問題是次級貸款被證券化以後,就成幾何級地放大了風險。投資銀行發現,次級貸款這個生意模型不錯,房價不斷上漲,要賺更多的利潤,就要把次級貸款證券化,也就是發行了次級債券。把它反復地分割,反復地打包,然後推廣到資本市場上,讓更多人進行交易和購買,這就是美國資產證券化的重要體現,也是美國金融衍生產品的重要體現。
在美國,凡是一個業務有未來現金流,就具備被資產證券化的可能。比如說,在美國,甚至有一種「死亡債券」,就是可以把你死亡後的保險金提前拿出來用,按照20%~40%的比例提前拿出來用,這個保險金是你死了以後留給繼承人的,那何不拿出來自己先花了?美國人的這種心態,跟我們中國人不太一樣。連保險都可以被證券化、被債券化,可想而知美國的金融衍生交易是多麼發達。
這樣一個次級貸款推出的次級債券被推到市場以後,怎麼讓大家蜂擁而至來購買呢?因為,畢竟它的貸款風險還是非常之大,因為,這些都是那些沒有收入證明的人去申請的房地產貸款。美國的銀行都非常聰明,也非常有盈利的沖動,所以,他們做通了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的工作,通過標普和穆迪等知名評級機構,給這個債券評級到3A級。
各位讀者朋友要注意,這些債券評級機構不是國立的,不是官辦的,而是民營公司。所以,這些民營公司在把次級債券評高到3A級的過程當中是有盈利沖動的。它可以獲得評估費,甚至可以在交易當中獲得一筆分成費。3A級的債券當然會受到投資者廣泛的追捧。這時,保險公司一看,哎,這生意也不錯,那我來給你提供保險吧。於是,參與者都越來越覺得心裡踏實了。不斷上漲的房價就使得所有參與者都獲利了,所有參與者都獲利了,就必然推動了整個次級債券的不斷發展。琳琅滿目,紛繁復雜,五花八門,從幾千億次級貸款擴展到了幾十萬億的次級債券、保險等等。這就使得美國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金融風險旋渦之中。
這種「天方夜譚」的故事,幾乎是一個後現代版「皇帝的新衣」的故事。那麼,誰來扮演那個小孩,戳穿這個「謊言」呢?
天底下的金融故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它發端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這個泡沫破裂必然源自於房地產價格的下跌。隨著美國房地產價格的下跌,購房者就開始違約不還錢了,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償還能力。購房者一旦違約不還錢,銀行就只能把這個房地產進行拍賣。隨著拍賣的增多,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下跌,連環的下跌、持續的下跌,進一步引起更多的人還不了貸款,更多的房地產被拍賣。這種時候,整個房地產價格陷入一個下跌的通道。
此時,三大評級機構又跳出來了,說不能給3A級了,次級債券有風險。它這一評可好,債券價格也下跌了。相應的,所有的金融機構這時候都虧損慘重,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養老基金、社保基金、政府基金、保險基金,你能夠想到的幾乎所有美國的金融機構都陷入了嚴重虧損。在過去的一兩年裡面,各大金融機構的高管被迫紛紛辭職,從高盛銀行的董事長,到美林證券董事長,再到貝爾斯登投資銀行的董事長,紛紛辭職下課。這些人原本掌控的是什麼呢?是美國最大的銀行、美國最大的證券公司和美國老牌的投資銀行。這些金融機構紛紛嚴重虧損,就導致了美國金融當中的流動性嚴重不足。
〖=QLTS〗〖=5〗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過去四五年美國的房地產泡沫,讓很多人賺著錢了,今天,房地產價格下跌之後,這些人就被套牢了。這種情形警醒我們:大家以後在自己投資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了所謂的大牛市、大發展的時候,要有警戒的意識。無數的案例、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出來混,欠下的早晚都是要還的。〖=B〗美國次級債券的危機,重創了美國的金融系統和美國的房地產系統,使得美元加速貶值。美元加速貶值,轉化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匯率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決定機制,匯率是貨幣的核心,貨幣是金融的核心,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在美元、歐元、石油、黃金這些國際重要的金融要素裡面,都是大國博弈的結果,都是各個國家之間主流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是各個階層利益最大化博弈的結果。凡是既得利益者,都想辦法把這些規則和原理去固化,中國作為一個後發的發展中國家,就是和這些既得利益者進行連續博弈的一個過程。
匯率是國與國之間經濟博弈的結果,也是政治博弈的結果,也是就業、貿易摩擦等諸多因素參與博弈過程的結果。人民幣自2005年以來進入持續升值軌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美國經濟結構調整、貿易結構失調和失業率趨高壓力的影響。急劇放大的一般性貿易逆差、由於產業結構調整造成的結構性失業率的上升使得美國的政黨、政府不得不通過對中國施加壓力的方法來上演對美國選民的政治宣傳秀。
雖然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改變不了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狀,卻是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力量。同時,中國的博弈力量也在增長,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2008年6月參加「中美年度戰略經濟會議」時就明確提出對美元持續政策性貶值的批評,而由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全球產業布局的完成,人民幣匯率單邊上升所帶來的利益和損失常常是沖抵的,很難有哪個國家是絕對的受益者或者淪為百分之百的受害者。
〖=QLTS〗〖=4〗在這種情況之下,無論是地方政府、產業協會,還是企業,都無法左右或干預、影響宏觀經濟。我們只能做到,首先充分去理解,然後積極去應對,這才是一種正確的方法和心態。抱怨是沒有意義的,漠然置之不理更是大錯特錯。〖=B〗我們要極為清醒地看到金融大地震有可能產生的損失,對一個國家、產業、企業和民眾的影響可能會遠大於自然大地震。
日本在1985年以後處理日元兌美元匯率政策就出現了重大失誤。當時,日本經濟歷經戰後40年重建已然成為龐然大物,從規模上看僅次於美國,GDP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0%,在特定產業和製造技術領域甚至超越美國水平。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於政府採用了出口導向型戰略,因此,經濟的發展就導致日本製造產品像潮水一樣湧向全世界,特別是湧向美國,引發美國對日本出現持續而巨大的一般性貿易逆差,招來美國勞工組織和產業保護勢力的強烈抗議。
這種抗議很快轉換成一種政治力量,向日本政府施加巨大的壓力。1985年,美國在紐約市中心的廣場飯店召開西方七國會議,強烈要求這些發達國家經濟盟友改變當前經濟政策,通過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升值來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幫助美國緩解因為巨大貿易逆差而導致的經濟和政治不穩定,同時,加大對美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意圖通過資本項下的資金節余來彌補一般性貿易導致的逆差。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日本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因此也是在本次會談中受到壓力最大的國家。日本被迫快速進入升值軌道。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250∶1一路飆升到了120∶1,稍經反復之後又繼續摸高,最高達到了79∶1。在這樣快速升值的過程中,日本國內資產價格出現大幅度攀升,以日本地產價格為例,最高的時候,日本皇室擁有的一座皇宮所佔土地的估價幾乎可以買下美國整個加利福尼亞州。日本國民一夜之間成為世界收入最高的群體,他們瘋狂地購物、購買藝術品、購買全球市場的股票、購買建築物,大批大批地周遊歐美國家,所到之處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日本人真富裕。
這種經濟上的樂觀主義情緒甚至迅速蔓延到政治上。20世紀80年代,日本有一本轟動國際社會的名著就叫《日本可以說不》。這本書中所流露出來的經濟獨立引發的政治雄心令全世界為之側目,甚至有媒體驚呼,即將到來的21世紀將是日本世紀。
在《廣場協定》簽訂後的五年裡,日本在當時超低利率政策之下,資產的價格大幅度抬升,房地產價格上升了四倍,股票的價格上升了四倍。但是,好景不長,國際投資資本早就看好日元升值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因此先是一致看高日本兌美元匯率,其後又通過「遠程核打擊」做空遠期外匯指數拋出日元,導致日元兌美元匯率出現巨幅波動,隨後出現了資產泡沫的緊縮,這個大泡泡被吹破。國際游資撤出日本,股市跌幅高達70%,房地產跌幅達60%,如此整體性、全局性暴跌,勢必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其毀滅性與嚴重後果無異於一場金融大地震。
日本經濟迅速進入不景氣時代,企業被迫大量裁員,銀行被迫縮緊銀根。曾經被作為日本經濟奇跡謎底的「銀企聯盟合作模式」遭受到了沉重打擊。一批金融機構破產,國內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由於匯率的不穩定甚至影響到了國際出口市場信心。以出口為導向的出口經濟政策不得不進行轉型。日本此次金融戰敗造成的損失絕對不會小於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損失。直至今天,這段「失去的十年」對東亞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影響依然深刻。
從日本經濟的戰敗中,中國學會減少通過政府去人為設計大型財團,避免銀行與企業之間無風險控制的合作,強調保持匯率的穩定性和對外匯的嚴格管制。同時,日本金融危機所引發的產業外移也促成了東亞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繁榮時代的到來。
無獨有偶,在10年前,東南亞的金融危機也對東南亞的長期發展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我們知道,在這之前,亞洲經濟奇跡被全世界所矚目,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但是,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就像一場大地震一樣終止了所謂的亞洲奇跡,在整個過程當中,亞洲損失真金白銀至少在數千億美元。
相比金融危機後的日本與東南亞企業,今天的中國企業賺錢無疑要容易得多,這就是一個宏觀經濟環境對一個產業和企業的影響。當宏觀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其實誰都能掙錢,無非是多與少。水平差的人也能掙錢,大家相差不大。當宏觀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卻連聰明人都很難掙到錢,好的企業掙錢都相當不容易。
我們對這樣的金融大地震要有深刻的認識,東南亞金融危機是在貨幣貶值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巨大的金融大地震。日本是升值後動盪,而東南亞國家是劇烈貶值,但是,同樣的結果都是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房地產泡沫破裂,銀行系統出現大量的呆壞賬,銀行被迫關門,企業被迫關閉破產。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房地產、股票這些資產的泡沫早晚都是要破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醒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我們的金融知識必須補充與提升,否則將蒙受嚴重的損失。與日本和東南亞相比,各位讀者朋友的金融知識還相差甚遠。當金融大地震來臨的時候,他們都出現了應對上的錯誤,都沒有進行積極的預防,那更何況我們呢?所以,金融大地震,對產業、對企業、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對民眾產生的影響,將遠大於自然大地震,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應對和積極的預防准備。
美國經濟的秘密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考慮到兩種交易對本國貨幣流動性的重大影響,一種是貿易往來所產生的結余;另一種是資本型交易所產生的結余。進出口貿易中間,出口所產生的收入大於進口的各項支出,就稱之為順差;反之,則稱之為逆差。在資本項下的交易,如果流入的資本大於本國流出的資本,這稱之為資本上的順差;反之,則稱之為在資本上的逆差。
任何一個經濟體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尋求一種資金流動的平衡,也就是說,如果你的一般性貿易方面產生了大量逆差,你就必須在資本性項目下產生足夠的順差,以此平衡整個資金流動。如果不能夠產生足夠的平衡,比如說,一個國家在一般性貿易以及資本性的項目之下都持續地出現逆差,就會導致這個國家在經濟層面上出現收支不平衡,這種收支不平衡達到一定規模後,就會誘發這個國家的金融風險。通過金融風險的擴散,影響到這個國家的一般性貿易和產業結構,影響到該國的生產要素成本和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進而深刻地影響到該國企業的競爭力,導致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衰退。
因此,任何國家,不管它是什麼樣的性質,都努力追求這樣一種平衡。眾所周知,美國在一般貿易上的逆差非常大,以中美貿易為例,2007年度,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美國大量的一般性對外貿易逆差,必須通過資本項目下的收支結余來進行平衡。因此,美國經濟的一個很大特點就在於,它必須通過金融的手段來控制產業,同時,也必須通過金融手段來實現自身的收支平衡。
所謂金融的手段,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美國必須持續地在經濟生活中間,要麼通過自身的信用實現持續的負債,要麼通過自身資本市場足夠高的回報率來吸引投資和投機的外來資本。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因此,美國保持龐大的國債來維持一般性貿易失衡下的經濟運轉。但又不能僅僅依靠龐大的國債,它必須發育出來足夠多的、足夠想像空間的龐大資本市場,而這個資本市場必須源源不斷地給投資人帶來更大的回報、更高的預期和更有效的金融產品,以便不斷地吸引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以及發達國家的既有資本源源不斷地湧入美國,進入到美國的資本市場,以此來實現資本項下的節余,對沖一般型貿易的逆差,形成國際收支平衡。
〖=QLTS〗〖=4〗就美國經濟的特點來講,實質上它是一種金融經濟。金融經濟就必須強化它的信用和它的回報率。因此,美國必須不斷地製造出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回報率,並依託這個高水平的回報率來吸引海外資本,以實現美國經濟的平衡。〖=B〗按照經濟學的一般邏輯,回報率從哪裡來呢?回報率是從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中來,回報率是通過不斷增加對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等類似的要素的投入來獲取。如果美國不能保持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或者說美國不能保持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效率,則美國經濟無法保持對外部資本的強大誘惑力,也就無法保持自身經濟的正常循環。因此,美國必須在生產要素的投放和生產要素投入效率方面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以解決吸引資金的問題。
這種吸引效能如果通過傳統產業來實現,那將非常之困難。因為傳統產業的局限,現代技術的傳播,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速度,後發展中國家有很強大的後發優勢,通過快速的模仿,通過密集的人力資源使用,通過資金與資本的密集型投入,很快地形成一種後發的追趕優勢,因此,單純靠傳統產業上的生產效率提升,美國很難獲得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長率,也很難吸引世界資本流向美國。
美國的做法就是通過不斷地開展所謂的金融創新,推出所謂創新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不斷地提出更加具有誘惑力的回報水平,以便吸引來自全球范圍內的龐大資金。
② 匯率變動的基本原理是什麼是誰 是什麼決定它要變的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一國經濟實力的變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是決定匯率長期發展趨勢的根本原因。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外匯市場中,市場人士都十分關注各國的各種經濟數據,如國民經濟總產值、消費者物價指數、利率變化等。在外匯市場中,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各種數據、指標與匯率變動的關系和影響,才能進一步找尋匯率變動的規律,主動地在外匯市場尋找投資投機時機和防範外匯風險。 在經濟活動中有許多因素影響匯率變動,列舉如下: 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外匯匯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變動決定匯率的中長期走勢。 二、國民收入。一般講,國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費水平提高,對本幣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果貨幣供給不變,對本幣的額外需求將提高本幣價值,造成外匯貶值。當然,國民收入的變動引起匯率是貶或升,要取決於國民收入變動的原因。如果國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給而提高,則在一個較長時間內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得以加強,外匯匯率就會下跌。如果國民收入因擴大政府開支或擴大總需求而提高,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超額的需求必然要通過擴大進口來滿足,這就使外匯需求增加,外匯匯率就會上漲。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是影響匯率變化的基礎。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過多,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一國的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使貨幣對內貶值,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因為匯率是兩國幣值的對比,發行貨幣過多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因此在該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時,就要付出比原來多的該國貨幣。 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將改變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對債券收益、外幣價值的預期。通貨膨脹造成國內物價上漲,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出口虧損,進口有利。在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需求增加,本國貨幣需要減少,從而引起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相反,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降低,外匯匯率一般會下跌。 四、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是決定貨幣價值、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更有價值。通常貨幣供給減少與銀根緊縮、信貸緊縮相伴而行,從而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下降,商品價格也下降,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如果貨幣供給增加,超額貨幣則以通貨膨脹形式表現出來,本國商品價格上漲,購買力下降,這將會促進相對低廉的外國商品大量進口,外匯匯率將上漲。 五、財政收支一國的財政收支狀況對國際收支有很大影響。財政赤字擴大,將增加總需求,常常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及通貨膨脹加劇,結果本幣購買力下降,外匯需求增加,進而推動匯率上漲。當然,如果財政赤字擴大時,在貨幣政策方面輔之以嚴格控制貨幣量、提高利率的舉措,反而會吸引外資流入,使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六、利率 利率在一定條件下對匯率的短期影響很大。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差異引起資金特別是短期資金的流動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國利率差異大於兩國遠期、即期匯率差異,資金便會由利率較低的國家流向利率較高的國家,從而有利於利率較高國家的國際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對匯率雖有一定的影響,但從決定匯率升降趨勢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匯率的變動起暫時的影響。 七、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 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的變動。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央行都盡力協調各國間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力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達到支持本國貨幣穩定的目的,中央銀行影響外匯市場的主要手段是:調整本國的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影響匯率;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對資本流動實行外匯管制。 八、投機活動與市場心理預期 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越演越烈,投機者往往擁有雄厚的實力,可以在外匯市場上推波助瀾,使匯率的變動遠遠偏離其均衡水平。投機者常利用市場順勢對某一幣種發動攻擊,攻勢之強,使各國央行甚至西方七國央行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也難以阻擋。過度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阻礙正常的外匯交易,歪曲外匯供求關系。 另外,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包括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技術分析員、資金交易員等每天致力於匯市走勢的研究,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及對市場交易人員心理的影響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當市場預計某種貨幣趨跌時,交易者會大量拋售該貨幣,造成該貨幣匯率下浮的事實;反之,當人們預計某種貨幣趨於堅挺時,又會大量買進該種貨幣,使其匯率上揚。由於公眾預期具有投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加劇了匯率短期波動的振盪。 九、政治與突發因素 由於資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發性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戰爭、經濟制裁和自然災害等。另外,西方國家大選也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與突發事件因其突發性及臨時性,使市場難以預測,故容易對市場構成沖擊波,一旦市場對消息作出反應並將其消化後,原有消息的影響力就大為削弱。 總之,影響匯率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這些因素同時起作用,有時個別因素起作用,有時甚至起互相抵消的作用,有時這個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從一段長時間來觀察,匯率變化的規律是受國際收支的狀況和通貨膨脹所制約,因而是決定匯率變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匯率政策只能起從屬作用,即助長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國的財政貨幣政策對匯率的變動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情況下,各國的貨幣政策中,將匯率確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已成為政策目標之一。通常,中央銀行運用三大政策工具來執行貨幣政策,即存款准備金政策、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政策。投機活動只是在其它因素所決定的匯價基本趨勢基礎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1494.html
③ 匯率變化的原理是什麼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總的來說,一國經濟實力的變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是決定匯率長期發展趨勢的根本原因。匯率變化的規律是受國際收支的狀況和通貨膨脹所制約,因而是決定匯率變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匯率政策只能起從屬作用,即助長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國的財政貨幣政策對匯率的變動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情況下,各國的貨幣政策中,將匯率確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已成為政策目標之一。
④ 用匯率理論解釋1980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化
上www.aicai.cn愛財網上去找找答案吧
⑤ 人民幣匯率的升降怎麼影響世界經濟的啊原理是什麼
人民幣升值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在中國同世界各國的經貿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人民幣升值不僅不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會給美、日乃至世界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將有利於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世界經濟的復甦。
人民幣升值不能根本改善美、日貿易狀況和經濟狀況
日本一些學者對人民幣升值的呼聲最高,其意圖在於通過日元相對貶值來改善日本的貿易狀況,從而擴大出口以帶動日本經濟復甦。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日本雖然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但日本對中國貿易並未出現大量逆差,中國產品並未對日本貿易狀況構成威脅。日本經濟長期蕭條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是產業結構轉型遲滯、勞動生產率增長緩慢、通貨緊縮及銀行呆壞賬積重難返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無法單純依靠出口來解決。此外,日本製造業成本高、缺乏競爭力。迫使人民幣升值並不會改變日本由於其製造業向海外轉移,而引起的產業空洞化的現象。日本目前高昂的人力成本,已不適合技術已經成熟、人工成本起決定性作用的傳統製造業在日本繼續發展。如果人民幣升值,中國的生產成本由於匯率的變動而升高,這些產業會繼續向其它發展中國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等轉移。同樣,如果人民幣升值,也不會提高美國在生產鞋子、衣服、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美國經濟的疲軟源於高技術產業泡沫破滅後的調整,而非貿易狀況惡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指出,中國總體貿易份額依然很低,不至於導致貿易夥伴普遍出現的通貨緊縮。
進一步地,人民幣升值可能對美、日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由於中國出口產品多為生活必需品,物美價廉,在經濟蕭條時,滿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擴大了消費。如果人民幣升值,出口產品的價格將被抬高,從而造成國外消費者福利水平的下降;這只能使他們進一步壓縮開支,最終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抑制需求、打擊消費,不利於美、日等國家經濟的復甦和增長。
2、人民幣升值不利於世界貿易經濟,尤其是亞洲經濟的穩定增長
眾所周知,中國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地位十分獨特,它正在成為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國高技術產品零配件的最大市場,而這些零配件經過中國組裝後,往往以中國產地的名義出口到美國和全球市場。史蒂芬羅奇認為,打破人民幣與美元的掛鉤將使全球化的新型生產模式所必需的供應鏈遭到破壞,它將給帶頭前往中國采購的日本、美國和歐洲企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吸收了全球大量的汽車配件、電腦晶元和機器設備等,而人民幣升值會導致中國出口下降,從而抑制中國對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的進口需求,並進一步造成中國需求增長放緩,不利於世界貿易的增長,進而使全球經濟受到影響。
從總體上看,亞洲國家的出口近年來一直與中國出口同步增長,中國從東亞地區(包括香港、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台灣和泰國)的進口從1980年的6.2%增加到2001年的40.9%。這些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的貿易盈餘正日益成為其經濟增長的源動力。中國在日益融合的東亞地區起著重要的經濟穩定器的作用。美元貶值期間,亞洲各國的貨幣保持了相對穩定,從而維持了穩定的對外貿易。若人民幣升值,有可能打破亞洲貨幣的穩定,影響亞洲經濟增長格局。韓國已經明確表態不支持人民幣升值,以免損害該國的出口。被市場稱之為「日元先生」的日本前財務省次官神原英姿也曾指出,人民幣升值將引起中國經濟不穩定並進而威脅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的強大對亞洲國家來說是個機遇,而不是威脅,同中國緊密合作,共同努力,亞洲國家將能從中國巨大的市場中獲得它們的利益。
⑥ 用經濟學原理的供求關系解釋,人民幣匯率變動如何影響稅收。最好有圖解。
匯率表示兩種貨幣的兌換比率,人民幣匯率上升,即用同樣多的人民幣可以兌換更多的外幣,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那麼企業盈利增加,國家經濟發展,最終可以增加國家稅收
⑦ 利用匯率決定理論對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進行分析
金融、經濟 - 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
近期,隨著人民幣匯率突破7.6關口,人民幣匯率問題再一次強勢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對於股票市場投資者,由於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和快慢,直接關繫到股價走勢,故此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基於上述原因,潘大認為,普通投資者如能掌握一些匯率方面的基本知識,對獨立研判大盤走勢,避免受市場傳言和謠言的困擾,將有望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首先,潘大將向投資者簡要介紹兩個最著名的匯率決定理論。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
購買力平價理論規定,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應會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匯率變動所抵銷。《The Economist》推出的「巨無霸指數」,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如果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美國值 2.00 美元一個,而在英國值 1.00 英磅一個,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為1英鎊兌2 美元。如果當前市場匯率是1英磅兌 1.7 美元,那麼英磅就被稱為低估通貨,而美元則被稱為高估通貨,且此理論認為未來匯率將趨向於2美元兌1英鎊的平價匯率變化。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
A) 它假設商品能通過自由貿易輸出,且不計關稅、運輸等成本。
B) 它對服務等商品不適用。
二、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簡稱IRP)
利率平價理論規定,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必將被利率差異的變動所抵銷。如果美國利率高於日本利率,那麼美元將對日元貶值,貶值幅度根據防止無風險套匯而定。未來匯率會在當日規定的遠期匯率中被反映。在我們的例子中,美元的遠期匯率被看作貼水,因為以遠期匯率購得的日元少於以即期匯率購得的日元。日元則被視為升水。
但這一理論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A) 利率平價說沒有考慮交易成本。
B) 利率平價說假定不存在資本流動障礙。
C) 利率平價說假定套利資金規模無限。
(請到原站看圖)
2005年至今的人民幣匯率走勢(9月16日更新)
是人民幣應該升值還是美元想貶值
潘大認為,人民幣升值問題,從表象上看,是人民幣被「低估」;而從實質上看,則是美元被高估;不是人民幣應該升值,而是美元想貶值。在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金融體系下,美元貶值表現為其他貨幣的相對升值。而美國為應對美元貶值所造成的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和國際壓力,往往不採取普遍貶值的措施,而更傾向採用對某一種或幾種貨幣定向貶值的措施。
美元貶值的原因不僅僅是是美元自身的問題,而是在二戰後形成的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問題。從這一體系形成開始到現在,美元總處在多發行貨幣和貶值傾向的狀態。
對於一般貨幣而言,多發貨幣體現在國內,該貨幣貶值,這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對於美元這種世界主要結算和儲備貨幣來講,多發行美元就體現為美元對全世界貶值。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貨幣體系的主要特點,就是美國可以隨時開動印鈔機到全世界買東西,不論是要打伊拉克或是要提高美國公民的社保水平,都可以通過產生大量赤字的方式來解決。現在美元存在雙赤字,即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這種赤字政策,如在除美國外的一般國家採用,該國需要獨立承擔該政策帶來的一切後果,但由於美元處於本位幣的特殊地位,美國多發貨幣產生的後果,將由全世界共同承擔。
根據美聯儲的數據,美元的60%在美國境外流通。現在我國擁有1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整個亞洲約為3萬億,石油輸出國國家的石油美元增長速度甚至比亞洲更快。當地球上的的美元越來越多時,美元必然就有貶值的要求。而美元如過採取普遍貶值的方式,不但會引起國際社會較大的壓力,而且存在對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產生沖擊的風險。正因為如此,美元貶值存在一個特點,即誰經濟增長快,誰的競爭力改善得快,它就對誰定向貶值。70年代的西德馬克,80年代的日元和新台幣都是這樣的例子,現在人民幣也是這樣。而目前,由於印度經濟勢頭良好,印度比索身上也出現了這種趨勢。潘大認為,如果我們了解了人民幣升值問題問題的國際大背景,並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人民幣升值問題,就更容易得出客觀合理的結論。
為何近期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有所加快
潘大認為,近期人民幣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主要是我國貨幣當局應對國內的通脹壓力的對策,而國際壓力不是主要原因。根據經濟學理論,控制通脹和控制人民幣升值速度,兩者是不可兼得的。控制通脹所出台的緊縮性貨幣政策,都將進一步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而如果央行放任國內通脹(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則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得到緩解。故投資者可繼續關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和PPI等反映通脹的指標,這些指標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人民幣的升值速度。
⑧ 人民幣貶值對股價有什麼影響原理是什麼 2:為什麼說人民幣匯率的波幅擴大,有助於熱錢的流入
人民幣貶值,熱錢的投資回報率不就降低了嗎?熱錢就會從股市流出投入其他市場了。人民幣的波幅擴大也是為人民幣國際化鋪墊,波幅大,賺錢才賺得多,這樣就有誘惑力。請問你會投資波動很小的產品嗎?那你還不如把錢放銀行定存呢!
⑨ 運用匯率決定理論分析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
購買力平價理論對匯率的影響
分為絕對購買力 和相對購買了
絕對購買力則只是兩國物價的比值來確定回來的變動
而相對購買力則是考慮了一國的通貨膨脹因素 所得比值來確定
匯率!
利率平價 主要是在考慮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
兩國的存款利率的變動來分析匯率的變化
當一國的利率上升的時候 就會有大量的游資進入高過 此時匯率跌 相反則漲
而國際收支則是在出現收支順差的時候 匯率由於大量的外匯進入市場而匯率跌下來 逆差的時候 則匯率漲 另外還要分析引起順差逆差的原因
由此來判斷匯率的波動情況
以上分析都是在浮動匯率的情況下所的 不過現在各個國家的匯率也不是完全的
自由浮動而是由管理的浮動!所以也要考慮!我上面說的也就是一部分的原應
具體的還有很多!有興趣可以加我 40650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