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炒外匯最多的國家是哪些國家
個人覺得美國和日本
2. 外匯管制國家什麼意思
中國的外匯管制是針對商業銀行的一種限制行為。並不是禁止中國居民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外匯保證金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合法的 中國不存在命令禁止居民進行的金融投資。不存在管制。我是外匯經紀人 想做外匯的話找我
3. 人民幣在哪些國家作為外匯儲備
目前,東南亞、東歐、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已經或者正在考慮把人民幣作為官方儲備貨幣。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4. 外匯對一個國家的影響
這些外匯儲備只能說算是中國保證外部經濟安全和進行全球一般性擴張的武器,大量的外匯儲備能保證中國的國際收支不出現問題,擁有強大的國際支付能力,比如大規模的購進資源,海外投資等等,其實是保證匯率市場的金融安全,大量外匯有在匯率市場干預人民幣拋售的能力。但是同樣,大量外匯也會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不過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第三,大量外匯有利於中國進行金融擴張,比如中國可以搞賣方貸款,就像巴基斯坦買中國飛機那樣,中國給貸款也給飛機,這樣看起來似乎很吃虧,其實是一個將外匯資產置換為債權的途徑,好處很多,第一就是為中國產品進行市場開拓,先佔領市場就有先機,第二就是這些債務雖然是美元計價但是這些欠債國家一般是還不了的,這樣中國在後期就可以美債轉人民幣債,或者美債轉股債,轉資源開發權等等。算得上某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第三么,大量外匯可以作為貨幣互換的基礎,在外部經濟安全方面,目前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作用就是對沖貨幣流動性泛濫導致的債務稀釋和損失,實際上隨著歐美日本等國家進行貨幣的超發,中國外匯儲備出現了幾乎一致的大幅提高,雖然比較無奈,不過到底是起了穩定作用。
在資源市場上,大量的外匯基本保證了資源的供給不會出太大的問題,雖然在定價權上中國確實被動,但是重要的是,中國發展的奶不能斷。當然,這個還有另一種用處,就是打擊某些國家的資源購買能力,比如東南亞國家,印度等。對於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擴張也是極為有利的,尤其是進行股權爭奪,不過這樣龐大的外匯,實際上能花的不多。這幾年中國進口大大增多,從經常項目而言,我認為過不了幾年進出口可能就要達到平衡。這些外匯對我國金融市場壓力會大大的增加,我認為中國應該加快離岸金融中心的建設,把這些外匯的相當一部分進行體外循環,可以這樣說,目前通過正常途徑我國消化外匯的能力其實已經開發潛力不大了,我們要想辦法如何將這些外匯引導到別國。在這個方面,我覺得中國可以有很多路,比如和阿拉伯聯盟國家合作,加快進入拉美地區,在海外的金融市場多建立合作合資企業,甚至不惜直接在某些國家的金融市場,比如股市下手。這個些導流流動性進入他國的辦法,需要離岸金融中心配合。不能把洪水裝在自己的池子里,要把洪水裝在別人的池子里,目前中國想搞什麼高風亮節,我認為極為不可取。尤其是在人民幣壓力極大,國內市場壓力也極大的情況下,同時也是龐大的外匯儲備給予我們的極大的空間和權力,美元如果沖不破中國的防線,那麼最後只會迴流淹死美國自己,而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正是修築堤防最好的工具。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5. 國家是否允許進行外匯交易
外匯交易國家是允許的,首先我們可以用既定的事實來說明問題。截止到目前,國內存在幾十家外匯交易平台。最早進入國內的外匯交易商,已經存在12年了,其間成千上萬的客戶進行外匯交易。如果國家禁止外匯交易的話,這些外匯交易商,是不可能存在這么長時間的。國家目前對於外匯交易呈現出越來越開放的狀態,事實上,之前國內有些銀行是提供高杠桿的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後來因為國家對於外匯交易監管並不是很完善(主要因為我國外匯交易起步比較的晚),因此取消了銀行提供的外匯保證金交易。但是隨著人民幣國家化的加深,人民幣也已經加入了貨幣籃子,國家的外匯儲備更是達到了三萬億以上,因此外匯交易必將會越來越開放。
6. 國家為什麼要儲存外匯
國家儲存外匯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通常狀態下,外匯儲備的來源是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集中到本國央行內形成外匯儲備。
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當本國貨幣被大量拋售時,利用外匯儲備買入本國貨幣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所持有的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維持該國貨幣匯率穩定的國際間普遍接受的外國貨幣,是國際儲備的一部分。國際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普通提款權和特別提款權。外匯儲備在儲備資產中最為重要。
(6)外匯國家擴展閱讀:
中國外匯儲備從1994年匯改時的516.2億美元,到1996年的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除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兩到三年間,均保持了較快增速。進入本世紀,隨著中國對外經濟與貿易的快速發展,外匯儲備保持了高速增長,2003、2004、 2007年增速超過40%。
從2006年開始,中國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6月突破2萬億美元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又上漲了1萬億美元。2011年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 30447億美元,同比增長24.4%,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
7. 請問國家批準的外匯平台有那幾家
截止2020年國家沒有正式批准一家外匯平台可以做外匯交易,因為我國是外匯管控制度。 國家默許現在銀行尤其是四大銀行可以通過結售匯的形式對外匯進行外匯買賣。外匯交易就是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進行交換。與其他金融市場不同,外匯市場沒有具體地點,也沒有中央交易所,而是通過銀行、企業和個人間的電子網路進行交易。 "外匯交易"是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外一種貨幣。
關於外匯交易和外匯平台的信息可以咨詢外匯天眼。外匯天眼一經問世便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青睞,在這里用戶和快速查詢到全球的外匯交易平台,避免走近外匯「黑」平台的交易陷阱,同時在外匯天眼用戶還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全球外匯平台動態資訊和監管變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用戶的投資風險。
8. 請問外匯管制國有哪些國家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
2、成本性外匯管制
3、混合性外匯管制
(8)外匯國家擴展閱讀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
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避免該國貨幣供給額的過度膨脹,或外匯儲備的枯竭,對於外匯之持有,對外貿易或資金流動所採取的任何形式的干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管制
9. 世界上目前還有外匯管制的國家或者經濟體有哪些
外匯管制的國家非常多,遍布全球: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
第一類為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國際收支的所有項目,包括經濟項目、資本項目和平衡項目都進行較嚴格的管制。這類國家和地區通常經濟不發達,外匯資金短缺,為了有計劃地組織稀缺的外匯資源並合現運用,調節外匯供求,通過外匯管理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外匯管制措施都比較嚴格。凡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以及多數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緬甸、巴西、哥倫比亞、伊拉克、阿富汗、摩洛哥、查德、獅子山、葡萄牙等國家都屬此類。據統計,這類國家大約有90個。
第二類為名義上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即對非居民往來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付原則上不進行直接管制,盡管事實上還存在一些間接管制。屬於這一類型的主要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瑞士、盧森堡等,還有收支持續順差的國家,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輸出國家。屬於這類的國家和地區約有20多個。
第三類為實行部分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這類國家包括一些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其對外貿易規模較大,有較雄厚的黃金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也較高,如法國、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國。還有一些經濟金融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蓋亞那、牙買加、南非等國。目前,這類國家約有20--30個。
外匯管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國際貨幣制度陷於崩潰,美、法、德、意等參戰國都發生了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本幣對外匯率劇烈波動,大量資本外逃。為集中外匯資財進行戰爭,減緩匯率波動及防止該國資本外流,
外匯管制
各參戰國在戰時都取消了外匯的自由買賣,禁止黃金輸出,實行了外匯管制。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期,很多在戰後取消外匯管制的國家又重新實行外匯管制,一些實行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也紛紛實行外匯管制。1930年土耳其首先實行外匯管制,1932年,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阿根廷等20多個國家也相繼實行了外匯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戰國立即實行全面嚴格的外匯管制。1940年,在100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1個國家沒有正式實行外匯管制,外匯管制范圍也比以前更為廣泛。戰後初期,西歐各國基於普遍存在的「美元荒」等原因,繼續實行外匯管制。50年代後期,西歐各國經濟有所恢復,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從1958年開始,各國不同程度地恢復了貨幣自由兌換,並對國際貿易收支解除外匯管制,但對其他項目的外匯管制仍維持不變。1961年,大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表示承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所規定的義務,即避免外匯限制而實行貨幣自由兌換。但時至90年代,絕大多數國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實行外匯管制,即使名義上完全取消了外匯管制的國家,仍時常對居民的非貿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資本項目收支實行間接的限制。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外匯管制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在經常項目下的外匯買賣和國際結算進行限制。廣義的外匯管制指一國政府對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匯流入和流出的活動進行限制性管理。
外匯管制依照該國法律、政府頒布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規定和條例進行。外匯管制的執行者是政府授權的中央銀行、財政部或另設的其他專門機構,如外匯管理局。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劃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各國的外匯管製法規通常對居民管制較嚴,對非居民管制較松。
外匯管制所針對的物包括外國鈔票和鑄幣、外幣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和黃金;有的國家還涉及白銀、白金和鑽石。
外匯管製法規生效的范圍一般以該國領土為界限。在設立特區的國家中,某些外匯管製法規可能不適用於特區。一個國家對不同國家貨幣的外匯管制寬嚴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外匯管制針對的活動涉及外匯收付、外匯買賣、國際借貸、外匯轉移和使用;該國貨幣匯率的決定;該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以及本幣和黃金、白銀的跨國界流動。
外匯管制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分為價格管制和數量管制兩種類型:前者指對本幣匯率做出的各種限制,後者指外匯配給控制和外匯結匯控制。
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10. 全球主要外匯國家有哪些
包括了美國的美元,中國的人民幣,歐元區的歐元,英國的英鎊,日本的日元,加拿大的加元,澳大利亞的澳元,瑞典的克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