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央銀行負責的黃金外匯儲備業務有哪些作用
黃金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黃金量和外匯儲備的簡稱,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外國債券和財富的水平。
黃金和外匯是國際重要的支付手段和購買手段,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增加本國的黃金外匯儲備,以增加自己的經濟實力。
中央銀行負責的黃金外匯儲備業務有助於穩定幣值和匯價,有助於降低對外債的依賴,靈活調節國際收支,以維持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我國的國際儲備主要有四種形式:黃金儲備、外匯儲備、特別提款權和在IMF的儲備寸頭。
其中黃金、特別提取款、在IMF的儲備寸頭在一定時期內是較為穩定的,因此國際儲備管理主要體現在對外匯的管理上。
我國的外匯儲備是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在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下,在國際市場上直接負責經營和管理,同時對部分儲備資金實行委託管理。
在外匯儲備管理上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增值性的原則,以安全性為第一要求,在保證外匯資金安全和流動性的基礎之上有所增值。
⑵ 外匯儲備增加對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中央銀行又是如何應對
外匯儲備作為中央銀行的重要資產,外匯儲備增加,中央銀行的資產項增加,根據資產負債的平衡,中央銀行通過發行貨幣(貨幣發行為中央銀行負債)平衡外匯儲備資產。
中央銀行的資產項目包括: 1、貼現及放款: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者對商業銀行提供資金融通,主要的方式包括再貼現和再貸款。還有財政部門的借款和在國外金融機構的資產。 2、各種證券:主要指中央銀行的證券買賣。中央銀行持有 的證券一般都是信用等級比較高的政府證券。中央銀行持有證券和從事公開市場業務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通過證券買賣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 3、黃金和外匯儲備:黃金和外匯儲備是穩定幣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國際間支付的重要儲備。中央銀行承擔為國家管理黃金和外匯儲備的責任,也是中央銀行的重要資金運用。 4、其他資產:主要包括待收款項和固定資產
⑶ 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
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如下:
1、支付清算:
(1)提供賬戶服務在各國中央銀行支付清算的實踐活動中,中央銀行一般作為銀行間清算中介人,為銀行提供清算賬戶,通過清算賬戶的設置和使用來實現銀行間轉賬。
(2)運行與管理支付系統除了提供賬戶服務以外,中央銀行參與和組織行間清算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即是運行與管理重要的行間支付清算系統。一個穩定的、有效的、公眾信任的支付系統,是社會所不可或缺的。中央銀行運行的支付系統通常包括賬戶體系、通訊網路和信息處理系統。
(3)為私營清算系統提供差額清算服務很多國家存在著多種形式的私營清算組織,而一些私營清算系統尚在實施差額清算,為了實現清算參加者間的債權債務抵消,很多清算機構樂於利用中央銀行提供的差額清算服務,後者通過賬戶進行差額頭寸的轉移劃撥,即可完成最終清算。
(4)提供透支便利中央銀行不僅運行管理整個支付系統,還以提供信貸的方式保障支付系統的平穩運行。大額支付系統是中央銀行提供信貸的重點,尤其是當大額支付系統所處理的支付指令為不可撤銷的終局性支付指令時,中央銀行的透支便利更為重要。
2、投放抵押:
2014年10月18日央行通知,將通過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獲得流動性支持,共計金額約2000億元左右。此外中金報告預計央行實際投放的流動性可能高於2000億元,達到3000-4000億元。
中金報告,央行投放方式不是此前所傳的SLF,而是需銀行提供債券質押的PSL。中金認為,此舉再次釋放了流動性寬松的信號,尤其是在實際M2增長明顯低於政策目標的情況下。
3、黃金凈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基金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為理事會,由各成員國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組成,一般由各國的財政部長或中央銀行行長擔任,每年9月舉行一次會議。
4、跨境貸款
2012年12月4日韓國方面表示,已與中國就12月晚些時候允許兩國銀行從現有的貨幣互換安排借入資金達成協議,以鼓勵兩國的本幣貿易結算。根據韓國財政部和韓國銀行(央行)當天聯合發布的聲明,中韓36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額度將以貸款形式獲得,以允許兩國貿易企業以韓元和人民幣結算。
12月5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此舉將直接有利於穩定韓元對人民幣匯率,間接有利於穩定韓元對美元匯率,因人民幣對美元的穩定性遠高於其他貨幣。他還認為,此舉對韓元特別是人民幣的國際化大有裨益。
5、數字貨幣:
2017年2月,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已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在該平台試運行。這意味著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央行將成為首個發行數字貨幣並開展真實應用的中央銀行。
(3)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業務擴展閱讀:
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能:
1、統一貨幣發行與流通是貨幣正常有序流通和幣值穩定的保證。在實行金本位的條件下,貨幣的發行權主要是指銀行券的發行權。要保證銀行券的信譽和貨幣金融的穩定,銀行券必須能夠隨時兌換為金幣,存款貨幣能夠順利地轉化為銀行券。
為此,中央銀行須以黃金儲備作為支撐銀行券發行與流通的信用基礎,黃金儲備數量成為銀行券發行數量的制約因素。銀行券的發行量與黃金儲備量之間的規定比例成為銀行券發行保證制度的最主要內容。
在進入20世紀之後,金本位制解體,各國的貨幣流通均轉化為不兌現的紙幣流通。不兌現的紙幣成為純粹意義上的國家信用貨幣。在信用貨幣流通情況下,中央銀行憑借國家授權以國家信用為基礎而成為壟斷貨幣發行的機構,中央銀行按照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和貨幣流通及其管理的要求發行貨幣。
2、統一貨幣發行是中央銀行根據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調節貨幣供應量,保持幣值穩定的需要。幣值穩定是社會經濟健康運行的基本條件,若存在多家貨幣發行銀行,中央銀行在調節貨幣供求總量時可能出現因難以協調各發行銀行從而無法適時調節銀根的狀況。
3、統一貨幣發行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基礎。統一貨幣發行使中央銀行通過對發行貨幣量的控制來調節流通中的基礎貨幣量,並以此調控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能力。獨占貨幣發行權是中央銀行實施金融宏觀調控的必要條件。
4、中央銀行應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適時發行貨幣,保持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基本一致,為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5、中央銀行應從宏觀經濟角度控制信用規模,調節貨幣供給量。中央銀行應適當掌握貨幣供給增量,處理幣值穩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6、中央銀行應根據貨幣流通需要,適時印刷、銷毀貨幣,調撥庫款,調劑地區間貨幣分布、貨幣面額比例。
7、為保障存款人的資金安全,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商業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必須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銀行交存存款准備金,以保證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具備最低限度的支付能力。
8、有助於中央銀行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從而控制貨幣供應量。
9、強化中央銀行的資金實力,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
10、為商業銀行之間進行非現金清算創造條件。
⑷ 中國的外匯儲備指的是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匯還是全社會的儲備
中國 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⑸ 我國中央銀行是如何買進外匯儲備的而外匯儲備是如何影響我國的基礎貨幣供給的
我國自1994年以來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除境外法人和自然人持有的外匯可以在指定銀行開設現匯賬戶外,國內企事業單位的外匯收入必須按當日外匯牌價賣給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由於受外匯頭寸的限制,多餘頭寸必須在外匯市場上再賣出。而中央銀行充當銀行間外匯市場唯一的做市商。比如,你是一個企業主,你的產品今年出口到美國賺了1000美元,但是在中國美元是不能直接用於支付的,你必須將這1000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也就是說國家要用人民幣買你賺到的美元,這樣你的美元利潤變成了人民幣,而你賺到的美元則成為了國家的外匯儲備。
國家在從企業手中「買進」外匯的過程中,就是使用的基礎貨幣,相應的就增加基礎貨幣的投放,例如,如果企業的外匯收入為A(以美元計價),當時的匯率為f(直接標價法),外匯指定銀行則動用存放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准備金購匯,但由於外匯頭寸的限制,外匯指定銀行也只能持有k×A(0<k<1)外匯,其它的(1-k)×A外匯也只能由央行在外匯市場上收購,這樣央行又新投放了(1-k)×A×f的基礎貨幣,使得基礎貨幣達到:B*=B (1 -k)×A×f。這樣的結果是,外匯儲備被動集中到國家手中,外匯儲備的增加直接引起外匯占款乃至基礎貨幣投放的增加。
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增值」,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目前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相對於其他幣種來說,保留美元還是比較安全的,雖然現在美元在不斷的貶值,但是還是要不繼續支持他,讓美元保持一定的價值,否則如果美元全盤崩潰,那麼中國的那部分美元的外匯儲備就會「蒸發」了,中國將血本無歸,可以說中國現在持有美元是騎虎難下,不得不繼續購買。
⑹ 中央銀行保管和經營黃金外匯儲備的意義有哪些
控制黃金、外匯儲蓄:
可以調控人民幣匯率,穩定通脹率;
創收,增加財政收入,減低貨幣市場風險;
⑺ 論述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
一、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
中央銀行的負債是指由社會各集團和家庭個人持有的對中央銀行的債權。負債業務有
(1)貨幣發行
(2)代理國庫
(3)集中存款准備金
(4)其他負債業務
二、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
中央銀行的資產指中央銀行在一定時點上所擁有的各種債權。
資產業務:(1)貸款(2)再貼現
(3)證券買賣
(4)金融外匯儲備
(5) 其他資產業務
三、中央銀行的中間業務
中央銀行的中間業務主要指的是清算業務主要有
(1) 集中辦理票據 交換
(2)清交換差額
(3)辦理異地資金轉移
(4)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務
(5)為跨國交易的支付提供清算服務
隨著金融創新和貨幣虛擬化的發展,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日趨活躍,許多國家專門設有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結算系統。由於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大,市場不確定因素多,易發生支付系統風險,所以中央銀行特別關注,往往組織或直接參與其清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