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垃圾焚燒發電廠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1 垃圾焚燒煙氣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1.1 酸性氣體焚燒煙氣中的酸性氣體主要由SOX、NOX、HCl、HF組成,均來源於相應垃圾組分的燃燒。SOX主要由SO2構成,產生於含硫化合物焚燒氧化所致。NOX包括NO、NO2、N2O3等,主要由垃圾中含氮化合物分解轉換或由空氣中的氮在燃燒過程中高溫氧化生成。HCl來源於氯化物,如PVC、像膠、皮革,廚余中的NaCl以及KCl等。焚燒煙氣中HCl氣體的濃度相對較高,往往在400~1200 ppm。 SOX與NOx的濃度相對較低[1]。所以HCl是垃圾焚燒煙氣中主要的污染氣體。HCl氣體對人體有較強的傷害性。據全球污染排放評估組織(GEIA )測算,全世界每年由生活垃圾焚燒向環境排放的HCl氣體達218 kg之多,相當於每人每年僅通過垃圾焚燒向大氣排放了0.42 kg HCl [2]。HCl氣體會對余熱鍋爐受熱面和監測儀表產生高低溫腐蝕,影響余熱鍋爐安全並限制了過熱蒸汽參數的提高;HCl氣體的存在升高了煙氣露點,導致排煙溫度升高,降低鍋爐熱效率 [3];氯源在一定條件下與重金屬反應生成低沸點的金屬氯化物,從而加劇了重金屬的揮發,導致重金屬在飛灰上的富集,增加飛灰毒性 [4];HCl氣體能促進氯酚、氯苯、氯苯並呋喃等「三致」有機物的生成,而且PVC裂解後生成的HCl被認為能促進多環芳烴(PAHs)的生成[5]。因此,有效去除HCl氣體直接關繫到焚燒系統的安全和環保運行。1.2 有機類污染物有機類污染物主要是指在環境中濃度雖然很低,但毒性很大,直接危害人類健康的二惡英類化合物,其主要成分為多氯二苯並二惡英(PCDDs)和多氯二苯並呋喃(PCDFs)。通常認為,垃圾的焚燒是環境中此類化合物產生的主要來源[6,7]。垃圾焚燒爐中二惡英有兩種成因:一是垃圾自身含有微量的二惡英類物質,二是焚燒爐在垃圾燃燒過程中產生二惡英,其形成機理概括起來有三種[8,9]: (1)高溫合成。在垃圾進入焚燒爐的初期乾燥階段,除水分外,含碳氫成分的低沸點有機物揮發後,與空氣中的氧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形成暫時缺氧狀況,使部分有機物同氯化氫反應,生成二惡英; (2)從頭(denovo)合成。通過de novo合成反應形成二惡英。即在低溫(250~350℃)條件下,大分子碳(殘碳)與飛灰基質中的有機或無機氯在飛灰表面反應,生成二惡英; (3)前驅物合成。不完全燃燒及飛灰表面的不均勻催化反應,可形成多種有機氣相前驅物,如多氯苯酚和聚氯乙烯,前驅物分子在燃燒過程中通過重排、自由基縮合、脫氯及其它化學反應生成二惡英。1.3 顆粒物及重金屬垃圾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細小顆粒物。同時,垃圾中原有的顆粒物在爐膛內被氣流揚起並隨焚燒氣排出。垃圾中可燃組分因燃燒不完全會形成黑煙,黑煙中含有大量的碳粒子。顆粒物的粒徑越小越容易進入肺泡,危害也就越大。細小顆粒物中會含有Cr、Cu、Ni、Pb、Zn、Mn、Sb、Cd、Se等重金屬,其中對人體危害大的重金屬如Cr、Cd、Ni、Pb、Se等主要集中於小於3 μm[10]的顆粒物中。因此,在去除顆粒物的同時,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重金屬的危害。2垃圾焚燒煙氣污染控制垃圾焚燒生成的污染物來源於垃圾組分,其存在形式及數量與焚燒條件和凈化系統密切相關。從污染物的產生及其排放過程看,控制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次污染可以採取以下措施。2.1控制煙氣污染物的產生根據煙氣污染物的形成機理,控制垃圾焚燒條件,使燃燒處於良好狀態,從而減少有害物質的生成。運用合適的爐膛和爐排結構,使垃圾在焚燒爐得以充分燃燒。煙氣中CO的濃度是衡量垃圾充分燃燒的指標之一,CO濃度越低說明燃燒越充分,比較理想的CO濃度指標是低於60 mg/m3。焚燒爐內煙氣出口溫度不低於850 ℃,煙氣在爐膛及二次燃燒室內的停留時間不小於2 S,O2的濃度不少於6%,並合理控制助燃空氣的風量、溫度和注入位置。在爐內噴入固硫固氯劑CaCO3或CaO可降低氯化物和硫化物對高溫受熱面的高溫腐蝕及對大氣的二次污染。燃燒過程中NOX與二惡英的控制條件矛盾,一般在燃燒實際運行中保證在垃圾可燃組分充分燃燒的基礎上再兼顧NOX的產生。國外的處理措施是在煙氣處理系統中增加脫硝裝置。2.2 煙氣凈化處理煙氣凈化系統是城市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的關鍵,煙氣凈化後各種污染物的排放濃度應達到國標GWKB3-2000的規定。煙氣凈化一般主要有由脫酸,除塵,活性炭吸附三個部分組成。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工藝主要是半干法/干法+布袋除塵器,其中脫酸技術是垃圾焚燒煙氣凈化系統的核心。2.2.1脫 酸酸性氣體HCl、SOx、HF主要通過濕法、干法或半干法中Ca(OH)2、NaOH等鹼性物質中和吸收來去除。其中,濕法技術效率高,可達97%以上,但有大量污水排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干法技術無污水排放,但脫除效率僅達60%~70%。半干法技術有較高的脫除效率(可達90%左右),葯品用量少,且無污水排放,因此為煙氣脫酸的主要適用技術。半干法脫酸裝置一般設置在除塵器之前,主要包括給料系統、混合系統和反應系統。脫酸劑CaO在給料系統生成粉狀Ca(OH)2,再進入混合系統與煙氣及少量的水充分混合,最後以噴霧狀進入反應系統。HCl、SOx、HF等酸性成分被吸收,生成中性、乾燥的細小固體顆粒,隨煙氣進入下一步凈化系統。主要反應有:2HCl+Ca(OH)2=CaCl2+2H2O (1)SO2+Ca(OH)2=CaSO3+H2O (2)2.2.2除 塵除塵器是煙氣凈化系統的末端設備,國標GB18485-2001中規定生活垃圾焚燒爐除塵裝置必須採用袋式除塵器。袋式除塵器不僅收捕一般顆粒物,而且能收捕揮發性重金屬或其氯化物、硫酸鹽或氧化物所凝結成直徑≤0.5 μm的氣溶膠,還能收捕吸附在灰分或活性炭顆粒上的二惡英等有機類污染物。袋式除塵系統中的布袋是由不同材料的纖維製成濾布,對尾氣進行過濾,達到除塵及吸附二惡英的目的。煙塵顆粒在濾布表面堆積形成緻密的薄層,因此布袋式除塵器對粉塵去除率一般都很高。受布袋材料的耐熱強度限制,尾氣溫度一般須控制在250 ℃左右,低於二惡英的再合成溫度。2.2.3活性炭吸附目前國內外垃圾焚燒煙氣處理中,對二惡英的處理主要採用活性炭吸附。活性炭不僅可以吸附二惡英還能有效去除重金屬等物質。由於飛灰的比表面積很大,對二惡英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導致飛灰中二惡英濃度很高,通常占焚燒過程二惡英總排放量的70%左右[。-
⑵ 電子廢棄物的處理措施
作為資源的綜合體,電子廢物蘊藏著眾多珍貴的資源,對於電子廢物的再利用、循環利用是解決資源緊缺及環境污染等問題的重要途徑。通過提高資源利用率,變廢為寶,充分發揮包括電子廢物在內的各類廢物資源的作用,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的方式之一。
在國外,處理電子垃圾是一項專業性很強、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而我國的拆解作坊往往是利用強酸溶解並提取貴金屬,廢液往往未經任何處理便直接排放。在財富迅速積累的同時,大量有害物質也源源不斷地釋放到環境中。
目前我國已進入電器淘汰高峰期。早在2003年起,我國每年至少有600萬台洗衣機、500萬台電視機、400萬台電冰箱面臨報廢。另外廢舊汽車、電動車等也是電子垃圾的一個重要來源。
一些正規企業如戴爾、惠普等已建立相對完善的回收制度,但所佔比例極小。舊電器主要湧向了兩個渠道:收垃圾的小販和拆解作坊。小販收來的舊電器一般有兩個出路:能用的改裝之後再賣到農村,這些電器既存在安全隱患,又給家電市場帶來沖擊;不能用的,把玻璃、塑料等能賣錢的賣了,其餘的當垃圾扔掉。最後,這些包含大量有害物質的廢物多會被當做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燒。
拆解作坊相對於小販來說比較高級一些,但也不外乎採用最原始的人工敲打辦法,把拆下的電機等價值較高的零件集中賣掉,其餘的按廢鐵、塑料等廢品出售;對完全不能用的電子廢棄物,如冰箱、空調機中的製冷劑則任意傾倒。美國每年大約有50%~80%的電子垃圾被「出口」的方式也大致如是。
電子廢棄物包含多種有害物質,所以不能簡單地將它送到垃圾焚燒爐進行焚燒。另外,電子廢棄物中也包含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屬於可回收垃圾。做好回收利用,可以變廢為寶。
通過人工拆解和機械拆解分揀,對電子廢棄物進行綜合處理,不僅會保護自然環境,而且能夠對某些資源進行回收再利用,達成降低元器件製造成本的目的。
⑶ 廢棄的電子產品稱為電子垃圾,其中含鉛、汞等有害物質、危害嚴重.下列對電子垃圾處理應予提倡的是(
①電子產品里含有很多砷、鎘、鉛等重金屬,還含有難降解的有毒物質,填埋會造成地下水污染,故①錯誤;
②改進生產工藝,減少有害物質使用,可以減少電子垃圾的排放,故②正確;
③電子產品填埋和焚燒都會造成地下水污染或大氣污染,因為其中含有很多塑料、貴金屬、有色金屬等可以回收利用,故③正確;
④電子垃圾焚燒處理造成大氣污染,故④錯誤;
故選D.
⑷ 電子垃圾最好的處理方法是誰什麼
一、化學處理
電子廢棄物的化學處理也稱濕法處理,將破碎後的電子廢棄物顆粒投入到酸陛或鹼性的液體中,浸出液再經過萃取、沉澱、置換、離子交換、過濾以及蒸餾等一系列的過程最終得到高品位的金屬。但在化學處理的過程中要使用強酸和劇毒的氟化物等,會產生大量的廢液,並排放有毒氣體,對環境產生的危害較大。
火法處理火法處理是將電子廢棄物焚燒、熔煉、燒結、熔融等,去除塑料和其他有機成分富集金屬的方法。火法處理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從資源回收、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來看,這些方法都難以推廣。我國廣東貴嶼鎮等採取的就是這兩種對環境危害較大的處理方法,給當地的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二、機械處理
電子廢棄物的機械處理是運用各組分之間物理性質差異進行分選的方法,包括拆卸、破碎、分選等步驟,
分選處理後的物質再經過後續處理可分別獲得金屬、塑料、玻璃等再生原料。這種處理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不易造成二次污染,易實現規模化等優勢,是目前各國開發的熱點。
三、微生物處理
利用微生物浸取金等貴金屬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提取低含量物料中貴金屬的新技術。利用微生物的活動使得金等貴金屬合金中其它非貴金屬氧化成為可溶物而進入溶液,使貴金屬裸露出來以便於回收。生物技術提取金等貴金屬具有工藝簡單、費用低、操作簡單的優點,但浸取時間較長。h.brandl等利用氧化亞鐵硫桿菌對經過粉碎預處理的電子廢棄物碎塊進行浸出試驗,在選定的溫度、ph、投加量下,可以浸出超過90%的cu,zn和ni,pb以pbso4的形式穩定在沉澱物中。
⑸ 電子垃圾處理工藝誰知道
火法工藝、濕法工藝,含金銀廢料處理的原料、設備、原理以及提純的工藝,我建議你上
中國電子廢料網
看下,專門的電子垃圾處理技術,而且不收費,只要注冊登錄即可免費查看。不過普通會員每天只能看5篇,呵呵。
⑹ 電子垃圾提煉黃金對身體環境等危害大嗎
真的,危害巨大,所用化學品是劇毒的,象氰化物等,它可以和金形成絡合物而分離黃金.
⑺ 電子垃圾提煉黃金需要那些化工原料
是真的。
一種是焚燒提純法,這種方法最古老,提純的效率不大,主要是在一些露天的場所會採用,但此方法對環境污染較大,通常會在廢舊電子產品上噴灑汽油、煤油等助燃液體,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氣,且未燃燒完成的廢舊電子產品除貴金屬之外也會產生大量有機物浮渣,超標的貴金屬鉛等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會逃逸到空氣中使得空氣進行二次污染,當然這種方法目前使用的人也比較少了。
而另外一種方法則相對更加實用一些,高溫液體提純法,主要是用強酸性溶液將電路板中的貴金屬與矽片進行分離,如現在主流的王水法、鉛汞法與硫脲法等,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較好的提取電路板上的金、銀、銅等貴金屬元素。以PC電腦的CPU處理器來講,提煉CPU中的黃金其實步驟並不復雜,將玻璃容器中倒上40%左右的硝酸,將拆解下來的CPU浸泡在容器當中,直到腳針完全溶解,鍍金成針狀浮在水中,進行過濾後利用王水進行二次提純方可提煉到想要的黃金貴金屬元素。
雖然通過強酸液體提純的方法可以將廢舊電子產品的貴金屬提煉出來,但依舊不適合大規模的金屬回收。廢舊電子產品由於單品貴金屬純度含量不等,焚燒產生二次污染,氯化氫雖然提煉純度高,但本身氯化氫屬於劇毒物質,國家嚴格管控,技術瓶頸也是目前是致使大規模電子產品回收的巨大障礙之一,由此可見,為了逃避相關部門打擊,小作坊提純黃金游擊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輕松逃避罰款打擊,且提純門檻低,非法獲利高,遍地開花的非法煉金游擊隊現象存在也屬正常現象。
⑻ 焚燒垃圾發電,燒出的氣體是如何處理的
垃圾焚燒發電是把垃圾焚燒廠和垃圾焚燒設備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工作。生活垃圾焚燒煙氣中的二惡英是近幾年來世界各國所普遍關心的問題。二惡英類劇毒物質對環境造成很大危害,有效控制二惡英類物質的產生與擴散,直接關繫到垃圾焚燒及垃圾發電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二惡英的分子結構為1個或2個氧原子連接2個被氯取代的苯環。兩個氧原子連結的稱為多氯二苯並二惡英(PCDD,Polycholoro diabenzo-p-dioxin),一個氧原子的稱為多氯二苯並呋喃統稱二惡英(dioxin)。毒性最強的2,3,7,8-PCDD的毒性為氰化鉀的160倍。
控氣型熱解焚燒爐將焚燒過程分為二級燃燒室,一燃室進行垃圾熱分解溫度控制為700℃以內,讓垃圾在缺氧狀態下低溫分解,這時金屬Cu、Fe、Al等金屬元素不會被氧化,因而不會有 的產生,會大大減少二惡英的量;同時,由於HCl的產生量受殘氧濃度的影響,因而缺氧燃燒會減少HCl的產生;並且 自還原氣氛下也難以大量生成。由於控氣型垃圾焚燒爐是固體床,所以不會產生煙塵,不會有未燃盡的殘碳進入二燃室。
⑼ 易拉罐等金屬垃圾如果被送去垃圾發電廠焚燒會有什麼後果
放心好了,在進入爐子前就已經分離出來了,即使真的進了,那也會融化變形,和其它灰燼混在一起,最後填埋了。
⑽ 求從電子廢棄物中提取貴金屬
1.1 物理方法
機械法的常規步驟有:拆卸、破碎、分選和金屬的後續處理
1.2 化學方法
1.2.1火法冶金
主要有焚燒熔出工藝、高溫氧化、熔煉工藝、浮渣技術、電弧爐燒結工藝等
1.2.2 濕法回收
傳統濕法冶金技術(如浸出、溶劑萃取、離子交換、沉澱、還原或電積等)及若干新工藝(如電化學技術和聯用工藝)等。近些年來,濕法回收技術中用於提取貴金屬的主要是氰化法和溶劑萃取法。
氰化法(鹼浸法) 採用直接從原料中浸出特定金屬,即對磨細的電子廢棄物用氰化鈉溶液浸泡並通入空氣,加入生石灰或氫氧化鈉調節pH值,使金粒溶解於溶液中。溶液分離後用鋅絲置換,得
沉澱並用酸洗得粗金。氰化法提取黃金收率高,達90%以上,成本較低,設備簡單。缺點是氰化物毒性大
溶劑萃取法是用於貴金屬萃取的一種常用方法。萃取法一般包括萃取和反萃取。萃取法的研究
通常大多集中於萃取劑的選擇和萃取條件的優化。常用的萃取劑有:陰離子交換萃取劑I有報道
指出,利用含三異辛胺(N235)的陰離子交換萃取體系從廢舊電子線路板中提取銅,得到了99.06%的硫酸銅晶體。中性含磷萃取劑:如磷酸三丁酯(TBP),可從氰化液中選擇萃取金 ,具
有很高的載金能力。中性含硫萃取劑I如硫醚RSR),用於鉑族金屬的萃取。中性含氧萃取劑:
如用仲胺醇萃取劑N2125自鹽酸介質中萃取金,金的萃取率達97.50% ;再如用甲基異丁酮(MIBK)萃取劑從含金、鉑、,鈀的貴液中萃取金,萃取率可達99% 以上 ]。鰲合萃取劑:如噻吩甲醯三氟乙醯基丙酮(1-rA)和肟類萃取劑(LIX)等。前者已被成功用於從固液基質中萃取鑭系和錒
系金屬¨。。;後者據文獻報道ll¨,用LIX79萃取劑從含Fe(Ⅱ)、Cu(I)、Ni(Ⅱ)、Ag(I)和zn(Ⅱ)(NaCN=1000 mg/L)的溶液中分離萃取Au(I),可達到90% ~95% 的萃取率。有機羧酸:如近年研究出的仲壬基苯氧基乙酸¨ 等。環酯類石炭酸萃取劑:特別適於金的萃取,實驗中金的萃取率可高達99%[1 。胺類萃取劑:據報道Ll ,採用四元氨鹽萃取劑(ODMBAC)從鹽酸介質中萃取Au(Ⅲ),萃取率達95% 以上。其他萃取劑還有如璜酸萃取劑、大環多元醚類萃取劑以及用於協同萃取的萃取劑等。
2.2 生物法
利用細菌浸取金等貴金屬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用於提取低含量物料中貴金屬的新方法。
2.3 液膜萃取
液膜由膜溶劑(成膜的基體物質)、表面活性劑(分子中含有親水基和疏水基兩個部分的化合
物)、流動載體和內相試劑組成。液膜分離機理:
(1)單純遷移:單純靠待分離的不同組分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擴散系數的不同導致透過膜的速度
不同來實現分離,
(2)滴內化學反應:在溶質的接受相內添加與溶質能發生化學反應的試劑,使溶質先溶解在膜
溶劑中,然後擴散到膜表面和內相試劑反應。反應生成一種不能逆擴散透過膜的新產物。
(3)膜相化學反應:在膜相中加入一種流動載體,載體分子先在液膜的料液(外相)側選擇
性地與某種溶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中間產物,然後這種中間產物擴散到膜的另一側,與液膜內相試劑作用,並把該溶質釋放出來,這樣溶質就被從外相轉入到內相。
——————————————————————————————————————————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