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人民幣升值和外匯儲備的聯系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人民幣升值和外匯儲備的聯系

發布時間: 2021-06-08 03:04:22

A. 人民幣升值與外匯儲備增長關系

1,人民幣升值則意味著外匯貶值
與外匯儲備沒有一定的增減關系,要看經濟體制和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整方向,因為外匯儲備與進出口也有較大的影響
2不全用外匯,佔一定的比例,因為國家開放外匯市場,商業銀行因國際業務的增加而存儲一定量的外匯,保證其業務的正常運行
不僅規范了外匯市場,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

B. 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升值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求大神幫助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外幣貶值,外幣貶值那麼我們的外匯儲備就會縮水,就相當於借給別人的錢已經沒那麼值錢了。至於匯率不是國家規定的,是隨市場調節的,就像商品的價格一樣。只要不是故意多印或少印鈔票,那麼這些都是跟宏觀調控無關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C. 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升值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隨著金本位的消失,世界貨幣體系失去了「黃金紀律」,這就產生了兩大效應:第一,作為霸權國家的美國可以不受黃金儲備的約束而自行決定貨幣的發行數量,各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對美元採取浮動政策,結果,浮動匯率制度開始盛行起來;第二,為了防止浮動過於頻繁,歐洲國家開始推行地區貨幣合作政策來穩定貿易區內的貨幣(外匯)價格,並且最終導致了地區性貨幣的產生。

現在的問題是:處在這樣的一種貨幣體系之中,中國又能做些什麼呢?很顯然,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民幣不是世界的本位貨幣,中國想要自主地決定人民幣的定值(也就是匯率)幾乎是不可能的。此外,我們還應當看到,中國與亞洲國家去建立一種類似於歐元那樣的區域性貨幣,也是風險很大的。中國所在的亞洲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差異很大,在目前階段就連建立共同市場都十分困難,更不用說建立一體化的區域貨幣了。既然如此,那麼當美國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時,中國在現階段的最佳策略顯然是牢牢地釘住世界本位貨幣美元,藉以維持一個穩定的貿易加權的均衡匯率。所以,我們的結論是,所謂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說到底就是釘住世界本位貨幣、維持一種有效的貿易加權匯率。

針對這樣的結論,或許有人會問,市場的作用到哪裡去了呢?我們的回答是,市場的力量只有在市場形成以後才能起作用。在今天的中國,我們所看到是外匯管制、銀行系統與資本市場存在隱患,在這樣的金融環境下怎麼會有健康的市場力量存在呢?更何況,匯率定價涉及到國家利益,面臨著外部的沖擊,我們必須在十分明確國家利益的前提之下,並且有了十分健全的國內金融體系之後,再來討論如何發揮市場力量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問題。

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中國的國家利益問題。就目前的狀況來說,中國的國家利益就在於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我們這樣說的根據在於:第一,中國的人口問題仍然非常嚴重,新增人口的增長率仍然很高,存量人口中的失業問題依然嚴重,假如沒有經濟增長和隨之而來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就業和降低人口增長率的目標是很難實現的。第二,中國的經濟轉型已經逐漸從低成本改革階段進入到高成本改革階段,所謂高成本改革指的是假如沒有對利益相關者的高額補償,那麼改革就將難以深化,面對即將到來的高成本改革,中國必須藉助於可持續的增長來提供改革深化所必需的現金流和其他的資源。第三,中國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的鄰國印度正在迅速崛起,中東歐國家的轉型已經基本成功,並且已經被整合到歐洲經濟共同體,東盟各國也已順利地走出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出現了較快的經濟增長。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在這樣的內外經濟環境下,假如中國貿然選擇人民幣升值,將會導致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喪失殆盡,並且極有可能導致經濟增長的停滯,從而激化國內的各種矛盾。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所要得出的結論是:一個國家外匯儲備的增加並不是該國的貨幣必須升值的主要理由,該國的貨幣應當不應當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而升值,關鍵還要看這種做法是否有利於該國經濟實現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的一般均衡,而內部經濟均衡的關鍵所在又在於是否有利於增加就業。今天的中國並不能滿足這樣的條件,所以選擇人民幣升值可能會犯一種危及國家利益的戰略性錯誤。

進一步的分析,我們還可以發現,人民幣升值事實上對於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長也是非常不利的。對此,我們大致可以分析如下:

由於中國的秉賦特徵是人口多、資源少的國家,這就決定了中國必須通過引進外資、走加工貿易為主的國際化道路。當很多的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都在擔心或者批評中國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結構存有巨大隱患的時候,市場和企業還是按照客觀的經濟規律選擇了加工貿易。因為中國選擇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國際分工模式,結果,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就要大大高於一般的開放經濟國家。

中國極高的貿易依存度和對外開放度產生了兩大效應:其一,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急劇增加,從世界有關研究機構的推算來看,中國的GDP只佔世界GDP的4%,但是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要高達17.5%;其二,從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的事實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事實上是被世界各國所分享的。這種狀況在世界經濟史上還是比較罕見的,因為在中國出現經濟增長以前的時代里,幾乎每個大國的崛起都會產生負的外部性,即一些國家的發達,必定要以另外一些國家的相對貧困為代價。但是,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卻正在改變這樣的狀況。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國家都對中國的經濟增長予以高度關注,並且充滿期待。

如果我們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作一番具體分析,那麼我們將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幾乎可以說是惠及天下。我們這樣說的根據在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大致通過以下七個渠道給世界帶來了好處:第一,中國所出口的廉價商品為世界所有國家消費者創造了消費者剩餘;第二,中國的原材料進口帶動了所有原材料生產國的經濟增長;第三,中國的中間品進口帶動了所有中間品生產國的經濟增長;第四,中國的資本品進口帶動資本品輸出國家的經濟增長;第五,中國的奢侈消費品進口帶動了生產奢侈消費品生產國家的經濟增長;第六,中國大量吸收國際直接投資又為資本輸出國家帶來巨大的所有權收益;第七,中國政府的官方對外投資還為世界的資本循環、增加世界貨幣供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以上貢獻表明,中國正在成為今天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的動力來源。在這樣的格局下,假如因為人民幣升值而導致中國的經濟衰退,那麼這不僅是中國的損失,而且也將是世界的損失。正因為如此,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批評那種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錯誤論調。

假如我們以上的分析都是成立的,那麼人民幣是絕不應當升值的。但是,面對著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人民幣如果不升值,那麼我們又能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降低或消除人們對於人民幣的升值預期,進而達到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目標呢?對此,我們的觀點是,在開放消費者境外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基礎上,進一步在東亞地區推進貿易領域中的人民幣自由流通制度,本文把這種做法稱之為「建立人民幣貿易區」。其含義,就是把人民幣境外自由流通的范圍從消費者逐漸擴大到從事貿易的廠商。

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中國沒有改變世界貨幣的本位,世界本位貨幣仍然是美元,因此,中國和東亞國家不必像歐元區國家那樣為尋找一個統一的「貨幣錨」而煩惱;第二,大量流入中國的外匯(美元)可以通過向境外發行人民幣而不對中國的內部經濟造成沖擊,特別是由過多外匯流入所導致的通貨膨脹沖擊;第三,可以逐漸地在東亞地區形成一種以中國的外匯儲備為擔保的地區貿易結算體系,這樣做既可以避免由外部匯率波動造成的對於地區經濟造成的沖擊,又可以避免像歐元區那樣的地區經濟合作的高額成本。所以這實際上是在獨立貨幣和地區貨幣一體化合作這兩種極端狀態中尋求一種更加有利可圖的貨幣與經濟合作機制。

綜上所述,面對中國不斷增加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中國要想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並對世界經濟增長繼續做出積極的貢獻,進而達到和平崛起之目標,比較可行的做法不是去迎合市場和國際投機力量,選擇人民幣升值,而是應當從兼顧內外經濟平衡發展、以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平衡增長的立場出發,選擇人民幣的區域擴張政策。這樣做,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對於世界,特別是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日益密切的東亞都將帶來巨大的經濟福利

D. 人民幣貶值與外匯儲備的關系

外匯儲備過高才會導致人民幣貶值。
原理是國家出口產品收入是外匯。這些外匯沒有及時使用,美國對華進行高科技產品和技術進行封鎖和長期制裁。這樣中國的外匯買不到高科技和好的產品。沒有投資渠道就有很大部分買了美債。也就等於美國進口中國的產品是在賒賬。大量的美元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所以造成了人民幣貶值。
有效利用外匯儲備進行投資和進口,人民幣就會買到更多產品。所以進口用外匯結算,降低外匯儲備人民幣才會升值。

E. 誰知道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升值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現在的問題是:處在這樣的一種貨幣體系之中,中國又能做些什麼呢?很顯然,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民幣不是世界的本位貨幣,中國想要自主地決定人民幣的定值(也就是匯率)幾乎是不可能的。此外,我們還應當看到,中國與亞洲國家去建立一種類似於歐元那樣的區域性貨幣,也是風險很大的。中國所在的亞洲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差異很大,在目前階段就連建立共同市場都十分困難,更不用說建立一體化的區域貨幣了。既然如此,那麼當美國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時,中國在現階段的最佳策略顯然是牢牢地釘住世界本位貨幣美元,藉以維持一個穩定的貿易加權的均衡匯率。所以,我們的結論是,所謂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說到底就是釘住世界本位貨幣、維持一種有效的貿易加權匯率。
針對這樣的結論,或許有人會問,市場的作用到哪裡去了呢?我們的回答是,市場的力量只有在市場形成以後才能起作用。在今天的中國,我們所看到是外匯管制、銀行系統與資本市場存在隱患,在這樣的金融環境下怎麼會有健康的市場力量存在呢?更何況,匯率定價涉及到國家利益,面臨著外部的沖擊,我們必須在十分明確國家利益的前提之下,並且有了十分健全的國內金融體系之後,再來討論如何發揮市場力量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問題。
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中國的國家利益問題。就目前的狀況來說,中國的國家利益就在於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我們這樣說的根據在於:第一,中國的人口問題仍然非常嚴重,新增人口的增長率仍然很高,存量人口中的失業問題依然嚴重,假如沒有經濟增長和隨之而來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就業和降低人口增長率的目標是很難實現的。第二,中國的經濟轉型已經逐漸從低成本改革階段進入到高成本改革階段,所謂高成本改革指的是假如沒有對利益相關者的高額補償,那麼改革就將難以深化,面對即將到來的高成本改革,中國必須藉助於可持續的增長來提供改革深化所必需的現金流和其他的資源。第三,中國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的鄰國印度正在迅速崛起,中東歐國家的轉型已經基本成功,並且已經被整合到歐洲經濟共同體,東盟各國也已順利地走出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出現了較快的經濟增長。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在這樣的內外經濟環境下,假如中國貿然選擇人民幣升值,將會導致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喪失殆盡,並且極有可能導致經濟增長的停滯,從而激化國內的各種矛盾。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所要得出的結論是:一個國家外匯儲備的增加並不是該國的貨幣必須升值的主要理由,該國的貨幣應當不應當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而升值,關鍵還要看這種做法是否有利於該國經濟實現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的一般均衡,而內部經濟均衡的關鍵所在又在於是否有利於增加就業。今天的中國並不能滿足這樣的條件,所以選擇人民幣升值可能會犯一種危及國家利益的戰略性錯誤。
進一步的分析,我們還可以發現,人民幣升值事實上對於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長也是非常不利的。對此,我們大致可以分析如下:
由於中國的秉賦特徵是人口多、資源少的國家,這就決定了中國必須通過引進外資、走加工貿易為主的國際化道路。當很多的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都在擔心或者批評中國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結構存有巨大隱患的時候,市場和企業還是按照客觀的經濟規律選擇了加工貿易。因為中國選擇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國際分工模式,結果,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就要大大高於一般的開放經濟國家。
中國極高的貿易依存度和對外開放度產生了兩大效應:其一,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急劇增加,從世界有關研究機構的推算來看,中國的GDP只佔世界GDP的4%,但是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要高達17.5%;其二,從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的事實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事實上是被世界各國所分享的。這種狀況在世界經濟史上還是比較罕見的,因為在中國出現經濟增長以前的時代里,幾乎每個大國的崛起都會產生負的外部性,即一些國家的發達,必定要以另外一些國家的相對貧困為代價。但是,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卻正在改變這樣的狀況。正因為如此,幾乎所有國家都對中國的經濟增長予以高度關注,並且充滿期待。
如果我們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作一番具體分析,那麼我們將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幾乎可以說是惠及天下。我們這樣說的根據在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大致通過以下七個渠道給世界帶來了好處:第一,中國所出口的廉價商品為世界所有國家消費者創造了消費者剩餘;第二,中國的原材料進口帶動了所有原材料生產國的經濟增長;第三,中國的中間品進口帶動了所有中間品生產國的經濟增長;第四,中國的資本品進口帶動資本品輸出國家的經濟增長;第五,中國的奢侈消費品進口帶動了生產奢侈消費品生產國家的經濟增長;第六,中國大量吸收國際直接投資又為資本輸出國家帶來巨大的所有權收益;第七,中國政府的官方對外投資還為世界的資本循環、增加世界貨幣供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以上貢獻表明,中國正在成為今天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的動力來源。在這樣的格局下,假如因為人民幣升值而導致中國的經濟衰退,那麼這不僅是中國的損失,而且也將是世界的損失。正因為如此,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批評那種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錯誤論調。
假如我們以上的分析都是成立的,那麼人民幣是絕不應當升值的。但是,面對著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人民幣如果不升值,那麼我們又能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降低或消除人們對於人民幣的升值預期,進而達到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目標呢?對此,我們的觀點是,在開放消費者境外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基礎上,進一步在東亞地區推進貿易領域中的人民幣自由流通制度,本文把這種做法稱之為「建立人民幣貿易區」。其含義,就是把人民幣境外自由流通的范圍從消費者逐漸擴大到從事貿易的廠商。
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中國沒有改變世界貨幣的本位,世界本位貨幣仍然是美元,因此,中國和東亞國家不必像歐元區國家那樣為尋找一個統一的「貨幣錨」而煩惱;第二,大量流入中國的外匯(美元)可以通過向境外發行人民幣而不對中國的內部經濟造成沖擊,特別是由過多外匯流入所導致的通貨膨脹沖擊;第三,可以逐漸地在東亞地區形成一種以中國的外匯儲備為擔保的地區貿易結算體系,這樣做既可以避免由外部匯率波動造成的對於地區經濟造成的沖擊,又可以避免像歐元區那樣的地區經濟合作的高額成本。所以這實際上是在獨立貨幣和地區貨幣一體化合作這兩種極端狀態中尋求一種更加有利可圖的貨幣與經濟合作機制。
綜上所述,面對中國不斷增加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中國要想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並對世界經濟增長繼續做出積極的貢獻,進而達到和平崛起之目標,比較可行的做法不是去迎合市場和國際投機力量,選擇人民幣升值,而是應當從兼顧內外經濟平衡發展、以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平衡增長的立場出發,選擇人民幣的區域擴張政策。這樣做,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對於世界,特別是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日益密切的東亞都將帶來巨大的經濟福利

F. 人民幣升值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由於由於我國外匯儲備中的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因此人民幣的大幅升值與美元的大幅貶值就使我國的外匯儲備價值不斷縮水,損失巨大。
外匯儲備過高,會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影響對外貿易,誘使投資資本進入,近年來,由於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外匯儲備連年累積,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未來若人民幣大幅升植,不可避免會導致我國出口競爭力弱化,出口增長放慢,進口加快,貿易順差減少,不僅會削弱外匯儲備的穩定基礎,也會影響國內就業和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另外,人民幣匯率的穩中有升,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定的預期匯率,不斷有「國際熱線」資本潛入國內進行套利套匯活動,導致外匯儲備虛增,更使國內資產市場聚集很多風險隱患。

G. 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升值的關系

外匯儲備越多,人民幣幣值穩定提升,如外匯儲備減少,則應下降。
原因:
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逆差,則外匯收入小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小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減少,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
國際收支狀況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

H. 我國外匯儲備的多少與人民幣升值有什麼關系

外匯儲備和匯率:

從外匯的含義中可以看出,外匯儲備和匯率關系時非常緊密。外匯儲備變多了,相當於本幣購買力增強,而且本幣需求增加,這樣根據本幣外幣的供給需求曲線,可以得到本幣升值的趨勢。從貨幣政策來說,外匯儲備變多,代表央行用大量本幣購買了外國資產。

從而使得市場上流動性過剩,這樣提高了利率,不過對外可能是升值的,但是實際上可能對內是貶值的,因為大量本幣供給,推高了物價指數。實際物價的上抵消了貨幣的供給。

一國選擇儲備貨幣總是要以儲備貨幣的外匯匯率長期較為穩定為前提。如果某種儲備貨幣其發行國國際收支長期惡化,貨幣不斷貶值,匯率不斷下跌,該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就會不斷削弱, 甚至會失去其儲備貨幣的地位。

(8)人民幣升值和外匯儲備的聯系擴展閱讀:

主要組成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

1、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2、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3、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I. 人民幣匯率與外匯儲備什麼關系

我國大量的外匯儲備來源於兩個途徑:貿易項下以及資本項下。當存在大量貿易順差和資本凈流入時,就產生了外匯儲備。
匯率決定: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是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決定的。流行的匯率理論如:利率平價理論和購買力平價理論。

關系:
1)一國產生大量的外匯儲備,意味著大量外匯流入中央銀行,同時中央銀行按照及時匯率發出相應的本國貨幣。在市場上,就會產生大量的本幣需求(因為參與者預期未來他們需要本幣進行結算),

從而導致本幣升值的壓力。
2)另外,大量外匯儲備意味著大量的本幣發行流入市場,那麼市場上的流動性可能過剩(這也是我國現在存在的問題)。回收流動性的主要途徑就是提高利率,而提高利率最終會導致本幣升值。因為如果國內的利率上升並超過境外外幣利率,資本逐利的特性會導致境外外匯的流入以獲取高利息。這樣市場上對本幣的需求導致本幣升值的壓力。

另外一種解釋:

外匯儲備變多了,相當於本幣購買力增強,而且本幣需求增加,這樣根據本幣外幣的供給需求曲線,可以得到本幣升值的趨勢。從貨幣政策來說,外匯儲備變多,代表央行用大量本幣購買了外國資產。從而使得市場上流動性過剩,這樣提高了利率,不過對外可能是升值的,但是實際上可能對內是貶值的,因為大量本幣供給,推高了物價指數。實際物價的上抵消了貨幣的供給。

J. 人民幣升值與外匯儲備驟增有關系嗎

1.人民幣長期與美圓掛鉤,積累了巨大的升值空間.雖然有通貨膨脹,仍然要升值.
2.美圓不斷貶值,我們手上又大量持有美圓,如果不升值,一旦大量資本離開中國,我們的外匯可能不夠用.外資來的時候是10億,走的時候可不是10億哦,很可能是100億,我們拿什麼來給.
3.對人民幣構成升值的是外匯儲備,而不是外匯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