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人民幣升值與外匯的問題
理解經濟問題應該把視野放寬廣,否則肯定會產生誤解甚至謬論,上面所引用的論壇上的這段話基本上就是「謬誤」的集合,為什麼這么說,下面的解釋僅供參考:
1、關於136萬億美元中的1%即1.36萬億美元湧入中國進行投機經營的問題,「國際上金融市場上的投資」,這是一個很寬泛且模糊的概念,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投機資金,因此1%這個數值湧入中國完全是個空穴來風的假設,並且中國的金融和金融賬戶還沒有完全對外開放,經常項目的開放也收到較為嚴格的管制,國外資金進入我國只能以投資基金、產業投資、虛假貿易、地下金融等名義進入,1%的假設過度誇大了資金非法轉移的數量。
2、如果1.36萬億美元進入我國,按照目前的政策,中央銀行將接受被動吸收外匯儲備而發行一定數量的人民幣,但是不會發行高達10.6萬億的人民幣,因為還有我國商業銀行大量的超額准備金作為緩沖,並且央行也可以發行債券對沖現有的流動性。
3、即使央行不做任何的外匯儲備的對沖,即白白發行了10.6萬億人民幣,那麼這些錢都到了誰的手上呢?按照上面文章的意思,這些錢大都是投機資金啊,基本上只有少部分參與實物經濟的流通,不會就這么直接的把物價搞上去。「錢卻多了10.6萬億,那就意味著所有商品都要打折到原來的2/3」,這句話完全就是謬論。
4.如果投機資金在證券市場獲利後再去沖擊實物經濟,比如買樓炒樓,那也是把樓價炒上去,加上我國對住房市場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不會出現打折出售的現象。
5、如果樓市泡沫破裂,那就有可能如上文所說,爭相打折出售,不過在我國出現那種完全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㈡ 關於外匯和國債
企業出口會獲得美元,因為中國是出口比進口多,也就是貿易順差,這樣獲得的美元較多,大家都想賣掉美元,把它換成人民幣,這樣會導致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
為了穩住匯率,央行向出口企業收購這些美元,同時給這些出口企業以相應的人民幣,這樣出口企業由持有美元變成了持有人民幣,市場上變成人民幣太多,也就是流動性過剩,會導致通脹。於是央行再賣出債券,當某公司或者銀行向央行買入債券的時候,央行同時也就回收了市場上過多的人民幣。
人民幣債券和美國國債都是要支付利息的,這個很好理解。
㈢ 我國買美國國債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人民儲蓄還是順差產生的外匯
我國買美國國債的錢應該是外國以外幣投資中國的自然產生和對外貿易順差的結果。人民儲蓄率高所形成的低消費再加上高生產率應該是貿易順差產生的主要因素,二者不是處於對立面的
㈣ 人民幣升值與美國國債有關系嗎
有關系,因為人民幣一旦升值我們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就換得少了。比如原本100美元能換800人民幣,人民幣升值後100美元就只能換500人民幣了。中間的落差就是我們所虧的錢。
㈤ 人民幣升值為什麼會減輕外債的償付壓力借入的外債不是還要通過外幣償付嗎而得到外幣的主要方法
人民幣升值說明人民幣變得值錢了,橫向比較來看國際購買力上升,以前一件要花¥50進口的東西現在只需要或許¥40或更加便宜。相對來說外債還是一樣,例如你欠美國300美金,你需要歸還的貨幣肯定比現在要多,所以升值的好處是外債償付壓力減弱。
但是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國內製造成本上升,出口到其他國家的東西自然也就變得昂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出口一定會降低。
你說的針對某些特定的行業是必然,航空工業,出口製造業,凡是跟匯率掛鉤一定會受到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
㈥ 他國大量買進人民幣債券作為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會上升嗎
人民幣使終會升值,這是必然的,這其中主要包括政治等多方面原因。
因為熱錢或者他國購買人民幣會升值,這個樣做升值理由應該不會大。不過目前看來,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們一再找借口說什麼人民幣被低估。這是狗屁道理,純粹是帝國主義不死之心,你看下早期美國怎麼對阻擊日元或許就會明白不少。
㈦ 人民幣匯率和人民幣外匯匯率是一回事嗎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而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
貨幣外匯匯率(Foreign Exchange Rate)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
從含義上看,是一樣的。。
㈧ 如果我買了中國的國債、人民幣升值了、我會賺還是賠本、
那看你的國債計劃咯~如果你這筆錢拿回來在國內花,說實話,就一萬國債,即不賠也不賺,神馬所謂貨幣購買力下降,那得看錢多少,一萬塊國債,連本帶利!絕對不賠!要少也就相當於在你的利息里減個幾十塊錢~你這比國債要真是賠了,那隻有一種情況……中國金融完蛋了~ 如果你這筆錢拿回來,買外貨,那也不算賺多少,一樣一樣,幾十塊錢而已~ 所以說嘛,咱小老百姓這點錢基本沒什麼影響,要說影響,誰錢越多誰影響越大,可人家站在那個高度也就忽略了那點兒了~ 對吧!
㈨ 中國持有的外國債券是由投資自購用人民幣兌換的還是直接由國家印人民幣持有的
國外發行的債券也不全都是以發行國法定貨幣計價的,比如英國可能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也可能發行以英鎊計價的債券。我國持有的其他國家發行的債券應該是用我國的外匯儲備購買的,至於用的是什麼貨幣,不能僅僅看是哪個國家發行的,還要具體債券具體分析。
一般來說政府會成立主權投資基金公司,由這些公司代表國家去購買美國的債券。所以說是由公司直接購買,政府間接購買的。國家的外匯儲備購買了這些主權投資基金的發行份額,至於外匯儲備的來源則有很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項目是出口換匯,出口商品獲得外匯,而我們同時實行外匯管制,那麼換回來的外匯在國內直接換成人民幣,一方面相當於我們被動發行了人民幣,另一方面也把這些外匯集中到外匯儲備的池子中來了。
㈩ 美元債券好,還是人民債券好
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構成大概是是——3700多億美元美國兩房債券,5000多億美元美國國債,2000億美元中投控制,3000多億美元短期債務,分文不值的2000多億美國次級債,2000多億美元現金或歐元資產,共計1.8萬多億美元。
從構成來看,不只是簡單的國債,國債只佔到1/4強。而且在整個的構成中,現金是最穩定的。除了現金就是美國國債短時間內不會貶值。
為什麼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呢?
外匯是指一國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兌換的它國貨幣,是一國國際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國家宏觀調控實力的重要標志。
主要是因為中國外向型的經濟生產導向,導致了每年的巨額順差,大量的他國貨幣流入中國。
貨幣存放在銀行本身有存儲成本,加上從長時間來看,貨幣一定是逐步貶值的,為了貨幣保值。國家將貨幣兌換成各類可以分紅的債券。
有些債券的風險收益較大,有些債券的風險收益較小。風險大的債券在這次金融危機里幫別人買單。
美國國債是所有債權裡面最安全,收益也最小的一種,以國家政府的信譽為擔保,只要政府不垮,就可以保證國債最終可以被追討回來。
最理想的狀態是儲備黃金,但是世界黃金儲備量有限100億美元大約兌換355噸黃金,世界上已探明的黃金儲量4萬噸,不夠中國一個國家兌換。同時黃金不增值。
如果減少貿易順差,會導致出口導向的企業破產,然後和這些企業相關聯的企業一起受到影響,造成經濟滑坡衰退,大量失業。
所以,借錢的和被借的,現在日子都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