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貴金屬現狀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貴金屬現狀

發布時間: 2021-03-31 02:10:24

貴金屬的現狀、使用情況、儲量、剩餘情況

不知道你要問什麼,最近香港的貴金屬交易所比較火,個人投的是香港天富寶的。

⑵ 世界貴金屬市場是怎樣的特點我國貴金屬市場的現狀如何

好專業的問題 不愧為掛著天交所的字型大小
世界的很火 中國的剛起步 國家在大力推廣 至少要成為亞洲最大的最重要的貴金屬市場

⑶ 黃金投資市場現狀是怎麼樣的

  • 近些年來,中國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不斷上漲,他們在投資市場都展現出很強的投資慾望,自今為止,中國國內的貴金屬交易機構的成立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時間。貴金屬交易卻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首選,而其中黃金白銀又是重中之重。自古以來,黃金和白銀在中國就是流通的貨幣,在大多數國人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所以我相信在未來黃金投資將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 在未來黃金投資的發展將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化,隨著中國的金融產業的發展,國內的投資市場將會改變目前市場當中投資品種單一的情況。而在黃金產業的發展之下,現時市場上可供投資者選擇的黃金類品種已經有現貨黃金、紙黃金、上海期金、黃金定投等,這正好適應投資者不斷提高的交易需求。而從黃金投資的現狀上看,黃金投資產品的不斷豐富將會刺激更多的資金進入到黃金市場。

  • 由於中國國內投資者的投資意識正日益增強,一些實力強的貴金屬投資機構已經開始在國內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的投資渠道,在這個黃金投資蓬勃發展的時期,投資者應該把握機會。

⑷ 目前國內外冶金行業的現狀及其發展形勢怎樣其中有色冶金中的貴金屬可以具體說說

貴金屬
行業的現狀:看看現在的黃金價格,再看看現在美元、人民幣的頹勢,你就能感覺到,鈔票已經變成了紙,唯有貴金屬才是真正的鈔票。隨著鈔票的不斷貶值,不斷的通貨膨脹,貴金屬會一直火下去。

發展形勢:最近幾年,已經是在不斷的沖高,預計最近幾年會有一個回落。當然,總體會在高位運行。

你要是搞投資的,目前還可以搞搞,你要是搞技術的,這個行業值得加入,有過硬技術的人,永遠是稀缺的。

⑸ 俄羅斯貴金屬與寶石的開發利用現狀

159.俄羅斯托庫爾黃金公司

該公司是新型的非國有採金企業之一,該企業在阿穆爾州有7處金礦,阿穆爾州被認為是採金生產最有前途的地區之一。為開發這些金礦,這家公司於1992年建立的有限股份公司於1993年9月開始發行本公司總額為77億盧布的股票,到1994年初該股票的上市價格已是其票面價格1000盧布的5倍。可是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只能開采儲量為250~260噸的金礦。托庫爾黃金公司提出了各種方案:一方面與西方采礦公司進行談判,吸收他們開采黃金;另一方面可能進一步擴大法定資本和發行新的股票。

採金部門成立了股份公司,這些股份公司通常是開放型的,部分股份(38%~81%)劃歸國有,由國家資產管理委員會或它的地方機構持有。俄羅斯貴金屬委員會認為應該由它代表國家管理這部分股票,這個問題至今一直尚未得到解決。

⑹ 中國貴金屬(黃金、白銀)投資的發展現狀前景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呵呵,要了解歷史,現狀及前景。中國國內的貴金屬市場還不健全。不過這確實是不錯的行業。值得關注

⑺ 誰知道中國的黃金歷史與現狀是什麼樣的

從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來看,中國一直是一個黃金貧乏的國家。雖然與世界其他民族一樣,黃金在我國歷史上也是財富的計量單位和擁有財富象徵,黃金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但事實上由於中國黃金總量上的缺乏,使得黃金很難成為財富流通中介的主角。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承擔流通貨幣功能主角的是白銀。中國「貧金」的現實一直延續到21世紀的今天。而產生「中國貧金」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原因:

(1)歷史原因:

據考古發現,在漢代以前中國社會商品流通領域中並不缺乏黃金,整個社會中黃金流通總量也並不缺乏,這可以從漢代以前的墓葬考古中發現了大量的黃金飾物可見一斑,從各種歷史文獻中也可以看到當時黃金的重要地位。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皇帝對有功的大臣戰將等往往就動輒賞賜幾百斤的黃金。

但在漢朝以後中國社會中的黃金總量就突然減少了,對於中國歷史上的黃金總量的突然減少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還需要中國考古學界來繼續研究破解這個謎團。其中有一個說法,從漢代以後,中國朝代更替頻繁,農民起義層出不窮,各種戰爭一直綿延不斷,而當時的黃金事實上是儲備在中國社會的王公貴族和地主階層里,這些王公貴族和地主階層恰恰是各種戰爭與農民革命的掠奪對象,為了保存這些財富,這些王公貴族和地主階層必然要藏匿類似黃金這樣的高價值財富。社會動盪各種綿延不斷的戰爭過程中這些王公貴族和地主階層中的很大一部分被革命浪潮所消滅,這些被藏匿的黃金財富就成了無主的、消失了的財富。由於從漢朝以來,各種戰爭革命頻繁爆發延續了幾百年時間,大量的諸如黃金這樣的高價值財富就被埋在了華夏大地的各個角落中,「一人藏匿百人難尋」,大量黃金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消失了的財富。也許這真是中國「貧金」的一個歷史解釋。

(2)近現代的戰亂因素:

除了上面的歷史疑案外,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諸多事件,進一步造成了中國大陸上貧金的現實。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遭受西方列強的近100年的鴉片貿易巧取和武裝搶奪與盤剝,大量的白銀和黃金被當作鴉片貨款和戰爭賠款流出中國,進一步造成了中國黃金與白銀等貴金屬硬通貨的嚴重匱乏。自此以後中國境內的連年內戰和日本侵略中國,更是造成了我國黃金與白銀的大量外流,一部分黃金與白銀用作了軍械物資的購買,另一部分被大量達官顯貴外逃攜帶出國。至今中國民間依然有這樣的國際黃金疑案未了結。

(3)國民黨內戰時期的「金圓券」事件

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政府炮製的「金圓券」事件就是另一個有代表性的黃金外流事件。國民黨政府財政連年出現巨額赤字,為了彌補赤字,就大量發行法幣,法幣猛增,物價隨之飛漲。為了挽救經濟崩潰,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政府實行所謂的「幣制改革」和「限價政策」。其中國民黨政府頒發的《金圓券發行辦法》規定金圓券每元含黃金0.22217克,發行額以20億為限。按1金圓券摺合法幣300萬元的比率收兌法幣。同時規定黃金1兩等於金圓券200元。白銀1兩等於金圓券3元。美元1元等於金圓券4元。

當時國民黨政府使用高壓和誘騙等手段強制推行這個法令,命令國統區的人民必須在1948年9月30日前將所持黃金和白銀全部兌換成金圓券,過期不交者,一律強制沒收。不到兩個月,就從人民手中榨取金銀外幣總值達2億美元。

1948年10月初,由上海開始的搶購風潮波及國民黨統治區各大城市,物價更進一步飛漲。11月10日,國民黨政府被迫宣布取消限價政策。12日又公布《修正金圓券發行辦法》法令,規定1金圓券的含金量減為0.044434克。公開宣布金圓券貶價4/5,撤銷金圓券發行20億元的限額。之後金圓券無限量發行,至1949年5月,金圓券發行額為六十七萬多億元,金圓券也像法幣一樣成為廢紙。

這些用「金圓券」兌換來的黃金、白銀,以及國民黨政府中央銀行歷年的黃金、白銀儲備等,在1949年由軍艦押送至台灣。1949年1月10日,大公子蔣經國拿出一封蔣介石的「手諭」,上面明令俞鴻鈞盡快將全部庫存的黃金、白銀和美鈔運往台灣。當時,國民黨經過所謂的「幣制改革」,發行金圓券,強行將民間的幾乎所有黃金和美元收歸國庫。關於這筆款的數目,說法不一。國民黨的文人陳孝威說是「黃金50萬兩」;也有的說是美金8000萬元,黃金92.4萬余兩, 銀元3000萬元; 而李宗仁的秘書梁升俊說南京失守時,「國庫尚有黃金280萬兩,美鈔5000餘萬元,經合署的棉花紗布出售總值不下美元1500萬元,還有價值巨大的有價證券」。 總之,在當時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字,在蔣介石的直接指揮下,這筆巨額財富用海軍軍艦全部搶運到台灣。

(4)當代中國仍然「黃金匱乏」

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在這樣一個幾乎「無金」的中國大陸上開始經濟建設和金融體系建設。中國政府只能從新生產黃金中獲得增加,而沒有歷史存留的積累。在1949年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在黃金問題上一直是嚴格管制階段,黃金開采企業必須將所生產出來的黃金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而後由中國人民銀行將黃金配售給用金單位。那時新生產出來的黃金主要用於我國緊急國際支付和國家儲備。到1982年社會大眾才重新開始有權力擁有黃金,擁有黃金的渠道還只是通過商場可以購買到黃金首飾而已。

綜上所述,中國大陸當前的「黃金匱乏」的歷史原因就非常清楚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和地域大國里,從1949年到1982年我們國家整個社會存在一個「黃金斷層」,這個「黃金斷層」持續時間長達30年,整整影響了兩代人。在兩代人的時間里,中國人民與黃金無緣,只是很樸素的知道黃金很值錢,黃金很貴重,但無法接觸到黃金,缺乏對黃金的各種知識的了解與認識,對於黃金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功能了解甚少。這個黃金斷層實際上導致了整個社會對黃金的普遍性無知和漠視。

中國社會大眾需要對黃金理念與投資意識的大補課,迫切需要彌補中國社會與大眾在黃金意識層面的大斷層,中國需要一個重新喚醒民眾真切認識黃金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5)中國央行黃金儲備

截止2005年12月底,中國中央銀行公布的黃金儲備為1929萬盎司,摺合約為600噸。(實際情況可能要超過1000噸以上)

按150元/克的市場價格計算,600噸黃金的價值約為900億人民幣。按580美元/盎司的價格計算,1929萬盎司黃金價值約111.88億美元。截止2005年12月,中國的外匯儲備約8000億美元,黃金儲備約占外匯儲備1.3%左右

(6)中國黃金生產狀況與礦藏儲備

2003年我國的黃金產量名列世界第三,黃金年產量約180噸,摺合到當時的黃金價格約為200億人民幣,而且最近6年來的產量波動不大。

以2004年1-5月份的我國黃金生產情況來分析,全國5月份生產黃金(成品金)16.837噸。1-5月累計完成79.065噸。與去年同期相比,黃金產量增加7.341噸,同比增長10.24%。2004年1-5月,黃金礦山企業礦產金(成品金+含量金)累計完成64.263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0.80%;冶煉企業(有色、黃金冶煉企業)累計完成成品金32.680噸,比去年同期增長9.22%。

2004年我國黃金產量達到212.348噸,與上年同比增長5.86%。產金量較大的省有山東、河南、福建、陝西、遼寧、河北等省,山東仍為我國最大產金省,全年產金64.509噸,佔全國產量的30.38%。

2005年,中國黃金行業總體經濟運行情況良好。中國黃金協會的《全國黃金統計月報》顯示,2005年全國黃金產量達224.050噸,中國黃金產業的「十五」規劃,要求在2006年達到約240噸的黃金年產量,可見,我國要迅速大幅提高黃金產量的空間已經不大。

中國國內的黃金探明儲量為4000至5000噸,約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0%,以現有開采速度還可維持22至28年。

(7)民間儲金量較低黃金投資意識匱乏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對黃金產業一直實行嚴格管制,黃金生產企業須將開采和冶煉的黃金,全部售給中國人民銀行,再由中國人民銀行經過審批環節配售給各用金單位。

1982年,在國內恢復出售黃金飾品,以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熊貓金幣為標志,中國開放金銀市場邁出第一步,1999年11月,中國放開白銀市場,封閉了半個世紀的白銀自由交易開禁,上海華通有色金屬現貨中心批發市場成為我國唯一的白銀現貨交易市場。白銀的放開視為黃金市場開放的「預演」。200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同年6月,中央銀行啟動黃金價格周報價制度,根據國際市場價格變動兌國內金價進行調整。隨後足金飾品、金精礦、金塊礦和金銀產品價格全部放開。

2002年10月30日以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為標志,中國黃金市場走向全面開放,黃金投資逐步走進社會大眾,黃金投資在中國迎來了全新開端。

目前,中國國內的黃金總存量約為4000-5000噸。這包括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和民間大眾擁有的黃金製品。

中國國內的黃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飾性消費需求為主,每年中國市場銷售的黃金絕大部分都成為了黃金飾品,工業、醫療、科研等行業占消費需求的比重較小,而黃金的金融投資需求目前還只是剛剛起步,所佔的比重更是小的可憐。中國民眾對黃金的理解和認識更多停留在首飾品的認識上,對黃金的金融投資功能知之甚少,黃金金融投資的參與度極低。

是種種歷史原因和金融體制的原因,造成中國大陸人均黃金製品只有3.5克左右的現狀。目前,中國大陸人均黃金年消費量只有0.2克,消費數量集中在黃金飾品上,與港、台地區和西方國家的水平差距懸殊(阿聯酋人均年消費黃金最多,達30克),離印度人均約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離。預計今後幾年中國的黃金消費將從以往每年200噸左右增加到400噸至500噸,這對國際黃金市場的價格將會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綜觀中國國內現狀,國家缺乏長遠的黃金儲備規劃,普通民眾對黃金的投資意識、保值增值應對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的功能遠未了解。但目前國內大眾投資黃金的意識正在被喚醒,從投資需求來看,中國黃金市場在徹底開放之後,將令世界再度吃驚,中國民眾在黃金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能力不可低估。

⑻ 南嶺貴金屬礦床研究現狀與進展

與侵入岩有關金礦床的一種重要特徵就是產在已知的W、Sn成礦省內,而中國境內W、Sn礦床分布十分廣泛。中生代以來,受太平洋板塊俯沖的影響,在中國東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鎢錫成礦省,它們有些與大規模的金礦省重疊,暗示了中國具有尋找與侵入岩有關金礦床的廣闊前景。這些Au、W、Sn成礦省疊加區域往往伴隨有大規模的燕山期鈣鹼性花崗質岩漿的侵入活動,是形成與侵入岩有關金礦床的有利地段,如華南造山帶的武夷-雲開構造帶、三江造山帶的哀牢山構造帶、華北克拉通南緣的東秦嶺構造帶等。陳毓川等(2001)在總結中國金礦床的成礦系列類型和中國成礦體系與區域成礦評價(陳毓川等,2007)時,劃分出陸內斷陷邊緣與花崗岩有關的鎢、銻、金成礦系列類型,包括湘中-湘西陸內斷陷邊緣與燕山期花崗岩有關的金、鎢、銻、鉛、鋅礦床成礦系列和西秦嶺川陝甘三角區陸內斷陷邊緣與印支-燕山期岩漿作用有關的鎢、銻、金、汞、砷礦床成礦系列,典型礦床包括沃溪、漠濱、李壩、金山、馬泉、雙王等金礦床,由於它們特徵性的金屬礦床組合以及與鈣鹼性侵入體密切的時空聯系,似乎表明它們應是與侵入岩有關的金礦床,盡管其中很多金礦床的成因存在很大的爭論。

與侵入岩有關的金礦床的另一個共同特徵是礦床或礦脈有不同程度的鎢礦化現象,其特徵元素組合是Au+Bi+W+As+Mo+Te±Sb。在玻利維亞的若瑞可勒(Rorikollo)金礦中發現有含鎢金紅石,加拿大湯伯斯通金礦田內伴生大量白鎢礦,我國新疆阿勒泰托庫孜巴依金礦石英脈中也有白鎢礦;反之,鎢礦床中也有金礦化,如越南規模最大的鎢礦床、世界第五大螢石礦床———紐法歐礦床含金達17.6t。由此可見,在全球范圍內,金與鎢共生是一個普遍的地質現象。

南嶺是全球著名的鎢錫成礦帶,陳毓川等(1989,1990)系統地研究了該區與中生代花崗岩類有關的成礦系列,其中含有金礦的有兩個成礦系列,分別是與燕山期中酸-酸性火山-侵入岩有關的W、Sn、Nb、Ta、Mo、Cu、Pb、Zn、(Ag、Au)成礦系列和與深變質的海西—印支期為主的混合花崗岩有關的Nb(Ta)、Sn、Au成礦系列,前者主要分布在閩粵火山斷陷區,成礦花崗岩類為殼-幔混源的石英斑岩、花崗斑岩、英安岩、流紋岩等火山-侵入岩;後者主要分布在武夷-雲開後加里東隆起區,成礦花崗岩類主要是一套深變質和混合岩化程度不等的混合岩、混合花崗岩、花崗偉晶岩、花崗斑岩等。近年來,在南嶺及其鄰區發現中型規模以上的金(銀)礦床40餘處,其中規模最大的為閩西的紫金山銅金礦,產出金(銀)礦床數量最多的地區是湖南省(王登紅等,2007),也是金礦與鎢錫礦床共存的典型地區,典型的礦床以湘西的沃溪W/Sb/Au礦床為代表。但沃溪礦床的成因爭議頗大,概括起來主要有3種觀點:岩漿成因說(張振儒等,1978;楊舜全,1986)、沉積-變質成因說(塗光熾等,1984;馬東升等,1991;羅獻林等,1991)和海底熱鹵水噴流(或熱泉)成礦說(張理剛,1985)。近期,構造-岩漿成因說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陳國達,1956;彭渤等,2000)。對於雪峰地區金的成礦年齡,不同的研究者獲得數據差別也很大,彭建堂等(2003)利用白鎢礦Sm-Nd和石英Ar-Ar同位素定年,分別獲得420±20Ma和414±19Ma;本次研究獲得湘西南的鏟子坪金礦的石英Rb-Sr等時線年齡為205Ma左右,其礦區附近的黃茅園岩體鋯石SHRIMPU-Pb年齡為222.3Ma左右,鏟子坪金礦的成礦年齡為印支期;彭渤等(2000)從區域成礦背景的角度,認為湖南省的金銻礦的成礦時代為中生代。董和金等(2006)從成礦系列的角度,對湖南省的岩金進行了全面分析,劃分為4個成礦系列:①與淺變質有關的熱液成礦系列(黃金洞、沃溪、龍山、萬古);②沉積-熱液變質型成礦系列(廖家坪金礦);③與幔源花崗岩有關的熱液交代充填成礦系列(常寧水口山金礦和瀏陽七寶山金礦);④紅土金礦成礦系列(鐵、錳帽型)。在鎢錫成礦帶內發現有金礦床產出的同時,在銅金成礦帶內也發現了鎢礦床,如長江中下游Fe-Cu-Au成礦帶西段內就有大型矽卡岩型鎢銅鉬礦床產出(阮家灣矽卡岩型鎢多金屬礦床);產在錫林浩特Fe-Cu-Au成礦帶上內蒙古沙麥石英脈型鎢礦床(胡朋等,2005)與贛南地區同類型礦床具有類似的礦床地質及其成礦機制特徵;甚至金礦脈中也有鎢的礦物產出(新疆阿爾泰地區的賽都金礦床含有白鎢礦、贛南地區的留龍金礦中含有少量的黑鎢礦)。由此可見,鎢礦與金礦在空間共存是很普遍的地質現象,只是在不同地區的礦化程度不同而已。

南嶺地區貴金屬科研工作也積累了不少資料,如康先濟等(1991~1995)完成的「廣西大瑤山地區斑岩體的地質特徵及斑岩型金礦的找礦前景」研究;諶建國等(1990~1992)完成的「湖南省雪峰山地區金礦成礦條件研究及遠景預測」;饒家光等(1991~1993)完成的「海南島主要金礦床地質特徵形成條件及找礦靶區研究」;袁正新等(1990~1993)完成的「粵西地區構造特徵與金礦成礦關系」以及宜昌所在「九五」期間牽頭完成的原地礦部「九五」科技攻關項目「雲開地區重要成礦區帶金、銀、銅、鉛、鋅成礦背景及找礦靶區優選」等。黃崇軻等編著的《南嶺銀礦》則提高了南嶺銀礦的研究程度。

贛南地區金礦的研究起步較晚,贛南地調大隊1991年通過「贛南金礦成礦條件、找礦方向和靶區選擇」項目,對該區金礦產出的地質背景、成因及其靶區的優選進行了初步研究;部分研究者對具體的金礦床進行了研究(張乾等,1995;彭人勇等,2000;胡本語,2003;胡雲滬等,2001;施明興等,2006),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該區金礦床的地質特徵及其成因;王定生(2001,2002)概述了贛南地區金礦床的地質特徵,探討了金銀礦床與脈狀黑鎢礦床的成因聯系,提出了鎢錫礦床「三環一帽」的礦化分帶模式,即外環為W、Sn、Bi、Cu、Zn弱異常帶、中環為W、Sn、Bi、Cu、Zn中異常帶、內環為W、Sn(Mo、Be)、Bi、Cu、Zn強異常帶和帽為F、B、Li、Rb、As、Se異常帶,確定了3個金礦成礦遠景區(表3-1)。

表3-1 南嶺及鄰區部分中型以上貴金屬礦床工作程度一覽表

注:陳毓川等(2001)金礦分類方案:Ⅰ—產於花崗岩-綠岩建造中的金礦床(綠岩帶型金礦床);Ⅱ—與岩漿岩有關的金礦床:Ⅱ1—與火山岩有關的金礦床(火山岩型金礦床),Ⅱ2—斑岩型金礦床,Ⅱ3—侵入岩體內和接觸帶型金礦床,Ⅱ4—遠接觸帶型金礦床,Ⅱ5—岩體內外變形帶熱液金礦床(構造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床);Ⅲ—產於沉積建造中的金礦床:Ⅲ1—細碎屑—碳酸鹽岩中的微細浸染型金礦床,Ⅲ2—變質碎屑岩中脈型金礦床;Ⅳ—與表生作用有關的金礦床:Ⅳ1—砂金礦床,Ⅳ2—紅土型金礦床,Ⅳ3—鐵帽型金礦床。

⑼ 我國貴金屬市場的現狀如何

怎一個亂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