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歐元匯率影響外匯儲備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歐元匯率影響外匯儲備

發布時間: 2021-06-04 21:01:27

⑴ 簡述外匯儲備過大,對國家的影響。

外匯儲備過大可能帶來的風險
1、高額的外匯儲備成本

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等於國內資本生產率減去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率。由於官方儲備資產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各國的外匯儲備一般投資於儲備貨幣國家的短期國債,其收益率較低(二戰後平均為1-2%)。這相當於經濟發展水平較底的國家(通常是大量儲備外匯的國家)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儲備貨幣的發行國)輸出資本。如果中國在借入大量外債的同時並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等於是以高價從國外借入資金,而且還以低價將國內資金轉到國外給外國人使用,其潛在的損失是顯然的。實際上,我國在20世紀80-90年代以較高成本借入了大量外債(目前我國外債余額約為1600億美元),而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低利率周期,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也處於低迷期,這些都使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降低。同時,持有外匯儲備表示暫時放棄一定量實際資源的使用,從而也就喪失將這些資源投入所引起的國內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凸現了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成本。

2、引發通貨膨脹的壓力

外匯儲備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它的變化自然還要對國內的金融運行產生重大影響。由於我國事實上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安排,作為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擔當了外匯市場上最終的市場出清者的角色。外匯儲備的增多,使人民幣的發放增多,因為官方儲備是由貨幣當局購買並持有的,其在貨幣當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是我國基礎貨幣的主要構成部分。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外匯儲備的持續快速增加,使得外匯占款成為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途徑。外匯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相應增多,導致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這會對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形勢構成不利影響,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了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盡管目前我國還處於通貨緊縮階段,但經濟指標已開始好轉,不能排除一旦走出緊縮立即陷入通脹的可能性。為此,央行採取了相應的沖銷政策:如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頻繁進行正回購和發行人民銀行票據回籠基礎貨幣,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前5個月,央行回籠基礎貨幣已達4000多億元,以此來減緩基礎貨幣增速。但由於我國貨幣市場規模有限,特別是在央行票據的發行量已累計超過了2000個億的情況下,隨著外匯占款持續上升,可供央行進行沖銷干預的空間已越來越小。這給央行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一是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受到挑戰,貨幣政策面臨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二是由於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事實上的一體化,因此以匯率政策調節外部均衡,以財政和貨幣政策調節內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間將可能喪失,內外部均衡難以同時達成。這即是央行面臨的典型的米得沖突(Meade』s Conflict)。

3、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在現有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沒有有效的資產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則會推動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近段時間來,不僅日本、美國等國家正在極力地鼓吹人民幣升值,而且過去外逃的資金也有迴流的跡象,甚至於有國際游資「潛渡」中國,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動力的情況下,出口競爭力的弱化會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人民幣目前不宜大幅升值。從這個角度看,外匯儲備也不宜過多。

4、增加了儲備資產管理的難度和風險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十分激烈,作為國家財富的外匯儲備,它的規模過大也就會使國家財富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高額的外匯儲備給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管理帶來了難度。因為我國外匯儲備有相當部分以美元資產的形式存在,近一年多來,美元與歐元的匯價漲跌幅度在30%以上,美元價值的持續走低,使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不可避免;如果粗略地按照60%的美元外匯儲備計算,外匯儲備中約有1800億美元正在發生「賬面」的損失。另外,近兩年來,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處於低迷期,美聯儲自2001年以來13次降低利息,聯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處於45年來的歷史低位,這也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投資收益不斷降低。外匯儲備資產規模越大,其保值增值管理的難度就越大。

⑵ 問:外匯儲備與匯率的關系

外匯儲備與匯率之間是一種間接的關系:
1.本幣升值(直接標價下匯率下降),進口成本降低,促進進口,相反,出口得到的外幣兌換的本幣數下降,出口利潤下降,抑制出口,這樣使橡皮匯儲備量減少.本幣貶值則會使外匯儲備增加
2.外匯儲備的功能之一是維護匯率穩定,外匯儲備量大,說明央行對匯率干預的能力強,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對外匯市場干預使匯率向著國家宏觀控制的需要發展.

⑶ 歐元匯率走勢跟哪些因素有關

歐元匯率走勢主要有政策因素、經濟因素兩個方面相互影響。在政策因素方面,歐洲中央銀行所採用的貨幣政策對歐元匯率的走勢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歐元匯率的走勢也受到經濟數據的影響,主要有通貨膨脹率,成員國的GDP等等影響。

歐洲債務危機之後,歐元匯率走勢具有兩個特徵:貶值趨勢明顯和匯率波動加劇。除了歐元區經濟增長持續低迷這個宏觀因素,貨幣自身因素在歐元貶值過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從目前形勢來看,鑒於量化寬松政策的持續性和歐元區當前的經濟形勢,盡管存在短期性小幅反彈的可能,歐元匯率走軟趨勢或將持續相當時間。

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階段歐元匯率的主要邏輯是美歐貨幣政策分化和歐洲政治風險上升,國內811匯改使得人民幣釋放貶值壓力。歐元震盪尋底,歐元兌人民幣穩中有升。

歐洲央行稱,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債券發行、存款以及已發放貸款中的比重均增加,而且其作為計價貨幣的作用仍大致穩定。


⑷ 外匯儲備的多少會對國家的影響

  • 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而是有利有弊的,具體如下:

  • 負面影響:

1.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 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高額的外匯儲備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

8.引致流動性過剩高額的外匯儲備規模是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就是貨幣供應量太大問題。

  •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⑸ 外匯儲備多了有什麼作用(利弊)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要增加外匯,則需要發行人民幣來購買,人民幣供給就會增多,則人民幣就會貶值,所以匯率就會下降。

簡單地說,外匯儲備就好象是我們手中的錢,當然是越多越好,想買什麼都不用愁了。但是外匯儲備主要來自於貿易順差,也就是說你出口東西比進口的東西多了,你賺了別人的錢,人家當然不高興了,當然會產生貿易摩擦。對於自己來講,經常握有大量現金而不去投資賺錢,這不是浪費嗎?經營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就象管好自己的錢袋子一樣,既要夠用,又不能影響自己的生意,還不能太與別人搶生意惹人不高興。就這么簡單。

⑹ 為什麼本幣貶值一般會有利於增加外匯儲備

本幣貶值,外匯儲備是否貶值那就要看外儲中有多少本幣了,以中國為例的話,由於外儲中沒有人民幣,所以談不上外匯儲備貶值還是不貶值,本幣貶值,到時有可能會導致外匯儲備下降,因為本幣貶值,就導致以本幣計價的資產貶值,但是假若國家是個出口型的經濟體(比如日本),到是利大於弊,創造的外匯足以抵消流失的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是否貶值還需要考慮計價時是以哪種貨幣計價,如果以本幣計價且剛好這時本幣貶值的話,那外儲還升值了。目前全球計價貨幣一般都為美元。要計算外匯儲備是否貶值還是要看你的外儲中有哪些貨幣,這些貨幣是否貶值。
有一種情況要特別說明下,外匯儲備中有組合貨幣組成的資產且組合貨幣中包含本幣的話,那本幣貶值是有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貶值的,比如SDR,SDR目前有5種貨幣組成,分別為美元,歐元,人民幣,英鎊,日元組成的一籃子貨幣,有些國家也會把SDR當成外匯儲備的一種,不過目前全世界只發行了3000多億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不足3%,其影響力還很小。

⑺ 哪些因素可以導致外匯儲備下跌

外匯儲備相當於國家的「第二個國庫」,它的數量增減的意義和動作自然不容忽視。那麼,外匯儲備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人說是對外貿易得來的,這話沒錯,但是有些過於籠統。所以小白依然用例子來解釋吧。小白開了一家外貿公司,專門對外出口衣服,其中有一筆訂單賺了100萬美元。小白高興壞了,可是這美元在國內不能用啊,必須要換成人民幣。於是小白跑去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以1:6的匯率(為方便計算,下同)換成了600萬人民幣。可是中國銀行也不能留著這些美元過活啊,這時另一名角——外匯占款登場了。外匯占款簡單說是央行投放貨幣的工具之一,原理說白了就是收回多少外匯,就要向國內相應地投放多少本幣。這么一來,中行手中的100萬美元幸運地被央行「收」走了。而央行在投放完貨幣後便開始拿著這些美元去國際市場上投資、進口大宗商品等等。
這就是外匯儲備的「身世」。不過,外匯儲備中並不全都是美元,它是一攬子貨幣,其中包括歐元、日元等等,而且外儲中還有一部分是以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形式存在的。總之,外儲有兩大部分:貴金屬和外幣現鈔。
回到問題,外匯儲備下降了,意味著啥?的確,從去年年中算起,到現在,外儲波動確實挺大,從3.2萬億直降到今年1月跌破1萬億,然後重新回升到現在的3.1萬億左右。同樣,外匯儲備的下降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很多自媒體拿外儲下降來做文章,說什麼用國人的血汗錢買美國國債,借錢給美國人用、21世紀的廣場協議等等陰謀論。在此,小白先說明,這些都是片面的,至於為何下降?其中又意味著什麼?待小白娓娓道來:
1、維持匯率穩定。中國拿巨額外儲購國外政府債是有原因的。重要的一方面是穩定人民幣幣值。剛剛小白說了,外匯是由對外貿易順差得來的,隨著多餘的外幣在本國越來越多,就會造成輸入型通脹。因此,適當地購買美債,也是消化多餘外幣,緩解通脹的方法之一。
2、外匯占款增加。外匯占款的定義是一國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到本國貨幣的那部分。那用什麼收購呢?人民幣是非自由貨幣,那就只能動用外儲了。舉個栗子,央行用1000億美元收購了等值的外匯資產,那麼向國內市場投放6000億人民幣。需要說明的是,外匯占款也是資金流的重要風向標,目前外匯占款在連降22個月後,首次回升至21.5萬億左右。這說明熱錢湧入國內的壓力正在減少,人民幣開始堅挺,外貿開始改善。
3、大宗商品漲價。目前,我國的石油、糧食,稀土等戰略資源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而在國際上買東西則必定需要用美元。這時外儲的作用又來了,就相當於國家用外幣賬戶去國外買東西,然後咱們用人民幣去購買國家進口來的東西。顯然,大宗商品漲價了,就需要花費更多的外儲來進口啦!
4、購美債。大量購買美債是有原因的。雖說美帝有時主動讓美元貶值導致外儲縮水是非常不要臉的,可是,這巨額的外儲找哪投資呢?這就好比你有1萬億人民幣,我估計哪怕你一天花1億你都要二三十年,所以你必定要找一個地方投資。當然這是極端的例子,換成是外儲也是一樣。美債的信用擔保還是有保證的,盡管收益並不高,但也是當前巨額外儲資產最好的投資辦法。這又回到了第一個問題,如果增持美債的話,外儲就會下降。至於為何,請參照第1點。
5、貿易逆差。顯然這算是最直接的原因吧!進口大於出口,流出的外幣大於流進的外幣,自然而然外儲就下降了。不過,外儲也分為資本賬戶和經常性賬戶,如果逆差上升(經常性賬戶余額減少)的幅度大於外匯投資收益增加(資本賬戶余額增加),則外儲總體還是減少的,反之則增加。

⑻ 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升值的關系

外匯儲備越多,人民幣幣值穩定提升,如外匯儲備減少,則應下降。
原因:
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逆差,則外匯收入小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小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減少,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
國際收支狀況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

⑼ 請金融高手。匯率與外匯儲備和貿易以及國內市場的關系

匯率變化對貿易的影響一般表現為: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後,有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不利於外國商品的進口,因而會減少貿易逆差,增加貿易順差;而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後,有利於外國商品的進口,不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因而會減少貿易順差或擴大貿易逆差。
貿易順差的增加帶來外匯儲備的增加
考慮匯率對外匯儲備的影響時,只能考慮權重最大的外匯匯率變化,如果美元貶值,當然日本的美元外匯儲備貶值。
如今,各國外匯儲備是多元化格局,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是主要儲備貨幣。商品用美元標價,不代表交易時是直接使用美元貨幣。美國的外匯儲備用美元標價,但其主要形式是持有外國機構證券或者國家債券、黃金和外國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