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量外匯儲備可以穩定貨幣匯率,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當貨幣貶值時,可以運用外匯儲備承托貨幣。第二,一定程度的外匯儲備,可以提高國家的信貸評級,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因為該國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作為後盾,投資風險相對減低,能給予投資者信心,吸引外資。第三,金融和經濟風險減低,代表金融及經濟體系相對地穩健。第四,外匯儲備可作投資收息,令外匯得以增值,雖然這並不是持有外匯的原意,卻是政府的一個收入來源。
㈡ 外匯儲備對人民幣價值的穩定有什麼作用
你的問題包含了三個問題,細說起來不是一天一夜可以說完的問題,但是簡單的回答的話可以將你的問題分為以下三個問題:
一。人民幣升值貶值的條件。二。外匯的五大作用中對本幣的穩定的作用。三。幣種穩定的條件。
綜合來說這不是一個好講而且能講清楚的問題,更准確的說他是對事物的一種判斷結果,
第一個問題人民幣升值貶值的條件
對於不同匯率體制的國家,匯率的形成機制是不同的。我國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以美元等一籃子貨幣為參考。央行是制定匯率政策的機構,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就是一要參考一籃子貨幣,如果他國貨幣都貶值,那麼會影響我國,這個決定因素在於人民幣的購買力。如果同樣的東西,在美國1美元,在我國要7元,那麼匯率就是1:7。
具體因素包括: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外匯匯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變動決定匯率的中長期走勢。
二、國民收入。一般講,國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費水平提高,對本幣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果貨幣供給不變,對本幣的額外需求將提高本幣價值,造成外匯貶值。當然,國民收入的變動引起匯率是貶或升,要取決於國民收入變動的原因。如果國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給而提高,則在一個較長時間內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得以加強,外匯匯率就會下跌。如果國民收入因擴大政府開支或擴大總需求而提高,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超額的需求必然要通過擴大進口來滿足,這就使外匯需求增加,外匯匯率就會上漲。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是影響匯率變化的基礎。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過多,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一國的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使貨幣對內貶值,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因為匯率是兩國幣值的對比,發行貨幣過多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因此在該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時,就要付出比原來多的該國貨幣。
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將改變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對債券收益、外幣價值的預期。通貨膨脹造成國內物價上漲,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出口虧損,進口有利。在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需求增加,本國貨幣需要減少,從而引起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相反,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降低,外匯匯率一般會下跌。
四、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是決定貨幣價值、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更有價值。通常貨幣供給減少與銀根緊縮、信貸緊縮相伴而行,從而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下降,商品價格也下降,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如果貨幣供給增加,超額貨幣則以通貨膨脹形式表現出來,本國商品價格上漲,購買力下降,這將會促進相對低廉的外國商品大量進口,外匯匯率將上漲。
五、財政收支一國的財政收支狀況對國際收支有很大影響。財政赤字擴大,將增加總需求,常常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及通貨膨脹加劇,結果本幣購買力下降,外匯需求增加,進而推動匯率上漲。當然,如果財政赤字擴大時,在貨幣政策方面輔之以嚴格控制貨幣量、提高利率的舉措,反而會吸引外資流入,使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六、利率
利率在一定條件下對匯率的短期影響很大。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差異引起資金特別是短期資金的流動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國利率差異大於兩國遠期、即期匯率差異,資金便會由利率較低的國家流向利率較高的國家,從而有利於利率較高國家的國際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對匯率雖有一定的影響,但從決定匯率升降趨勢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匯率的變動起暫時的影響。
七、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
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的變動。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央行都盡力協調各國間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力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達到支持本國貨幣穩定的目的,中央銀行影響外匯市場的主要手段是:調整本國的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影響匯率;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對資本流動實行外匯管制。
八、投機活動與市場心理預期
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越演越烈,投機者往往擁有雄厚的實力,可以在外匯市場上推波助瀾,使匯率的變動遠遠偏離其均衡水平。投機者常利用市場順勢對某一幣種發動攻擊,攻勢之強,使各國央行甚至西方七國央行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也難以阻擋。過度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阻礙正常的外匯交易,歪曲外匯供求關系。
另外,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包括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技術分析員、資金交易員等每天致力於匯市走勢的研究,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及對市場交易人員心理的影響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當市場預計某種貨幣趨跌時,交易者會大量拋售該貨幣,造成該貨幣匯率下浮的事實;反之,當人們預計某種貨幣趨於堅挺時,又會大量買進該種貨幣,使其匯率上揚。由於公眾預期具有投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加劇了匯率短期波動的振盪。
九、政治與突發因素
由於資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發性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戰爭、經濟制裁和自然災害等。另外,西方國家大選也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與突發事件因其突發性及臨時性,使市場難以預測,故容易對市場構成沖擊波,一旦市場對消息作出反應並將其消化後,原有消息的影響力就大為削弱。
第二個問題:外匯的五大作用中對本幣的穩定的作用
簡單的來講可以說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就像我們的存摺,也可以說成是水庫,充當一個穩壓器的作用。
第三個問題:幣種穩定的條件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第一個問題的反方向就是貨幣的穩定條件,但是外匯儲備狀況是外匯交易基本分析的一個重要因素,其重要功能就是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一國的貨幣穩定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特定市場條件下其外匯儲備所能保證的外匯流動性。從國際經驗看,即使一國的貨幣符合所有理論所設定匯率穩定的條件,但是,如果這一貨幣遭受到投機力量的沖擊,且在短期內不能滿足外匯市場上突然擴大的外匯流動,這一貨幣也只好貶值。從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看,在濃厚的投機氛圍下,缺乏耐心的國民和謹慎的外國投資者常常喪失對貨幣的信心,成為推動外匯市場劇烈波動的致命力量。在這一力量的推動下,政府維護匯率的努力實際遠在儲備降為零之前就已經被迫放棄。
外債的結構和水平也是外匯交易基本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個國家對外有負債,必然要影響外匯市場;如果外債的管理失當,其外匯儲備的抵禦力將要被削弱,對貨幣的穩定性會帶來沖擊。許多國家如阿根廷、巴西等的外債數額超過其儲備額,其初始的想法是外債會保持流動。但是,在特定的市場條件下,如果該國通過國際市場大規模融資的努力失敗,失去了原來的融資渠道(這也正是東南亞貨幣危機和阿根廷金融危機中所出現過的),就只能通過動用外匯儲備來滿足流動性,維持市場信心,外匯儲備的穩定能力就會受到挑戰。從國際經驗看,在外債管理失當導致匯率波動時,受沖擊貨幣的匯率常常被低估。低估的程度主要取決於經濟制度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性。而若一國的短期外債居多,那將直接沖擊外匯儲備。而如果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援」,貨幣大幅貶值在除了承受基金組織貸款的商業條件外,還要承受額外的調整負擔。
所以綜上所述外匯儲備對人民幣價值的穩定作用在第一條當中;人民幣升值賣入大量外匯嗎貶值買入大量外匯么,這一小問的答案沒有您說的那麼簡單,您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至於發行量的增大隻能在貨幣當量大於時按照計算量適度發行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不能起到決定作用!!
回答完畢,謝謝!!
㈢ 為了維持匯率穩定,拋出外匯儲備或買入外匯儲備是什麼意思
外匯其實也就跟普通商品一樣符合價值規律,你賣出越多,它就降價,買進越多,價格就升高。就這么簡單的道理。所以拋出外匯儲備時該外匯價格就降低(相對本國貨幣),那就相當於本國貨幣升值了。買入就相反了。
㈣ 外匯儲備如何穩定本國貨幣的匯率,謝謝
外匯儲備主要為政府持有的外幣資產,其作用是作為投資,以及在有需要時用作進行金融交易,以支持當地貨幣匯率。
每個國家,理論上都會維持一定金額的外匯儲備,至於外匯儲備的多少,取決於其國家經濟因素,例如國民經濟發展規模和速度、經濟開放程度、對外貿易發展狀況、利用外資和國際融資的能力以及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等等。 當外匯市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時,內地會釋出人民幣吸納市場上的超額外匯供應,而吸納得來的外匯將被撥入外匯儲備,所以內地多年來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到現在內地的外匯儲備總額在全球排名第一。
持有大量外匯儲備,對國家有利有弊,因為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經濟因素,所以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要判斷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過剩還是不足,首要條件是了解該國家的經濟因素及其發展路向。 中央調控穩定匯率 總括來說,內地持有大量外匯儲備,作用可以歸納為四個。
第一,大量外匯儲備可以穩定貨幣匯率,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當貨幣貶值時,可以運用外匯儲備承托貨幣;
第二,一定程度的外匯儲備,可以提高國家的信貸評級,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因為該國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作為後盾,投資風險相對減低,能給予投資者信心,吸引外資;
第三,金融和經濟風險減低,代表金融及經濟體系相對地穩健;
第四,外匯儲備可作投資收息,令外匯得以增值,雖然這並不是持有外匯的原意,卻是政府的一個收入來源。
㈤ 請問為什麼外匯儲備可以穩定匯率
數字貨幣里的TUSD也是有穩定效果的
㈥ 怎樣穩定人民幣匯率並確保外匯儲備
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有條件保持穩定
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或面臨短期壓力,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或英鎊等其他貨幣走弱的情況下,美元進一步走強將使人民幣承壓,但預計人民幣匯率將大體穩定。
截至10月7日,全國已有20個城市出台了以「限購限貸」為主要手段的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對於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對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的影響,李佩珈表示,這將使得過快的房地產價格上漲勢頭得到遏制,部分投資性資金可能從樓市退出轉向全球配置資產,進而加大人民幣匯率走貶和資本外流壓力,這也表現在近期離岸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上。10月7日,離岸人民幣匯率為6.7092,比節前最後一天貶值5.07%。
在剛剛結束的2016年第四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努力在提高匯率靈活性和保持匯率穩定之間尋求平衡,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近期資本外流壓力有所緩解,考慮到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常賬戶持續保持順差,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將向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外匯儲備下降態勢可控。」李佩珈表示,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這將為各國央行調整外匯儲備幣種結構提供更多選擇,也為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提供了新的機遇。預計到2020年,央行以及主權財富基金持有的人民幣將增加至5000億美元,持有我國境內債券的比重有望達到5%至8%,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量的佔比將由目前的5%提升至15%左右。
此外,李佩珈認為,考慮到我國貿易順差仍呈現增長態勢,這將有助於我國外匯儲備保持穩定。數據顯示,2016年8月末,我國貿易順差為2.3萬億元人民幣,相比上年同期增長3.3%。李佩珈表示,預計2016年底,貿易順差仍將保持約3%的增速,這將使得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重維持在2.8%左右的水平,這些因素都將為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穩定創造條件。
㈦ 為什麼大量的外匯儲備能穩定匯率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我們國家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而我國的匯率主要是跟美元的比率,所以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平衡作用,你自己思考吧.
㈧ 外匯儲備是如何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匯率是兩個國家之前的貨幣的比值。這個可以通過供求關系來解釋,舉個例子:
假定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6:1,現在因為某種原因人民幣貶值到了7:1,也就是說,市場上對人民幣的需求變少了,相對的對美元的需求增加了,說白一點,市場上沒有人要人民幣了,都開始要美元了,於是中國央行通過外匯市場,用手中大量的美元在市場上 拋出美元買進人民幣。這樣一來增加了市場中對人民幣的需求,二來增加了美元的供給,使人民幣相對於美元重新開始變得值錢。
㈨ 外匯儲備安全與匯率穩定安全哪個更重要
匯率是兩個國家之前的貨幣的比值。這個可以通過供求關系來解釋,舉個例子:
假定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6:1,現在因為某種原因人民幣貶值到了7:1,也就是說,市場上對人民幣的需求變少了,相對的對美元的需求增加了,說白一點,市場上沒有人要人民幣了,都開始要美元了,於是中國央行通過外匯市場,用手中大量的美元在市場上 拋出美元買進人民幣。這樣一來增加了市場中對人民幣的需求,二來增加了美元的供給,使人民幣相對於美元重新開始變得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