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外幣科目中的匯率差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外幣科目中的匯率差

發布時間: 2021-06-08 16:35:01

① 關於銀行外幣記帳匯率的問題

科目沒錯,但結匯金額不能那麼算,匯兌損益額應是當月銀行的匯率和結匯當天的外匯牌標示的賣出匯率之差
美元後當然要以人民幣列示.

② 有誰知道外幣記帳匯率與調整匯率的差別

指的是財務做帳時發生外幣業務時和月底做帳的時的相關財務處理:

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發生外幣幣業務時,外幣金額摺合為人民幣的記帳匯率採用當用初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外匯牌價中間價。每月終了,未按規定對月末帳面匯率進行調整。10月31日已按10月末國家外匯牌價中間價予以調整(調整匯率)。調整後各外幣帳戶人民幣余額與原帳面余額的差額作為潢競損益,列作財務費用。買賣調劑外匯和用以購買物資,支付費用晨,增設」外匯價差」科目,核算調劑與國家外匯牌價的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在」待攤費用」項目內。

③ 年報中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科目怎麼填列

填列方法如下:

1、根據修訂後財務報表列報准則應用指南,「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將「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其他綜合收益)」;

2、在准則修訂後,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並入「其他綜合收益」項目,不再單獨列示(包括合並報表格式也應做相應調整)。

3、其中,包含於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中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僅包含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部分,歸屬於少數股東的部分仍並入「少數股東權益」項目列報。

(3)外幣科目中的匯率差擴展閱讀: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一個報表項目,並不是一個會計科目。不需要做分錄。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主要來源於對不同會計科目運用匯率不同造成的差額,這些差額直接匯總到所有者權益下的外幣折算差額中,這其實不用編分錄,差多少就補多少,最後是擠出的。

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第十條:「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因此,按照新的會計准則,外幣投入資本屬於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企業收到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採用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不再採用合同約定匯率折算,外幣投入資本與相應的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不產生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④ 收到外幣的匯率與開票外幣匯率之差進入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匯兌損益,
例:
公司出口一批貨物,價值美金112960按7的匯率算的790720,等一月後回款匯率6.9191。
出口時
借:應收外匯帳款USD112960 RMB790720
貸:主營業務收入790720

收到回款時
借:銀行存款780181.11
借:財務費用1400.43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失9138.46
貸:貸應收賬款USD112960 RMB790720

⑤ 外購固定資產入賬時匯率差異怎麼處理。

收貨當月
借:固定資產 1000*6.2938
貸:應付賬款 -美元 1000*6.2938
下月收到發票,匯兌差額借記或貸記財務費用-匯兌差異科目
借:應付賬款-美元 1000*6.2938
財務費用-匯兌差異(即期匯率大於6.2938)
貸 銀行存款 1000*即期匯率
記財務費用-匯兌差異(即期匯率小於6.2938)

⑥ 收匯跟開票之間的匯率差記入什麼會計科目

記入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這個是對的

⑦ 匯率差掛哪能個科目,是要增加收入的

匯率差異通過「財務費用-匯兌損益」進行核算。
減少時: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戶或外幣戶)
增加時: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或外幣戶)
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⑧ 收到外幣的匯率與結匯匯率之差應進入什麼科目

計入「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⑨ 科目余額是外幣, 如果匯率變化怎麼做賬

簡單地說:
如果常年在國外、或者從事對外業務,主要幣種是外幣,平時可以使用外幣做賬,重要會計期間折算成人民幣,
如果外幣收入等僅為企業一部分收入來源,那麼以即期匯率轉換成人民幣記帳。

會計法規:
第十條 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企業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在境外經營不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時,應當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價格水平重述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第十四條 企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 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第十五條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准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財務報表。

⑩ 外幣折算差額怎麼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賬戶

當企業的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和分支機構的記賬本位幣不同於企業的記賬本位幣時,在將企業的境外經營通過合並報表、權益法核算等納入到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時,需要將企業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折算為以企業記賬本位幣反映。

由於資產負債表不同項目採用的折算匯率不同,在折算過程中會產生差額,在合並資產負債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額的變動則構成其他綜合收益,在綜合收益表中列示。

(10)外幣科目中的匯率差擴展閱讀:

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依據:《我國外幣折算方法》)

第九條 企業對於發生的外幣交易,應當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

第十條 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第四章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企業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在境外經營不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時,應當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價格水平重述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第十四條 企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 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第十五條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准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財務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