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嶺地區貴金屬成礦規律
一、貴金屬礦床成因類型及成礦機理分析
(一)金礦床成因類型劃分
根據礦床的成礦作用及其成礦方式、物質來源、控礦條件及礦床特徵等,南嶺地區金礦床及與金相關的有色金屬礦床可以劃分為10種主要成因類型:①與岩漿岩有關的金礦床;②火山岩型金礦床;③斑岩型金礦床;④構造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床;⑤微細浸染型金礦床;⑥變質碎屑岩中脈型金礦床;⑦與表生作用有關的金礦床;⑧砂金礦床;⑨紅土型金礦床;⑩鐵帽型金礦床。
(二)銀礦床成因類型劃分
根據礦床成因分類原則,成礦作用及其成礦方式、物質來源、控礦條件及礦床特徵等,南嶺地區銀礦床及與銀相關的有色金屬礦床可以劃分為8種主要成因類型:斑岩型、接觸交代型、高中溫熱液型、中低溫熱液型、火山熱液型、同生沉積型、沉積改造型、表生型等。
(1)斑岩型礦床
該類型礦床分布於贛南武夷山西坡岩背、鳳凰崬、粵東蓮花山、西嶺等。圍岩為侏羅紀火山岩及上古生界,成礦岩體為燕山早期花崗斑岩,呈Sn、W-Cu、Pb、Zn-Ag礦化組合,礦體產於岩體內外接觸帶上,似層狀、透鏡狀,圍岩蝕變有鉀長石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螢石化。常以伴生和含銀礦床出現,礦床規模以小型為主。
(2)接觸交代型礦床
主要分布於贛南、湘南、粵北、粵中、桂西、桂東和滇東南等地。如焦里、寶山、坪頭嶺、金子坳、船肚、東坡、瑤崗仙、香花嶺、大義山、大廠拉么和佛子沖等地。一般都沿構造岩漿帶分布,賦礦地層大多為上古生界D2—P1,圍岩主要為碳酸鹽岩或含鈣的碎屑岩,成礦與燕山早期第三階段至燕山晚期黑雲母花崗岩類小侵入體有關。礦床大多受NE向褶皺斷裂控制,在區域性多組斷裂構造和不同類型構造的復合部位往往對成礦極為有利。礦體多在花崗岩類岩體與圍岩接觸帶上形成,呈透鏡狀、似層狀、扁豆狀,部分為脈狀。主要有用元素組合:W、Sn-Pb、Zn-Cu(Au)-Ag(伴生),Ag-Pb、Zn-Cu,Sn-W-Bi-Be-Ag(含Ag),W-Mo-Bi-Cu-Ag(含Ag),Pb、Zn-Ag(共生或伴生)等。礦石中銀可以構成獨立銀礦物或含銀礦物;銀的儲量規模以中小型為主,部分銀礦床可達中型規模,如拉么、焦里、寶山、佛子沖等。
(3)高中溫熱液型礦床
主要分布於贛南、湘南、粵北、桂北和滇東南等地,主要為大脈型或細脈型鎢錫多金屬礦床,過去統稱為石英脈型。近年發現這些礦床或礦段中銀含量達共生甚至獨立銀礦床要求,它們多數沿構造-岩漿帶內外帶分布,賦礦圍岩為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的碎屑岩、碳酸鹽岩。主要與加里東期—燕山期花崗岩類侵入岩有關,成礦主要是燕山早期第一階段到燕山晚期第一階段,其中鉛、鋅、銀主要成礦期是燕山早期第三階段到燕山晚期,少數屬雪峰期和印支期。如西華山、漂塘、茅坪、大吉山、黃沙、鋸板坑、石人嶂、紅嶺、梅子窩、東坡、大義山、瑤崗仙、珊瑚、芒場大山、武鳴兩江、個舊卡房等礦床。
銀在各類成礦元素組合礦床中,呈共生礦、伴生礦或其他含銀礦產出,礦體局部地段銀品位可達獨立銀礦要求。銀儲量規模一般為中型。
(4)中低溫熱液型礦床
本類礦床是南嶺地區銀礦床的最主要類型之一。全區都有分布,如:蛤湖、柳木坑、赤坑、大興山、長崗嶺、厚婆坳、銀屎、田東、寶山、黃沙坪、銅山嶺、香花嶺、芒場、馬鞍山、老廠、鳳凰山、金山、中蘇、蝦洞和下廠等。分布於不同構造單元,以晚古生代—中生代坳陷區為主,隆起區次之。賦礦圍岩從震旦系—三疊系。成礦主要與燕山期花崗岩有關。部分與加里期或印支期的花崗岩類有關,控礦構造以EW向和NNE向及NW向斷裂為主。礦體以脈狀為主,部分為透鏡狀。主要成礦元素有Pb、Zn、Ag、Au、w等。以Pb、Zn為主的礦床伴生Ag、Cu、As、W、Cd;獨立銀礦床,往往伴生Pb、Zn、Cu、Sn,個別伴生Au(如張公嶺、金山、大興山、長崗嶺等);鎢礦則屬單一白鎢礦(如一六礦區等)。
(5)火山熱液型礦床
該類典型的礦床僅在粵東地區發現。侏羅系下統金雞組碳質頁岩底部為安山岩,銀銻礦的含礦圍岩為爆發角礫岩-英安流紋質凝灰岩-英安質流紋岩-斑雜角礫熔岩(鍾丘洋)和熔結凝灰岩-凝灰角礫岩-流紋質凝灰熔岩(寶山)等。礦化主要元素組合分為Ag-Sb,Pb、Zn、Cu、Ag和Sn、Pb、Zn、Ag等,銀、銻組合中,銀品位富,其他組分為伴生或含銀。銀儲量大、中、小型都有。
(6)同生沉積礦床
該類型礦床主要分布於粵北坳陷區晚古生代碳酸鹽台地沉積區內,如楊柳塘、天子嶺等鉛鋅銀礦床。受NE向古構造斷陷帶控制,礦區可見大量同生沉積構造特徵。賦礦層位為泥盆—石炭系,礦體形態有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礦石結構常保留層紋狀、浸染狀及生物殘余結構,主要元素為Pb、Zn、Ag,伴生有菱鐵礦、輝銻礦等。屬中小型共(伴)生銀礦床。
(7)沉積改造型礦床
該類型礦床是最具工業價值的銀礦床之一。主要分布於隆起區邊緣,即坳陷區與隆起區的過渡帶,多為碳酸鹽台地沉積。如凡口、曼家寨等鉛鋅銀礦床或銻、銀礦床。另一亞類為沉積-岩漿熱液疊加改造型,如白牛廠銀、鉛鋅和大寶山多金屬礦床等,礦床形成除保留沉積特點外,出現大量岩漿熱液成礦特徵。礦體形態有層狀、似層狀、透鏡狀、少數脈狀。礦床主要元素組合有:Cu-Pb-Zn-Ag、Pb-Zn-Ag、Pb-Zn-Sb-Ag。銀品位富,達獨立和共生銀礦要求。銀儲量主要為大、中型礦床。這類礦床中的凡口銀、鉛、鋅礦和白牛廠錫、鉛、鋅、銀礦的成因,尚有不同認識。
(8)表生型礦床
經地表風化作用改造富集成礦的有關銀礦床。原生礦床與表生礦床受到同一構造控制,礦床主要元素組合有W-Sn(禾尚田)、Mn-Pb、Zn(小帶)、Mn-Ag(鳳凰山氧化帶)、Sn-Pb、Zn-Ag(蝦洞、龍樹腳)等,銀品位貧富都有,銀儲量規模多為中、小型。
(三)成礦機理分析
1.與構造破碎帶(剪切帶)有關金礦構造體制轉換與成礦富集機理
在20世紀90年代找金熱潮中,與構造破碎帶(剪切帶)有關金礦本次研究與相關觀點頗多,根據野外調查總結,認為區內金礦調查評價工作中應重視金礦構造控礦分析,特別是與金礦有關的構造破裂、流體流動與礦質聚集機理問題(韋昌山等,1996),這涉及礦質富集機制和找礦方向等問題。在廣東河台金礦,湖南鏟子坪金礦、大坪金礦、沈家埡金礦、仙人岩金礦等,多見到逆沖或低緩構造破碎帶、韌性剪切帶內,存在早期石英脈韌性變形疊加富集成礦、石英脈再破碎賦礦、可拼合角礫群、垂直與平緩網脈組合等,很多含礦破碎帶旁側內有稍晚期形成的透鏡體,其側伏向指示著主構造帶運動方向,其構造-流體-成礦機理可以利用「斷層閥-地震泵」模式來解釋。在水口山礦田,構造破碎帶(剪切帶)不同發展階段生成的裂隙及石英脈體,其含金性具有較大差異,相關的找礦標志是與斷裂有關的構造減壓帶和硅化岩帶;在大坪-鏟子坪金礦區,金礦體呈透鏡狀產於與區域片理交切的剪切帶內,剪切帶以外的大量蝕變帶僅具金礦化或無礦化;而含金礦體主要為早期構造岩強烈硅化所致的硅化岩,富金的灰白色硅化岩往往具有韌性變形現象,亦可見黃鐵礦破碎和具壓力影,弱應變域殘存的石英近似糖粒狀,晚期又有裂隙網脈體即乳白色硅化岩疊加(曹進良,2000;陳明揚,1996),表明硅化體成生後,經歷了脆→韌性轉換和韌→脆性轉換。類似的構造動力成礦作用也見於錫礦山銻礦。
2.「紅土型」金礦及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成因
「紅土型」金礦是一種表生型金礦床,但並不完全是由微細粒浸染型金礦經風化而成。區內「紅土型」金礦發育,主要見於桂西、湘南、粵北、贛西等地,該類型金礦具有分布廣、規模大、品位較低、暴露地表易采選、找礦標志明顯、見效快等特點,本身既可成為礦床,同時也可作為尋找其他類型金屬礦床的指示物,在礦產資源評價中的綜合找礦方法應予以重視。
湘南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以水口山礦田仙人岩、坪寶礦田大坊礦區為代表,其成礦條件可概括為:「含金礦坯層、斷裂構造、岩漿和熱泉作用」三位一體的成礦必備條件(劉正桃,2000),其中以中上石炭統壺天群硅質白雲岩、微石英岩等古熱泉沉積含金建造,下二疊統當沖組熱水沉積硅質岩、鈣硅泥質頁岩等含金建造層成礦較為有利,其中以水口山地區、桂陽北部洋市至郴縣許家洞地區、坪寶等地區,為尋找該類型金礦的有望地段。
在仙人岩金礦區,主推覆斷層帶以強硅化為特色,組成硅化角礫帶,其斷層泥及角礫帶經風化淋濾形成含金黑土夾角礫型金礦床,在斷裂交匯部位和倒轉背斜與區域性推覆滑脫構造相交切部位,往往控制厚大富金礦體的產出。而熱泉「硅帽」帶一般呈NNE向和SN向線性展布,互不相連,成群成帶分布,形成陡峭山脊和孤立的山包。單個「硅帽」形態在平面上呈橢圓狀、圓狀、長條狀;在剖面上多呈向上分支的錐體狀和圓筒狀、不規則的樹枝狀。「硅帽」帶大致分為兩類,硅化角礫岩體(帶),即早期與推覆構造有關的硅化角礫岩體(帶)和晚期熱泉活動形成的硅華、泉膠等「硅帽」。不同時期形成的黑土型金礦和「硅帽」帶含礦性不同。
湘南紅土型金礦受基底斷裂控制,呈帶狀分布,具有風化剖面厚度小、成熟度偏低、對礦源體類型及含Au性依賴強、含礦層單一且厚度較小的特點。金的次生富集與黃鐵礦的氧化及褐鐵礦的吸附密切相關(曾志方等,2002)。
廣西「紅土型」金礦分為7類,包括碳酸鹽岩類、火山岩類、蝕變構造岩類、細碎屑岩類、基-超基性岩類、矽卡岩類、熱水沉積岩類和古砂礫岩類等,以前3類較發育,金礦產出受礦源體、紅色風化殼的發育程度及成礦物理化學條件控制。
贛西地區「紅土型」金礦主要分布於袁水坳陷,具有「3個有利賦礦層位、3個有利賦礦岩性和3種有利元素組合」特點(陳大經,2001)。其中萍樂坳陷帶中與微細粒浸染型金礦母岩風化有關形成的紅土區是尋找「紅土型」金礦最有利的地區。
3.與構造蝕變破碎帶有關銀礦產出特徵
與構造蝕變破碎帶有關的銀礦主要產於粵西和粵西北地區,如連南必坑銀礦、雲安高棖銀礦和高明疊平銀礦等。該類銀礦往往與金屬硫化物如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等共生。
高棖銀礦圍岩為蝕變花崗岩,礦體明顯受近EW向斷裂構造帶控制,構造帶產狀為170°∠71°,緊靠頂板發育寬約15cm角礫岩帶,角礫為硅化岩,其中含有細-粉狀黃鐵礦,角礫外形圓滑,長軸平行構造面。帶內以硅化、絹雲母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為主,斷面不規則。礦石礦物主要有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菱鋅礦、菱錳礦,方鉛礦呈膠狀團塊狀產出。礦區內蝕變礦化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①硅化黃鐵礦化階段;②碳酸鹽化階段,主要為菱錳礦化;③硅化、黃鐵礦化(呈細脈狀產出)鉛鋅礦化階段。其中早期的①階段黃鐵礦較自形,呈塊狀、團塊狀;②階段為菱錳礦階段,其內分布有浸染狀黃鐵礦;③階段為石英細脈(含硫化物階段)。鑽孔岩心觀察表明構造帶深部鉛鋅礦化加強,菱錳礦明顯減少。銀礦體延入白堊系礫岩中仍有礦化顯示,品位分別為Ag270g/t,Pb0.056%,Zn0.052%,反映成礦作用為燕山晚期或喜馬拉雅早期。
連南必坑銀礦為NE向異常帶近SN向含礦硅化破碎帶,礦(化)帶多沿層間破碎帶產出,V2礦體金屬礦物以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為主,V5礦體岩礦鑒定發現有黃銅礦、藍黝銅礦弱礦化,顯示其原生礦為銅銀礦化體的特徵。礦石稀土經北美頁岩標准化的配分曲線具有負Ce異常和負Eu異常,結合微量元素含量,推斷早期可能具有海底火山作用,晚期具岩漿熱液疊加。
4.鄰區滇黔桂微細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礦地質特徵和蝕變作用類型
微細粒浸染型(卡林型)是一種成因獨特,儲量和經濟意義巨大的礦床類型。鄰區滇黔桂以及區內湘中坳陷西北緣、粵中坳陷等地該類型礦床蘊藏量豐富。
微細粒浸染型金礦具有一套低溫熱液礦物組合,包括黃鐵礦、重晶石、輝銻礦、雄黃、雌黃、毒砂、辰砂和少量重金屬硫化物如閃鋅礦、方鉛礦、黝銅礦、黃銅礦、白鐵礦等。
結合前人大量的地球化學研究結果,可以認為微細粒浸染型金礦成礦流體介質大部分來源於大氣降水,介質水穿過盆地內地層和建造水混合循環,溶濾了其中的成礦物質。成礦流體的運移明顯與盆地內大規模構造-熱事件(岩漿事件)過程相關,成礦經歷了流體的混合、冷卻、氧化作用。
滇黔桂地區的微細粒浸染型金礦,集中分布在右江裂谷盆地之中,處於NE向南盤江斷裂帶和NW向右江斷裂帶所夾持地段,略呈三角形,構造上位於揚子地塊西南邊緣與華南褶皺系右江印支褶皺帶交接部位,區內寒武系和泥盆系地層零星分布,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地層廣泛分布。南盤江斷裂西北部為台地相區,主要分布有二疊—三疊系地層,除北部邊緣下、上二疊系之間有峨眉山玄武岩出露,上二疊系下部為海陸交互相的煤系地層外,大面積分布的是碳酸鹽岩;南盤江斷裂東南部為海槽碎屑岩相區,三疊系地層以碎屑岩相為主,夾含碳酸鹽岩。碎屑沉積韻律發育,可觀察到鮑瑪序列、槽模、同生滑移-滑塌堆積、包卷層理等濁流沉積結構,是區域內主要的含金岩系。區內已發現系列微細粒浸染型金礦,除貴州紫木凼、戈塘、爛泥溝和廣西金牙、高龍等大型金礦外,雲南富寧革檔、羅平魯布格等也發現了類似金礦床,表明了滇黔桂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微細粒浸染型金礦成礦區和找礦遠景區。
對該區金礦成礦作用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區北側廣泛分布的二疊系峨眉山玄武岩,和區內發育的三疊系深水和半深水盆地濁流沉積。
區域上沒有岩漿岩,但根據區域重力資料認為該區深部存在兩個隱伏的花崗岩帶,一是興仁-南丹隱伏花崗岩帶,一是隆林-巴馬隱伏花崗岩帶,但它們與區內微細粒浸染型金礦在成因上的聯系如何,尚有待研究。
本區微細粒浸染型金礦床的蝕變作用不是很強,分帶也不明顯,交代溶蝕不發育,因而在宏觀上較難劃分圍岩、礦化圍岩、礦體之間的確切界線。但是,其基本的圍岩蝕變類型是可以確定的,主要有去碳酸鹽化、硅化、泥化、硫化物化和碳酸鹽化。
硅化至少可以區分出3期,即成礦早期的硅化,形成隱粒和微粒狀石英,在板其、戈塘金礦表現突出;主成礦期硅化,多形成細小網脈狀石英,該期石英突出特徵是表面干凈和透明度好,常常與白雲石、毒砂、黃鐵礦相伴生;成礦晚期的硅化,形成粗大幹凈的石英脈或梳狀石英,其中多含有粗粒自形黃鐵礦,並見黃銅礦、閃鋅礦、白鐵礦,同時還有白雲石-石英脈。
泥化作用是金礦化重要的蝕變作用之一,主要形成伊利石和地開石,各礦床中均普遍發育,從分析結果看,泥化作用越強,粘土礦物含量越高,金的含量也越高,表明了二者的正相關關系。碳酸鹽化皆發生於成礦晚期,形成方解石為主和少量白雲石。
滇黔桂地區的微細粒浸染型金礦床的形成一般可以劃分成4個礦化階段,即黃鐵礦-石英階段,毒砂-黃鐵礦-伊利石-石英階段,多金屬-地開石或多金屬硫化物-石英階段,礦化晚期階段,成礦期一般劃分成兩期:熱液期和表生期。
5.與中酸性花崗(斑)岩體有關的金銀礦床形成機制
主要見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礦體產於燕山期花崗閃長斑岩體與三疊系碳酸鹽岩接觸帶中,成礦作用多與燕山期中酸性花崗(斑)岩體有關,其形成時代與中酸性花崗(斑)岩體一致(140±5Ma),代表性礦床有:雞籠山、封三洞、李家灣、雞冠嘴等大-中型銅金多金屬礦床,構成長江中下游多金屬成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貴金屬與有色金屬的成礦關系
鎢、錫礦床是成礦專屬性很強的一類礦床,與花崗岩類岩漿活動關系密切。鎢、錫、鈮、鉭礦床與燕山早期殼源型花崗岩有密切成因聯系,而銅(鐵)、鉛、鋅等礦床則與殼幔混源型花崗岩有密切的成因關系,屬受斷裂帶控制的淺成花崗岩類。程裕淇、陳毓川等(1979)提出了「與殼幔混源型的花崗閃長岩有關的鉛、鋅、硫(銀、銅、汞、銻)礦床成礦系列類型和與殼源黑雲母花崗岩有關的稀有、稀土、鎢、錫、銅、鉛、鋅、銻、汞、銀(鉬、鈾)礦床成礦系列類型」。南嶺各地區礦化種類不同,總體上贛南地區主要為鎢礦化,桂北地區的西部南丹河池地區以錫、鉛、鋅、銻礦化為主,東部則主要為鉛、鋅,湘南粵北地區鎢、錫、鉛、鋅都重要,而粵東和滇東南地區以錫為主,滇東南則以鉛、鋅為主。銀與鎢、錫、(鉛、鋅)礦的關系也隨地區和礦化時代等不同而有差別。這種空間分布的不均勻性決定於構造-岩漿-成礦的時空演化,在一定程度上與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有關。
南嶺地區貴金屬礦床與鎢、錫、鉛鋅礦床有十分明顯的親緣關系,主要表現在:
1.金礦與鎢錫礦的關系
隨著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的不斷提高,在贛南地區發現了一批原生金礦床(點)。截至目前,研究區內共發現岩金礦床(點)50餘處,分布在興國-瑞金、上猶-信豐、三南(定南、龍南和全南)-尋烏等地區,主要集中在鎢錫礦集區或鎢錫礦床的外圍。
本次研究表明,贛南的金礦床具有以下特徵:①95%的金礦床分布在前寒武系地層中,賦礦圍岩地層金豐度較高,一般為地殼豐度的2~3倍(王定生,2001);②金礦床與岩漿岩的關系密切,幾乎所有金礦床(點)附近的岩漿岩金的豐度比較高;③構造對金礦床控制明顯,幾乎所有金銀礦床的空間分布直接受斷裂構造的控制;④金銀礦床主要分布在鎢錫礦集區或鎢錫礦床的外圍,鎢錫礦床具有明顯的礦化分帶現象。雖然部分研究者認識到該區金礦床與鎢錫礦床可能存在某些成因聯系,但沒有把鎢錫礦床和金礦床作為一個成礦體系進行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1)金礦床的成礦時代問題。雖然金礦床與鎢錫礦床在空間上共存,但它們在成礦時間上是否同步,是由不同時代的成礦作用疊加形成的還是同期成礦岩漿在不同演化階段的產物?
2)與金礦成礦有關岩漿岩的問題。即與金礦成礦有關岩漿岩的成岩時代、岩性特徵、地球化學特徵及其產出的構造背景等,需要進行系統的劃分、歸類,並總結其規律,與鎢錫成礦有關的岩漿岩進行對比分析,明確二者的區別與聯系;
3)該區金礦床的成礦機制及其成礦模式問題。
2.銀礦化與鎢、錫、鉛鋅礦化時間關系
研究區內鎢、錫(鉛、鋅)的成礦時代可分為前加里東期、加里東期、華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5個成礦期,其中,燕山期又可分為燕山早期第二、三階段和燕山晚期早階段。燕山期為區內最主要的成礦期。不同成礦期次有不同的礦床類型組合。銀礦隨不同期次和不同類型的鎢、錫、鉛鋅礦的產出而產出,同時還具有自身的礦化特徵。
贛南地區以鎢、(錫)礦化作用為主,形成於170~104Ma,與燕山早期第二、三階段和燕山晚期早階段花崗岩類的侵入活動密切相關。整個礦化作用可分為5~7個階段,銀礦化從早期鎢礦化時開始,終止於最末的碳酸鹽化階段以前,但主要在第Ⅲ或第Ⅴ階段,形成成因類型和礦化元素組合不同的一個礦床系列,包括接觸交代型銀鎢礦床,含銀石英脈型鎢、(錫)礦床、中溫熱液型銀鎢礦床和銀礦床。這一鎢、(錫)、銀礦床系列是在同一岩漿-熱液演化作用下不同溫壓成礦條件下的系列產物。銀與鎢在同一礦床中的不同礦化階段富集,富集高峰期銀晚於鎢,因而空間上鎢含量高時銀含量不高,銀含量在高中溫-中低溫階段增強時,鎢的含量已降低。
湘南區鎢、錫、鉛、鋅礦床密集產出,成因類型從接觸交代型到中低溫熱液型都有。成礦作用與燕山期花崗岩的侵位關系密切。已知礦床大多定位於高侵位的小岩體接觸帶或旁側圍岩中。鎢礦成礦作用多限於高溫熱液階段,錫成礦時間稍晚於鎢,以高中溫熱液為主。鉛、鋅、銀成礦時間較晚,以中-低溫熱液階段為主。錫礦化作用開始時銀富集增強,而到鉛鋅大量富集時,錫已為強弩之末而銀則富集強度增大。總體上,成礦作用的時間順序為鎢→錫(銅、銀)→鉛、鋅、銀。
大廠礦田(礦床)為與燕山晚期淺成花崗岩(Rb-Sr年齡為99±6Ma~115±3Ma。陳毓川等,1993)有關的錫石-硫化物多金屬、銀、銻、砷、汞成礦亞系列,其成礦作用可分成5個階段。銀礦主要形成於錫、銀、硫化物-硫鹽-碳酸鹽成礦的第二成礦階段。
滇東南地區鎢、錫、鉛、鋅、銀礦床都沿3個燕山期花崗岩基上突起的小岩體附近分布。由於該區親硫錫礦床系列發育,鉛、鋅、銀主要在硫化物階段沉澱成礦,成礦溫度范圍個舊為260~350℃,白牛廠為108~31℃(於崇文,1987)。總的看來,銀與鎢、錫成礦時代相同,但成礦時間晚於鎢,稍晚於錫,略早於鉛鋅,而結束於碳酸鹽階段前。
鎢、錫為主的礦化作用,凡從高溫到低溫多期次發育者其伴生的銀礦化明顯,而單期次者銀的礦化很差或沒有。
3.銀礦化與鎢、錫礦床空間關系
南嶺地區銀礦化與鎢、錫礦床在空間上常「形影不離」相伴隨產出,且往往呈現以燕山期花崗岩體為中心,向外依次出現由高溫→中低溫礦床演化的特徵。如滇東南個舊成礦區以燕山期花崗岩體為中心,向外依次出現:W、Mo、Bi→Cu、Sn→Sn、Zn、Ag→Pb、Zn、Ag遞變的礦床系列;桂西大廠礦田也以籠箱蓋花崗岩體為中心,向外依次出現:Co、Zn、Ag(矽卡岩成礦期)→Sn、Zn、Pb、Ag、Sb(錫石-硫化物多金屬成礦期)→W、Sb(鎢、銻成礦期)的分帶現象。大型獨立銀礦床深部常伴生或含錫。如潮州市厚婆拗銀、錫、鉛、鋅礦,銀是大型礦床,錫、鉛鋅均達中型規模;白牛廠銀礦床深部與銀伴生的錫也達工業品位。這反映了熱效應的溫度遞降礦床分帶專屬性的關系,在南嶺地區是一種普遍現象。
區域成礦地質環境與具體礦床定位機制,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從,因地而異,故在同一區(帶)中出現多種礦床組合形式,多種類型和不同規模。如粵東地區鎢、銀礦床空間分布於永梅惠坳陷帶,特別集中於北部梅縣坳陷內,產於加里東褶皺斷裂-岩漿帶,受燕山第3期復式花崗岩體控制。錫、銀礦床則受蓮花山、潮州-普寧海豐深斷裂控制。鉛、鋅、銀礦床又相對集中於蓮花山斷裂-岩漿帶上及其附近。而銅、鉛、鋅、銀,銀、銻,金、銀礦床空間分布主要受火山岩盆地及EW向斷裂控制。又如桂東南地區沿雲開隆起邊緣,從廉江龐西洞-金山-中蘇-望天洞、石科-夏郢-龍水-張公嶺等一帶的金銀礦床,明顯受到博白-岑溪深斷裂和深源同熔型的花崗岩漿活動控制。
本區的鎢、錫與銀的成礦作用在空間關繫上,有「同生共體」和「同生異體」的重疊過渡關系。如瑤崗仙鎢銀礦床,由多期多階段成礦重疊,各期次岩漿活動都經歷氣成高溫熱液到中低溫熱液,形成多種類型的鎢、錫、銅、鉬、鉛、鋅等多礦種共生和鎢、錫「同生異體」的銀礦床。但總體上從岩體向外或由深至淺,由含銀、鎢、錫礦床過渡為銀、鉛、鋅礦床。例如,瑤崗仙501號礦脈由標高950m→820m→110m,銀的平均品位由57.6g/t→118.5g/t→180g/t,反映銀礦產出類型由伴生銀礦床→共生銀礦床→獨立銀礦床的演化規律。贛南及湘南地區鎢銀礦床中,成礦元素出現分帶和不分帶兩種:①鎢(錫)、銀共生的礦床均出現鎢、銀分帶,其中,含銀石英脈型鎢礦和中溫熱液鎢銀礦床,一般出現逆向垂直分帶,鎢富集在中上部,銀在下部;矽卡岩型銀鎢礦,一般出現順向分帶,鎢礦體在下,銀礦體在上。這種分帶有時也表現在水平方向上,出現鎢礦體和銀礦體的平行式或魚貫式分帶。②鉛、銀共生的礦床一般不出現分帶或分帶現象甚不明顯。粵東地區銀與鎢、錫礦在垂直分帶上,也具明顯規律性:一般鎢、錫成礦均具多期多階段的逆向分帶特點,鎢、錫礦化多集中於礦體中上部,往下多金屬硫化物遞增,即一般礦體中上部為鎢、錫礦,下部遞變為鉛、鋅、銅、銀礦體。如潮州厚婆坳礦區呈現上部為錫,下部為鉛、鋅、銀;官坑礦區上鎢、(錫),下銅、銀的分帶現象。
4.銀礦化與鎢錫礦化的相關性和與成礦花崗岩類型的關系
1)同熔型花崗岩類有關的銀礦床,銀多與金及多金屬礦伴生或共生,與鎢、錫礦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其礦床地球化學特徵是Ni、Co、Cu、Mo、Ag等元素含量較高,與同熔型花崗岩微量元素特徵基本一致或近似。如龐西洞、金山、張公嶺等礦床,原生暈的垂直分帶:前緣元素為Sr-Mn-Ni-Co,礦中元素為Cu-Ag-Pb-As-Zn-Au,礦尾元素為Sb-Mo。這類深源同熔型花崗岩多沿博白-岑溪斷裂帶,蓮花山斷裂帶侵入,岩體一般含Ag較高,可形成獨立(或共生)銀礦床。湘南、粵東地區與同熔型花崗岩類有關成礦作用,主要見於坳陷區及其邊緣,以燕山期第二階段中酸性花崗岩的成礦作用為主,形成以鉛、鋅、銀礦床為主,常伴生有銅、錫、鎢的成礦作用。
2)陸殼重熔型花崗岩類有關的成礦作用表現在隆起區,以燕山早期第一階段花崗岩的成礦作用為主,形成以鎢礦床為主的礦化集中區。如贛南隆起區燕山早期黑雲母花崗岩或黑雲母鉀長花崗岩形成含銀石英脈型鎢、(錫)礦床、接觸交代型銀、鎢礦床、中溫熱液型銀、鎢礦床和銀礦床(包括含W、Sn的金銀礦床)。隆、拗邊緣則形成以鎢、錫為主,伴生銅、鉛、鋅、銀礦床的成礦區(帶)。郴州地區處於隆、拗邊緣,花崗岩漿活動從燕山早期延續至燕山晚期,成礦作用經歷以鎢為主→以鎢、錫為主→以鉛、鋅、銀為主的成礦階段,多次成礦高峰重疊,形成柿竹園、紅旗嶺、瑤崗仙、大吉嶺、東坡礦等眾多大型礦床。
3)花崗岩漿多次侵入,多次成礦也是南嶺成礦作用的又一特點。例如瑤崗仙復式花崗岩體有4次侵入和4次成礦作用,岩體規模從早到晚,由大變小,以前3次成礦作用為主,各次侵入都伴有金屬礦化。第一至第三次金屬硫化物逐漸增強,由南東向北西侵入,形成鎢銀礦化→鉛、鋅、銀礦化分帶。又如個舊礦田,印支—燕山期花崗岩出露的西區有賈沙輝長-二長岩體、龍岔河斑狀黑雲花崗岩、白雲山鹼性正長岩及長嶺崗霞石正長岩等岩體,圍繞龍岔河雜岩體外緣有眾多的含銀鉛和錫、鉛礦點。東區為隱伏復式黑雲母花崗岩基,埋深200~1000m,僅在白沙沖、北炮台、白沙坡等處有小面積出露,隱伏岩體上突部位(馬松、老卡一帶)均有工業錫、鉛、鋅、銀礦化。
② 冀東地區地殼演化和成礦耦合
冀東地區是全球地殼演化歷史最漫長的地區之一,它是我國最古老的華北古大陸的一部分。從太古宙華北古大陸的構造格架初步形成至元古宙的原始地殼的增生發展,直到顯生宙特別是中新生代的強烈活化改造,地殼在形成過程中經歷了復雜多變的演化歷史,地殼的增長方式從早期的以垂直增生為主,到中後期被水平增生方式為主所代替,形成地殼的物質早期為地幔分異的直接產物,而中後期則是以先存地殼經過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物質,僅有少量是通過熱點(或地幔柱)和殼下底侵作用來自地幔的、添加到先存地殼的新物質。冀東地區地殼的形成、發展、演化和成礦耦合,至少經歷了8次重大的地質事件和演化階段(沈保豐等,2001)。
一、始太古代—古太古代陸核形成的萌芽階段(>3200Ma)
近些年來,在冀東曹庄地區曾獲得許多較老的同位素年齡值,在灰色片麻岩中呈大小不等的曹庄岩組斜長角閃岩,取得了一批Sm-Nd同位素年齡值。江博明(1987)認為多數斜長角閃岩形成於3500Ma以前;喬廣生等(1987)獲得6個斜長角閃岩的Sm-Nd等時線年齡為(3561±15)Ma;此外,江博明(1987)還測得2個灰色片麻岩的3240Ma的Nd模式年齡。這些數據說明在古太古代冀東曹庄一帶存在以鎂鐵質火山岩為主的表殼岩。
曹庄岩組的表殼岩主要出露在遷安曹庄、黃柏峪一帶,是我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伍家善等,1998)。該岩組出露的層序不連續、不完整,但大致可以劃分為下部為斜長角閃岩、(矽線)黑雲斜長片麻岩夾石榴或堇青石英岩,中部為黑雲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和薄層不純大理岩,上部為黑雲片岩、斜長角閃岩及具工業意義的條帶狀鐵建造(BIF)。斜長角閃岩的原岩為鎂鐵質火山岩,主要屬於拉斑玄武岩,該岩組的原岩主要為泥砂質、不純鈣質建造夾基性火山岩和鐵建造,處於相對穩定的淺水沉積環境。
在黃柏峪村北與斜長角閃岩相伴產出有鉻雲母石英岩、石榴透輝斜長岩、條帶狀鐵建造等變質沉積岩。Liu等(1990)用離子探針質譜儀(SHRIMP)測定了鉻雲母石英岩中68粒碎屑鋯石U-Pb年齡,共獲得4個明顯207Pb/206Pb年齡峰值,分別為3830~3820Ma、3800~3780Ma、3720~3700Ma和3680~3660Ma,其中最老的一粒年齡為3851Ma,另一個較小的年齡峰值為3610Ma。雖然碎屑鋯石的測年結果不能反映鉻雲母石英岩的形成年齡,但所有的測年結果都大於3610Ma,可以推測這套變質岩系的形成年齡大於3600Ma(劉敦一等,1994)。從這套變質火山沉積岩系的地質特徵以及碎屑礦物的種類和形態特徵分析,蝕源區以花崗質岩石為主,夾少量鎂鐵質火山岩,說明本區附近具有一定規模的硅鋁質古陸殼。
在此期間,在冀東黃柏峪一帶形成杏山、腦峪門等小型BIF型鐵礦床,這可能也是我國最早形成的礦床。
二、中太古代陸核初步形成階段(3200~2800Ma)
中太古代,冀東地區已存在一定規模的表殼岩,2800Ma左右的遷西運動中發生的構造岩漿活動,在冀東遷安一帶形成了古陸塊。
遷西岩群和片麻岩、紫蘇花崗岩等主要分布在遷安水廠-松汀一帶,形成以卵形構造為特徵的高級變質區。遷西岩群主要為暗色麻粒岩、二輝斜長角閃岩、含輝石黑雲斜長片麻岩(或黑雲斜長變粒岩)、輝石磁鐵石英岩等,是形成水廠鐵礦等重要含鐵層位。在遷安羊崖山,侵入到遷西岩群鐵建造的席狀花崗岩的鋯石U-Pb一致線年齡為2960Ma,羊崖山含紫蘇輝石花崗岩中基性麻粒岩包體的Sm-Nd模式年齡為3280Ma和3230Ma(Liuet a1.,1990)。說明遷西岩群形成時間應大於3000Ma。上述資料說明在中太古代時遷安一帶古陸核已初步形成,而且可以推測,其分布面積應比現代出露面積要大一些。
隨著地殼活動的加劇,火山-沉積作用的加強和陸核面積的增大,相應的成礦作用也增強。在此期間,在冀東遷西岩群內,形成產於高級變質區內的水廠、龍灣、大石河、太平寨等BIF型鐵礦床,其中水廠鐵礦床探明屬超大型礦床,是首鋼鐵礦資源的主要供應基地。
三、新太古代華北古陸塊的匯聚和古大陸克拉通化階段(2800~2500Ma)
最近某些研究者提出,在太古宙末期可能存在一次全球規模的超大陸匯聚事件。在我國華北古大陸,也存在由幾個古陸核被新太古代花崗岩-綠岩帶焊接、匯聚而形成華北古大陸的重要造殼事件。伍家善等(1998)提出,在太古宙末中朝古大陸是由膠遼陸塊、遷懷陸塊、晉冀陸塊、蒙陝陸塊和豫皖陸塊等5個陸塊通過陸塊間洋盆的消減、弧陸拼合直至陸陸碰撞而聚合的。白瑾等(1996)認為,在3500Ma至2900Ma以前,華北原地台可以劃分為東勝、臨汾、濟寧、渤海、赤峰、遼吉和阿拉善等幾個小陸核,新太古代的綠岩帶分布在古太古代—中太古代陸核的周邊,是陸核聚集的焊接帶,在太古宙末期橫向擠壓-剪切的渦旋構造機制中被焊接成太古宙原始陸殼。沈保豐等(1994)認為,華北陸台可分為東勝、嵐縣、臨汾、埕子口、濟寧、燕遼和遼吉等7個塊體,綠岩帶就分布在這些塊體的邊緣,即陸核和陸核之間,花崗岩-綠岩帶代表早期這些小型陸塊之間的焊接帶,太古宙末它們構成了陸台的基本單元和格架,表明陸台的不均一性。李江海等認為,華北克拉通是Kenorland超大陸的組成部分,Kenorland超大陸至少包括了波羅的海地盾、蘇必利爾地盾、Wyoming區、西伯利亞克拉通、北大西洋克拉通、舊金山克拉通、達瓦克拉通、伊爾崗克拉通和東南極地盾。
冀東地區屬於華北古大陸的北緣中段,新太古代是主要的造殼事件。遵化岩群斜長角閃岩的Sm-Nd等時線年齡為(2756±177)Ma和(2674±59.8)Ma等數據都說明,在新太古代早期冀東地區古陸核邊緣的海盆中廣泛發育了火山沉積岩系,而在新太古代晚期青龍一帶的狹長海盆中,也有火山噴發和陸緣沉積作用,形成了表殼岩(齊鴻烈等,1999)。在2500Ma左右在遵化、青龍綠岩帶,地殼發生了廣泛的深熔作用,大規模的花崗質岩漿侵入活動,使本區古陸核的洋盆消減、陸陸碰撞,地殼的強烈縮短,匯聚形成了克拉通。
新太古代是地球形成過程十分重要的階段,也是華北古大陸各陸核匯聚成陸塊的時期。在此地史期間,成礦規模增大,礦種增多,不僅有鐵礦,還有金、銅、鋅等礦床。本區也不例外,以鎂鐵質火山岩為主的海底火山活動強烈,綠岩帶發育,在綠岩海盆中形成了大量的與綠岩帶有關的阿爾戈馬型BIF鐵礦床,尤其是冀東的石人溝、灣杖子、大賈庄、司家營、馬城等一批大型、超大型鐵礦床,其中司家營鐵礦床南北長10km,分布面積約36km2,探明儲量居華北地區之首。同時,在本區還形成了與碰撞造山作用有關的綠岩帶同構造晚期初生型脈狀金礦床,如冀東的金廠峪、半壁山、苗杖子等金礦床,其中金廠峪為超大型金礦床。
四、古元古代裂谷階段(2500~1800Ma)
古元古代初,在太古宙末形成的統一的華北古大陸開始裂解,構造體制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呈現不同性質的活動帶同剛性地塊並存的構造格局。在華北古大陸內部,既有克拉通基底的裂陷槽,又有曾是古大陸的邊緣活動帶和島孤帶演化而來的碰撞帶,同時在基底內出現具一定規模的基性—超基性岩牆群和層狀雜岩體的侵位。這些岩牆群和層狀雜岩體,主要發育在華北地台的中北部,大致在2.5~2.4Ga。經過1850~1800Ma的呂梁運動,華北古大陸再次拼接為統一的克拉通,而且由於邊緣側向增生,克拉通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本區作為華北古大陸的一部分,同樣經歷了這一過程。在2.4Ga左右,在本區北部尚義-赤城-平泉深斷裂和康保-圍場深斷裂之間,發育古大陸邊緣的海盆,沉積了含鉛鋅礦的火山-沉積岩(紅旗營子群)。在1.85~1.80Ga,海盆的削減,深熔花崗質岩漿的侵入,韌性剪切作用發育,本區變質基底克拉通化,邊緣側向增生,其面積再次擴大,比目前的出露范圍要大。
古元古代是地史上十分重要的成礦期,著名的南非金鈾礫岩礦床,VHMS型和SEDEX型鉛鋅礦床,蘇必利爾湖型鐵礦床等均在此期間形成。本區北部在古大陸邊緣的海盆中沉積了與紅旗營子群有關的VHSM型蔡家營子式含銀鉛鋅礦床。
五、中新元古代的裂解和匯聚階段(1800~800Ma)
經過呂梁運動,華北古大陸最終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統一的克拉通。但隨後又發生了克拉通的伸展裂解事件,其主要表現為超基性岩體的侵入、大量的基性岩牆群的產出和非造山的斜長岩-輝長岩(白瑾等,1996)及環斑花崗岩體侵位等重要的地質事件。在中元古代初期,在華北克拉通內形成了巨型的坳拉谷(或裂陷槽、裂谷),堆積了巨厚的沉積物,如燕遼拗拉谷。大量的基性岩牆群侵位在拗拉谷之間的變質基底內。本區1800~800Ma,在薊縣一帶為裂陷槽的中心,沉積了中新元古界長城、薊縣和青白口系的碳酸鹽岩、砂岩和頁岩等,以薊縣剖面為代表堆積了厚達萬米,發育較完整的中上元古界地層。在裂陷槽內還發育了非造山期的岩漿活動,大紅峪期火山活動標志裂陷作用達到頂峰,大紅峪組火山岩顆粒鋯石的U-Pb年齡為(1625.3±6.2)Ma(陸松年等,1991)。在1700Ma左右,沿大廟-娘娘廟的東西向深斷裂,在伸展構造體制下,大廟斜長岩和密雲沙廠環斑花崗雜岩的侵位,反映了中元古代早期華北古大陸的裂解作用。本區中元古代穩定的沉積蓋層發育,在薊縣剖面等地的中元古界(薊縣系)地層頂部被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馬嶺組中厚層含鐵砂岩、礫岩所覆蓋,為芹峪上升,標志著克拉通的抬升和海退等事件。
中元古代末期和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運動,使全球大地構造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由於碰撞作用使若干大陸塊匯聚成超大陸,匯聚後的超大陸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時期又重新裂解成若干大陸塊體,這就是目前國際地學界關注的Rodinia超大陸的形成和裂解。但在這時期,華北古大陸的響應,除北緣外,其他地區尚有待進一步研究。中、新元古代也是本區重要的成礦時期,在燕遼坳拉谷內,受同生斷裂的控制形成了高板河等SEDEX型鉛鋅礦床,在薊縣、興隆、涿鹿等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賦存於高於庄組內的東水廠、上井溝等錳方硼石和菱錳礦層,此外還有可能與大紅峪期火山作用有關的洞子溝式銀銅金礦床等。
六、古亞洲洋邊緣演化和Pangea泛大陸形成階段(543~250Ma)
在古生代,華北陸塊和西伯利亞陸塊之間為古亞洲洋。近3億年中,經歷了多次洋殼擴張、俯沖和碰撞造山,古亞洲洋的規模和范圍不斷縮小,直至古生代末期,古亞洲洋最後封閉,華北陸塊和西伯利亞陸塊拼合,成為歐亞大陸板塊東部,為Pangea泛大陸的組成部分。
冀東地區處於穩定的大陸和陸表海環境,形成克拉通的蓋層沉積。寒武系—中奧陶統地層,主要出露在燕山南麓,為一套半深海—淺海相的頁岩和碳酸鹽岩。中石炭統—二疊系地層零星分布在燕山前緣坳陷盆地中,以濱、淺海相及海陸交互相含煤砂、頁岩為主,上二疊統以內陸河湖相泥砂岩、砂礫岩為主。
本區成礦作用不強,僅在鄰區張宣一帶產出與鹼性侵入雜岩有關的東坪等金礦床,在承德高寺台有賦存於橄欖岩內的鉻鐵礦床和與透輝岩有關的紅石砬子鉑礦等。
七、濱西太平洋構造域陸緣的陸內造山作用階段(250~65Ma)
中生代,華北陸塊北緣中段處於陸內環境,屬歐亞大陸板塊的東部,距離當時陸洋邊界近2000km,其造山作用明顯有別於板緣俯沖造山帶和陸間碰撞造山帶,因而稱為陸內造山作用。中生代陸內造山作用不僅在本區,而且在歐亞大陸的東部其他地區均十分發育,在全球造山帶的分類上均有重要的地位。本區自印支期開始一直到燕山期始終處於陸內造山作用階段。
印支期(250~205Ma)本區構造-岩漿活動比較強烈,發育多種類型的構造變形,及以都山岩體為代表的數十個規模較大的中酸性侵入體和局部地區強烈的中基性火山活動。構造線的方向以近東西向為主,向東至遼西地區則北東東-北東向構造活動增強。在此期間,構造變形較為強烈,韌性或塑性變形顯著,地殼中深層次的構造佔主要比例,主要構造線的方向以近東西向為主,說明區域最大主壓應力方向以近南北向為主。在尚義-赤城-平泉-凌源-阜新的構造線以北,以隆升剝蝕為主,缺失三疊紀火山沉積岩系;而在構造線以南的燕山地區,則發育較多的三疊紀火山沉積盆地,在局部地區如紅石砬子一帶有角閃岩體和透輝岩岩體侵位。
燕山期(205~65Ma)本區的地殼運動和陸內造山作用的強度均達到中生代以來的最高峰,構造活動的新生性居主導地位,山脈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新的、頗具特色的構造格局。
燕山運動是我國頗具特色的陸內造山運動,由於各家對燕山運動期次劃分不一致,有兩分和3分的區別,我們根據程裕淇等(1994)的意見,將燕山運動分為早、中、晚3期,其同位素年齡界限分別為205~163Ma、163~135Ma和135~65Ma。
燕山早期的區域構造格局與印支期相比,有較大的變化。區域構造線的方向以北東向為主,部分近東西向,還發育少量北西向斷裂構造帶。構造活動的新生性非常明顯,新生構造線的方向以北東向為主,反映區域最大主壓應力的方向以北西-南東為主,有些地區仍有較大的近南北向繼承性最大主壓應力。構造變形強烈,褶皺相對較為寬緩,逆沖-推覆構造遍及全區,韌性剪切變形微弱,地殼中淺層次構造變形居主導地位。岩漿活動發育,伴有多期強烈的中、基性火山活動和峪耳崖、牛心山等中酸性岩漿岩的侵位,構造-岩漿活動的強度明顯大於印支期。
燕山中—晚期的構造-岩漿活動進一步增強,達到高峰,燕山地區的肖家營、盤山等中酸性岩體都在此期間形成。岩體的侵位常伴有規模不等的環狀構造,如盤山等環狀構造、帚狀構造和變質核雜岩等構造體系。火山岩的分布范圍進一步擴大,火山噴發活動也十分強烈,同時次火山岩及其有關的隱爆角礫岩也較發育。構造活動的新生性佔主導地位,部分繼承性北東向與東西向斷裂活動,區域最大主壓應力方向以北西西-南東東向為主。構造變形較為強烈,但絕大多數以地殼淺層次構造為主。在燕山地區還發育一些張性—張扭性同沉積斷裂,控制了白堊紀盆地及其火山沉積建造的空間分布。
中生代是本區貴金屬、有色金屬的最重要的成礦期(章百明等,1996;吳珍漢等,1998)。隨著從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晚期的陸內造山作用的不斷加劇,構造-岩漿活動極其發育,與之相伴的金、銀、銅、鉛、鋅、鉬、鐵等成礦亦進入高峰,其中不少為大中型礦床規模,是我國重要的成礦時期。由於燕山陸內造山作用發生在早前寒武紀變質基底上,因而成礦作用不僅有新生性,而更多有繼承性,對已形成的礦源岩、礦床等進行活化改造、富集、添加等各種成礦作用。本區早期地殼廣泛發育花崗岩-綠岩帶及其有關的金礦床及富金岩系,因而,在印支-燕山期形成與殼源深熔岩漿作用有關的綠岩帶構造期後再生型熱液金礦床,如峪耳崖、牛心山等金礦床和與次火山岩及與岩漿隱爆作用有關的唐杖子、水泉南溝等金礦床。此外,區內還產出壽王墳等矽卡岩型銅礦床。
八、喜馬拉雅期的盆-嶺構造形成階段(65Ma至現在)
新生代本區進入了又一個新的構造演化階段,即以伸展體制為主的盆-嶺構造演化階段,形成了大型山系和大型盆地相間分布的現今盆-嶺構造格局。與燕山期相比,地殼運動的強度大為減少,水平擠壓與褶皺變形不佔主導地位,地殼垂向隆升與拗陷作用明顯,伸展構造活動居主導地位,伸展成盆的活動顯著。本區裂谷盆地的展布明顯受盆緣同沉積斷裂控制,盆地裂陷的同時,周緣山脈快速隆升,形成現今盆-嶺相間的構造-地貌格局。區域岩漿活動強度較弱,地表有時出露小規模的岩脈和個別規模較小的輝長岩體,僅在局部地區火山作用強烈,發育以幔源為主的新近紀和第四紀的玄武岩。火山活動和地震是區內新生代地殼活動的重要標志,受新生代斷裂所控制。新生代成礦作用在本區十分微弱,主要形成第四紀沖積型砂金礦床,如冀東馬蘭峪砂金礦床等。
③ 珠寶首飾設計與加工的圖書目錄
1緒論/1
1?1珠寶首飾的發展史及產業調整方向/1
1?1?1首飾的定義及詞義延伸/1
1?1?2中國古代首飾的起源和發展歷史/2
1?1?3外國珠寶首飾的發展歷史/7
1?1?4珠寶首飾產業的調整與變革方向/12
1?1?5珠寶首飾市場與發展前景/13
1?2珠寶首飾的豐富多彩造型設計和時尚品種/14
1?2?1強調主題和個性的高檔首飾/14
1?2?2美觀新潮的中檔和低檔模擬首飾/14
1?2?3注重整體配套的現代首飾/14
1?2?4講究實用性的多功能首飾/15
1?2?5適合大批量生產的時尚首飾/15
1?2?6引領潮流的展覽和參賽首飾/15
1?2?7消費者參與製作或組合的組件首飾/15
1?2?8懷念傳統文化的仿古首飾/15
1?2?9情侶、婚慶和節日紀念性的熱銷首飾/15
1?3珠寶首飾製作常用材料的品種分類和選用要求/15
1?3?1常用材料的品種分類/16
1?3?2常用製作材料的選用要求/16
1?4珠寶首飾常用製作材料的資源及開發應用/17
1?4?1世界天然寶玉石資源及主要產區/17
1?4?2我國天然寶玉石資源及主要產區/17
1?4?3國內一些主要寶玉石品種的產地/18
1?4?4黃金的資源及應用/18
1?4?5銀的資源及應用/19
1?4?6鉑的資源及應用/19
1?4?7其他材料資源及應用/20
1?5珠寶首飾獨特的精緻的製作方法及技術/20
1?5?1珠寶首飾獨特的精緻的製作方法/20
1?5?2珠寶首飾獨特的精緻的製作方法/202製作珠寶首飾的常用寶玉石材料/21
2?1製作工藝對寶玉石材料的材質要求/21
2?2具有美麗彩色的天然寶玉石材料/22
2?3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天然寶玉石材料/22
2?3?1具有「貓眼效應」的天然寶玉石/22
2?3?2具有「星光效應」的天然寶玉石/23
2?3?3具有「月光效應」的天然寶玉石/23
2?3?4具有「變彩效應」的天然寶玉石/23
2?3?5具有「變色效應」的天然寶玉石/23
2?3?6具有「砂金效應」的天然寶玉石/24
2?4名貴的天然寶石材料/24
2?4?1金剛石(鑽石)/24
2?4?2紅寶石和藍寶石/26
2?4?3祖母綠/28
2?4?4金綠寶石/29
2?5一般的天然寶玉石材料/30
2?5?1石榴子石/30
2?5?2綠柱石/31
2?5?3電氣石(碧璽)/32
2?5?4尖晶石/33
2?5?5鋯石/34
2?5?6橄欖石/35
2?5?7托帕石/35
2?5?8長石/36
2?5?9水晶/37
2?5?10透輝石/38
2?5?11頑輝石/39
2?5?12 紅柱石/40
2?5?13藍晶石/41
2?5?14堇青石/41
2?5?15黝簾石/42
2?5?16方柱石/43
2?5?17柱晶石/43
2?5?18賽黃晶/44
2?5?19磷灰石/44
2?5?20螢石/45
2?5?21鋰輝石/46
2?5?22硅線石/47
2?5?23方鈉石/48
2?5?24符山石/48
2?6天然玉石材料/49
2?6?1翡翠/49
2?6?2軟玉/52
2?6?3歐泊/53
2?6?4綠松石/53
2?6?5蛇紋石玉/54
2?6?6獨山玉/55
2?6?7瑪瑙/56
2?6?8玉髓/56
2?6?9碧玉/57
2?6?10青金岩/57
2?6?11孔雀石/58
2?6?12壽山石/59
2?7有機寶石/59
2?7?1珍珠/60
2?7?2珊瑚/61
2?7?3琥珀/62
2?7?4象牙/63
2?7?5煤精/64
2?7?6龜甲(玳瑁)/65
2?8觀賞石/65
2?8?1觀賞石及其基本特徵/66
2?8?2觀賞石的主要類型/66
2?8?3觀賞石的評價/66
2?8?4中國的主要觀賞石/67
2?9人工合成的寶玉石材料/67
2?9?1人工合成寶玉石材料的發展前景/68
2?9?2人工合成的名貴寶玉石材料/68
2?9?3人工合成的一般寶玉石材料/693製作珠寶首飾的常用金屬材料/70
3?1貴金屬材料及理化性能/70
3?2金的應用與加工特性/71
3?2?1黃金的發現與早期應用/71
3?2?2金的物理性質/71
3?2?3金的化學性質/72
3?2?4金的成色/72
3?2?5金的衡制/74
3?2?6金合金/75
3?2?7金質首飾的加工工藝及技術/75
3?2?8金的回收/75
3?3銀的應用與加工特性/77
3?3?1銀的發現與早期應用/77
3?3?2銀的物理性質/78
3?3?3銀的化學性質/78
3?3?4銀的成色/78
3?3?5銀的衡制/79
3?3?6銀合金/79
3?3?7銀質首飾的加工工藝及技術/79
3?3?8銀的回收/79
3?4鉑的應用與加工特性/80
3?4?1鉑的發現與早期應用/80
3?4?2鉑族元素的物理性質/81
3?4?3鉑族元素的化學性質/82
3?4?4鉑的成色和標記/83
3?4?5鉑的衡制/84
3?4?6鉑的合金/84
3?4?7鉑質首飾的加工工藝及技術/84
3?4?8鉑的回收/85
3?5一般金屬材料/86
3?5?1銅與銅合金/86
3?5?2亞金/87
3?5?3稀金/87
3?5?4不銹鋼/87
3?5?5低溫合金材料/88
3?5?6鈦及鈦合金/884玻璃和塑料與其他仿寶玉石材料/89
4?1玻璃/89
4?1?1概述/89
4?1?2玻璃的分類與化學組成/92
4?1?3玻璃的生產工藝/97
4?1?4玻璃脫蠟鑄造法/103
4?2塑料/104
4?2?1塑料的組分與分類/105
4?2?2塑料的特性/105
4?2?3仿寶玉石材質的塑料飾品/106
4?2?4有機玻璃飾品及製作方法/106
4?3其他人造晶體材料/108
4?3?1立方氧化鋯/108
4?3?2釔鋁榴石/108
4?3?3釓鎵榴石/108
4?3?4鈦酸鍶/109
4?3?5碳化硅/109
4?4拼合石/110
4?4?1拼合石的構成與搭配原則/110
4?4?2舉例/1105珠寶首飾的美學原理與設計基礎/112
5?1美和美學/112
5?1?1美的內涵和特徵/112
5?1?2美的三大類具體表現形態/114
5?1?3人的美感與審美過程/115
5?1?4美學與美學的組成/116
5?1?5美學中關於美的表現特徵/116
5?2服飾美與首飾美/117
5?2?1服飾與服飾美/117
5?2?2人體美與人體裝飾/11
5?2?3首飾美/119
5?3設計形式美/120
5?3?1形式美的定義和特徵/120
5?3?2形式美的法則/121
5?3?3服飾款式形態美/127
5?4首飾款式形態美/128
5?4?1首飾款式形態美的構成/128
5?4?2首飾款式的點、線、面和體/128
5?4?3首飾款式的立體構成形式/131
5?4?4首飾款式的整體變化與局部變化/133
5?4?5首飾款式與人體的幾個關系/133
5?4?6人體美與首飾的關系/133
5?5首飾色彩和諧美/134
5?5?1色彩美的基本知識/134
5?5?2色彩和諧美的調和方法/136
5?5?3色彩的感情特性/137
5?5?4影響首飾色彩感覺的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138
5?6材料質地美與工藝精巧美/139
5?6?1材料質地美與選用/139
5?6?2工藝精巧美與加工/140
5?7圖案藝術美和圖案設計/141
5?7?1首飾圖案設計過程與圖案藝術美的含義和作用/141
5?7?2圖案的組織結構和類型/141
5?7?3首飾圖案的特性/145
5?7?4首飾圖案的各種關系/146
5?8首飾點綴美和服飾配套美/147
5?8?1首飾點綴美和服飾搭配/147
5?8?2其他飾物與服飾配套美/150
5?9首飾個性美和時代流行美/151
5?9?1首飾的個性美/151
5?9?2首飾的時代流行美/1526珠寶首飾主要品種和結構設計/154
6?1手飾的品種和結構設計/154
6?1?1戒指的品種/154
6?1?2戒指的結構設計/155
6?2耳飾的品種和結構設計/157
6?2?1耳飾的品種/157
6?2?2耳飾的結構設計/158
6?3頸飾的品種和結構設計/159
6?3?1頸飾的品種/159
6?3?2頸飾的結構設計/160
6?4胸飾的品種和結構設計/162
6?4?1胸飾的品種/162
6?4?2胸飾的結構設計/163
6?5臂飾的品種和結構設計/163
6?5?1臂飾的品種/163
6?5?2手鐲和手鏈的結構設計/163
6?6頭飾的品種和結構設計/164
6?6?1頭飾的品種/164
6?6?2頭飾的結構設計/164
6?7軟首飾的品種和結構設計/165
6?7?1軟首飾的品種/165
6?7?2軟首飾的結構設計/1657珠寶首飾的設計圖繪制和設計選題及構思技巧/167
7?1首飾設計圖與基本畫法/167
7?1?1機械制圖與首飾設計制圖/167
7?1?2機械制圖的基礎知識/167
7?1?3繪畫的透視原理/170
7?1?4首飾設計圖紙的繪制與規范化/178
7?1?5彩色立體效果圖/178
7?1?6繪圖工具/180
7?1?7通常採用的繪制步驟/181
7?1?8設計說明書及主要內容/181
7?1?9設計的修改和完善/182
7?2寶玉石款式設計圖紙的繪制及實例/182
7?2?1常見寶玉石款式基本體和切割體的三視圖/182
7?2?2寶石的圓多面型款式三視圖的繪制/182
7?2?3階梯型款式三視圖的繪制/182
7?2?4弧面型款式三視圖的繪制/182
7?3珠寶首飾款式設計圖紙的繪制及實例/187
7?3?1戒指三視圖/187
7?3?2耳飾三視圖/187
7?3?3墜飾三視圖/187
7?4現代珠寶首飾設計基礎/188
7?4?1現代設計的特點/188
7?4?2造型和圖案的藝術風格/190
7?4?3珠寶首飾圖案和造型設計的基本方法/193
7?4?4珠寶首飾的設計程序/195
7?4?5珠寶首飾的個性化造型設計/196
7?5珠寶首飾的設計及舉例/197
7?5?1金屬首飾及配件的造型設計/197
7?5?2線戒的造型設計實例/197
7?5?3鑲嵌首飾的造型設計及舉例/199
7?5?4鏈狀首飾的造型設計/205
7?5?5時尚首飾的造型設計/208
8首飾的加工、優化和鑒定原理及質量要求/211
④ 玉器種類都有哪些
玉一般分為九大類
一、硬玉
硬玉,我國俗稱「翡翠」,是我國傳統玉石中的後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礦石)還是「籽料」(次生礦石),主要是由硬玉礦物組成的緻密塊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纖維狀結構。這種緊密的纖維狀結構,使翡翠具有細膩和堅韌的特點.
常見的翡翠顏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顏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艷綠、黃陽綠、陽俏綠、玻璃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
二、軟玉
軟玉在我國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和墨玉等品種。它們與硬玉不同,是由角閃石族礦物中透閃石陽起石礦物(以透閃石為主)組成的緻密塊體。在顯微鏡下觀察,軟玉同硬玉一樣也呈纖維狀結構。這種由透閃石或陽起石組成的纖維狀結構,是軟玉具有細膩和堅韌性質的主要原因。
軟玉常見顏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碧玉呈綠至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臟點,是含雜質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當含雜質多而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有人稱其為「糖玉」。白色略帶粉紅色者有人稱為「粉玉」。虎皮色的則稱為「虎皮玉」等。
三`岫岩玉,簡稱岫玉,因產遼寧省岫岩縣而得名。這種玉石的主要品種表面看來,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組成的礦物和硬度則不同。組成岫玉的主要礦物是蛇紋石。成分中常含有二價鐵、三價鐵,還混有錳、鋁、鎳、鈷等雜質,這些混入物使岫岩玉具有各種顏色。岫玉的顏色有白、黃、淡黃、粉紅、淺綠、綠、翠綠、暗綠、褐綠及其它雜色。其中常以綠色調為主,顏色介於青玉和碧玉之間。組成岫玉的蛇紋石礦物,通常佔85%以上,常見少量方解石、透閃石等其它礦物。透閃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岫玉的五質非常細膩,半透明至不透明,蠟狀至油脂光澤。硬度2.5~5.5,比重2.5~2.8。蛇紋石礦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紋石是鎂質碳酸鹽岩、鎂質基性宕、超基性岩的交代蝕變礦物,也可與滑石、綠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質同翡翠和軟玉極易區分,主要是光澤(老帶油脂光澤)和硬度的不同。
南方玉開采史不詳,因產於廣東省信宜縣泗流地區,故又稱「信宜玉」。玉質大多數由蛇紋石組成,並含有少量金雲母、滑石、方解石、透閃石、綠泥石、綠簾石等。因含雜質多,顏色常與岫玉不同,色調暗綠至褐綠。同時產出的地質條件與岫玉也有差別,它產於雲母片岩和條帶狀混合片麻岩組成的地層中,玉石礦體下面常有0.2~5.5米厚的滑石層。
祁連玉產祁連山,玉色暗綠,帶有較多的黑色臟點,岫玉和南方玉沒有這一特點。
京黃玉淡黃色,也由蛇紋石組成,因產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觸變質大理岩中而得名。本世紀60年代發現,歷史上是否開采過,情況不明。因產量過少,現已停采。
安綠石也是蛇紋石玉質,因首次發現於吉林集安縣的綠水河而得名。產於蛇紋石化大理岩古老的地層中。玉質較純,細膩光潔,蘋果綠至墨綠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與岫玉相似的蛇紋石玉石還有不少產地和品種。因此,當我們鑒別新石器時代以來屬於這類玉質的玉器時,切不可輕易斷定玉質的來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蘇吳縣草鞋山、張陵山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中,經鑒定有一件玉管為蛇紋石玉石,就不是遼寧產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蘇鎮江的產物。
四、藍田玉
藍田玉的名稱初見於《漢書·地理志》,美玉產自「京北(今西安北)藍田山」。其後,《後漢書·外戚傳》、張衡《西京賦》、《廣雅》、《水經注》和《元和郡縣圖志》等古書,都有藍田產玉的記載。至明萬曆年間,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稱:「所謂藍田,即蔥嶺(昆侖山)出玉之別名,而後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也。」從此引起後世人的紛爭,有的說藍田根本不產玉,有的說即使產玉可能是萊玉(色綠似菜葉的玉石)。近些年,陝西地質工作者在藍田發現了蛇紋石化大理岩玉料,認為它就是古代記載的藍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報》)。這一發現不僅引起了尋找珠玉原料的地質界重視,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興趣。1982年,地質礦產部地質博物館,展出了上述藍田玉的原石。這種蛇紋石化強烈時,局部已經變成與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質從外觀上看,有黃色、淺綠色等不均勻的色調,並伴隨淺白色的大理岩。這種玉石雖然不很美觀,但因為藍田地處西安古城附近,玉質硬度為4左右,容易加工.
五、南陽玉
南陽玉因產河南省南陽而得名,又因礦區在南陽的獨山,故又稱「獨山玉」。
南陽玉色澤鮮艷,質地比較細膩,光澤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國人曾稱其為「南陽翡翠」,蘇聯地質學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陽玉歸屬於翡翠類型的玉石礦床。據河南地質工作者近幾年的研究,探明南陽玉是一種蝕變斜長岩,組成礦物除斜長石外,還有黝簾石、綠簾石、透閃石、絹雲母、黑雲母和榍石等。經過顯微鏡鑒定,玉質含有多種蝕變礦物,蝕變作用以黝簾石化、綠簾石化和透閃石化為主。由於玉石中含各種金屬雜質電素離子),所以玉質的顏色有多種色調,以綠、白、雜色為主,也見有紫、藍、黃等色.
六、綠松石
綠松石是由細小的綠松石礦物為主組成的隱晶質緻密塊體,含有銅、鋁和水的磷酸鹽,通常產於次生淺成礦床中。多呈天藍色、暗藍色、藍綠色和綠色,風化強烈的呈綠白色。具有柔和的蠟狀光澤。硬度6,比重2.6~2.8。平均折光率1.61~1.63。
綠松石在我國也是古老的傳統玉石,早在新石器時代,它同青玉、瑪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裝飾品。據《中國古代礦業開發史》一書中的統計,從新石器晚期的齊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到南北朝時代的墓葬中,有多處發現過綠松石裝飾品.
七、瑪瑙
瑪瑙由於紋帶美麗,自古就被人們飾用。出土玉器中,常見成串的瑪瑙珠,以項飾為多。
組成瑪瑙的細小礦物除玉髓外,有時也見少量蛋白石或隱晶質微粒狀石英。嚴格地說,沒有紋帶花紋的特徵,不能稱瑪瑙,只能稱玉髓。現今市場上一些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也稱為「瑪瑙」,這同古代瑪瑙的含義是不相符的。瑪瑙純者為白色,因含其它金屬元素(如Fe、Ni等)出現灰、褐、紅、藍、綠、翠綠、粉綠、黑等色,有時幾種顏色相雜或相間出現。瑪瑙塊體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硬度6.5~7,比重2.65。
瑪瑙依其紋帶花紋的粗細和形態分有許多品種。紋帶呈「縞」狀者稱「縞瑪瑙」,其中有紅色紋帶者最珍貴,稱為「紅縞瑪瑙」。此外尚有「帶狀瑪瑙」、「城砦瑪瑙」、「曇瑪瑙」、「苔蘚瑪瑙」、「錦紅瑪瑙」、「合子瑪瑙」、「醬斑瑪瑙」、「柏枝瑪瑙」、「曲蟮瑪瑙」、「水膽瑪瑙」等品種(見李時珍《本草綱目》)。
在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據顏色的不同,有「紅玉髓」、「綠玉髓」(亦稱英卡石)、「蔥綠玉髓」、「血玉髓」(亦稱血石)和「
⑤ 福建翔奧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福建翔奧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是2010-12-2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金岩路157號2號樓5層504~507單元。
福建翔奧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104567305243G,企業法人施佳麗,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福建翔奧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機電產品、監控設備、儀器儀表、水泵、閥門、消防器材及設備、電梯、建築材料、五金交電(不含電動自行車)、紡織品、工藝品、節能產品、電子產品、機械設備、摩托車配件、汽車配件、紙、紙製品、裝飾材料、衛生潔具、金屬材料(不含稀貴金屬)、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及易制毒化學品)、日用百貨、文化用品、家用電器的批發、代購代銷;機電設備的安裝、保養。(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建翔奧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⑥ 玉器的種類有哪些
1、按質地:
①硬玉,中國俗稱 「翡翠」。
②軟玉,中國傳統的玉料。
2、按產地
①岫岩玉:
簡稱岫玉,因產遼寧省岫岩縣而得名。
②南陽玉:
因產河南省南陽而得名,又因礦區在南陽的獨山,故又稱「獨山玉」。
③藍田玉:
李商隱有詩曰: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④綠松石:
是由細小的綠松石礦物為主組成的隱晶質緻密塊體,含有銅、鋁和水的磷酸鹽,通常產於次生淺成礦床中。
3、按用途
玉器可分為玉兵器、玉工具、禮器玉、喪葬玉、佩飾玉、玉器皿和玉擺件等幾大類。
(6)金岩貴金屬擴展閱讀
古玉器的經濟價值:
1)玉器作為聚斂財富的手段、顯示富貴的一種標志,在新石器時代已見端倪,如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2)商代,已用玉作幣,以玉作交換和貢品。
3)西周,"玉璋價值80朋"相當於10塊良田的價格。
4)春秋時期,名貴的玉器價值連城,出現以玉熄戰事、以玉求寬釋、以玉得官爵;以白玉為幣。爭玉,戰爭,割地相讓。
5)宋代,已有玉肆經營玉器。
6)明代以後,玉器商店更多。
7)到清朝,玉器身價普遍升高,有"古銅舊玉無身價"之說。
參考資料
網路-玉器
⑦ 玉石分幾種如何鑒別
常見的玉石有:硬玉(寶石學名叫翡翠)/軟玉(商業名叫新疆玉或和闐玉)/蛇紋石質玉石(如岫玉,藍田玉等等)/獨山玉(黝簾石化斜長岩)/石英岩質玉石(如東陵石/木變石/芙蓉石/京白玉等等)/非晶質二氧化硅玉石(歐泊)/隱晶質石英岩質玉石(如瑪瑙/玉髓等等)/青金岩(如青金石和方鈉石)/綠松石/薔薇輝石(寶石學名叫桃花玉)/酸性火山岩(如黑耀石/梅花玉)/孔雀石和硅孔雀石/菱錳礦(商業名叫紅紋石)/丁香紫玉(鋰雲母岩)等等三十幾種.
而每種的鑒定方法都完全不同,不可一概而論.
至於樓上的所說的"寶石"則是指單晶體礦物,而非集合體礦物(玉石),因此是廢話了!
我是學寶石鑒定的科班出身,如果還有不明,就到網路貼吧"寶石"吧來找我吧!
http://post..com/f?ct=&tn=&rn=&pn=&lm=&sc=&kw=%B1%A6%CA%AF&rs2=0&myselectvalue=1&word=%B1%A6%CA%AF&tb=on
⑧ 玉石分為幾個種類什麼「種」最有價值
從西方寶石文化的角度講,玉有軟、硬兩種,平常說的玉多指軟玉。屬於最常見珠寶(Jewel)之一。
軟玉:亦稱角閃石,硬度為摩氏6-6.5,比重為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鈣的纖維礦物。軟玉的產地,以中國的和闐地區最為有名。軟玉的色澤較接近於油脂的凝脂美,純者色白,細膩溫潤。其次軟玉含有少量的氧化金屬離子而呈現青、綠、黃等色。
(8)金岩貴金屬擴展閱讀:
硬玉標准
1.顏色:綠色最好。最好的綠色翡翠是正陽綠(指鮮艷翠綠色)。
2.種類:最好的翡翠是「玻璃種」又稱「靈地兒翡翠」。通透程度十分高。
3.坑 一般老坑比新坑好,籽料比山料和半山料好,半山料比山料好。
4.大小越大越好。當前大塊的翡翠少見了。
軟玉標准
1.白色最佳,羊脂玉為最佳。其它各色也有佳品。黃玉紫玉色濃的好,墨玉墨點多的好。玉顏色內蘊通透的好。
2.種類:和田玉最佳,其它玉種亦有佳品。
3.歷史:古玉最佳。關於古玉的劃分標准,有人認為民國時的玉為古玉,有人認為漢以前的玉為古玉。鄙人拙見:把明以前的玉劃分為為古玉較好。
4.雕工:軟玉硬玉不同,軟玉更注重雕工的。
玉石——網路
⑨ 金岩貴金屬怎麼樣
金岩貴金屬平台就是騙子,我就是在那被騙的,還有和我一樣在那被騙的網友么,我們聯合起來維權,把騙我們的錢退回來,56234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