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際貿易中的匯率差
代理商只收取純代理費部分,只要抓住這個前提,相信你就能理解了
其他任何費用都應該由委託人承擔, 包括匯率差。 這個匯率差的問題是按照你要求代理商購匯日期來算,而不是合同生效日起算, 這個匯率本來就是不固定的
Ⅱ 銀行兌換匯率和國際外匯匯率為什麼不同
銀行報的買入匯率是指銀行買入,而你自己在算的是你買入,這相對於銀行來說是賣出,所以你方向搞反了。銀行的買入實際就是你的賣出,從你問題 來看,1:12 和那個1:8其實是指的同一個匯率的不同方向,你把後面的小數算上再乘下就是1(或者以你的演算法是100),這才對
買入和賣出肯定有點差的,因為資金是拿到國際上結算的,本身就有相關的費用產生,而且銀行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要不然銀行的賣出比買入高,那誰都去銀行倒匯賺錢了,沒這個理的。唯一的一點是國內銀行的點差要比國際的高,這是肯定的,因為國內銀行也是委託國際上那些大銀行或者所在國的銀行比如花旗什麼的進行交易,一來一去手續一多,點差肯定會高
從樓主的表述看不出具體是買還是賣
比如你是拿2萬日元換人民幣,以現在的現鈔買入價0.079088來算,換人民幣1581.76元
如果是拿2萬人民幣換日元,以現在的現鈔賣出價0.082379來算,換日元242780.32元
Ⅲ 國際匯率
2007/04/06中國銀行的韓國元牌價是 現鈔買入價0.7852 賣出價 0.8449。 也就是說你四月六日,拿著1000塊韓幣去銀行換人民幣,可以拿到7.852元;如果你想換值1000韓幣,要拿8.449元。
Ⅳ 國際匯率是怎麼定的
主要是依據該貨幣在自身市場的實際購買力來決定的。
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匯率非常簡單。簡單到直接用物價比較。反正也沒有什麼大的國際貿易,結算也是以物換物。一個雞蛋在英國買1塊,在法國買2塊。那麼英鎊兌法郎就是1:2,一個英鎊等於2個法郎。各國也不會濫發貨幣,各自依據自己的黃金儲備來發行。GDP的概念還不明朗。
後來歐洲的黃金儲備通過美國的貸款慢慢地到了美國,美國也直接取消了金本位,而讓美元與商品掛鉤。而商品價格不是穩定的,是有波動的,所以形成了現在的匯率市場。
現在各種貨幣之間的匯率,基本上是通過美元這個全球貨幣來進行結算的。所以還是看自身貨幣的購買力和美元相比較的。
Ⅳ 各種國家的貨幣是如何定義國際匯率的
2個極端
一個極端是完全讓匯率由國際的外匯市場決定
比如日本發行了很多日幣 國際上對日幣的需求和供給是由日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決定的 等這個市場均衡了 就出現一個匯率
一個極端是完全由政府控制,比如原來中國實行的緊盯美元,也就是控制匯率市場的人民幣供給,讓市場在政府需要的匯率上出清
Ⅵ 外匯,外幣,匯率分別是什麼
外匯
http://ke..com/view/9970.html
外匯是國際匯兌的簡稱。外匯的概念有靜態和動態之分。動態外匯,是指把一國貨幣兌換成為另一國貨幣以清償國際間債務的金融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動態外匯同於國際結算。靜態的外匯有份廣義和狹義。廣義的外匯是外國外匯管理法令所稱的外匯。它泛指一切對外金融資產。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狹義的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
外幣
http://ke..com/view/33856.htm
「外國貨幣」的簡稱,是指本國貨幣以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它常用於企業因貿易、投資等經濟活動引起的對外結算業務中。
匯率
http://ke..com/view/387.htm
匯率 (exchange rate)
【概念】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Ⅶ 國際外匯市場匯率是怎麼變動的
給你舉個例子吧,不知道我講不講的明白。
比如說,如果美國想要跟我們國家過不去,他就想要我國的人民幣升值(這樣的話會出現通貨膨脹,人心惶惶)它就會大量的買進人民幣,買家一多,人民幣就會漲,這就像你去買蘋果,如果很多人搶著買的話蘋果的價格肯定就會漲啊。這樣就會使得人民幣升值,就人民幣兌美元來說,本來1美元可以買8元人民幣的,現在就只能買7元了,就是這道理!
在 比如說你的例子,當大量拋售日元的時候,市場上就就有很多日元,就像平時市場上的瓜果,供大於求,價格就自然下跌。大量拋售日元,使得日元供大於求,日元就下跌了啊。
不知道你懂了沒。要是還不懂的話就q 我吧 469507425
Ⅷ 國際經濟學的國際匯率
與商品市場一樣,外匯市場交易也有一定的行情和價格變動,所謂匯率即外匯買賣的價格,它等於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交換的比率,國際匯率問題在國際經濟學理論中一直處於較為重要的位置。從歷史上看,關於匯率的理論有匯率決定的貿易論或彈性論,匯率決定的購買力平價論、匯率決定的貨幣主義理論、匯率決定的資產組合平衡理論等。最近十幾年來,對匯率的模型與動態分析、匯率與購買力平價關系、資本帳戶研究分析等較為吸引經濟學界的關注。1976年,多恩布希提出了多恩布希模型。而多恩布希則假定:資產市場價格(如利率、匯率等)是瞬時調節的,而短期內商品市場價格是粘性的,即短期內購買力平價假定並不成立。但多恩布希模型保留了浮動價格的貨幣模型的長期均衡的基本決定因素。多恩布希認為,短期內產品市場僅僅是緩慢地調整,金融市場的調整似平要快得多,事實上瞬間完成的。金融市場為了彌補商品市場價格剛性,會對擾動作出過度的調整;而在長期內,則會慢慢趨向於回到其長期均衡水平。羅伯特.盧卡斯以及斯托克曼的一般均衡的匯率決定模型進入80年代,羅伯特.盧卡斯以及斯托克曼於1982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的匯率決定模型,從某種意義上說,一般均衡模型是浮動價格的貨幣模型的延伸和推廣。它把浮動價格的貨幣模型由兩個商品進行貿易推廣到充分多個商品在兩國間進行貿易。布蘭森認為個人會將其財富配置於各種可供選擇的資產,這其中最常見的是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以及本國證券和外國證券。各國貨幣的比價決定於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各種外幣資產的增件源於投資者對資產組合比例的調整,這種調整會引起國際資本的流動,從而影響外匯供求和匯率的變化,資產組合模型將貨幣只當作人們可能選擇持有的一系列資產的一種,強調了不同的資產組合對匯率的決定以及影響作用。保羅.克魯格曼認為貿易流量對匯率變化反應遲緩,為進入一國市場,進口商和出口商必須承擔一定的沉沒成本,他們的未來收益採取一種貨幣形式,而成本則採取另一種貨幣形式,當匯率的未來變化不確定時,他們未來贏利也不確定。在短期內匯率對貿易流量沒有什麼影響,因為不確定性誘使貿易商繼續等待,但此後為回應基本沖擊,匯率必須發生大幅變動才能使市場出清,這樣,最初的波動就會對匯率變動產生放大的影響,在《目標區域與匯率動態》一文中,保羅.克魯格曼認為,當匯率接近區域上限時,由於預期未來匯率會下跌,投資者就會減少貨幣持有量,從而導致匯率迅速下降,在目標區域的下限,情況正好相反。
Ⅸ 國際匯率對國際結算方式的影響
國際匯率對結算方式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匯率風險(又叫做外匯風險。)匯率風險是經濟實體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因外匯匯率波動,使其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發生漲跌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外匯風險產生於包括本幣、外幣和時間三大因素,一般時間結構越長,外匯風險就越大。
外貿中,進出口商從訂立買賣合同到結算支付貨款通常要經過一段時間。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如果計價結算貨幣匯率上漲,進口商將承擔外匯風險;如果匯率下跌,出口商將承擔外匯風險。例如歐元,因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導致歐元的急速貶值對我國出口企業帶來致命打擊。外匯風險是指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會計風險,國家風險等。
我國國際貿易中的結算方式有匯付、托收(D/P、D/A)和信用證(L/C)。信用證中的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外匯風險最小。D/A(承兌交單)方式的安全性和及時性最差。D/P(付款交單)也會面臨進口商到期不付款,出口商貨、款全部落空的損失。所以,安全和及時是結算中最主要考慮的問題,企業在了解對方資信的情況下,靈活謹慎地選擇適當的結算方式。遠期L/C收匯雖然安全有保障,但收款不及時,企業只能辦理貼現押匯,故匯率發生波動的概率當然高。
托收屬於商業信用,能否收到款完全取決於進口商的信用,收款的安全性差。
Ⅹ 國際怎麼看不穩定的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對美元實行的是軟掛鉤,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遠小於市場其他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幅。中國央行對人民幣進行了適度調控,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維護人民幣匯率對美元保持基本穩定,因此人民幣的漲跌及雙向波動,除了市場供求因素,還包含了央行的調控因素。在美元指數大幅上漲的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保持基本穩定,一方面說明人民幣是一個強勢貨幣;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政府希望人民幣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保持強勢。目前的問題是人民幣匯率走得太強了點,遠超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