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一些經濟規模較小的經濟體如香港地區、新加坡採用浮動匯率制度
香港並非採用浮動匯率制,從一九八三年開始,香港政府就開始實行聯系匯率制,即固定匯率制,將港幣與美元掛鉤。香港屬於較小的經濟體,如果沒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維護其幣值穩定,其貨幣很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沖擊。九八年金融風暴就是個明顯的例子,索羅斯的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席捲東亞、東南亞各國各地區,但是到了香港,卻大敗而歸,第一,香港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當然還有第二第三,這里暫且不表。如果當年香港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與之應戰周旋,估計香港的今天早就臭了。在香港,聯系匯率穩定了其幣值,外匯儲備減低了其受外來因素沖擊的可能性。八三年香港採用聯系匯率的原因,與香港前途有關系,當時我方提出九七收回香港,香港股市大跌,港幣大跌,樓市大跌。港英政府為了維護香港利益,不得不採用聯系匯率制度,因為在此之前,香港一貫實行的都是「積極的不幹預政策」,而聯系匯率,打破了這個政策底線,之後九八金融風暴,特區政府再一次打破「積極的不幹預政策」這一行之有效的既定政策,破壞了香港的美譽,但是維護了香港的利益。索羅斯為此大罵香港特區政府幹預市場,這是後話了。關於匯率,本幣過強,抑制出口,蠶食外儲,抑制出口,將造成企業倒閉,工人失業,零八零九年的美國金融海嘯就是例子,我國貨幣過強,出口不暢,僅廣東省就有一千四五百家企業倒閉,大批工人失業。九八金融風暴時的香港,由於特區政府維護了聯系匯率,使得港幣相對周邊國家和地區貨幣過強,造成通貨收縮,香港百業蕭條,大批市民或失業、或減少工時、或放無薪假期,從而進一步使香港經濟惡化。貨幣過低,造成通貨膨脹,使人民的購買力大大降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就是最好的例證。新加波與香港的情況雷同,它1967年6月開始,即與馬來西亞和汶萊貨幣掛鉤,實行等值兌換。七三年,馬來西亞政府推出該協議,目前新加波與汶萊繼續執行等值兌換條約。說明新加波也並非實行完全的浮動匯率制度。
❷ 小國開放經濟,資本流動受限,該用什麼匯率制度
資本該是市場經濟中的基本要素,不流動的話,談不上是真正的市場經濟,相應的政策就不再有其原來的經濟學上的意義。
但要是加大貨幣投放,或者改變利率,鬼知道會出何結果。
❸ 小型開放經濟中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應
只說結論(限小型開放經濟):
固定匯率會導致貿易政策的經常性調整,而浮動匯率對於貿易政策變動的敏感性則低的多。
由於匯率隨市場供需變動,浮動匯率小型開放經濟受外部的影響遠遠大於固定匯率,但是是漸進性的,能夠給小型開放經濟中的經濟個體調整適應的過程(惡意的經濟侵略及制裁情況除外),是整個變化表現的比較自然。固定匯率則比較被動,受制於盯住本位幣,一旦本位幣產生波動,小型開放經濟直接被動接受外部的影響,需要貿易政策的經常性調整,以平衡變動。
❹ 1.在小國開放經濟環境中,當其他國家執行緊縮型貨幣政策的時候,會對一個小國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2.如果消
1.這應該是兩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要分固定匯率制下和流動匯率制分析
固定匯率制下,外國貨幣緊縮,則外國產出減少,本國出口增加,產出增加;外國利率低於本國利率資金流入本國,有升值壓力,拋本幣收外匯,利率下降直到利率持平。
浮動匯率制下,外國貨幣緊縮,本國產出增加,外國產出下降。外國利率下降,資金流入本國,本國升值,利率下降,直到兩國利率相等。
2。浮動匯率分三種情況:資金完全不流動,資金完全流動,資金不完全流動
資金完全不流動時,減少消費會導致進口減少,經常賬戶改善,本幣升值,國民收入減少
資本完全流動時,財政政策無效
資本不完全流動時,要比較收入效應和利率效應
收入效應大於利率效應時,本幣升值,國民收入下降
小於時,本幣貶值
等於時,國民收入下降
❺ 在短期經濟模型中,比較開放條件和封閉條件下擴張性貨幣政策對總需求及其組成
這屬於開放經濟下的短期經濟模型問題。
在短期模型中,開放條件和封閉條件下,擴張性貨幣政策都會導致總需求增加,但是這兩種情況的傳導機制是不一樣的。 在封閉經濟條件下,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了利率水平,使得投資增加,從而增加了任何給定的價格水平上的總需求。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利率為世界利率,所以利率不在是關鍵因素,匯率變成了影響總需求的關鍵因素。一旦貨幣供給的增加開始給國內利率以向下的壓力,由於投資者會把資金投到其它地方尋求更高的收益,資本流出該經濟體。資本的流出使外匯市場上本幣的供給增加,進而使本幣貶值,這一貶值使國內產品相對於國外產品更為便宜,從而刺激了凈出口。因此,在一個小型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通過改變匯率而不是改變利率來影響收入,最後的結果也是增加了任何一個價格水平上的總需求。小型完全開放經濟是指一國對外經濟往來的規模較小,其凈出口的變化不會對國際物價產生影響,其對外凈投資的變化也不會對國際利率水平產生影響,而且資本完全流動,因此該經濟的利率是由世界利率決定的,即利率可看成常數。
小型開放經濟中,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無效而貨幣政策有效;在固定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有效而貨幣政策無效。供參考。
❻ 在開放經濟與固定匯率體系下實施貨幣政策是否有效
你好,網路團隊為你解答:
你所提的問題可以用蒙代爾的不可能三角理論解釋,根據蒙代爾的三元悖論,一國的經濟目標有三種:①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②匯率的穩定性;③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但是 一國不可能同時實現貨幣政策獨立性、匯率穩定以及資本自由流動三大金融目標,只能同時選擇其中的兩個。也就是說,資本完全流動(也就是開放經濟)的固定匯率之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和限制。進一步說,貨幣政策的效果也受了很大的削弱。例如,在通貨膨脹情況下本國應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但這會使國外資本流入,央行為維持匯率固定需要投放資金去沖銷外匯,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很容易獲得國外熱錢,這將導致無法達到收縮銀根的目的。也就削弱了貨幣政策的效果。因此開放經濟下固定匯率實施的貨幣政策效果不明顯。也可以看成是無效甚至適得其反
❼ 論述匯率制度選擇與開放宏觀均衡的相關關系。
第一,不同匯率制度下對外經濟失衡的表現不同。固定匯率制下,貨幣當局有義務維護本幣的對外價值,在國際收支失衡時必然進行外匯市場干預,因為外匯儲備金額變動影響了基礎貨幣投放。如果不進行貨幣沖銷,則在國際收支順差時,隨著外匯儲備增加而推動本國LM曲線向右移動,在國際收支逆差時,隨著外匯儲備減少而使IM曲線左移。浮動匯率制下,國際收支順差時本幣對外升值,因為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則隨著貿易逆差進一步惡化,使IS曲線和BP曲線都向左移動。國際收支逆差時本幣對外貶值,具有獎出限入的作用,則隨著貿易逆差改善而同時推動IS曲線和BP曲線右移。
第二,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在不同匯率制度下具有不同效應。實行浮動匯率制,自然比固定匯率制增加了匯率政策這一工具。此外,固定匯率制下,如果以貨幣政策追求內部均衡目標,在不進行貨幣沖銷的情況下,外部經濟狀態的改變將通過貨幣當局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而迫使LM曲線回移,且跨國資本流動程度越高,貨幣政策失效得越快;如果以財政政策追求內部均衡目標,則會由於LM曲線的相應移動而使之政策效果增強,且跨國資本流動程度越高,財政政策的產出放大機制越強。相反,浮動匯率制下,隨著跨國資本流動程度提高,財政政策失效越快,貨幣政策的產出放大機制越強
❽ 一國如何選擇合適的匯率制度
匯率制度又稱匯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指各國或國際社會對於確定、維持、調整與管理匯率的原則、方法、方式和機構等所作出的系統規定。傳統上,按照匯率變動的幅度,匯率制度被分為兩大類型: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每個國家制定或匯率制度,都沒有固定的模式,這需要充分結合本國的基本國情來制定,在選擇匯率制度時,通常會考慮以下因素:
第一,經濟規模與開放程度。如果貿易佔GNP份額很大,那麼貨幣不穩定的成本就會很高,最好採用固定匯率制度。
第二,通貨膨脹率。如果一國的通貨膨脹率比其貿易夥伴高,那麼它的匯率必須浮動,以防止它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如果通貨膨脹的差異適度,那麼最好選用固定匯率制度。
第三,勞動力市場彈性。工資越是具有剛性,就越需要選擇浮動匯率制,以利於經濟更好的對外部沖擊做出反應。
第四,金融市場發育程度。金融市場發育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選擇自由浮動制度時不明智的,因為少量的外幣交易就會引發市場行情的劇烈動盪。
第五,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中央銀行的聲望越差,採用盯住匯率制來建立控制通貨膨脹信心的情況就越普遍。固定匯率制幫助拉丁美洲經濟減緩了通貨膨脹。
第六,資本流動性。一國經濟對國際資本越開放,保持固定匯率制就越難,就越傾向於採用浮動匯率制。
❾ 匯率和經濟開放程度的關系
一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一國經濟對外依賴程度較深,進出口貿易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較大者,匯率變動對該國經濟進程影響就較大:反之,則較小。一國商品生產是否多樣性。匯率變動對生產單一商品的國家的經濟影響較大;對商品生產多樣化的國家影響較小。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系程度。聯系密切的國家影響就較大,對較少參與國際金融市場活動的國家影響就較少。通貨的兌換性。一國貨幣完全自由兌換、在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者,影響就較大;否則影響較小。
❿ 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制度下 減稅對一個效果開放經濟的匯率和產出的影響
我國減稅對於匯率的影響,對人民幣而言是降低了匯率。對於經濟的開放效果貿易額越大,當然損失就越大,這是理論計算。但是,就產品的價格而言,中國的產品相對於美國產品,資本價格不能夠准確體現相互產品的實際價格。在許多意義上,除了貿易資本共贏之外,中國產品的勞動價值含量要遠低於美國產品的勞動價值含量,也就是說生產一個節能燈泡中國花人民幣1元,美國要花最少2元的人民幣。這是由社會制度決定的效果。這個產出的匯率效果資本主義國家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從貿易的實際意義上,都利於中國的開放經濟。中國還是吃小虧而沾大便宜。這一點,美國人無法理解。西方經濟學家們怎樣算也算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