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什麼會議影響外匯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什麼會議影響外匯

發布時間: 2021-06-09 18:20:41

外匯管制會帶來哪些消極影響

1.匯率扭曲,不利於資源合理配置
無論是政府規定官方匯率,還是政府限制外匯買賣,都會使匯率偏離市場均衡匯率。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匯率扭曲主要表現在本幣匯率過高。這可能是由於政府為本幣規定了偏高的官方牌價,也可能是由於政府對外匯供求施加限制的結果。這種扭曲的匯率對資源配置有不利影響。首先,它會打擊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在發達國家普遍對農產品出口提供巨額補貼的情況下,世界農產品市場價格已經偏低;高估本幣匯率進一步降低了進口農產品的本幣價格,使發展中國家該國農產品價格隨之下降,這是許多發展中國家農業發展緩慢、城鄉差別較大的重要原因。其次,高估本幣匯率會普遍性地打擊該國的出口產業和進口替代產業,因為它抬高了該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並壓低了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最後,從世界范圍來看,匯率是指引國際資本流動的價格信號之一,匯率的扭曲使人們難以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本幣匯率過高不利於吸引外資,它使外資只能支配較少數量的該國實際資源;從長遠來看,這不利於該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提高。
2.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進程
從世界范圍來看,外匯管制阻礙著自由多邊結算體系的形成,自然阻礙了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正常進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高估本幣匯率和限制外匯自由交易會打擊出口企業的創匯積極性,而外匯短缺也影響該國進口貿易的發展。限制資本外流和限制投資收益迴流的做法也會打擊外商對該國投資的積極性。許多國家的經驗證明,要打破國際收支逆差、外匯儲備不足、外匯管制、對外開放程度低、經濟發展速度慢之間的惡性循環,需要在逐步取消外匯管制上尋找突破口。
3.出現外匯黑市,而且外匯官價和黑市並存可能帶來權錢交易
當外匯牌價被顯著壓低之時,就很難避免外匯黑市的出現。當外匯黑市規模較大時,政府甚至不得不開放外匯調劑市場,使該國出現合法的雙軌制匯率。為了以較低的官價購買外匯,某些個人和企業可能向掌握外匯配給權的官員行賄,助長社會的腐敗風氣。

⑵ 外匯市場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1、經濟形勢

一國綜合經濟的好壞,是影響本國貨幣最主要的因素。外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就是一國的經濟水平、利率水平等。經濟形勢對貨幣對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2、政治局勢

不管是國際正式局勢還是國內正式局勢,只要有變動,就會對匯率產生較大的影響。國內外局勢穩定,匯率才穩定;國內外局勢不穩定,常有暴亂、黨派斗爭等,匯率自然不會穩定。

3、軍事動態

一般來說戰爭、暴動等造成居民人身威脅的地區,將會對貨幣的匯率造成負面影響,所以時局動盪、戰爭不斷的國家貨幣匯率也就較低。

4、政府政策

政府或者央行推行的財政政策對貨幣匯率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5、市場參與心理

外匯市場中外匯交易者的數量是龐大的,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比如當多數投資者意識到某國貨幣升值的情況下,他們就會形成共識,在一定時間內會控制匯率的變化。

6、重大突發事件

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比如美國911時間讓美元在短期內大幅貶值。

⑶ 哪些信息和新聞會對外匯產生影響呢

只要是涉及到各國央行的信息大都會對外匯產生影響,因為各國央行對該國貨幣雖有掌控權。如中國銀行出台什麼貨幣政策了,美聯儲主席有什麼舉動啦。

⑷ 什麼時候會導致外匯儲備增加,影響外匯儲備的因素有哪些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分析稱,主要有四大因素:

一是企業和居民持匯意願增強。一直以來主要由央行集中持有官方外匯儲備,現在正轉由央行和民間共同持有。外匯儲備的減少部分體現了公共部門與民間部門之間資產負債表的置換,符合「藏匯於民」的改革方向;

二是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8月11日,中國宣布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所升溫,購匯量大增。為此,央行在外匯市場進行操作,向市場提供外匯流動性,也影響了外匯儲備規模;

三是過去一年裡,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產折算成美元縮水,造成了外匯儲備的賬面價值下降,但並非是真實的損失;

四是外匯儲備的投資損益。由於外匯儲備中含有債券股票等資產,每個月的投資損益也會引起外匯儲備量的變動。

⑸ 哪些因素會影響外匯市場走勢

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
政治局勢:
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匯率穩定;局勢動盪則匯率下跌。所需要關注的方麵包括國際關系、黨派斗爭、重要政府官員情況等經濟形勢: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該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軍事動態:
戰爭、局部沖突、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該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市場心理:
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於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投機交易:
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游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於其交易額非常巨大,並多採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如量子基金阻擊英鎊、泰珠,使其匯率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等。
突發事件:
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其造成結果的程度,也將對匯率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如911事件使美元在短期內大幅貶值等。

⑹ 外匯交易:哪些因素會影響外匯市場走勢

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
政治局勢: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匯率穩定;局勢動盪則匯率下跌。所需要關注的方麵包括國際關系、黨派斗爭、重要政府官員情況等
經濟形勢: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該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軍事動態:戰爭、局部沖突、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政府、央行政策: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該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市場心理: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於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投機交易: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游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於其交易額非常巨大,並多採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如量子基金阻擊英鎊、泰珠,使其匯率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等。
突發事件: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其造成結果的程度,也將對匯率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如911事件使美元在短期內大幅貶值等。

⑺ 影響外匯匯率的七大組織是哪些

一、八國集團(G8)。全稱是「八國首腦會議」,在1997年,美國柯林頓總統以東道主身份邀請葉利欽正式參加會議,首次和七國集團以「八國首腦會議」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自此之後,結束了「七國首腦會議」時代,成為「八國首腦會議」。二、歐洲銀行(ECB)。它在1998年正式成立,職能是維護貨幣穩定,管理主導利率、貨幣儲備,制定發行歐洲貨幣政策,它獨立於歐盟機構和各國政府以外,是唯一一個可以在歐盟內部發行歐元的機構。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雖然屬於聯合國其中一個機構,但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是在1945年正式成立。四、歐佩克(OPEC),全稱「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在該組織中,成員國石油蘊藏幾乎是世界石油蘊藏77%,石油產量佔全球產量40%。黃金、石油、美元是全球重要戰略性資源,所以說在該組織中石油政策和美元匯率息息相關。五、日本財政部,它在外匯市場中最活躍,其主要工作職能是運用日元政策干預外匯市場。六、美聯儲(Fed),全稱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和美國中央銀行有些相似,它完全獨立制定貨幣政策,保證經濟獲得最大程度上良性增長。七、美國財政部,職能是處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事物、征稅、償討債務,制定關於經濟、財政、稅務等政策,進行國際財務交易。

⑻ 政治為什麼會影響外匯求告知,謝謝!

政治事件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比股票、債券等市場要大得多。當某一件重大國際事件發生時,外匯市場的漲落幅度會經常性地超過股市和債券市場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外匯作為國際性流動的資產,在動盪的政治格局下所面臨的風險會比其他資產大;而外匯市場的流動速度快,又進一步使外匯市場在政治局面動盪時更加劇烈地波動。
外匯市場的政治風險主要有政局不穩引起經濟政策變化、國有化措施等。從具體形式來看,有大選、戰爭、政變、邊界沖突等。從資本安全形度出發,由於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軍事強國,其經濟也仍處於領先地位,所以,一般政治動盪產生後,美元就會起到「避風港」的作用,會立刻走強。政治事件經常是突發性事件,出乎外匯市場的意料,這又使外匯市場的現貨價格異常劇烈地波動,其波動幅度大大超過外匯價格的長期波動幅度。下面選擇蘇聯8.19事件、英國1992年大選和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計劃為例子,說明政治事件對外匯市場短期走勢影響的一些規律。
蘇聯1991年8.19事件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從1991年下半年開始,美元對幾乎所有的主要外匯都呈弱勢。但是,蘇聯8.19事件使這走勢完全打亂,而事件失敗後,又使走勢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美元又一路走弱,到第二年1月才止跌回升。
外匯市場在蘇聯8.19事件前後的波動完全說明了美元作為「避風港」貨幣的作用。在8.19事件發生以前,外匯市場已在流傳蘇聯政局不穩的消息,美元連續7天小漲,但誰也沒有預料到會有突發事件發生。到8月19日,當外匯市場所有交易者的計算機屏幕上打出「蘇聯發生政變」的字樣時,便立刻出現一片恐慌性地買美元風。以英鎊為例,英鎊對美元的匯率在短短的幾分鍾內從1英鎊兌1.6633美元猛跌至1.6130,跌幅達3.1%。第二天,外匯市場又隨著弋爾巴喬夫失去聯系、發動事件者似乎難以控制局勢等消息的不斷出現而漲漲落落。到第三天,8.19事件宣告失敗,外匯市場立刻拋出美元。同樣以英鎊為例,英鎊對美元的匯率從1.6363美元漲到1.6915,猛漲3.4%,使英鎊又同其他外匯一起,開始了對美元的匯價一路上揚的走勢。
蘇聯8.19事件期間外匯市場的走勢表明,外匯價格的變動有其內在的規律。短期的突發性事件會引起外匯的現貨價格明顯地背離其長期的均衡價。但是,在事件過後,外匯走勢又按照其長期均衡價格的方向移動。一般來說,短期的價格變動至多會修正長期外匯均衡價格的方向,卻很難改變或徹底扭轉它的長期波動趨勢。
至於在政治性突發事件發生時,外匯市場的波動幅度的極限有多大,始終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一般認為,在突發性事件發生時,外匯價格的波動完全由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決定,取決於人們對這一事件的承受能力。這種解釋在實際運用中說服力不強。但是,技術分析專家卻認為,外匯對美元的匯率在突發事件時能跌多少,完全是有規律可循的。以蘇聯8.19事件為例,英鎊對美元的匯價之所以跌至1.6130時止跌回升,完全是因為這一點是近5年來英鎊對美元匯率移動平均線的底部,英鎊對美元的匯率不太可能一次就穿過這條線,以後蘇聯8.19事件失敗,更說明這一點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