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貴金屬綜合利用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貴金屬綜合利用

發布時間: 2021-06-07 07:56:34

⑴ 河南省鋁、鉬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業企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建議

河南省是有色金屬工業大省,2007年1~5月份,全省10種有色金屬產量(電解鋁、鉛)、氧化鋁、鉬精礦產量,實現利潤、實現利稅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均居全國之首,金屬鎂(山西第一,為14.7萬噸)、鋁材(廣東第一,為93.3萬噸)產量和主營業務收入(江蘇第一,為707億元)居全國第二。全省有色金屬工業的主要指標及佔全國的比例詳見表1。

表1 2007年1~5月河南省有色金屬工業主要指標佔全國比例及位次

從表1可以看出,我省正在向實現全國有色金屬工業強省進行新的跨越。最近,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康義在我省召開的「全國有色金屬地勘行業改革與發展研討會」上透露,河南省有色金屬工業產量已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顯然,要使我省有色金屬工業逐步實現科學發展,其潛力在於加快發展全省鋁、鉬等有色金屬礦業循環經濟。為此,根據2007年礦業循環經濟調研計劃安排,我們在6~7月份,先後考察了鄭州中鋁河南分公司(簡稱中鋁河南)及中鋁礦業分公司(簡稱中鋁礦業)、洛陽市欒川鉬業集團(簡稱洛鉬集團)及洛寧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簡稱洛陽發恩德)、三門峽市靈寶金源礦業有限公司(簡稱靈寶金源)及靈寶黃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靈寶黃金股份)等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業企業或綜合企業,並與上述企業有關的市、縣政府部門進行了座談。現將我們了解的新情況、發現的新問題與建議綜述如下。

一、新情況

在《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意見》(豫政[2006]38號)的指導下,今年,我省鋁、鉬、金、鉛、鋅、銀等有色金屬礦業企業推進循環經濟步伐正在加快,已初見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減量化」(節能減排)

中鋁河南推進快,成效顯著,是一個較好典型。該公司確定了2007年節能減排目標:節能3.5萬噸標准煤以上,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2006年降低5%,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2006年減少5%。為了實現2007年節能減排目標,該公司堅持管理創新,實現全員節能;深化自主創新,實現科技節能;加快結構調整,實現投資節能;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增效節能。特別是國際先進的「一水硬鋁石管道化溶出技術」、「燒結法粗液常壓深度脫硅技術」、「強化壓煮溶出技術」等在該企業應用,解決了關鍵技術,加大了節能力度。2007年1~6月份,該公司氧化鋁產量達123萬噸,完成年計劃的56%,達250萬噸年產水平,完成利稅20億元,產量及效益雙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節能減排指標不斷優化,內控指標優化率達77%。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比2006年末降低3%,累計節能1.1萬噸標准煤,工業水重復利用率達89%,主要產品成本比預算節約4800萬元。

(二)再利用

有色金屬礦業循環經濟的再利用是指貧礦與富礦、厚礦與薄礦、主礦產與共伴生礦產,通過技術創新,進行合理開采與綜合利用,以達到減少資源浪費、節約利用資源之目的。其再利用的部分指標是開採回採率(簡稱回採率)及選礦回收率(簡稱回收率)。

洛陽發恩德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好典型,該中外合作公司十分注重以技術創新合理采礦,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浪費。對洛寧沙溝薄脈型「雞窩(鉛、鋅、銀)礦」,如果用傳統技術采礦,貧化率高,回採率低,資源損失嚴重。為此,該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引進了「削壁充填法采礦」技術,以1000美元/日的高額報酬,高薪聘請美國采礦專家在開采現場指導,使該企業在短時間內掌握了先進采礦技術,並使厚度遠低於工業要求的薄礦體(0.1~0.5米)得到了合理開采,其礦山回採率高達95%。由於採用先進技術,使公司鉛、鋅、銀回收率分別達到93%、81%和90%,其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洛鉬集團是一個較好典型。該企業把減少資源浪費,提高回採率作為礦山開發的基點。經過多次專家論證,實施了安全系數高、資源浪費少的露采工程,已使露采能力達到了3萬噸/日的開采規模,並使回採率高達98%。該企業還以技術創新,提高選礦生產能力。該企業引進了美國艾姆克公司浮選柱選鉬新技術,以柱型浮選機代替傳統浮選槽。此舉不僅把回收率提高了8個百分點(達到86%),把精礦品位提高了4個百分點,而且每年節電50%,增加經濟效益數千萬元。

靈寶金源也是一個較好典型。該企業實施了硫鐵礦綜合利用項目。該項目的主要工藝是將含硫23%的硫鐵礦富集,製成含硫達47%的硫精礦,通過熔燒、干吸、凈化等工藝製成硫酸,作為磷復合肥生產原料,制酸過程中的余熱用於發電,副產品硫酸渣含鐵達60%,作為鐵精礦出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年處理硫鐵礦20萬噸、年產硫酸12萬噸、磷肥15萬噸、鐵精粉7萬噸、余熱發電2040萬度。2006年實現利稅3000餘萬元。二期工程已施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可使硫鐵礦中伴生的金、銀、銅等金屬得以充分回收利用,實現年產電解銅1221噸、電解鋅550噸、黃金1噸、白銀3.2噸、硫酸3萬噸,年利潤將再增加3000萬元。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打造了「采礦——選礦——制酸——化肥生產——廢渣利用——余熱發電——多金屬回收」綜合利用產業鏈。

靈寶黃金股份已成立了礦業技術開發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積極開展成礦規律、采選工藝、低品位礦冶煉、多金屬回收等方面的科研。已形成日采選礦石2400噸、日處理金精礦700噸,年產黃金10噸、白銀30噸、電解銅1萬噸、硫酸15萬噸綜合利用規模,其利潤2億元以上。該公司綜合冶煉二期工程,2007年8月份已投產,日處理金精礦達880噸。該公司銅金礦多金屬綜合利用項目已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後,年生產銅金精礦3.3萬噸、黃金3萬兩、白銀5噸、電解銅1萬噸、硫酸2.8萬噸。靈寶黃金股份,對多金屬綜合利用也是十分重視的。

總之,我們調研的洛陽發恩德等有色金屬礦業企業,對再利用均較為重視。這些企業不僅合理開采,綜合利用,減少資源損失,節約利用資源,而且也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三)資源化

有色金屬礦業循環經濟的資源化是指將低品位礦石作為資源利用及尾礦中低品位多金屬再回收為可用資源。

中鋁礦業按照資源化的新觀念,供礦的鋁硅比已由8~9降至最低3.5。中鋁河南及中鋁中州等企業,通過聯合攻關,首創國際先進的「選礦拜耳法生產氧化鋁新工藝」,其已建規模達60萬噸(中鋁中州),目前在建有220萬噸(中鋁河南150萬噸、中鋁中州70萬噸),累計可達300萬噸規模。這將有效提高我省數億噸低品位鋁土礦的利用率,對節約利用我省鋁土礦資源,實現氧化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值得其他氧化鋁企業學習。

中鋁河南自主研發了樹脂法提取稀有金屬鎵技術及精煉高純鎵技術。從氧化鋁生產過程的尾礦母液中提取鎵,回收率75%以上,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基本實現了資源化。該企業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鎵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基地,製成了金屬鎵、高純鎵、氧化鎵、醫用鎵鹽等系列產品,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洛鉬集團針對尾礦中每年有8000噸白鎢精礦損失的局面,與俄羅斯國家有色金屬設計院合作,攻克白鎢回收技術,建成白鎢回收公司,已達到1.5萬噸/日回收能力,每年節約尾礦排放費用1000萬元,增加效益數億元。其二期工程正在建設,至2008年可將下屬全部選礦企業建成配套白鎢回收工程,屆時可年產白鎢精礦8000噸,增加效益6億元,成為洛鉬集團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靈寶市一些黃金企業對黃金尾礦中有價值的廢棄金礦石進行資源化利用,還對一些廢棄坑口進行回採及殘采,一年可開發低品位礦石5萬余噸,既變廢為礦,又產生了較好經濟效益。

總之,所調研的幾個企業,對資源化均有一定重視程度。

(四)無害化

有色金屬礦業循環經濟的無害化是指在「減排」的基礎上,企業對排出的尾礦、氣、水的無害化處理及對采礦破壞生態環境的恢復性保護。

洛陽發恩德嚴格按照環評要求,進行環境保護,是一個好典型。該企業所採用的采礦削壁充填國際領先技術,可對地下采空區進行動態充填,盡快恢復地下生態環境。與此同時,該企業對礦坑水進行沉澱處理,對生活污水進行集中無害處理,選廠污水進行再循環使用,顯示了中外合作企業注重綠色礦業生產的特色。

靈寶黃金股份投資3000萬元建成了黃金冶煉廠污水處理系統,達到零排放標准。靈寶金源採用兩轉兩吸工藝,使二氧化硫濃度和硫酸霧濃度均低於國家排放標准,對銅、鋅萃取余液置換後的貧液進行循環使用,實現了零排放。

按照「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理念,洛鉬集團投入3億元環保專項資金,對環境進行整體保護。針對露天開采對周圍水土造成的影響,委託洛陽市園藝公司對礦山綠化進行了規劃,在排渣場植樹3萬余棵,礦山綠化面積達17萬平方米,為全國礦山綠化開啟了成功範例。該企業通過科研攻關,利用除塵脫硫新技術,生產了市場緊俏的亞硫酸鈉產品,變廢為寶,為企業實現廢氣零排放創造了條件。針對傳統鉬流程使用劇毒氰化物對廢水造成的影響,該企業經過技術攻關,以巰基乙酸鈉取代了氰化鈉,實現了選礦廠無害葯劑推廣使用,為廢水無害化排放創造了條件。

總之,我們所調研的洛陽發恩德等有色金屬礦業企業,從認識到行動,對「無害化」都比較重視。

綜上所述,洛陽發恩德、洛鉬集團、中鋁礦業、靈寶金源等有色金屬礦業企業,是我省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好典型或較好典型。這些典型在合理開發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均取得明顯效果,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的較大潛力。

二、新問題

1992年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可持續發展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循環經濟的誕生,1998年我國引入德國循環經濟概念,確立了「3R」原則的核心地位,因此,我們了解循環經濟的時間是在2000年前後,我省鋁、鉬等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業企業了解循環經濟的時間僅是最近兩三年。由於時間短,加之上述礦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步伐較快,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是難免的。本次調研中發現的新問題較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4點。

(一)對循環經濟理念缺乏比較全面、系統、准確的認識

我們初步認為循環是「形」,「3R」原則是「魂」,科學發展是「本」,這是對循環經濟的本質理解,我省相關礦業企業對循環經濟的理解,尚難達到如此深刻程度。部分市、縣政府部門及礦業企業既不能將省政府目前狠抓落實的「節能減排」約束指標體系〔萬元GDP能耗、萬元GDP電耗、萬元企業生產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與循環經濟「3R」原則的減量化聯系起來操作,也未認識到,對鋁、鉬、金等資源開采總量控制及相關環境承受容量控制是「3R」原則減量化的本質體現;更未認識到「3R」原則是有序的,其優先順序是: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資源化。總之,礦業企業對循環經濟比較全面、系統、准確地提高認識,還有一個較長學習和理解過程。

(二)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水平不高

一是價值高的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總體水平差。如我省鋁礦石中伴生的稀有金屬鎵的價值很高,鎵是做激光器、大規模高速集成電路、超導等不可缺少的高級材料,但只有中鋁河南及中鋁中州對其進行了有效綜合回收,其他氧化鋁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都讓其白白流失;又如欒川鉬礦中有豐富的稀有金屬錸,其價值甚高,錸是火箭、導彈、宇宙飛船等高溫部件必需的材料,但現在尚未綜合回收利用。二是尾礦資源基本上未實現(再循環)資源化。我省鋁土礦尾礦(赤泥)有2000萬噸以上,鉬礦尾礦有3000萬噸以上,均儲存尾礦庫中,未開發利用。三是有色金屬資源再生利用水平差,致使有色金屬資源開采總量居高不下,逐年攀升。以上三點說明,從總體看,我省有色金屬礦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

(三)我省有色金屬礦業企業均未建立評價其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技術、經濟、環境、效益指標體系

(四)部分市(縣)政府部門對運用政策及市場力量加快發展鋁、鉬、金等礦業循環經濟,認識不足,措施不力

一些市(縣)政府部門對加快發展礦業循環經濟中政府自身的角色及市場居位分析不夠深刻,定位不夠准確,尚未主動創造適宜的市場環境,形成礦業企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也未深入研究如何運用合理經濟規模及價格杠桿導向,推動礦業企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發展礦業循環經濟任重道遠,出現這些新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它們均是約束我省礦業企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新困難,我們必須及時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三、建 議

(1)加強培訓,使礦業行業的主要企業及有關市(縣)政府部門全面、系統、准確地提高循環經濟的理性認識。

建議由省政府循環經濟主管部門牽頭,對重點礦業企業及有關市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強培訓,使他們認識到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是將發展經濟、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環境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的戰略舉措;也要使他們認識到循環經濟的主要特徵是新的系統觀、新的經濟觀、新的價值觀、新的生產觀及新的消費觀;還要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到省政府目前狠抓落實的「節能減排」乃是實施循環經濟的基礎工作——「3R」原則的減量化,清潔生產是企業內部「小循環」;節約型社會基本上是社會層面的「大循環」。此外,我們還必須清醒認識到循環經濟絕不是萬能的,那種認為循環經濟是一種最終實現全新的封閉式的零排放資源利用方式,它可以解決一切環保問題,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如日本、西歐等循環經濟發達國家,由於受技術與成本—效益的限制,不可能都是「封閉式的零排放的資源利用方式」,最終不可避免要出現尾礦廢棄物,經無害化處理後,再進行排放。

總之,只有提高認識,加強培訓,我們在加快發展礦業循環經濟過程中,才能少走彎路。

(2)進一步為礦業企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營造更為寬松的政策環境。

一是逐步制定鋁、鉬等有色和貴金屬資源開采中的資源循環利用政策。地質勘查部門在地質勘查報告中應有資源循環利用篇章,開發利用設計部門在確定開采方案的同時,應當提出切實可行的共生、伴生礦回收利用方案、礦井水循環利用方案、尾礦循環利用方案和安全處置方案;有關礦業企業要在政府監管下,自覺執行上述方案,努力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及無害化處理率;二是政府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相結合,逐步制定考核礦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技術、經濟、環境、效益指標體系,特別要加快制定礦產資源循環利用率及無害化處理率的指標體系;三是在《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意見》的指導下,逐步制定加快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鼓勵與扶持政策,主要包括稅收優惠、投資傾斜、設立鋁、鉬、金等金屬礦循環經濟專項基金、合理定價、財政貼息、技術創新、政府綠色采購等。

(3)典型引路,緊抓試點。

據本次調研,發現洛陽發恩德(中外合作)礦業公司在利用國際先進技術進行有色金屬探礦與采礦、管理嚴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生產效率、依法納稅等方面均較突出,我們建議省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可進一步調研總結並推廣其經驗與做法,以便推動全省有色金屬礦業循環經濟加快發展。我們還建議洛陽發恩德、洛鉬集團、中鋁礦業、靈寶金源及靈寶股份等礦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已初見成效,並具有典型意義,可按程序納入我省循環經濟試點企業范圍。

(4)在鋁、鉬、金、銀、鉛、鋅等礦產資源整合中,應向上述循環經濟初見成效的典型礦業企業傾斜。

(5)在保證我省煤礦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逐步破解上煤下鋁礦權設置難題,加大煤下鋁的找礦力度,可能新增3億噸鋁土礦資源儲量,延長鋁土礦保障年限;要提高鋁土礦中的稀有金屬鎵的評價及回收利用率;要利用國際先進技術,開展鋁礦尾礦(赤泥)中的鋁、鐵、硅等低品位礦的綜合回收試驗研究,爭取對這一世界難題的解決有所進展;在提高鋁土礦資源循環利用率及無害化處理率的前提下,爭取在2012年前後將三門峽鋁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循環經濟示範鋁工業園區。

(6)要組織有關專家對全省鉬業進行調研,制定發展規劃,適度控制產量,提高我省在國際市場上鉬價的話語權。應將欒川鉬礦田進行資源整合,逐步實現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開采供礦、拉長產業鏈。綜合回收利用鎢及錸等很有價值的稀有金屬,抓緊利用國際先進技術進行尾礦資源化試驗,減少環境破壞,實現科學發展,爭取在2012年前後,將洛陽建設成為世界領先的新型鉬工業基地。

參加調研人員名單:

省政府參事 姚公一、林效森、蔡德龍、劉 勇

特 邀 專 家 孫志順(河南省礦業協會)

預 備 參 事 王志光

⑵ 復雜難處理稀有、稀土、貴金屬提取技術體系

主要包括難處理鋰、鈮鉭多金屬共生礦、細粒難選金紅石礦、貴金屬礦(金礦和鉑鈀礦等)的開發利用技術。我國難處理金礦資源比較豐富,現已探明的黃金地質儲量中,約有1000噸左右屬於難處理金礦資源,約占探明儲量的1/4。研究新型組合捕收劑和有效抑制碳吸附金的組合碳抑制劑,排除碳的干擾和消除碳的「劫金」能力;在較低的壓力和溫度條件下的催化氧化浸出新工藝和新葯劑,有效浸出金;難處理金礦無毒浸金葯劑開發技術;研究無害化處理砷或有效回收砷礦物的新工藝技術,變有害為有利,尋找出適宜於這類金礦有效開發利用的合理技術途徑。推廣循環流態化床(GFB)技術焙燒難處理金礦,其工藝過程可以極好地得到控制;能充分地燒去硫和碳;焙燒工藝投資成本降低,金回收率大大提高(一般金總回收率提高5%~15%),可實現清潔焙燒的效果。開發推廣復雜難處理礦石的加壓(常壓)催化氧化浸出技術是環境清潔的生產工藝。可以用於處理含砷碳復雜金精礦等物料。我國在生物冶金、金礦預處理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建立起幾個工業試驗示範點,推動了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進步和發展,但總體上與世界主要礦業大國的差距較大。當前應重點針對我國低品位原生硫化礦和難處理的硫化物精礦,解決浸礦速度慢與浸出率低的難題,培育馴化高效浸礦菌種,開展過程強化、高效及規模化生產工程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形成較完整的成套技術,為我國難處理資源的高效、低成本開發利用提供新的技術途徑。我國的鉑鈀礦資源較為緊缺,應加強鉑鈀硫化物的富集技術、鉑鈀精礦浸出技術、高鋶中鉑鈀的富集和提純新工藝流程的研究。

我國的花崗偉晶岩含鋰鈮鉭稀有多金屬礦床,主要鋰礦物有鋰輝石、鋰雲母、磷鋰石、透鋰長石等,品位高,儲量大,並伴生有鈹、鈮、鉭等有用組分。我國鉭鈮礦床主要有花崗岩鉭鈮礦床和高溫沉積變質礦床。花崗偉晶岩礦床一般有用礦物顆粒比較粗大,共生礦物有鋰輝石等。花崗岩鉭鈮礦床是我國重要的鉭鈮礦床工業類型,特點是礦體規模大,鉭鈮礦物粒度較細,其中鈮鐵礦——鉭鈮鐵礦型花崗岩礦床,鉭鈮鐵礦和鈮鐵礦是我國鈮鐵礦的主要來源;鉭鈮錳礦——細晶花崗岩礦床儲量大,品位較高,是鈹、鋰、銣、鋯、鉿、錫、鎢的多種稀有金屬的綜合礦床;鉭鈮鐵礦——鉭鈮錳礦型花崗岩以含鉭鈮鐵礦、鉭鈮錳礦為主,其次有少量細晶石,共生礦物有黑鎢礦、錫石、富鉿鋯石等,也是目前國內鉭鈮主要來源之一;沉積變質高溫熱液交代礦床,儲量很大,但鉭鈮礦物結晶很細,部分呈類質同象或微細顆粒包裹於其他礦物中,選礦回收困難。我國的金紅石礦產資源雖然豐富,但具有較高工業價值的礦床卻很少,已發現的原生金紅石礦成礦區面積很大,但礦石品位低,其儲量佔全國金紅石資源總量的86%,礦石結構緻密、粒度細,可選性差、回收率低,經常需要採用多種選礦工藝來提純富集,如浮選、重選、磁選、電選,有的還需要焙燒或酸洗來提高精礦品位。由於選礦工藝流程長,加工成本高,產品缺乏市場競爭能力,總體規模和產量、質量都難以滿足工業的需求。因此簡化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選礦回收率和礦石綜合利用水平是開發利用我國金紅石資源的關鍵。這些資源的特點均要求加強綜合利用技術研究。

我國稀土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南方離子吸附型稀土是世界上少有的中、重稀土資源,與高新技術產業有密切關系。但由於亂采濫挖,採用落後的池浸工藝,回收率不到30%,資源浪費嚴重,沒有發揮綜合利用的價值同時也帶來環境污染。努力完善和全面推廣原地浸礦新工藝、離子型稀土冶煉技術及設備,是離子型稀土開發利用步入良性發展階段的頭等大事。我國稀土礦總量90%以上集中在包頭的白雲鄂博一礦,白雲鄂博內生輕稀土鐵礦床是含有鐵、稀土、釷、鈮、錳、磷、螢石等的多元素共生礦。目前開採的東礦是貧鐵(品位34%)富稀土(品位5%)礦,稀土的利用率僅10%左右,大量稀土堆存於尾礦庫,稀土氧化物(REO)約1000多萬噸,以白雲鄂博共生礦為代表的北方稀土礦應重點進行鈮、鋯、稀土的選冶聯合分離技術、稀土氧化物清潔生產及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工藝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經濟、環保的選冶工藝。

⑶ 金屬資源綜合利用,國家採取什麼措施

(2)研發廢陶瓷高附加值再利用技術。

2.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無機混凝劑(PAC)+高分子助凝劑(PHM)等混凝沉澱處理技術。

3.廢氣、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水泥窯廢氣余熱發電技術。

(2)推進玻璃熔窯廢氣余熱發電技術產業化。

(八)食品發酵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玉米脫胚提油和小麥提取蛋白技術。

(2)推廣利用酒精糟生產全糟蛋白飼料等技術。

(3)推廣啤酒廢酵母乾燥生產飼料酵母技術;廢酵母經酶處理制備醫葯培養基酵母浸膏技術。

(4)推廣檸檬酸廢渣替代天然石膏技術。

(5)推進啤酒廢酵母生產制備核苷酸、氨基酸類物質技術的產業化。

(6)推廣玉米芯生產木寡糖技術。

(7)推廣利用製糖廢糖蜜生產高活性酵母等發酵製品技術。

(8)推進利用酶技術從麥糟中提取功能性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產業化。

(9)推進果蔬濃縮汁生產廢渣制備果膠、功能性膳食纖維和蛋白飼料技術的產業化。

(10)研發酵母細胞壁殘渣制備甘露糖蛋白質及水溶性葡聚糖等。

(11)研發啤酒糟採用多菌種混合固體發酵生物改性,生產肽蛋白技術。

(12)研發馬鈴薯、木薯澱粉生產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發酵剩餘資源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技術。

(2)推廣麥汁煮沸二次蒸汽回用技術。

(3)推廣味精廢母液生產復合肥技術。

(4)推廣玉米浸泡水和谷氨酸離交尾液混合培養飼用酵母粉技術。

(5)推廣木薯乾片乾式粉碎和鮮木薯濕法破碎分離技術,濃縮出精澱粉漿液和蛋白黃漿。

(6)研發採用膜過濾技術(MF)回收菌體製成飼料技術。

(7)研發薯類澱粉生產高濃工藝廢水(俗稱汁水或細胞水)回收蛋白技術。

(8)研發適用於食品行業生產的膜材料及膜分離裝置;研發排放廢水深度處理的膜技術與膜材料。

3.廢氣綜合利用技術

研發利用酒精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生產降解塑料技術。

(九)紡織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廢舊纖維等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廢舊纖維循環利用技術。利用廢舊滌綸及錦綸纖維、生產廢料等生產再生纖維技術。

(2)推廣利用廢舊纖維作為產業用增強材料技術。

(3)推廣溶解、萃取、離子交換等技術,對化纖工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

(4)推廣針刺、熱熔、紡粘、縫編等技術對廢花、落棉、紗布角、短纖維等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

(5)推進廢棄毛中提取蛋白制備生物蛋白纖維技術的產業化。

(6)推進利用雙氧水對剝繭抽絲後的廢棄物進行濕法紡絲技術的產業化。

(7)推進蠶蛹蛋白提煉及深加工、桑柞蠶絲下腳料生產針刺無紡布等綜合利用產業化。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水蒸汽直接蒸餾法從含溴染料廢水中製取溴素技術;以分散藍2BLN水解母液以及硝化廢酸為原料從廢水中離析回收2,4-二硝基苯酚。

(2)推進洗毛廢水採用高效分離回收等工藝設備提取羊毛脂技術產業化。

(3)推進聚酯企業生產廢水中乙醛等有機物回收與利用技術產業化。

(4)研發適用於排放廢水深度處理的膜材料,並研發適用於漿料、染料濃縮與回收工藝的膜分離裝置。

(十)造紙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造紙廢渣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

(2)推進制漿鹼回收白泥生產優質碳酸鈣技術的產業化。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制漿造紙過程水的梯級使用和廢水深度處理部分回用技術。

(2)推廣造紙白水多圓盤過濾機處理回收利用技術。

(3)推廣厭氧生物處理高濃廢水生產沼氣技術。

(4)推廣制漿封閉式篩選、中濃技術。

(5)推進紙漿廢液生產微生物制劑技術的產業化。

四、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

(一)廢舊金屬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機械化手段對廢舊汽車、廢舊船舶等機械設備的拆解和利用。

2.推廣黃雜銅直接生產高精度板、帶、管等技術。

3.推廣紫雜銅熔煉除氧、除雜技術以及軋制過程中的表面處理和精整技術。

4.推廣組合式熔煉爐組生產再生鋁合金技術。

5.推廣廢鋁易拉罐鑽切屑利用技術;電解鋁殘極(陽極、陰極)生產石墨化炭陰極技術。

6.推廣廢鉛酸蓄電池機械化拆解、破碎分選技術,分別回收處理塑料殼、鉛極板、含鉛物料(鉛膏)、廢酸液等;再生鉛渣回收錫、銻等有價金屬的技術。

7.研發廢鋼鐵鍍鋅、鍍鉻等鍍層的處理技術;廢高合金鋼的鑒定、檢測和分選技術;混堆狀廢線材加工處理技術及裝備;廢易拉罐等優質廢鋁的保級利用技術。

(二)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電熱絲等干法分離陰極射線管屏錐玻璃技術。採用工業吸塵器回收並妥善收集熒光粉。

2.推廣加熱析出、催化分解等技術,回收液晶面板上的液晶物質和稀貴金屬銦並做無害化處理。

3.推廣環保型的溶蝕、酸解、電解、精煉等技術,處理晶元等含稀貴金屬的廢料,回收金、銀、鈀等。

4.推廣高效粉碎、分選技術,處理已去除晶元、電容器等部件的線路板,回收銅、玻璃纖維和樹脂等。

5.推廣粉碎、分選等物理方法在密閉的設施中處理含有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等有害成分的電線、電纜,回收銅、鋁和塑料。

6.推廣破碎、分選等物理方法在設置有環保和安全措施的密閉設施中處理廢舊冰箱、空調、冷櫃等製冷電器。

(三)廢舊橡膠、輪胎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膠粉活化技術,提高膠粉活性,擴大膠粉利用率。

2.推廣「預硫化和無模硫化翻新」輪胎翻新技術。

3.推廣廢舊橡膠常溫粉碎、濕法粉碎、冷凍粉碎等生產精細膠粉技術。

(四)廢紙板和廢紙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廢瓦楞紙箱中高濃連續碎解、纖維分級處理、中高濃篩選、大直徑盤磨打漿技術,生產包裝紙及紙板。

2.推廣高濃篩選、高濃漂白、高濃揉搓等技術,處理廢舊報紙及帶有塗料、印刷油墨等需脫墨的紙張。

3.研發大型廢紙和廢紙板制漿技術及成套設備。

(五)廢塑料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廢塑料物理再生利用和機械化分類技術。

2.推廣廢塑料活化無機填料改性、纖維增強改性、彈性體增韌改性、樹脂合金改性、鏈結構改性等化學再生利用技術。

3.推廣利用廢舊聚酯瓶生產聚酯切片技術。

4.推廣利用廢舊塑料、廢棄木質材料生產木塑材料及其製品技術。

(六)廢玻璃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廢玻璃作為原料生產平板玻璃、瓶罐器皿等玻璃製品直接再利用技術。

2.推廣廢玻璃生產建築和保溫隔音等材料的間接再生利用技術。

(七)建築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改性瀝青混合料再生道路材料制備技術及裝備。

2.研發建築垃圾減量化控制技術及建築垃圾再生材料在建築工程中應用的成套技術。

五、其它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

(一)農林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利用廢棄木質材料(GB/T22529-2008定義內容)為主要原料生產低甲醛或無甲醛人造板、層積材(集成材)、指接材及其他建築裝飾材料技術。

2.推廣防腐、防霉、防蟲(蟻)、乾燥、阻燃、改性、染色等木材保護技術。

3.推廣以竹材為主要原料造紙、生產人造板、層積材(集成材)、地板、傢具等技術。

4.推廣以農作物剩餘物及其他生物質材料為主要原料造紙、生產人造板、加工固體成型燃料,以及氣化(沼氣)等技術。

5.推廣秸稈快速堆漚腐解、高效生物有機肥還田、過腹還田、菌渣、沼渣等還田技術。

6.推廣秸稈飼料、飼料添加劑技術。

7.研發蠶業副產品蛹油、蛹蛋白、蛹皮、肽頭渣等綜合利用技術。

8.研發高效發酵菌劑與反應裝置,完善秸稈沼氣規模化工程技術。

9.研發生物酶轉化、裂解和液化等技術,製取秸稈液態運輸燃料、氫氣和化工產品等。

10.研發利用秸稈纖維素生產燃料乙醇技術。

(二)生活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城市垃圾好氧堆肥技術、沼氣技術、衛生填埋(含生物反應器技術)技術。

2.推廣城市生活垃圾發電技術。

3.推廣新型干法水泥窯處理可燃生活廢棄物技術。

4.推廣餐廚垃圾分類生產飼料、有機肥等資源化技術。

5.推廣住宅中水回用系統和技術;採用浸沒式超濾處理技術,深度處理城市污水。

6.研發城市生活垃圾、污泥高效焚燒和煙氣處理技術。

7.研發城市污泥生產有機肥料技術,解決重金屬殘留等問題。

8.研發城市污泥生產燒結磚技術。

(三)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養殖業廢棄物好氧堆肥、厭氧發酵生產有機肥技術。

2.推廣畜禽糞便厭氧細菌分解生產沼氣技術。

3.推廣沼渣生產優質高效肥料技術。

4.推進畜禽屠宰廢棄物生產飼料及相關生物製品技術的產業化。

5.研發利用蝦蟹殼等廢棄物開發相關生物製品技術。

六、資源綜合利用現行稅收優惠政策

(一)增值稅

1.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財稅[2008]156號)

(1)免徵

--再生水(再生水是指對污水處理廠出水、工業排水、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廠滲透液等水源進行回收並經適當處理後在一定范圍內重復利用的水資源)。

--利用廢舊輪胎為原料生產膠粉和翻新輪胎。

--生產原料中摻兌廢渣比例不低於30%的特定建材產品(特定建材產品指,磚、砌塊、陶粒、牆板、管材、混凝土、砂漿、道路井蓋、道路護欄、防火材料、耐火材料、保溫材料、礦岩棉)。

(2)即征即退

--以工業廢氣為原料生產的高純度二氧化碳產品。

--以垃圾為燃料生產的電力或熱力(其中垃圾用量占發電燃料的比重不低於80%;垃圾是指城市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樹皮廢渣、污泥、醫療垃圾)。

--以煤炭開采過程中伴生的舍棄物油母頁岩為原料生產的頁岩油。

--以廢舊瀝青混凝土為原料生產的再生瀝青混凝土(廢舊瀝青混凝土用量占生產原料的比重不低於30%)。

--採用旋窯法工藝生產並且生產原料中摻兌廢渣比例不低於30%的水泥(包括水泥熟料)。

(3)即征即退50%

--以退役軍用發射葯為原料生產的塗料硝化棉粉(退役軍用發射葯在生產原料中的比例不低於90%)。

--對燃煤發電廠及各類工業企業產生的煙氣、高硫天然氣進行脫硫生產的副產品(副產品是指石膏、硫酸、硫酸銨和硫磺)。

--以廢棄酒糟和釀酒底鍋水為原料生產的蒸汽、活性炭、白碳黑、乳酸、乳酸鈣、沼氣(廢棄酒糟和釀酒底鍋水在生產原料中所佔的比重不低於80%)。

--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頁岩為燃料生產的電力和熱力(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頁岩用量占發電燃料的比重不低於60%)。

--部分新型牆體材料產品(具體范圍按新型牆體材料目錄執行)。

(4)先征後退

以廢棄的動物油和植物油為原料生產的柴油(廢棄的動物油和植物油用量占生產原料的比重不低於70%)。

2.再生資源增值稅政策(財稅[2008]157號)

2010年底前,對符合條件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再生資源繳納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後退政策。具體退稅比例2009年為70%,2010年為50%。

3.農林剩餘物為原料的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政策(財稅[2009]148號)

在2010年12月31日前對企業以三剩物、次小薪材、農作物秸稈、蔗渣為原料自產的綜合利用產品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具體退稅比例2009年為100%,2010年為80%。

(二)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禁止並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1.共生、伴生礦產資源

以100%的煤系共生、伴生礦產資源、瓦斯為原料生產的高嶺岩、膨潤土、電力、熱力及燃氣。

2.廢水(液)、廢氣、廢渣

(1)以70%以上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采礦和選礦廢渣、冶煉廢渣、工業爐渣、脫硫石膏、磷石膏、江河(渠)道的清淤(淤沙)、風積沙、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焚燒余渣、化工廢渣、工業廢渣為原料生產的磚(瓦)、砌塊、牆板類產品、石膏類製品以及商品粉煤灰。

(2)以100%的轉爐渣、電爐渣、鐵合金爐渣、氧化鋁赤泥、化工廢渣、工業廢渣為原料生產的鐵、鐵合金料、精礦粉、稀土。

(3)以70%以上的化工、紡織、造紙工業廢液及廢渣為原料生產的銀、鹽、鋅、纖維、鹼、羊毛脂、聚乙烯醇、硫化鈉、亞硫酸鈉、硫氰酸鈉、硝酸、鐵鹽、鉻鹽、木素磺酸鹽、乙酸、乙二酸、鹽酸、粘合劑、酒精、香蘭素、飼料酵母、肥料、甘油、乙氰。

(4)以70%以上的制鹽液(苦鹵)及硼酸廢液為原料生產的氯化鉀、硝酸鉀、溴素、氯化鎂、氫氧化鎂、無水硝、石膏、硫酸鎂、硫酸鉀、肥料。

(5)以100%的工業廢水、城市污水為原料生產的再生水。

(6)以100%的廢生物質油、廢棄潤滑油為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及工業油料。

(7)以焦爐煤氣、化工、石油(煉油)化工廢氣、發酵廢氣、火炬氣、炭黑尾氣為原料生產的硫磺、硫酸、磷銨、硫銨、脫硫石膏、可燃氣、輕烴、氫氣、硫酸亞鐵、有色金屬、二氧化碳、乾冰、甲醇、合成氨。

(8)以轉爐煤氣、高爐煤氣、火炬氣以及除焦爐煤氣以外的工業爐氣,工業過程中的余熱、余壓為原料生產的電力、熱力。

3.再生資源

(1)以100%的廢舊電池、電子電器產品為原料生產的金屬(包括稀貴金屬)、非金屬。

(2)以100%的廢感光材料、廢燈泡(管)為原料生產的有色(稀貴)金屬及其產品。

(3)以100%的鋸末、樹皮、枝丫材為原料生產的人造板及其製品。

(4)以100%的廢、舊輪胎為原料生產的膠粉、翻新輪胎。

(5)以100%的廢棄天然纖維、化學纖維及其製品為原料生產的造紙原料、纖維紗及織物、無紡布、氈、粘合劑、再生聚酯。

(6)以70%以上的農作物秸稈及殼皮(包括糧食作物秸稈、農業經濟作物秸稈、糧食殼皮、玉米芯)為原料生產的代木產品、電力、熱力及燃氣。
(.00847Z01.)

⑷ 資源綜合利用,國家採取什麼措施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遵循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主體、自主創新、因地制宜、重點突破的方針,加快科技創新,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排放,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完善政策體系,建立有利於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選擇環境影響嚴重、產生量大

的廢棄資源,組織技術攻關,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堅持重點突破和全面推進相結合,依據資源稟賦和產業構成,形成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群,探索和完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三)主要范圍

一是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對共生、伴生礦進行綜合開發與合理利用的技術;二是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廢液)、廢氣、余熱、余壓等進行回收和合理利用的技術;三是對社會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進行回收和再生利用的技術。

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一)能源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在油田開發建設中,採用適用技術,對伴生天然氣進行回收利用。

(2)推廣從石油和天然氣中回收硫資源生產硫磺技術。

(3)推廣高效井下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技術。

(4)推廣柴油機余熱利用技術。

(5)推廣採用不穩定排放硫化氫氣體資源化利用技術回收井口無組織排放的含硫化氫氣體。

(6)推進頁岩氣勘探開發技術。

(7)研發廢棄鑽井液、井下作業廢液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技術。

2.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無煤柱開采技術,推廣採用不穩定或難採煤層開采技術、邊角煤殘采技術。

(2)推廣煤系高嶺土超細、增白、改性技術。

(3)推進煤系鋁礬土、耐火粘土、膨潤土、硅藻土、硫鐵礦、油母頁岩和石墨等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產業化。

(4)推進煤炭地下氣化(UCG)技術的產業化,特別是加快具有井下無人、無設備,集建井、採煤、氣化三大工藝於一體,適用於煤礦大量的煤柱、建築物下壓煤等呆滯煤量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5)研發難選煤、干法選煤和高硫煤綜合利用技術。

(6)研發「三下」(建築物下、鐵路下、水體下)及矸石充填採煤技術;研究提高開采上限技術。

(7)研發礦井水資源化利用技術。

3.地熱資源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熱泵等技術,利用地下熱能進行採暖和製冷。

(二)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黑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磁鐵礦精選作業的磁篩等高效利用技術。

(2)推廣含稀土復合礦和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技術。

(3)推廣低品位、表外礦、復雜共伴生黑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4)推進尾礦再選技術及生產各種建築材料的產業化。

(5)研發低品位硫鐵礦選礦富集技術。

(6)研發尾礦干堆技術和尾礦高效濃縮工藝及設備。

2.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無廢(少廢)開采技術

--推廣尾砂充填、廢石充填、全尾砂膏體充填等充填法采礦技術。

--推廣原地浸出采礦技術。

(2)推廣採用大型低品位礦產自然崩落法技術開采。

(3)推廣拜耳法用於低鋁硅比一水硬鋁石礦的選礦。

(4)推廣低品位、表外礦、復雜共伴生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5)推廣復雜多金屬硫化礦礦漿電解處理技術及中低品位氧化鋅礦選冶聯合處理技術。

(6)推廣銅鉛鋅錫礦細粒、微細粒礦載體浮選技術。

(7)推廣銅礦等有色金屬礦伴生金、銀等貴金屬的綜合利用技術。

(8)推廣有色金屬硫化?D?D氧化混合礦選礦技術。

(9)推廣濕法冶金關鍵裝備應用。

(10)研發礦山塌陷區、廢石堆場和尾礦庫修復與墾植技術。

(11)研發對復雜有色金屬礦石選別與富集技術。

(12)研發低品位礦生物提取技術。

(13)研發尾礦有價金屬綜合回收利用技術。

3.貴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含金銀等多金屬礦選礦尾渣中綜合回收有價金屬成分和非金屬礦資源的礦物加工技術。

(2)推廣採用復雜金礦循環流態化焙燒技術。

(3)推廣高硫高砷高碳復雜難處理金礦的預處理技術。

(4)推廣浮選富集?D炭浸工藝技術等低品位金礦的綜合利用技術。

4.稀有、稀土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電解工藝開發稀土鎂中間合金技術,綜合利用稀土尾礦。

(2)推廣高效低毒高純氧化銪提取技術。

(3)推進稀土冶煉分離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產業化。

(三)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鹽湖鉀鹽綜合利用技術

--推進鹽湖鉀鹽伴生礦綜合利用技術的產業化。

--研發固體難采鉀礦溶采技術,非水溶性鉀礦開發利用技術。

(2)磷礦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磷礦伴生鐵、硫、氟、碘、釩、鈦等資源綜合回收技術。

--推廣反(雙)浮選磷礦降鎂技術。

--研發中低品位磷礦、中低品位膠磷礦選礦技術和窯法直接利用技術。

(3)硼礦綜合利用技術

--研發低品位硼礦選礦技術。

--研發硼鐵礦中硼、鐵、鈾有效分離和回收技術。

(4)研發中低品位螢石綜合利用技術。

(5)研發鉀長石綜合利用技術。

2.建材原料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玻璃陶瓷原料非金屬礦有效利用技術

--推廣硅質原料非金屬礦產的均化開采以及浮選技術。

--推廣陶瓷生產採用低品位原料配方技術產業化。

--推廣利用中低品位高嶺岩替代葉蠟石生產玻璃纖維技術產業化。

(2)填料及其它深加工用非金屬礦的合理利用技術

--推廣利用煤系高嶺土生產高檔填料、塗料技術。

--推廣溫石棉尾礦提取輕質氧化鎂及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偉晶岩中石英提純技術。

(3)推廣石灰石礦均化開采配比技術。

(4)推廣石英砂岩提純技術。

(5)研發低品位菱鎂礦、滑石、硅藻土、藍晶石族等非金屬礦選礦綜合利用技術。

三、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一)煤炭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

(1)煤矸石發電技術

--推廣適合燃燒煤矸石的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熱、電、冷聯產技術和熱、電、煤氣聯供技術。

--推廣爐內石灰脫硫和靜電除塵技術。

--研發煤矸石等低熱值燃料電廠鍋爐高效除塵、脫硫、灰渣干法輸送、存儲及利用技術。

(2)煤矸石生產建築材料技術

--制磚技術。推廣全煤矸石生產承重多孔磚、非承重空心磚和清水牆磚技術。

--制水泥技術。推廣利用煤矸石為原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粘土配製水泥生料,燒制水泥熟料技術。

--生產其他建材產品技術。推廣利用煤矸石為原料生產陶瓷製品、陶粒、岩棉、加氣混凝土等技術。

(3)推廣利用煤矸石充填採煤塌陷區、采空區和露天礦坑及煤矸石復墾造地造田技術。

(4)推廣利用煤矸石製取聚合氯化鋁、硫酸鋁、合成系列分子篩等化工產品技術。

(5)推廣利用煤矸石生產復合肥料技術。

(6)推廣煤矸石中極細粒鈦鐵礦、銳鈦礦等雜質的分離技術。

(7)研發利用煤矸石生產特種硅鋁鐵合金、鋁合金技術,以及利用煤矸石生產鋁系列、鐵系列超細粉體的技術。

(8)研發煤矸石提取五氧化二釩及其他稀有元素技術。

2.礦井水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混凝、沉澱(或浮升)以及過濾、消毒等技術,凈化處理煤礦礦井水。

3.煤層氣綜合利用技術

(1)推進煤層氣民用、發電、化工等技術的產業化。

(2)研發低濃度瓦斯利用技術。

(二)電力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技術

(1)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粉煤灰生產水泥、砌塊、陶粒等建築材料技術。

--推廣採用粉煤灰建造水壩、油井平台、道路路基等建築工程技術。

--推廣粉煤灰製取漂珠、空心微珠、碳等化合物技術。

--推進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技術的產業化。

--推進粉煤灰造紙及生產岩棉技術的產業化。

--研發粉煤灰用於農業(改良土壤、生產復合肥料、造地)、污水處理以及各類填充材料等技術。

(2)推廣脫硫石膏制水泥緩凝劑、紙面石膏板、建築石膏、粉刷石膏、砌塊等建材產品的綜合利用技術。

(3)研發脫硫石膏免煅燒制干混砂漿。

2.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灰場沖灰廢水封閉式循環利用等技術。

3.廢氣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燃煤電廠煙氣中回收硫資源生產硫磺技術。

(三)石油天然氣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對油氣采煉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油砂、污泥、殘渣、鑽屑採用固化等無害化綜合處理技術,並用於築路、製造建築材料、調剖堵水劑等。

(2)推廣石油焦乳化焦漿/油(EGC)代油節能技術。

(3)研發改進緩和濕式氧化(WAO)-間歇式生物反應器(SBR)處理鹼渣聯合工藝,形成專有成套技術。

(4)研發污水處理場油泥(包括罐底泥)、浮渣和剩餘活性污泥處理組合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鑽井污水、廢液綜合處理技術,實現閉路循環利用。

(2)推廣煉油企業含氫尾氣膜法回收技術。利用膜分離技術建設芳烴、加氫尾氣膜法回收裝置,回收芳烴預加氫精製單元酸性氣、異構化富氫、加氫裂化低分氣、柴油加氫低分氣中的富含氫氣體。

(3)推廣採用中和、酸化以及各種精製技術,從石油煉制產生的酸鹼廢液、廢催化劑中,回收環烷酸、粗酚、碳酸鈉、浮選捕集劑等資源。

(4)研發石油化工高濃度、難降解的有機廢水處理技術以及油田廢水替代清水技術。

(5)研發經濟有效的廢水深度處理技術和回用技術、氨氮廢水處理技術與回收利用技術。

3.廢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對煉油廠催化裂化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煙氣採用氣能量回收技術進行能量回收。

(2)研發催化裂化再生煙氣、加熱爐氣、工藝排氣及電站排氣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處理技術。

(四)鋼鐵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冶煉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煉鋼爐渣回收和磁選粉深加工處理技術。

(2)推廣立磨粉磨粒化高爐礦渣技術。

(3)推廣硫鐵礦燒渣綜合利用技術。

(4)推廣冷軋鹽酸再生及鐵粉回收技術。

(5)推廣鋼渣返回燒結,替代石灰作為煉鐵廠燒結溶劑技術。

(6)推廣轉爐煤氣干法除塵及塵泥壓塊技術。

(7)推廣氧化鐵皮回收利用技術。採用直接還原技術製取粉末冶金用的還原鐵粉。

(8)推廣含鐵塵泥綜合利用技術。

(9)推廣廢鋼渣生產磁性材料技術。

(10)研發含鋅塵泥綜合利用技術。

(11)研發不銹鋼和特殊鋼渣的處理和利用技術,特別是防止水溶性鉻離子浸出的技術。

(12)研發鋼鐵渣游離氧化鈣、游離氧化鎂降解處理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對不同濃度的焦化廢水優化分級處理與使用技術。

(2)推廣採用「電氧化氣浮」技術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並回用。

(3)推廣污水深度處理脫鹽回用技術。採用抗污染芳香族聚醯胺反滲透膜,生產高品質的回用水。

(4)推廣冷軋含油乳化液膜分離回收技術。

(5)研發礦山酸性廢水治理與循環利用技術。

(6)研發礦山含硫礦物,As、Pb、Cd廢水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

3.廢氣及余熱、余壓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全燃燒高爐煤氣鍋爐的應用技術。

(2)推廣焦爐、高爐、轉爐煤氣的回收技術。

(3)推廣利用還原鐵生產中回轉窯廢高溫煙氣余熱發電技術。

(4)推廣高爐煤氣余壓發電TRT(高爐煤氣余壓透平發電裝置)結合干法除塵技術。

(5)推廣採用利用溴化鋰製冷等技術回收利用冶金生產過程中爐窯煙氣余熱。

(6)推廣採用雙預蓄熱式燃燒技術,實現爐窯廢氣余熱的利用。

(7)推廣鐵合金礦熱爐、燒結機等中低溫煙氣余熱發電技術。

(8)推廣焦化干息焦技術,回收利用焦炭顯熱。

(9)推廣低熱值煤氣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技術(CCPP)。

(10)推廣煉鋼廠除塵系統高溫煙氣余熱發電技術。

(11)推廣電爐余熱回收及綜合利用技術。

(12)推進燒結煙氣脫硫副產石膏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產業化。

(五)有色金屬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冶煉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爐渣選礦法從冶煉爐渣中回收金屬銅技術。

(2)推廣銅冶煉陽極泥及廢渣(料)綜合利用技術,回收金、銀、鉑、鈀、硒、碲、鉛、鉍、銦等。

(3)推廣銅冶煉冷態渣,鎳冶煉冷態渣深度還原磁選提鐵綜合利用技術。

(4)推廣採用「破碎-磁選分選焦煤」、「球磨-磁選生產鐵粉」等技術處理鋅渣、窯渣。

(5)推廣從鉛電解陽極泥中提取金銀的火法和濕法技術工藝。

(6)推廣鋅渣中提取銀的技術。

(7)推廣從鋅浸出渣中提取銦技術。

(8)推廣金屬鎂還原渣部分替代鈣質和硅質原料生產水泥技術。

(9)研發高效利用鉛鋅冶煉渣再回收鉛鋅技術,以及稀散金屬回收技術。

(10)研發低耗高效脫除氟、氯、氧化鋅物料技術。

(11)研發採用氫氣還原法從冶煉各類煙塵中製取金屬鍺綜合利用技術。

(12)研發赤泥綜合利用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軋制廢油回收利用技術。

(2)推廣從生產印刷線路板產生含銅廢液中回收金屬銅技術。

(3)研發加工生產過程中表面處理廢液、酸洗污泥綜合回收技術。

3.廢氣及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氨吸收法技術,回收銅、鉛、鋅等有色金屬冶煉企業產生的煙氣二氧化硫,副產硫酸銨、硫酸鉀等。

(2)推廣採用鈣吸收技術,對二氧化硫煙氣脫硫並回用。

(3)推廣採用氧化鋅渣脫除鉛鋅冶煉煙氣二氧化硫技術。

(4)推廣冶煉廢氣中有價元素的回收利用技術。

(5)推廣菱鎂礦資源利用過程中二氧化碳回收以及生產二氧化碳衍生產品先進技術。

(6)推廣有色冶金爐窯煙氣余熱利用技術。

(六)化學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磷石膏等化工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蒸氨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2)推廣採用電石渣替代石灰石用於水泥工業、純鹼工業以及電廠的煙氣脫硫技術。

(3)推廣利用鉻渣作水泥礦化劑技術;鉻渣制自溶性燒結礦並冶煉含鉻生鐵技術;鉻渣作為熔劑生產鈣鎂磷肥技術;鉻渣制鈣鐵粉、鑄石、人造骨料、玻璃著色劑及鉻渣棉等技術。

(4)推廣磷石膏制磷酸聯產水泥、制硫酸鉀、制硫銨和碳酸鈣以及制硫酸銨、硫酸銨鉀等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技術;磷石膏制水泥緩凝劑、紙面石膏板、建築石膏、粉刷石膏、砌塊等建材產品的綜合利用技術;磷石膏作為鹽鹼地改良劑技術。

(5)推廣黃磷爐渣生產水泥、混凝土、磷渣磚、保溫材料、低溫燒結陶瓷等技術。

(6)推廣黃磷泥生產五氧化二磷以及雙渣肥等綜合利用技術。

(7)推廣造氣煤渣綜合利用技術。

(8)推廣利用硼泥制備輕質碳酸鎂、氧化鎂等鎂鹽技術。

(9)推廣利用硼泥生產建築材料、農業肥料和冶金輔助材料技術。

(10)推廣氟石膏生產建築材料等綜合利用技術。

(11)研發磷石膏充填采礦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純鹼生產中蒸氨廢清液曬鹽技術,採用高效蒸發技術和設備制氯化鈣聯產氯化鈉。

(2)推廣合成氨生產中採用水解汽提技術回收尿素。

(3)推廣氮肥生產污水回用技術。

(4)推廣循環冷卻水超低排放技術。

(5)推廣回收硼酸母液制備硼鎂肥、輕質碳酸鎂、氧化鎂等鎂鹽產品技術。

(6)推廣採用大孔徑吸附樹脂對2,3-酸廢水回收利用技術。

(7)推廣「樹脂吸附-氧化-樹脂吸附」技術對2-萘酚生產廢水進行治理和資源化利用。

(8)推廣處理DSD (4,4-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酸氧化工序生產廢水採用樹脂法將有機物吸附並洗脫和回收利用的資源化技術。

(9)推廣苯胺、鄰甲苯胺和對甲苯胺生產廢水資源化技術。

(10)推廣樹脂吸附法處理氯化苯水洗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11)推廣從電鍍廢水中回收鎳、鈷等稀有金屬技術。

(12)推廣從制鹽母液中提取氯化鉀、工業溴、氯化鎂技術。

3.廢氣、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吸附、汽提、變壓吸附等技術,從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尾氣中回收氯乙烯、乙炔氣。

(2)推廣利用黃磷尾氣發電並提純一氧化碳生產甲醇、甲酸等化工產品技術。

(3)推廣醇烴化工藝替代銅洗工藝技術。

(4)推廣全燃式造氣吹風氣余熱回收利用技術。

(5)推廣濕法磷酸及磷肥生產副產品氟生產各種氟化物技術。

(6)推廣以碳酸鈉吸收硝酸生產尾氣中的氮氧化物,生產硝酸鈉、亞硝酸鈉的技術。

(7)推廣利用電石、炭黑生產尾氣中的一氧化碳,作為燃料及化工原料用於制甲醇、合成氨和羰基產品技術。

(8)推廣對含二氧化碳廢氣進行綜合利用技術。其中利用氨水吸收尾氣中二氧化碳製取碳酸氫銨;深冷製取液態二氧化碳或乾冰;用純鹼吸收二氧化碳製取碳酸氫鈉;用二氧化碳廢氣製取輕質碳酸鎂;用燒鹼廢液吸收二氧化碳製取純鹼;用廢氣中的二氧化碳代替硫酸分解酚鈉提取酚。

(9)推廣氯化氫廢氣綜合利用技術。其中用甘油吸收氯化氫製取二氯丙醇;在催化劑作用下製取環氧氯丙烷、二氯異丙醇,製取氯磺酸、染料、二氯化碳等化工產品;採用催化氯化法、電解法、硝酸氧化法生產氯氣;副產鹽酸生產聚氯乙烯等產品。

(10)推廣催化干氣蒸汽轉化法制氫技術。

(11)推廣草甘膦與有機硅生產中的氯元素循環利用技術。將草甘膦生產中的尾氣經回收凈化用於有機硅單體的合成。有機硅單體生產中產生鹽酸,經凈化後用於草甘膦合成,從而使含氯元素的化合物(氯甲烷、氯化氫)在草甘膦和有機硅兩大類產品之間實現循環利用。

(七)建材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石材加工碎石和采礦廢石生產人造石材(裝飾材料)技術。

(2)研發廢陶瓷高附加值再利用技術。

2.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推廣採用無機混凝劑(PAC)+高分子助凝劑(PHM)等混凝沉澱處理技術。

3.廢氣、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水泥窯廢氣余熱發電技術。

(2)推進玻璃熔窯廢氣余熱發電技術產業化。

(八)食品發酵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玉米脫胚提油和小麥提取蛋白技術。

(2)推廣利用酒精糟生產全糟蛋白飼料等技術。

(3)推廣啤酒廢酵母乾燥生產飼料酵母技術;廢酵母經酶處理制備醫葯培養基酵母浸膏技術。

(4)推廣檸檬酸廢渣替代天然石膏技術。

(5)推進啤酒廢酵母生產制備核苷酸、氨基酸類物質技術的產業化。

(6)推廣玉米芯生產木寡糖技術。

(7)推廣利用製糖廢糖蜜生產高活性酵母等發酵製品技術。

(8)推進利用酶技術從麥糟中提取功能性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產業化。

(9)推進果蔬濃縮汁生產廢渣制備果膠、功能性膳食纖維和蛋白飼料技術的產業化。

(10)研發酵母細胞壁殘渣制備甘露糖蛋白質及水溶性葡聚糖等。

(11)研發啤酒糟採用多菌種混合固體發酵生物改性,生產肽蛋白技術。

(12)研發馬鈴薯、木薯澱粉生產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發酵剩餘資源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技術。

(2)推廣麥汁煮沸二次蒸汽回用技術。

(3)推廣味精廢母液生產復合肥技術。

(4)推廣玉米浸泡水和谷氨酸離交尾液混合培養飼用酵母粉技術。

(5)推廣木薯乾片乾式粉碎和鮮木薯濕法破碎分離技術,濃縮出精澱粉漿液和蛋白黃漿。

(6)研發採用膜過濾技術(MF)回收菌體製成飼料技術。

(7)研發薯類澱粉生產高濃工藝廢水(俗稱汁水或細胞水)回收蛋白技術。

(8)研發適用於食品行業生產的膜材料及膜分離裝置;研發排放廢水深度處理的膜技術與膜材料。

3.廢氣綜合利用技術

研發利用酒精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生產降解塑料技術。

(九)紡織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廢舊纖維等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廢舊纖維循環利用技術。利用廢舊滌綸及錦綸纖維、生產廢料等生產再生纖維技術。

(2)推廣利用廢舊纖維作為產業用增強材料技術。

(3)推廣溶解、萃取、離子交換等技術,對化纖工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

(4)推廣針刺、熱熔、紡粘、縫編等技術對廢花、落棉、紗布角、短纖維等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

(5)推進廢棄毛中提取蛋白制備生物蛋白纖維技術的產業化。

(6)推進利用雙氧水對剝繭抽絲後的廢棄物進行濕法紡絲技術的產業化。

(7)推進蠶蛹蛋白提煉及深加工、桑柞蠶絲下腳料生產針刺無紡布等綜合利用產業化。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水蒸汽直接蒸餾法從含溴染料廢水中製取溴素技術;以分散藍2BLN水解母液以及硝化廢酸為原料從廢水中離析回收2,4-二硝基苯酚。

(2)推進洗毛廢水採用高效分離回收等工藝設備提取羊毛脂技術產業化。

(3)推進聚酯企業生產廢水中乙醛等有機物回收與利用技術產業化。

(4)研發適用於排放廢水深度處理的膜材料,並研發適用於漿料、染料濃縮與回收工藝的膜分離裝置。

(十)造紙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技術

1.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造紙廢渣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

(2)推進制漿鹼回收白泥生產優質碳酸鈣技術的產業化。

2.廢水(液)綜合利用技術

(1)推廣制漿造紙過程水的梯級使用和廢水深度處理部分回用技術。

(2)推廣造紙白水多圓盤過濾機處理回收利用技術。

(3)推廣厭氧生物處理高濃廢水生產沼氣技術。

(4)推廣制漿封閉式篩選、中濃技術。

(5)推進紙漿廢液生產微生物制劑技術的產業化。

四、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

(一)廢舊金屬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採用機械化手段對廢舊汽車、廢舊船舶等機械設備的拆解和利用。

2.推廣黃雜銅直接生產高精度板、帶、管等技術。

3.推廣紫雜銅熔煉除氧、除雜技術以及軋制過程中的表面處理和精整技術。

4.推廣組合式熔煉爐組生產再生鋁合金技術。

5.推廣廢鋁易拉罐鑽切屑利用技術;電解鋁殘極(陽極、陰極)生產石墨化炭陰極技術。

6.推廣廢鉛酸蓄電池機械化拆解、破碎分選技術,分別回收處理塑料殼、鉛極板、含鉛物料(鉛膏)、廢酸液等;再生鉛渣回收錫、銻等有價金屬的技術。

7.研發廢鋼鐵鍍鋅、鍍鉻等鍍層的處理技術;廢高合金鋼的鑒定、檢測和分選技術;混堆狀廢線材加工處理技術及裝備;廢易拉罐等優質廢鋁的保級利用技術。

(二)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電熱絲等干法分離陰極射線管屏錐玻璃技術。採用工業吸塵器回收並妥善收集熒光粉。

2.推廣加熱析出、催化分解等技術,回收液晶面板上的液晶物質和稀貴金屬銦並做無害化處理。

3.推廣環保型的溶蝕、酸解、電解、精煉等技術,處理晶元等含稀貴金屬的廢料,回收金、銀、鈀等。

4.推廣高效粉碎、分選技術,處理已去除晶元、電容器等部件的線路板,回收銅、玻璃纖維和樹脂等。

5.推廣粉碎、分選等物理方法在密閉的設施中處理含有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等有害成分的電線、電纜,回收銅、鋁和塑料。

6.推廣破碎、分選等物理方法在設置有環保和安全措施的密閉設施中處理廢舊冰箱、空調、冷櫃等製冷電器。

(三)廢舊橡膠、輪胎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膠粉活化技術,提高膠粉活性,擴大膠粉利用率。

2.推廣「預硫化和無模硫化翻新」輪胎翻新技術。

3.推廣廢舊橡膠常溫粉碎、濕法粉碎、冷凍粉碎等生產精細膠粉技術。

(四)廢紙板和廢紙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廢瓦楞紙箱中高濃連續碎解、纖維分級處理、中高濃篩選、大直徑盤磨打漿技術,生產包裝紙及紙板。

2.推廣高濃篩選、高濃漂白、高濃揉搓等技術,處理廢舊報紙及帶有塗料、印刷油墨等需脫墨的紙張。

3.研發大型廢紙和廢紙板制漿技術及成套設備。

(五)廢塑料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廢塑料物理再生利用和機械化分類技術。

2.推廣廢塑料活化無機填料改性、纖維增強改性、彈性體增韌改性、樹脂合金改性、鏈結構改性等化學再生利用技術。

3.推廣利用廢舊聚酯瓶生產聚酯切片技術。

4.推廣利用廢舊塑料、廢棄木質材料生產木塑材料及其製品技術。

(六)廢玻璃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廢玻璃作為原料生產平板玻璃、瓶罐器皿等玻璃製品直接再利用技術。

2.推廣廢玻璃生產建築和保溫隔音等材料的間接再生利用技術。

(七)建築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

1.推廣改性瀝青混合料再生道路材料制備技術及裝備。

2.研發建築垃圾減量化控制技術及建築垃圾再生材料在建築工程中應用的成套技術。

⑸ 什麼叫資源綜合利用

中文名稱:資源綜合利用英文名稱:integrated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定義1:對自然資源各組成要素進行多層次、多用途的開發利用過程。應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資源地理學(二級學科)定義2:以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對自然資源各組成要素進行的多層次、多用途的開發利用。應用學科:
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科學總論(二級學科)
主要是指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對共生、伴生礦進行綜合開發與合理利用;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液)、廢氣、余熱余壓等進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對社會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物進行回收和再生利用。
資源綜合利用目錄
伴生資源生產的產品
1
、煤系伴生的高嶺岩(土)、鋁釩土、耐火粘土、膨潤土、硅藻土、玄武岩、輝綠岩、大理石,花崗石、硫鐵礦、硫精礦、瓦斯氣、褐煤蠟、腐植酸及腐質酸鹽類、石膏、石墨、天然焦及其加工利用的產品;
2
、黑色金屬礦山和黃金礦山回收的硫鐵礦、銅、鈷、硫、螢石、磷、釩、錳、氟精礦、稀土精礦、鈦精礦;
3
、有色金屬礦山回收的主要金屬以外的硫精礦、硫鐵礦、鐵精礦、螢石精礦及各種精礦和金屬,以及利用回收的殘礦、難選礦及低品位礦生產的精礦和金屬;
4
、利用黑色、有色金屬和非金屬及其尾礦回收的鐵精礦、銅精礦、鉛精礦、鋅精礦、鎢精礦、鉍精礦、錫精礦、銻精礦、砷精礦、鈷精礦、綠柱石、長石粉、螢石、硫精礦、稀土精礦、鋰雲母;
5
、黑色金屬冶煉(企業)回收的銅、鈷、鉛、鋅、釩、鈦、鈮、稀土,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回收的主要金屬以外的各種金屬及硫酸;
6
、磷、鉀、硫等化學礦開采過程中回收的鈉、鎂、鋰等副產品;
7
、利用采礦和選礦廢渣(包括廢石、尾礦、碎屑、粉末、粉塵、污泥)生產的金屬、非金屬產品和建材產品(
*1
);
8
、原油、天然氣生產過程中回收提取的輕烴、氦氣、硫磺及利用伴生鹵水生產的精製鹽、固鹽、液鹼、鹽酸、氯化石臘和稀有金屬。

⑹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政策大綱的資源綜合利用現行稅收優惠政策

1.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財稅[2008]156號)
(1)免徵
——再生水(再生水是指對污水處理廠出水、工業排水、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廠滲透液等水源進行回收並經適當處理後在一定范圍內重復利用的水資源)。
——利用廢舊輪胎為原料生產膠粉和翻新輪胎。
——生產原料中摻兌廢渣比例不低於30%的特定建材產品(特定建材產品指,磚、砌塊、陶粒、牆板、管材、混凝土、砂漿、道路井蓋、道路護欄、防火材料、耐火材料、保溫材料、礦岩棉)。
(2)即征即退
——以工業廢氣為原料生產的高純度二氧化碳產品。
——以垃圾為燃料生產的電力或熱力(其中垃圾用量占發電燃料的比重不低於80%;垃圾是指城市生活垃圾、農作物秸稈、樹皮廢渣、污泥、醫療垃圾)。
——以煤炭開采過程中伴生的舍棄物油母頁岩為原料生產的頁岩油。
——以廢舊瀝青混凝土為原料生產的再生瀝青混凝土(廢舊瀝青混凝土用量占生產原料的比重不低於30%)。
——採用旋窯法工藝生產並且生產原料中摻兌廢渣比例不低於30%的水泥(包括水泥熟料)。
(3)即征即退50%
——以退役軍用發射葯為原料生產的塗料硝化棉粉(退役軍用發射葯在生產原料中的比例不低於90%)。
——對燃煤發電廠及各類工業企業產生的煙氣、高硫天然氣進行脫硫生產的副產品(副產品是指石膏、硫酸、硫酸銨和硫磺)。
——以廢棄酒糟和釀酒底鍋水為原料生產的蒸汽、活性炭、白碳黑、乳酸、乳酸鈣、沼氣(廢棄酒糟和釀酒底鍋水在生產原料中所佔的比重不低於80%)。
——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頁岩為燃料生產的電力和熱力(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頁岩用量占發電燃料的比重不低於60%)。
——部分新型牆體材料產品(具體范圍按新型牆體材料目錄執行)。
(4)先征後退
以廢棄的動物油和植物油為原料生產的柴油(廢棄的動物油和植物油用量占生產原料的比重不低於70%)。
2.再生資源增值稅政策(財稅[2008]157號)
2010年底前,對符合條件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再生資源繳納的增值稅實行先征後退政策。具體退稅比例2009年為70%,2010年為50%。
3.農林剩餘物為原料的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政策(財稅[2009]148號)
在2010年12月31日前對企業以三剩物、次小薪材、農作物秸稈、蔗渣為原料自產的綜合利用產品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具體退稅比例2009年為100%,2010年為80%。 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國家非限制和禁止並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1.共生、伴生礦產資源
以100%的煤系共生、伴生礦產資源、瓦斯為原料生產的高嶺岩、膨潤土、電力、熱力及燃氣。
2.廢水(液)、廢氣、廢渣
(1)以70%以上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采礦和選礦廢渣、冶煉廢渣、工業爐渣、脫硫石膏、磷石膏、江河(渠)道的清淤(淤沙)、風積沙、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焚燒余渣、化工廢渣、工業廢渣為原料生產的磚(瓦)、砌塊、牆板類產品、石膏類製品以及商品粉煤灰。
(2)以100%的轉爐渣、電爐渣、鐵合金爐渣、氧化鋁赤泥、化工廢渣、工業廢渣為原料生產的鐵、鐵合金料、精礦粉、稀土。
(3)以70%以上的化工、紡織、造紙工業廢液及廢渣為原料生產的銀、鹽、鋅、纖維、鹼、羊毛脂、聚乙烯醇、硫化鈉、亞硫酸鈉、硫氰酸鈉、硝酸、鐵鹽、鉻鹽、木素磺酸鹽、乙酸、乙二酸、鹽酸、粘合劑、酒精、香蘭素、飼料酵母、肥料、甘油、乙氰。
(4)以70%以上的制鹽液(苦鹵)及硼酸廢液為原料生產的氯化鉀、硝酸鉀、溴素、氯化鎂、氫氧化鎂、無水硝、石膏、硫酸鎂、硫酸鉀、肥料。
(5)以100%的工業廢水、城市污水為原料生產的再生水。
(6)以100%的廢生物質油、廢棄潤滑油為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及工業油料。
(7)以焦爐煤氣、化工、石油(煉油)化工廢氣、發酵廢氣、火炬氣、炭黑尾氣為原料生產的硫磺、硫酸、磷銨、硫銨、脫硫石膏、可燃氣、輕烴、氫氣、硫酸亞鐵、有色金屬、二氧化碳、乾冰、甲醇、合成氨。
(8)以轉爐煤氣、高爐煤氣、火炬氣以及除焦爐煤氣以外的工業爐氣,工業過程中的余熱、余壓為原料生產的電力、熱力。
3.再生資源
(1)以100%的廢舊電池、電子電器產品為原料生產的金屬(包括稀貴金屬)、非金屬。
(2)以100%的廢感光材料、廢燈泡(管)為原料生產的有色(稀貴)金屬及其產品。
(3)以100%的鋸末、樹皮、枝丫材為原料生產的人造板及其製品。
(4)以100%的廢、舊輪胎為原料生產的膠粉、翻新輪胎。
(5)以100%的廢棄天然纖維、化學纖維及其製品為原料生產的造紙原料、纖維紗及織物、無紡布、氈、粘合劑、再生聚酯。
(6)以70%以上的農作物秸稈及殼皮(包括糧食作物秸稈、農業經濟作物秸稈、糧食殼皮、玉米芯)為原料生產的代木產品、電力、熱力及燃氣。

⑺ 加強共生、伴生資源綜合利用

在礦山設計和生產過程中統籌兼顧共生、伴生礦產資源,對主要共生、伴生礦產同等對待,擴大資源量。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生、伴生礦產,統一規劃,綜合開采綜合利用。堅持采氣採煤一體化,加強煤層氣和煤炭的綜合勘查和綜合開發。加強油頁岩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按照煉油-化工-發電-多金屬-建材一體化聯合生產模式,實現油頁岩的高效、節能、環保開發利用。重點加強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稀散元素礦產等共生、伴生礦產資源開采、選礦過程中的綜合開發利用。合理開發利用與鐵礦伴生的鈮、稀土、釩、鈦等資源。對稀貴金屬礦產要加強多金屬共生礦在選礦和冶煉過程中的綜合利用,開展稀有多金屬共生礦綜合開發利用。加強稀土金屬礦資源綜合利用、復雜難處理貴金屬提取技術研究。加強伴生硫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油氣資源領域硫資源綜合回收,彌補資源的不足和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加強鹽湖資源的整體開發和綜合利用。加強復雜共生、伴生礦綜合利用技術攻關研究。通過提高共生、伴生礦的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在現有經濟條件下,使我國資源總回收率提高5個百分點。

⑻ 明確各類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重點

能源礦產要重點加強煤炭高效開采和潔凈利用技術,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要重點加強高效開采技術等。

黑色金屬礦產要重點加強我國200億~300億噸難選礦、中低品位鐵礦、寧鄉式鐵礦、低品位微細粒碳酸錳礦、硼鐵礦、錫鐵礦等共生呆滯資源的開發利用。

有色金屬礦產要圍繞中低品位、復雜礦和難處理氧化礦,加強選礦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及新選礦葯劑的開發研究;研究開發適合我國有色金屬資源特點的短程、高效、低(無)污染選冶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使我國大量難處理礦和暫無開采價值的表外礦得到開發利用。

稀貴金屬礦產要加強多金屬共生礦在選礦和冶煉過程中的綜合利用,開展稀有多金屬共生礦綜合開發利用。加強稀土金屬礦資源綜合利用、復雜難處理貴金屬提取技術研究。

非金屬礦產要加強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開發新產品和新材料,向精細化發展,提高非金屬礦利用價值。開發具有特殊新性能的礦物復合材料、非金屬功能材料與結構礦物材料,加強非傳統礦物原料的開發利用,擴大礦產資源的供給及開拓新型礦產資源。實現非金屬礦深加工技術的推廣示範和產品系列化。加強中低品位磷礦等化工礦產的綜合利用,合理利用鹽湖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提高磷、鋰、硼、鉀等資源的保證程度。

礦業廢棄物資源化及礦山環境和生態修復的技術。包括礦山開發環境生態影響評價標准體系研究,開發尾礦、廢石、冶煉煙塵渣的綜合利用新技術,發展生產過程節水和水循環利用技術,礦山生態修復技術,發展廢舊金屬及非金屬再生利用技術。

在技術方法方面,通過加強選冶新技術和選冶化工聯合處理,以及直接提取有用元素的技術,通過原地浸出、強化堆浸、生物浸出、礦漿直接電解方式,直接提取有用元素等方法,提高各類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

⑼ 雲南個舊錫礦綜合利用示範工程

該工程需要解決低品位錫礦和尾礦利用、資源稅優惠政策支持等問題。雲南省個舊地區是我國最大的錫資源基地。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多種經營、以錫為主的國有特大型有色金屬聯合企業,錫產量約佔全國的1/4,世界的1/9。已經探明錫、銅、鉛、鋅、鎢、銦、鉍、鉬、鎵、鎘、鍺、鈮、鉭、鈹、鐵、金、銀、砷、硫、螢石等有色、稀貴金屬20餘種。此外,近20多個尾礦庫中尾礦達2億多噸,其中含錫金屬20多萬噸、鉛200多萬噸、鐵3000多萬噸,尾礦中的錫資源相當於雲南省錫礦保有儲量的1/4。對尾礦中共生、伴生有益元素充分回收利用,相當於新發現一個大型多金屬共生礦,同時將大大減少尾礦對環境的危害。雲南省已下大力整合取得顯著效果。該示範工程可緩解雲錫礦山的資源危機,對解決我國同類礦山錫礦產品深加工升值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問題,具有典型示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