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為什麼當泰國政府外匯儲備不足的時候,泰銖-美元匯率就奧由固定轉為浮動
泰銖被拋售,泰國政府想固定匯率就要拿美元來買泰銖,沒美元儲備了就只好浮動了
❷ 1997年泰國爆發金融危機外匯儲備急劇下降當時泰國政府可以向某一國際組織求援,這一國際組織簡稱是、
你要的答案可能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❸ 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有關問題===》為什麼泰國政府就宣布把固定匯率變成了浮動匯率,結果泰銖就大量貶值
金融危機之前,泰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房地產等多個市場出現泡沫,泰國實行的是對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也就是美元升值它也跟著,並卻泰國的經濟很依賴進出口業。這時由於美國經濟高速發展,也因為國際炒家如喬治.索羅斯之流觀察到泰國的問題,泰國既實行固定匯率,由於他本國進出口業的高速發展與美元儲備的不足出現矛盾,國際炒家看準機會,同時買進美元和泰銖炒高這兩種貨幣。這是泰國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抬高泰銖,保持與美元的盯住關系,這是索羅斯之流大量拋售泰銖,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由於泰國外匯儲備不足,最終被擠死,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一謀取,保住本國的進出口業。
大概就是這么個過程,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的眼光和魄力確實很厲害
❹ 97東南亞金融危機是怎麼回事拋售泰銖,貶值,用外匯儲備,索羅斯賺了
用少量的美元借入大量的泰銖,然後拋售.
比如借了100泰誅(假設相當於1美元),泰誅被拋售後不值錢了,只需要0.5美元即可買回100泰誅來還錢,這樣就賺了0.5美元了。
❺ 怎麼看泰國將人民幣納為外匯儲備
1、目前泰國外匯儲備大部分都投資在美國、英國、日本和歐洲,中國所佔比重不到1%;
2、雖然比重不高,但說明泰國為了更好地關注中國經濟發展動態、看後中國未來發展;
3、泰國本身抗風險布局,逐步將外匯儲備貨幣種類多樣化,為適應人民幣國際化的變化。
4、人民幣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儲備貨幣,在中國以外人民幣可兌換性的增強也加大了其吸引力。
5、中國經濟即將啟動;
❻ 哪些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厲害,我國的經濟地位也在不斷的提高,很多的國家將人民幣納入了官方外匯儲備,其中有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家。
更有媒體就此預測,人民幣或挑戰世界「第三貨幣」。在人民幣不斷崛起的趨勢下,又一歐洲發達國家也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人民幣正在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和青睞,加之中國積極開放外資與境內市場,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增強。
種種跡象都表明,隨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向更高水平邁進,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加速前行步入快車道。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地位上升對中國和其他國家都有很大的益處。
❼ 98金融危機中泰國 為什麼放棄泰銖與美元掛鉤
我將原理發給你
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投機家炒作泰銖的原理:80年代時候,泰銖與美元保持一定價(相對固定),1美元=24泰銖(大致數),8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良好,泰國經濟發展也好(當時被稱為亞洲經濟發展四小龍之一),一個國家的貨幣幣值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兩者發展均良好,這個相對固定的比價沒有什麼問題.
90年中期,泰國經濟發展緩慢了,美國經濟發展穩定,兩種貨幣還保持相對固定的比價,泰銖的價值明顯被高估了,索羅斯正是利用這個機會,在泰銖沒有貶值之前通過各種渠道借了大量泰銖,借來後兌換成美元(以1美元=24泰銖價格),當借到一定數量後,通過他在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力和泰國與美國的實際經濟狀況,發表演說或其他媒體進行宣傳,引起擁有泰銖的人們在市場上拋售泰銖,當時泰國政府利用外匯儲備在市場上購買泰銖(大概250億美元),用光了儲備還不能維持泰銖穩定,泰國放棄了努力,泰銖貶值.(1美元=40泰銖,這是大致數)
這時索羅斯就拋美元,購泰銖,進行償還,從中獲取借時與還時的差價,1美元賺了16泰銖.這是釘住單一貨幣(美元)匯率制度的問題造成的.
❽ 「泰國的經濟泡沫過於嚴重,並且外匯儲備大量外流,助推了索羅斯狙擊的步伐」,前面的泡沫我能理解,可為
沒有外匯本國經濟就是泡沫本國貨幣會迅速貶值畢竟很多商品在國際貿易上都是用外匯和美元交易能源礦產等
❾ 索羅斯攻擊泰銖 只賺取了幾十億美元 為何說吞掉了泰國10年的經濟成果
沒那麼簡單,要承認索羅斯真是個很偉大的投資家
我簡單概括一下吧,也不是特別了解……
東南亞國家在長期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卻是泡沫經濟和不成熟的金融體制,缺乏足夠的外匯儲備和依靠外債來維持經濟的發展,那麼,在索羅斯的攻擊下,泰銖就會變得不堪一擊,隨之就是東南亞國家貨幣的嚴重貶值,再加上這些國家自身的問題,使得經濟近乎全盤崩潰,這只是經濟方面的影響,更使得泰國政局動盪,這些損失都是災難性的
再把網路里的摘一些
一、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新馬泰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他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1、直接觸發因素包括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
(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太長了,網路比較詳細,貼個連接把
http://ke..com/view/43874.htm
❿ 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泰國沒有外匯儲備來接拋壓,那他們是用什麼來接的
接什麼呀,亞洲金融風暴把東南亞國家搞的至今還沒有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