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直接標價法下匯率與幣值的關系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直接標價法下匯率與幣值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6-08 10:11:03

Ⅰ 間接標價法下,匯率降低,本幣升值還是貶值呢

在間接標價法中,匯率升高表示本幣升值,反之亦然;在直接標價法中,匯率升高表示本幣貶值,反之亦然。

Ⅱ 比較分析在不同的標價法下匯率變化與外匯升貶值之間的關系 跪求!!!

這個非常簡單,外匯報價標價目前主要是兩種形式,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首先,直接標價法也叫應付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基礎貨幣,將其摺合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的標價方法,目前大多數國家採用直接標價法;在這種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反比例關系:本幣升值,匯率下降;本幣貶值,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升值,單位外幣所能換到的本國貨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小;反之,本國貨幣貶值,單位外幣能換到的本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目前日元,瑞朗,加元的匯率都是採用直接標價法的。
例如:
美元/日元(USDJPY)=106.00,表示106.00日元兌換1美元;
美元/加元(USDCAD)=1.0700,表示1.0700加元兌換1美元;
美元/瑞朗(USD/CHF)=1.1400,表示1.1400瑞士法郎兌換1美元.等等。

其次,間接標價法也叫應收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基礎貨幣,將其摺合為一定數額的外國貨幣的標法方法。歐元、英鎊、澳大利亞元採用間接標價法。本國貨幣升值,單位本幣所能換到的外國貨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反之,本國貨幣貶值,單位本幣能換到的外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小。在間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正比例關系:本幣升值,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匯率下降。
例如:
英鎊/美元(GBPUSD)=1.8000,表示1.8000美元兌換一英鎊;
歐元/美元(EUEUSD)=1.4210,表示1.4210美元兌換1歐元;
澳元/美元(AUDUSD)=0.7943,表示0.7943美元兌換1澳大利亞元,等等。
有不明白的再問我!!

Ⅲ .直接標價法下,匯率數額變小,本幣是貶值還是升值舉例說明理由

所謂本幣升值不管是直接標價法還是間接標價法都是指一單位的本國貨幣可以換到更多的他國貨幣.反之即是貶值.
以美國來說, 美元是採用的直接標價法的. 假設現在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為1:7, 即一美元可以換到7元人同幣. 如果匯率數額變小, 假設美元與人民幣匯率變為1:8, 即一美元能換到8元人民幣了, 所以相對美國來說這時美元是升值的, 但同時對中國來說人民幣是貶值的.

Ⅳ 在直接標價法下,如匯率值變小則本幣匯率

所謂本幣升值不管是直接標價法還是間接標價法都是指一單位的本國貨幣可以換到更多的他國貨幣.反之即是貶值.
以美國來說,
美元是採用的直接標價法的.
假設現在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為1:7,
即一美元可以換到7元人同幣.
如果匯率數額變小,
假設美元與人民幣匯率變為1:8,
即一美元能換到8元人民幣了,
所以相對美國來說這時美元是升值的,
但同時對中國來說人民幣是貶值的.

Ⅳ 直接標價法下,匯率上升,本幣是升值還是貶值

在直接標價法時,匯率貶值=匯率上升=貨幣貶值

匯率表示有直接標價與間接標價,直接標價就是以本幣表示單位外幣的價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直接標價法,中國是直接標價法。

匯率的概念來說,是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僅是一個數字而已,可以理解為價格,如1美元=7人民幣,7就是匯率,又稱為外匯匯率,7變為8就是匯率上升,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上升=匯率貶值=本幣貶值。

1955年澳大利亞經濟學家斯旺(Trevor Swan)在闡述一國宏觀經濟的內部和外部均衡目標及相互關系。

以及一國貨幣匯率變動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對內部和外部均衡的影響問題的過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斯旺曲線。主要一國的貨幣價值,國內外物價水平的變化來考察。

因此在理解其解釋中,其"實際匯率貶值"和"名義匯率貶值"前應該加上本幣兩字,即R上升意味著(本幣)實際匯率貶值,可以由(本幣)名義匯率貶值、國內價格水平下降,或國外價格水平上升造成。

(5)直接標價法下匯率與幣值的關系擴展閱讀:

各國的匯率是經常變動的。如果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價格下跌了,則稱為匯率升值。如果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價格上升了,則稱為匯率貶值。

通俗地說,匯率升值是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價值上升了,同樣一單位本國貨幣能買到更多外國貨幣;匯率貶值是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價值下降了,同樣一單位本國貨幣能買到的外國貨幣少了。

例如,如果人民幣對美元的比率變為1美元兌換5元人民幣,則人民幣匯率升值;如果人民幣對美元的比率變為l美元兌換10元人民幣,則人民幣匯率貶值。

在前一種情況下,1元人民幣可以買到0.122美元變為可以買到0.2美元;在後一種情況下,1元人民幣從可以買到0.122美元變為只可以買到0.1美元。

Ⅵ 直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貶值,本幣匯率上升還是下降 百度兩種答案都有。。。求權威答案!謝謝!

舉個例子,貨幣對usd/cny,美元是基準貨幣,人民幣(本幣)是標價貨幣,當匯率上升時,表明1個基準貨幣能兌換更多標價貨幣,基準貨幣對標價貨幣升值,標價貨幣(人民幣)對基準貨幣貶值,這道題中就是本幣貶值。

Ⅶ .匯率變動與貨幣幣值的關系是怎樣的

匯率變動對應著貨幣的貶值和升值。

相關介紹:

上浮(appreciation)與下浮(depreciation)是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變化的兩種形式,在該制度下貨幣匯率隨時常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當外匯求過於供時,其匯率會由下往上升高,稱為上浮,意味著該國貨幣升值。當外匯供過於求時,其匯率就會由上往下降低,稱為下浮,意味著該國貨幣貶值。如果中國貨幣持續上漲就會影響匯率上浮的下浮。

(7)直接標價法下匯率與幣值的關系擴展閱讀

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時,表示使用本國貨幣資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棄使用資金的收益上升,國際短期資本由此趨利而入,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應相對增加。

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導致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當一國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時,外匯市場上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則會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

一般來說,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造成的巨額財政收支逆差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定通貨,而使本國貨幣對外升值。

Ⅷ 為什麼在間接標價法下,外幣幣值上升,而外匯匯率下降呢為什麼成反比呢

匯率代表了兩個國家幣值的兌換率,因此匯率的表示方法必須明確說明,哪一個貨幣是以商品的地位表示,哪一個貨幣是以價格地位表示,即需區分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以本國貨幣來表示每一單位外國貨幣的價格為直接標價法,即外國貨幣是商品地位,本國貨幣是價格地位。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大多數的匯率報價方式採用直接報價法。例如,美元對日元報價110.10,即1美元可換110.10日元,對於日元來說就是直接標價法。人民幣就是使用直接標價法,在銀行牌價中,單位為100外幣/人民幣。
與此相對,每一單位的本國貨幣摺合若干外國貨幣為間接標價法,即本國貨幣的地位是商品,外國貨幣的地位是價格。例如,歐元對美元的報價1.1350,即1歐元可換1.1350美元,對於歐元來說就是間接標價法。歐元、英鎊、澳元、紐西蘭元等採用間接標價法。
如您有進一步了解專業金融市場本外幣資產配置方案,隨時享受交易、行情、咨詢、策略、金融日歷等眾多金融服務,可在應用商城搜索並下載「E融匯」,即可享受全方位個人資產管理優質服務體驗。

Ⅸ 匯率、本幣匯率、外幣匯率的關系,它們與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有關嗎,這五個概念之間又有什麼關系

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摺合本幣較大的匯率稱為買入匯率.(錯誤)
買入匯率(BuyingRate)又叫做買入價,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使用的價格。一般地,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小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匯率,它表示買入一定數額的外匯需要付出多少本國貨幣。因其客戶主要是出口商,幫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