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子工資,影子價格,影子匯率名詞解釋
所謂影子工資,是指項目使用勞動力、社會為此付出的代價。它包含在調整為經濟價值的經營成本之中。反映該勞動力用於擬建項目而使社會為此放棄的原有效益,由勞動力的邊際產出和勞動力的就業或轉移而引起的社會資源消耗構成。
影子價格shadow price,是荷蘭經濟學家詹恩·丁伯根在本世紀30年代末首次提出來的,運用線性規劃的數學方式計算的,反映社會資源獲得最佳配置的一種價格。
所謂影子匯率(Shadow Exchange Rate),是指能正確反映外匯真實價值的匯率,即外匯的影子價格
㈡ 影子匯率的均衡匯率與影子匯率
均衡匯率的概念最早由納克斯在1945年提出,它是指一個經濟體同時達到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時所確定的匯率水平。從經濟福利層面上看,均衡匯率是在經濟增長和經濟穩定意義上最有效率的單位外匯價格水平。均衡匯率是一個中長期概念,它由一系列經濟基本面因素(比如貿易條件、貿易品部門相對國外的勞動生產率、開放程度、國外價格、不變價格計算的貿易余額和國民生產總值比率、不變價格計算的投資和國內總吸收水平比率等)所支持,從中長期來看名義匯率必然向均衡匯率靠攏。
如果名義匯率和均衡匯率之間保持一致,計算影子價格的時候可以在名義匯率的基礎上扣除進出口環節的稅收扭曲,得出的就是影子匯率。
如果名義匯率相對均衡匯率出現了失衡,採用均衡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作為計算影子匯率的基礎更具有優越性。和利用名義匯率計算得出的影子匯率相比較,利用均衡匯率計算得出的影子匯率首先克服了短期宏觀經濟扭曲(名義匯率相對於均衡匯率的偏離),然後克服了進出口環節稅收方面的扭曲。
㈢ 影子匯率的名義匯率與影子匯率
名義匯率是國家貨幣當局制定的單位外匯的市場交易價格,影子匯率是單位外匯的經濟價值,二者的區別需要分兩個層次討論:首先,如果貨幣當局制定的名義匯率根據經濟基本面變化積極調整,不存在對均衡匯率水平的系統性偏離(或者說名義匯率是可以持續的),影子匯率則是在名義匯率的基礎上扣除由於各種關稅、非關稅壁壘或者出口鼓勵措施所帶來的價格扭曲。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定目前的名義匯率貼近均衡匯率,匯率是l美元兌換l0元本幣,進出口環節只存在15%的關稅,目前的影子匯率是進口商面臨的單位美元價格10×1.15=11.5元和出口商面臨的單位美元價格10元的加權平均,(具體的加權平均辦法見上篇第二節),假定各方的權數分別為0.5,計算得出的影子匯率是:10*(1+15%)*0.5+10*0.5=10.75
注意,這里影子匯率和名義匯率的差異完全是由15%的關稅造成的。
如果貨幣當局制定的名義匯率沒有根據經濟基本面變化積極調整,目前的名義匯率水平本身存在一定的宏觀經濟扭曲,在未來難以持續。合理的影子匯率應該是在均衡名義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基礎上扣除由於各種關稅、非關稅壁壘或者出口鼓勵措施所帶來的價格扭曲。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定目前的名義匯率沒有持續地對國內貿易品部門技術進步作出反應,名義匯率背離了均衡匯率。名義匯率是1美元兌換10元本幣,而均衡名義匯率是l美元兌換8元本幣。進出口環節存在15%的關稅,進出口各方的權數分別為0.5。計算得出的影子匯率就應該是:8*(1+15%)*0.5+8*0.5=8.6
影子匯率和名義匯率的差異一方面來自名義匯率對均衡匯率的扭曲,一方面來自關稅帶來的扭曲。
㈣ 影子匯率是什麼
影子匯率是在國民經濟評價中區別於官方匯率的外幣與本幣的真實價格。而官方匯
率是由國家規定的單位外幣的國內價格。由於實施進口關稅、出口補貼及其他貿易保護
主義措施,官方匯率不能反映外幣的真實價值。影子匯率是單位外幣用國內貨幣表示的
影子價格,反映外幣的真實價值,即一國貨幣真正能夠換取的外匯的匯率,或真正換取
—— 1377 第九篇企業經理項目管理外匯的國內資源的耗費。在項目的國民經濟分析中,為了進行收益和費用的比較,需要
把外幣全部折算為本國貨幣,這一種折算不能使用官方匯率而只能使用影子匯率。影子
匯率實際上也是外匯的機會成本,是指項目投入或產出所導致的外匯的減少或增加給國
民經濟帶來的損失或收益。可用下式求得:
式中:———影子匯率;
———官方匯率;
———第種出口貨物用外匯(美元)表示的離岸價值總額;
———第種進口貨物用外匯(美元)表示的到岸價值總額;
———第種出口貨物的補貼率,如果對出口品徵收關稅,則為負數(負補貼);
———第種貨物的進口征稅率。
影子匯率也可用官方匯率加上外匯貼水求得。外匯貼水是外貿貨物的實際價值
超出按官方匯率計算價值的比例數,也就是外匯溢價。
可用下式求得:
對照以上兩式可見,影子匯率還可用下式求得:
影子匯率是國家調控經濟的統一經濟參數,由國家定期公布影子匯率或影子匯率換
算系數。
㈤ 影子匯率怎麼算是影子匯率換算系數乘上國家外匯牌價,我不是學經濟的不懂,題里的國家外匯牌價是一美元
我是小學的,沒學,對不起!
㈥ 影子匯率的影子匯率的形成
影子匯率的概念最早由經濟學家哈伯格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它最初的定義是單位外匯的社會福利價值(Welfare Value)。以後的文獻當中,評估者通常把影子匯率定義為單位外匯的經濟價值(Economic Value),區分於單位外匯的財務價值(Financial Value)和外匯的市場價值(Market Value)。
㈦ 影子匯率的影子匯率的計算
影子匯率計算公式:影子匯率 = 外匯牌價×影子匯率換算系數。
影子匯率換算系數:是影子匯率與國家外匯牌價的比值。
影子匯率的取值對於項目的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影子匯率根據外貿貨物比價、加權平均關稅率、外貿逆差收入比率及出口換匯成本等指標分析和測算。
例如
假設我國的影子匯率換算系數取值為1.08,那麼當美國的外匯牌價是8.09美元時,
美元的影子匯率=美元的外匯 牌價×影子匯率換算系數 = 8.09×1.08 = 8.74元/美元。
影子匯率是在國民經濟評價中區別於官方匯率的外幣與本幣的真實價格。而官方匯
率是由國家規定的單位外幣的國內價格。由於實施進口關稅、出口補貼及其他貿易保護
主義措施,官方匯率不能反映外幣的真實價值。影子匯率是單位外幣用國內貨幣表示的
影子價格,反映外幣的真實價值,即一國貨幣真正能夠換取的外匯的匯率,或真正換取
—— 1377 第九篇企業經理項目管理外匯的國內資源的耗費。在項目的國民經濟分析中,為了進行收益和費用的比較,需要
把外幣全部折算為本國貨幣,這一種折算不能使用官方匯率而只能使用影子匯率。影子
匯率實際上也是外匯的機會成本,是指項目投入或產出所導致的外匯的減少或增加給國
民經濟帶來的損失或收益。可用下式求得:
式中:———影子匯率;
———官方匯率;
———第種出口貨物用外匯(美元)表示的離岸價值總額;
———第種進口貨物用外匯(美元)表示的到岸價值總額;
———第種出口貨物的補貼率,如果對出口品徵收關稅,則為負數(負補貼);
———第種貨物的進口征稅率。
影子匯率也可用官方匯率加上外匯貼水求得。外匯貼水是外貿貨物的實際價值
超出按官方匯率計算價值的比例數,也就是外匯溢價。
可用下式求得:
對照以上兩式可見,影子匯率還可用下式求得:
影子匯率是國家調控經濟的統一經濟參數,由國家定期公布影子匯率或影子匯率換
算系數。
㈧ 什麼是影子價格
影子價格是投資項目經濟評價的重要參數,它是指社會處於某種最優狀態下,能夠反映社會勞動消耗、資源稀缺程度和最終產品需求狀況的價格。影子價格是社會對貨物真實價值的度量,只有在完善的市場條件下才會出現。然而這種完善的市場條件是不存在的,因此現成的影子價格也是不存在的,只有通過對現行價格的調整,才能求得它的近似值。
國民經濟評價雖然不能簡單地採用交換價格,但是現實經濟中的交換價格畢竟是對資源價值的一種估價,而且這種價格信息又是大量存在於現實經濟之中,所以獲得影子價格的基本途徑是以交換價格為起點,將交換價格調整為影子價格。影子價格的類型在確定某種貨物的影子價格之前,應先區分該貨物的類型。根據項目投入和產出類型,可將貨物分為:外貿貨物、非外貿貨物和特殊投入物(資金、外匯等)。一種貨物的投入或產出,如果主要影響國家進出口水平,應劃為外貿貨物;如果主要影響國內供求關系,則應劃分為非外貿貨物。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區分外貿貨物和非外貿貨物,宜採取以下原則。
其生產和使用將直接影響國家出口、進口的貨物,按外貿貨物處理。一般包括:項目產出物中直接出口的貨物,間接出口的貨物,替代進口的貨物;項目投入物中直接進口的貨物,間接進口的貨物,佔用原可用於出口的貨物。非外貿貨物是指其生產或使用不影響國家進出口的貨物。符合下列情況的貨物應視為非外貿貨物:
天然非外貿貨物,如國內施工和商業以及國內運輸和其他國內服務。由於國家政策和法令限制不能外貿的貨物。國內生產成本加上到岸的運費和貿易費用後,其總成本高於離岸價格,致使出口得不償失而不能出口,反之則不能進口。特殊投入物一般指勞動
綜上所述,廣義的影子價格除了貨物的影子價格外還包括資金的影子價格(社會折現率)、外匯的影子價格(影子匯率)、土地的影子價格、工資的影子價格等。
影子價格有三種理論,一是資源最優配置理論;二是機會成本和福利經濟學理論;三是全部效益和全部費用理論。影子價格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整體演算法,二是分解演算法。全部效益和全部費用理論以及分解演算法是中國技術經濟學提出的。根據這個理論和方法,影子價格(指國內影子價格)由生產價格和經濟效果系數兩部分組成。生產價格反映直接成本,經濟效果系數反映與供求效應有關的間接成本。比如,一噸煤炭的生產價格為100元,利用一噸煤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即經濟效果系數為200元,那麼煤炭的影子價格等於300元。影子價格有國際影子價格和國內影子價格兩種,國際影子價格等於國際市場價格乘以合理匯率。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放開不等於價格完全自由,最高價格不能超過生產價格和影子價格水平,否則,就是暴利行為。
影子價格(Shadow Price)通常是指一種資源的影子價格,因此影子價格可以定義為:某種資源處於最佳分配狀態時,其邊際產出價值就是這種資源的影子價格。
直接進口投入物的影子價格(到廠價)=到岸價(CIF)×影子匯率+貿易費用+國內運雜費價格(到廠價)
直接進口產出物的影子價格(到廠價)=離岸價(FOB))×影子匯率—貿易費用—國內運雜費價格(到廠價)
投入物影子價格(到廠價)=市場價格+國內運雜費
產出物影子價格(出廠價)=市場價格—國內運雜費
影子匯率是一個單位外匯摺合成國內價格的實際經濟價值,也稱之為外匯的影子價格。它在國民經濟評價中,用來進行外匯與人民幣之間的換算。它不同於官方匯率,官方匯率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定期公布的人民幣對外匯的比價,是在幣種兌換中實際發生的比價,而影子匯率僅用於國民經濟評價,並不發生實際交換
㈨ 影子匯率
影子匯率是在國民經濟評價中區別於官方匯率的外幣與本幣的真實價格。而官方匯
率是由國家規定的單位外幣的國內價格。由於實施進口關稅、出口補貼及其他貿易保護
主義措施,官方匯率不能反映外幣的真實價值。影子匯率是單位外幣用國內貨幣表示的
影子價格,反映外幣的真實價值,即一國貨幣真正能夠換取的外匯的匯率
例如98年美金的官方比價曾經是8.6,可是影子價格即黑市價格就達到了9.2的水平
㈩ 影子匯率的影子匯率的意義
在項目評估工作當中,什麼樣的匯率適合於國外貨幣計價的投人品和產出品呢?當存在關稅或者其他形式扭曲的時候,外幣計價投人品面臨的單位美元價格和外部計價產出品面臨的單位美元價格存在顯著差異,僅僅依靠名義匯率顯然不能准確反映單位美元在該項目中的價值。舉個簡單的例於,假定名義關稅為15%,出口補貼為5%,名義匯率是10本幣兌換l外幣。這個項目當中,進口品單位美元的價值是10×(1+15%),即11.5元本幣,出口品單位美元的價值是10×(1-5%),即9.5元本幣,用10本幣兌換l外幣的名義匯率顯然不能准確衡量該項目中單位美元的價值。
針對關稅、非關稅壁壘等各種扭曲造成的單位外匯價值和名義匯率的差異,哈伯格提出了項目中產生或使用的外匯價值的准確衡量:「福利意義上單位美元對於代表性消費者的邊際價值。」哈伯格的定義從邊際經濟價值,而不是市場價值的角度回答了項目當中單位美元的價值。計算影子匯率的要義在於發掘單位美元對社會的邊際經濟價值,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合理、准確地認識單位外匯在經濟體中的實際經濟價值,它是進行項目評估,尤其是國家主辦的項目可行性分析和評價的重要參考價格 。
無論是OECD當中的發達國家,還是眾多發展中國家,在准確評估項目社會價值的時候,影子匯率都是一個關鍵的價格因素。有些觀點認為發達國家採用浮動匯率制度,浮動的匯率完全由市場決定,不存在扭曲,因此,發達國家不需要計算影子匯率。這其實是對影子匯率的誤解,從理論上看,只要存在著各種關稅或者配額之類的非關稅壁壘,名義匯率和影子匯率都會存在一定差距。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利用影子匯率來准確評估項目的社會價值。發展中國家由於市場建設不完善,外部貿易環境和國際競爭力也都處於劣勢,市場扭曲往往相對嚴重,影子匯率和名義匯率之間的差距可能比較大,計算影子匯率對發展中國家顯得更具重要性。
匯率是開放型國民經濟當中非常重要的價格,由於研究出發點和研究目標的不同,匯率幾乎成為了一個概念體系,包含了眾多子概念。在匯率這個概念體系中,包括了名義匯率(Nominal Exchange Rate Or Official ExchangeRate)、外部真實匯率(ExternalReal ExchangeRate)、內部真實匯率(Internal Real Exchange Rate)、均衡匯率(Equilibrium ExchangeRate)、換匯成本、黑市匯率、影子匯率(Shadow Exchange Rate)等一系列子概念。其中,外部真實匯率、內部真實匯率、均衡匯率當中還有更細的分類,比如,外部真實匯率包括從支出角度度量的外部真實匯率和從競爭力角度度量的外部真實匯率,均衡匯率包含基本面均衡匯率(Funda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行為均衡匯率(Behavior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自然均衡真實匯率(Natural Equilibrium ExchangeRate)、意願均衡匯率(Desired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等等。所有這些匯率體系中的子概念都保持有一定的聯系,分別服務於不同的研究或使用需要。
影子匯率是匯率概念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匯率概念。它和名義匯率、均衡匯率、換匯成本等概念都保持一定聯系。為了澄清認識上的模糊,以下分別指出影子匯率和名義匯率、均衡匯率、換匯成本等概念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