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匯黑天鵝事件是怎麼回事
來源於一個典故:歐洲人以前沒有見過黑天鵝,認為世界上只有白天鵝.知道歐洲人到了澳大利亞,發現真的有黑天鵝。外匯市場里比如英國脫歐事件,就是黑天鵝事件,引起了外匯市場劇烈波動,有人一夜暴富,有人...
❷ 全球外匯交易中有哪些比較經典的事件和人物
近幾年經典的事件當然是著名的黑天鵝事件——瑞郎事件,2015年1月16日,2016年6月英國脫歐,歐元兌瑞士法郎的匯率大幅度貶值。英鎊在亞洲早盤中閃崩。經典人物:喬治·索羅、邁克爾·馬庫斯、Paul Tudor Jones、巴菲特等等這些都是金融行業響當當的人物。了解外匯行業過往新聞可在匯聊頭條和匯魂周刊里查閱
❸ 外匯市場發生過哪些黑天鵝事件
2016年10月7日英鎊閃崩黑天鵝事件
2016年6月24日英國退歐黑天鵝事件
2015年7月20日黃金黑天鵝事件
2015年1月15日 瑞士法郎黑天鵝事件
2014年12月15日 盧布暴跌黑天鵝事件
以上是近幾年來世界上影響最為廣泛的黑天鵝事件。
❹ 外匯黑天鵝事件近年來有哪些
1. 亞洲金融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從1997年7月開始,一系列的貨幣貶值,東亞和東南亞金融都受到沖擊。
這一次的黑天鵝事件從泰國泰銖貶值開始,在泰國政府宣布泰銖與美元脫鉤,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
宣布當天泰銖就貶值了20%。這一危機的背後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泰國外匯政策不當的因素,也有國際游資的沖擊。
國際炒家橫掃東南亞之後往東亞發展,每掃過一國,該國貨幣大幅貶值,馬幣林吉特、新加坡元、菲律賓比索、印尼盾等等無一倖免於難。
這場金融危機使得大部分東亞貨幣貶值38%、國際股市暴跌60%、多國社會秩序陷入混亂、甚至政權更迭。
最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救援貸款,對東亞各國實施經濟救援和干預,才阻止了這一危機。
2. 互聯網泡沫破裂
互聯網泡沫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相關的企業呈指數級增長。
低利借款、廉價資產、市場過度自信和純粹投機共同吹起了這次泡沫。
風險投資家們爭先恐後地投資每一個互聯網相關的企業。
這些企業燒錢圈地的商業模式決定了他們在幾年內無法盈利,而投資者們卻都忽略了這一基本面只顧盲目追捧,在這些企業上市第一天股價就可以翻三到四倍。
2000年3月10日,戴爾、思科這樣領頭企業的股票突然出現了大量賣單,引起了投資者的恐慌。
僅僅在幾周之內,股市跌去了10%的市值。隨著資本市場的枯竭,燒錢圈地的互聯網企業難以為繼。
這些數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在幾個月內變得毫無價值。到2001年底,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紛紛倒閉,數萬億美元的投資全都打了水漂。
3. 「9.11」恐怖襲擊事件
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遭到被劫持的民航客機撞擊後倒塌,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也遭客機襲擊導致局部結構損壞並坍塌。
一時間,舉世震驚。
美國股市休市了四個工作日,直到2001年9月17日才恢復,恢復當天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7.1%,標普500指數下跌5%。
僅僅5個交易日,股市縮水1.4萬億。
這一襲擊造成的直接損失1780億,間接損失不計其數。恐怖主義也成了全球經濟的黑天鵝。
4. 全球金融危機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擁有25000名員工的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債務高達6190億美元。
10月全球股市市場縮水了10萬億美元,美國次貸危機最終演變成了全球金融危機。
2001年美國經濟經歷了短暫衰退後,美聯儲為了提供流動性,在一年半之內連續降息11次。
低利貸款燃起了普通群眾——其中不乏缺乏穩定收入甚至沒有收入的人——買房的沖動,進而推高了房價。
寬松的信貸環境加上住房市場的持續繁榮,使得高收益的次級按揭貸款成了新的投資沃土。
這還不夠,銀行家們採取了30-40倍杠桿投資次級貸,瘋狂攫取利潤。
然而好景不長,美聯儲提高利率、房價攀升至高點,2007年次貸危機浮出水面。
為了應對這一危機,各國央行統一步調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美國政府通過了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
這場次貸危機可以說是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
5.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歐債危機始於2008年,冰島的銀行體系率先崩潰。
2009年10月希臘被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主權信用評級,歐債危機正式爆發,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義大利等國相繼爆出財政問題。
歐洲各國債務危機的起因也許各不相同,但歐債危機的主要原因有
1、歐元體制先天存在弊端;
2、歐盟各成員國協調不夠;
3、預防機制不健全。
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引發的大衰退,以及房地產泡沫的破裂等因素都加劇了歐債危機。
2010年後歐洲主要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救助計劃,歐盟、歐洲央行及IMF也提供了大額資金援助。
而接受救助的幾個重債國家必須進行經濟改革,實施了一系列緊縮政策。
在接受救助的三年後,2013年底,愛爾蘭成為首個推出救助的歐元區國家,西班牙、葡萄牙也陸續退出救助計劃,標志著這一輪危機緩解。
6. 福島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0級大地震,繼發生海嘯,導致世界最大的在役核電站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外泄,該事故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被評為最高級7級,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等級相同。
受此影響,全球股市震動。
英國富時100指數應聲下跌近200點,法國CAC40指數下跌3.5%,德國DAX30指數下跌4%,道瓊斯指數開盤後立刻跳水290點。
日經225指數在開盤當天下跌6.18%,第二天再下跌10%。
日本央行緊急向市場投放26萬億日元資金,以保持充足的流動性。
現在的投資者更關注全球格局,一次天災引發的事故就有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震動。
7. 油價暴跌
2014年6月開始,石油價格在半年內從每桶100美元下跌至60美元。
石油是支撐俄羅斯、伊朗等出口大國的主要經濟來源,也是中東國家穩定的重要保障。
導致油價下跌的因素除了石油需求的減少、頁岩油產量的增加外還可能存在政治因素。目前石油價格在50美元徘徊。
8. 中國股災
2015年上半年股市如火如荼,前五個月新開賬戶超過3000萬,到了6月股市泡沫開始破裂,A股在一個月內跌去三分之一的市值。
就在黑色星期一前一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0.1610跌至0.1564,跌幅達2.86%。
這一次的股災在經濟下行的大前提下,清理場外配資、傘形信託導致杠桿資金連環爆倉,發生股市大規模踩踏,同時IPO的加快發行也抽走了大量資金,降低了場內流動性。
2016年1月4日A股首個實施熔斷機制的交易日,A股下跌7%,1月7日開盤不到半個小時A股再次熔斷提前收盤。
政策因素再次引發股市大震盪。
9. 英國脫歐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決定退出歐盟。
英國脫歐是基於提高全球競爭力、擺脫歐債危機的拖累和歐盟規章的掣肘等考量。
然後長期來看,脫歐將使得英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大打折扣。
全球市場對英國脫歐之後的發展並不樂觀,英鎊應聲大跌,兌美元匯率跌幅超過11%,是有史以來最大單天跌幅。
❺ 外匯為什麼會受各國事件影響
因為事件會影響經濟運行,嚴重的甚至會改變經濟狀況。國王金融外匯可以提供外匯行情資訊全天播報,隨時掌控市場動向。
❻ 請列舉20世紀90年代一些重大國際金融事件,並說明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影響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
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6)外匯最嚴重的事件擴展閱讀
影響
(一) 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收支的影響
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一國的進出口貿易。一國貨幣的對外貶值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抑制進口。反之,如果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即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匯率變動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如同其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二)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一是對貿易品價格的影響;二是對非貿易品價格的影響。
(三)匯率變動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本幣對外貶值後,單位外幣能摺合更多的本幣,
這樣就會促使外國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本流出減少;二是如果出現本幣對外價值將貶未貶、外匯匯價將升未升的情況,則會通過影響人們對匯率的預期,進而引起本國資本外逃。
(四)匯率變化對外匯儲備的影響。貨幣貶值對一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匯率的頻繁波動將影響儲備貨幣的地位。
❼ 外匯的歷史有重大的事件嗎
外匯市場作為全球最大、最公平的投資市場,以前只面對銀行和金融公司的投資領域開放,而隨著外匯市場的發展,現在向全球的個人投資者開放,使個人得到與銀行和大金融集團平等的獲利機會。 1980年3月 隨著計算機及相關技術的問世,跨國資本流動加速,將亞、歐、美等洲時區連成一片,外匯交易量從80年代中期的每天約700億美元飆升至亞洲第一的外匯市場。 1990年5月 日本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更是在1990年股市泡沫破滅後迅速成長,並很快超越股票投資成為本國最大的金融投資產品,日本並晉升為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外匯市場 2005年7月 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居民年度購匯額達2萬美金 2006年10月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建行、中國工商銀行陸續推行外匯保證金業務,隨著中國加入WTO,金融行業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可經營人民幣業務居民年度購匯額由2萬美金提高到5萬美金
❽ 為什麼一般外匯重大事件平台喜歡調杠桿,有道理嗎
重大事件行情波動非常大,為避免穿倉,一般會調低杠桿。比如平台50倍杠桿,行情瞬間波動2%滿倉的客戶自有資金就全部虧完了。如果行情瞬間波動了3%,平台來不及強平,那麼這多餘的虧損可能就是平台的風險了。當然,以上假設是在你的單子真實進入市場的前提下,根本不進入的就另說了。
所以調低杠桿既是控制交易者風險,也是控制平台自身風險。
投資交易中,不建議用過高的杠桿,一般建議不超過50%,另外外匯交易也可以選擇更加正規的期貨公司,資金實力雄厚,成本也會低很多。祝您投資順利
❾ 20世紀90年代的一些重大金融事件
剛剛過去的20世紀90年代,整個國際金融頜城動盪不安,危機疊起。從北歐銀行業的倒閉到歐洲貨幣危機入墨西哥金融危機到巴林銀行的倒閉、大和銀行的巨額虧損,再到亞洲金融危機,無不令人觸目驚心。
90年代以來的幾次重大國際金融動盪事件中,外匯投機的確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外匯投機是一個遠期的外匯交易概念,它納粹是為了外匯波動差價而進行的一種外匯買賣。其交易目的不是真實的外匯,而是為了未來匯率波動的差價而進行的買空或賣空。一般來說,判斷某種外匯未來看漲的一方為多頭,其具體操作辦法是買空(即低買高賣),這在國外又稱公牛;而判斷某種外匯未來看跌的一方則為空頭,其具體操作是賣空(即高賣低買),這在國外又稱為熊。當這種外匯到期上漲則多頭方盈利,反之則空頭方盈利。目前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橫沖直撞的對沖基金無非就是這兩種投機的對做,以對沖其風險。但由於其具有杠桿效應,因而對國際金融的沖擊更大。在歐洲貨幣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和泰國金融危機中京羅斯做的都是空頭,判斷英鎊、里拉、墨西哥比索和泰林等要貶值,在其沒有貶值之前先拋售大量籌碼,待其貶值以後再以低價吸進籌碼還貸,從而從中獲利。縱觀國際投機資本的炒作,其攻擊一國貨幣(假如泰殊未來有貶值的預期)的途徑一般可通過以下三種方法:一是投機者從泰國商業銀行拆入大量的泰鐵,然後到外匯市場上全盤拋售泰林換取美元,由此引發市場的「羊群效應」,其他市場參與者紛紛效尤,使秦鐵匯率逐步下跌後則以低價買回素昧,部分還貸部分盈利;二是投機者從銀行同業拆入泰林,拋售泰殊的同時,買入泰殊兌美元的期貨合同,吉泰鐵上漲則賣家賺錢,若秦殊下跌則買家用較不值錢的秦鐵結算合同從而賺錢;三是投機者在攻擊匯率時,同時在股市做空,購入或在股指期貨市場拋空,即使匯率因央行干預不變,投機者仍可在股市或股指期貨市場中盈利,即(l)股市上拋空~投機攻擊~利率提高~股市下挫~股市購入;(2)投機攻擊~利率提高~股市下跌~股市購入~投機退出~利率下降~股價上升~股市拋售;(3)期市上拋空股指期貨合約~股指期貨合約下跌~平倉股指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