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股神幫忙分析一下今天 東方航空 在5.1元為何出會現大買盤
◆ 最新指標 (08三季)◆
每股收益 (元):-0.4710 目前流通(萬股) :39600.00
每股凈資產 (元):0.1086 總 股 本(萬股) :486695.00
每股公積金 (元):0.2497 主營收入同比增長(%):-1.50
每股未分配利潤(元):-1.1412 凈利潤同比增長(%) :-321.54
每股經營現金流(元):0.3407 凈資產收益率(%) :-433.86
———————————————————————————————————
2008中期每股收益(元):0.0086 凈利潤同比增長(%) :-28.50
2008中期主營收入(萬元):2083116.90 主營收入同比增長(%):6.30
2008中期每股經營現金流(元):0.2200 凈資產收益率(%) :1.45
———————————————————————————————————
分配預案: 非公開發行1437375000股
最近除權: 10送3.2(07.01.12) 股東大會日期:2009-02-26
08年報披露日期:2009-04-16
☆曾用名:東方航空->S東航->東方航空
★提 示:2010-01-12可上市流通290400.00萬股,類型:股權分置限售股份
☆大智慧金融交易終端提供深度資訊分析、SuperView(超贏)數據分析,
網上購買http://pay.gw.com.cn,熱線021-38429999
◆ 最新消息 ◆
(1)2008年1月12日公告,預計公司08年業績將出現大幅虧損(上年同期凈利
潤5.86億元;每股收益0.12元)。原因:08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約人民幣22.92
億元,資產負債率為98.49%,財務負擔沉重;200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衰
退跡象明顯,航空運輸需求急劇下滑使得民航業面臨全行業的危機,並且第四
季為航空市場的傳統淡季,預計公司08年度將出現大幅度的經營虧損;公司航
油套期保值合約於08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損失,將會影響公司08年度的損益
約62億元。
(2)2009年1月16日公告,公司從東航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獲得由東航集
團提供的短期貸款共計55.5億元,貸款期限為簽字日起6個月,貸款用途僅為流
動資金周轉,貸款利率為放貸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基礎利率下浮10%,目前
為4.374%。
(3)2008年1月12日公告,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加劇,國際油價持續
震盪下行,紐約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於08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為44.60美元/桶。
截至08年12月31日,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2008年12月當
期的航油套期保值合約發生實際現金交割損失約為1415萬美元。根據公司的初
步測算,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合約於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人民幣
62億元(未經審計)。截至目前,公司實際賠付不會對公司的現金流產生重大
不利影響。
(4)2008年12月30日公告,公司擬3.87元/股向東航集團發行143737.5萬股
A股(原為3.60元/股發行65218萬股),1元/股向東航國際發行143737.5萬股(原
為65218萬股)H股,A股募集資總額556264.13萬元,H股新股總價款143737.5萬
元,本次募資扣除發行相關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東航集團認購的
A股在發行結束之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東航國際認購的H股在本次H股發行結
束之日起12個月內不予以轉讓。本次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案與向特
定對象定向增發H股股票方案互為條件,其中任一方案的某一環節未獲批准或核
准,則另一方案的實施將自動終止。發行完成後,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將降低8.
36個百分點至90.13%,流動比率將提高至0.40,速動比率將提高到0.37,公司
財務狀況將得以進一步改善。
(5)2008年11月18日公告,截至08年10月31日,公司的航油套期保值合約所
測算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18.3億元。該公允價值是08年10月31日對合約剩餘期
間可能發生的全部損失的折現,公允價值損失並非現金實際損失,未來是否有
實際損失以及損失的大小依賴於合約剩餘期間的油價走勢。截至08年10月31日
,公司的套期保值合約尚未發生任何實際現金損失。如果未來航油價格長期處
於低位,公司的航油采購成本得以降低,鑒於公司航油未套期保值部分以市價
采購,且該部分采購量占每年的用油量的60%以上,因此,公司航油現貨采購成
本的節省部分將遠遠大於套期保值合約帶來的損失。
◆ 控盤情況 ◆
2008-09-30 2008-06-30 2008-03-31 2007-12-31
—————————————————————————————————
股東人數 (戶):190700 200269 215443 168466
人均持流通股(股):
—————————————————————————————————
點評:2008年三季報披露,十大流通股東中9家機構和法人投資者合計持有360
9萬股;股東人數略有減少,籌碼分散。
◆ 概念題材 ◆
大智慧板塊:H股概念、運輸物流概念、大盤概念、大智慧88概念、預虧預減概
念、滬深300概念、QFII持股概念、中字頭概念、中證100概念。
(1)主營航空行業:公司是我國三大航空公司之一,位於我國最大經濟、貿
易、金融中心上海。中國民航總局正與上海市政府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將上海
建成亞太地區航空樞紐計劃,將帶來豐富客貨運輸資源。截至08年6月底,公司
共經營航線398條,其中國內航線293條,香港地區航線16條(包括1條貨運航線
),國際航線89條(包括14條國際貨運航線);每周共運行航班約5922班次,服
務於國內外共138個城市。目前,公司共擁有或運營225架飛機,包括199架100
座以上的噴氣式客機、15架50座的噴氣式客機和11架噴氣式貨機。以航班班次
佔有率統計,公司分別占虹橋與浦東機場的36.9%與36.1%。公司成為2010年上
海世博會航空客運合作夥伴。
(2)集團注資:08年12月,公司擬3.87元/股向東航集團發行143737.5萬股
A股,1元/股向東航國際發行143737.5萬股H股,A股募集資總額556264.13萬元
,H股新股總價款143737.5萬元,本次募資扣除發行相關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
流動資金。東航集團認購的A股在發行結束之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東航國際
認購的H股在本次H股發行結束之日起12個月內不予以轉讓。本次向特定對象非
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案與向特定對象定向增發H股股票方案互為條件,其中任一
方案的某一環節未獲批准或核准,則另一方案的實施將自動終止。發行完成後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將降低8.36個百分點至90.13%,流動比率將提高至0.40,
速動比率將提高到0.37,公司財務狀況將得以進一步改善。
(3)外匯借款:公司主要以美元融資租賃及銀行貸款方式購買飛機等方面持
有大量美元負債,由於人民幣對美元存在持續升值預期,公司可能獲得一定的
匯兌收益。07年12月31日及08年9月30日,公司外幣帶息債務總額摺合人民幣分
別為339.15億元和319.05億元,其中美元負債的比例分別為96.54%和99.63%。
在匯率大幅波動情況下,05-07年及08年三季度公司匯兌收益分別為5.65億元、
8.88億元、20.23億元和20.72億元。
(4)航油價格機制改革:06年4月起,航油價格改革方案正式實施,在基準
價的基礎上,航油價格將上下浮動8%,此舉將打破單一航油定價模式。據民航
總局測算,此方案使每噸航油進銷差價平均基準價降低了12%左右,有利於緩解
油價上漲的壓力。
(5)參股金融:公司以100萬元投資恆泰保險經紀公司,佔3.33%。投資111
90.2萬元參股東航集團財務有限公司25%。
(6)民航新政-派紅包:08年12月,民航局公布十項措施,其中包括減免航
空公司目前繳納的多項基金和稅費,兩項合計約40億元;落實免徵燃油附加營
業稅、國際及港澳航班使用國產航油增值稅返還等;通過實行價格收費調節,
可為航空公司增收節支約20億元;對老少邊窮地區有市場前景的100條航線在現
有基礎上增加補貼,對特殊政策性遠程國際航線實行補貼,同時繼續落實支線
航空補貼政策,投入約4億元;將投入民航專項基金100億元,用於安全設施建
設,近期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規模4000多億元。
(7)行業新政: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通知明確,自2008年1月1日
起至2010年12月31日,對航空公司經批准收取的燃油附加費免徵營業稅,三年
免收燃油附加營業稅預計將為航空公司節省成本25億元,這一舉措有利減輕航
空公司經營負擔。
(8)股改題材:東航集團承諾,所持公司原非流通股份自本次股權分置改革
方案實施之日(2007年1月12日)起,36個月內不上市交易;承擔與股改相關全部
費用。
◆ 成交回報(單位:萬元) ◆
—————————————————————————————————
日期:2008-12-15 成交量(手):371865.0 成交金額(萬):16585.2
漲跌幅偏離值(%):-9.15
營業部名稱 買入金額(萬) 賣出金額(萬)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海淀南路證券 269.34
營業部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西一環路證券營業部 244.85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泰然九路證券營業部 131.77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解放大道證券營 127.06
業部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台州證券營業部 113.06
機構專用 3513.59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解放南路證券營業部 855.21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京東路證券營業部 690.62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解放大道證券營 456.68
業部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紫竹院路證券營業部 323.94
—————————————————————————————————
日期:2008-12-15 成交量(手):371865.0 成交金額(萬):16585.2
振幅(%):20.79
營業部名稱 買入金額(萬) 賣出金額(萬)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海淀南路證券 269.34
營業部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西一環路證券營業部 244.85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泰然九路證券營業部 131.77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解放大道證券營 127.06
業部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台州證券營業部 113.06
機構專用 3513.59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解放南路證券營業部 855.21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京東路證券營業部 690.62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解放大道證券營 456.68
業部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紫竹院路證券營業部 323.94
㈡ 套期保值只是一種交易手段為什麼東方航空
一、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 1、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2、套期保
㈢ 聽說有個東航外匯,好像是國內第一個國企背景的外匯保證金平台,在哪能開戶啊
東航金融確實是東方航空公司旗下的金融公司,是正規交易商,受香港證監會監管,杠桿20倍 最小0.1手。確實是目前唯一有國企背景的交易商
香港交易商杠桿大於20倍的都是假的,香港如果平台上同時交易外匯和黃金的也是不受監管的,因為香港黃金和外匯不是同一個部門監管,外匯是證監會監管 黃金是金銀貿易場監管
㈣ 怎樣用matlab解釋一個套期保值組合的虧損原因譬如東航事件
第一,套期保值組合沒有說成什麼虧損的,既然是套保,其操作的時候就要以現貨對沖的套保的目的是為了規避現貨的價格風險,如果出現虧損,(1)可能的原因是企業直接做的投機,而並沒有做套保.(2)企業沒有領會套保的操作方法,現貨和期貨的頭寸處在了同一個方向,然而價格向不利的方向變動了。
第二,套期保值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不完全套期保值,所有不完全套期保值就是期貨頭寸和現貨頭寸對沖之後還出現了盈利或者虧損,出現不完全套保的原因是期貨的噸位是固定不變的,合約時間也是固定不變的,於是現貨頭寸在期貨市場只能找比較接近的期貨合約買入相當的期貨頭寸,但是總會出現差異,於是不完全套保就出現了,出現不完全套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替代品,升貼水等等。
㈤ 請你舉例說明目前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現狀及其問題,以及如何應對。(最好是舉東航、國航、中鐵)
東航那個根據報道 是正常的對沖虧損 沒有投機行為
國儲銅投機比較典型
我給你摘錄過來
「以為是金礦,其實是火坑。」在國際基金的圍剿之下,國內機構再一次脆弱得
不堪一擊。這一次,被金融大鱷盯上的是國儲銅。
從3500美元到4200美元的拉升,僅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市場傳言的空方主力——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下稱國儲中心)已形成1億多美元的浮虧,跟風冤鬼不計其數。
對賭或許剛剛開始,勝負還是未定之數,但發改委一紙調控銅價批文,背後潛藏了多少老鼠倉?國資在為誰買單?對60%進口依賴的銅巨量放空形成與國際投機買盤對峙,明年中國還進不進口銅?所有「拍腦袋」的人是否就此事還要拍屁股走人?
從11月16日開始,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下稱國儲局)向市場拋售的兩萬噸銅很快就被上漲的潮水淹沒。11月23日,國儲局再次拋售兩萬噸銅,效果逐漸顯現。此前一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月期銅終於低下了高昂的頭,收盤報4110美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05美元。
交易數據顯示:12月21日交割品種持倉41098手(約102萬多噸,每手25噸),全部期銅合約總持倉21067手(約25萬多噸),LME當日顯性庫存為67050噸。
「如果持倉和庫存是這個比例,走勢與基本面就沒什麼關系了,完全是資金在對賭。」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說。
危險的空單
事情緣起一個名叫劉其兵的交易員在LME下的8000手空單。
劉其兵是國儲中心進出口處處長,負責國儲物資(主要是銅)的套期保值和跨市套利。一位期貨交易員說,大約在今年「十一」的時候,劉其兵就已失蹤。之後國儲中心負責人稱,這些空單是劉其兵的個人行為,「不是我們的」。
據一位LME交易商估計,劉其兵於9月20日左右下了8000手(20萬噸)三月期銅空單,價格在3500美元左右。之後,LME期銅價格一路上揚。「十一」長假期間,更是大漲158美元,空頭因此遭受重創。
按LME期銅保證金每手在5000美元(200美元/噸)以上計算,劉其兵所建空單所需保證金高達4000萬美元,且因浮虧而要不斷追加。據猜測,因需要追加巨額保證金,劉的空單無法繼續掩蓋而暴露出來。
劉其兵被套的消息在LME傳開後,市場預期這20萬噸空單無法交割而只能斬倉,價格更被多方一路推高,於是期銅再度暴漲。截至11月22日,劉所建空單的虧損已達600美元/噸,總計1.2億美元。
就在銅價暴漲,劉其兵所建空單虧損越來越大的時候,國儲局的做法令市場再度喧囂。
國儲局委託國儲中心於11月16日和11月23日分別以公開競價方式銷售兩萬噸國家儲備銅。記者從現貨商處得到的消息稱,這樣的拍賣還將持續兩次。
盡管國儲局把此次拋銅解釋為宏觀調控的配套措施,是「為緩解當前國內銅供應緊張狀況,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但因劉其兵本人為國儲中心的交易員,國儲局又委託國儲中心拍銅,市場更願意把其舉動理解為與國際基金的對決。
圍繞著劉其兵如何建立這些倉位以及誰來「埋單」,各種傳聞此起彼伏。最新的消息是,為劉其兵開倉的8家國際期貨經紀和基金公司將派人來京同國儲中心交涉此事。
天上掉下個「冤大頭」
「他這么做有沒有得到授權?誰授權的?」宋國青問道。他認為,如果確實有授權,那隻能說授權人不懂國際期貨市場,「以為是金礦,其實是火坑」。
「中國是銅進口大國,在期貨市場上理應做多。」北京洲通投資技術研究所所長黃永山說,「如果做多被套就接實盤好了,反正我們也要進口銅。做空根本就是投機。」
據外電稱,劉其兵「個性溫和,行事相當低調」,因兩年前准確判斷期銅牛市啟動而在圈內一舉成名,並且「以熟練的技術分析著稱」。國內期貨界人士普遍認為,劉其兵是因為不肯認輸才把倉位越做越大而無法收拾的。
「期銅上好久沒有這樣的多空對賭了,國外基金有嚴格的風險控制,虧到一定程度後會止損而不是繼續加碼,大家很難找到對手。這次劉其兵算是讓人逮著了。」 黃永山說,「與其說是國際游資在算計中國,不如說我們的風險控制太薄弱,單子這么大,自然會有人找上門來。」
作者:秋風依然 2005-12-17 11:32 回復此發言
--------------------------------------------------------------------------------
2 逼空國儲銅中國定價權鏖戰警示
事實上,劉其兵的倉位只是全部空單的1/5。
「除了這20萬噸,跟風的有多少?」黃永山說,「今年有不少國內機構在LME賠了錢,這次看到有人出頭跟老外干,肯定跟進來做空,要報仇啊。」
據《證券市場周刊》了解,除一家國有大型有色金屬公司有15萬噸空單外,國內期貨界一著名炒家也涉足其中。
「量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管基本面了。因為現貨上虧的錢可以通過逼空在期貨上賺回來。」宋國青教授說,「期貨市場上逼空的關鍵是多頭要掌握現貨,雖然明年銅會出現供大於求,但庫存增長是個緩慢的過程,每個月也就三五萬噸。多頭只要把增加的庫存吃下來就可以了。」
而LME期銅市場上多頭主力對現貨的控制力顯然非同一般。
11月10日,智利國有銅業委員會(Cochilco)將智利2005年預估銅產量由原來的550.4萬噸調降至537.2萬噸。作為最大的產銅國,智利2004年銅產量為56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36%。其中,外國公司控股銅礦的銅產量為309萬噸。
一方面是期貨價格高漲,另一方面卻是最大產銅國的減產消息,兩相對照,耐人尋味。
LME的交易商們認為,投機商已經買入了巨量的銅,造成了短缺的假象。這種策略與10年前「住友事件」中濱中泰男所採用的手法一樣,人為製造市場供給緊張。
弘業期貨分析師蘆濤認為,作為大宗商品龍頭老大的原油價格最近一直在跌,鋁、錫、鎳等也沒有太好表現,農產品價格連創新低,因此,無法用通脹因素解釋銅價上升。而美元的走強也構成對銅價的利空。如果說是「中國因素」在起作用,可上海期銅價格一直落後於倫敦期銅。
因此,LME期銅暴漲的唯一理由就是「逼倉」。
近年來,全球有色金屬的控制權進一步集中,雖然銅市供求關系面臨轉折,但多頭卻借交易所庫存不足之機進行擠倉,而空頭對此准備不足,使得這種孤注一擲的「逼倉」行為成功概率大大上升。
在國際基金有計劃的圍剿之下,「以熟練的技術分析著稱」的劉其兵成了LME市場上的「冤大頭」。
錯上加錯
不管國際基金是否有陰謀,客觀條件也對參與LME的中國機構投資者不利。黃永山認為,由於缺乏有影響力的金融平台,而國內期貨經紀公司又不能做LME的會員,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只能通過外資機構報盤,其交易的核心信息被掌握,在博弈中往往處於被動。
LME會員分為5類,最高一級是Ring dealing,可以進行自營、經紀、結算等業務,並且在場內場外、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交易。這種經紀公司被稱為「做市商」。「做市商」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為市場參與者報價。但像劉其兵這樣的大額空單,則有可能把為其報單的「做市商」逼成多頭主力。這種情況一旦發生,這些「做市商」既作經紀又作自營,並且了解對手的一舉一動,勝算極大。
退一步說,即使「做市商」不做自營,但他們與國際基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投資者通過外資機構代理交易,商業機密容易暴露,從而成為國際基金狩獵的對象。
此外,由於全球低利率的金融大環境,衍生品市場上游資充斥。
美國先鋒對沖基金國際顧問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總金額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別增長了24%和16%,2004年全球新投入對沖基金的資金達到1300億美元。僅倫敦就有約500家對沖基金公司,管理著約1200億美元的資產。
這些基金時刻在尋找獵物。
在LME,一張1000手的單子開出來,馬上就會被人盯上。「一單大額交易的雙方彼此心知肚明,經紀人能讓一個消息在5分鍾內傳遍市場。」一位LME交易商說。
與在市場上拼殺多年、經驗豐富的國際基金相比,中國投資者顯得過於稚嫩。
宋國青指出,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從而保證了美元低利率,低利率的環境使得大規模游資湧入衍生品市場投機,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中國的外匯儲備間接在期銅市場上逼倉中國。」
作者:秋風依然 2005-12-17 11:32 回復此發言
--------------------------------------------------------------------------------
3 逼空國儲銅中國定價權鏖戰警示
黃永山表示,銅與其他大宗商品不同,其存儲成本極低,糧食會出現過期損耗,原油存儲有一定危險性,而銅呢,「幾千年前的青銅器,挖出來還是好好的。」而且,銅的現貨規模很小,相當於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小盤股」,很容易被逼倉。
國家儲備的風險
就在國儲中心開始拋銅的當口,「交易員失蹤」的消息傳遍LME。其結果是,上海和倫敦兩家交易所的期銅價格差越拉越大:滬銅漲跌兩難,LME扶搖直上。
無論是在倫敦還是在國內,都有人相信國儲局拋銅的真實意圖絕非如其所言是為了緩解供需矛盾;而是藉此打壓LME銅價,以減少空單造成的損失。
盡管有國儲局庫存銅超過130萬噸以及中國擬出口20萬噸銅的傳聞,但LME期銅價格始終不為所動,繼續上漲。
一方面,國際基金認為,2004年由於進口量下降但消費上升,中國的國內產量加上進口量不足以滿足消費需要,國儲當年釋放了大致20到30萬噸銅,庫存已經空虛,會在適當時間補庫。
另一方面,多頭已是騎虎難下,且手中握有大量現貨和資金,有很強的抗壓能力,不看到銅進倉庫決不罷休。
這就造成了國儲局越是高調拋銅,國際基金越是有恃無恐拉高銅價的局面。
根本上,還是8000手空單授人以柄。而直到現在,除了已經失蹤的劉其兵,還沒有人對這起惡性事件負責。
國儲局和國儲局中心都表示這些空單與他們無關,看來更像是劉其兵私自動用手中的許可權做了大量交易。而要動用如此龐大的資金卻能夠不被察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在劉其兵進行這些不尋常交易的過程中,竟然沒有遇到任何麻煩,有關部門金融風險控制之薄弱也就可見一斑。
在倫敦,LME方面否認國儲局為其會員。而只有會員才能獲准交易,所以,劉其兵的交易可能是通過其他會員來完成的。LME表示,交易所的職責只是維持交易秩序,而核實客戶身份應由會員負責。
而在國內,根據相關政策,進行海外期貨投資必須經過證監會的批准。證監會的一位官員稱,中國政府僅允許31家公司在海外進行期貨交易, 國儲中心並不在其中。那麼,拋開劉其兵的超限持倉不談,單單是國儲中心繞過證監會直接派交易員在LME進行期貨交易這件事本身是否妥當?
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次事件反映了國儲部門運作不透明及內控機制不嚴的問題,而由此造成損失的情形已有先例。
「中儲棉事件」就是其中之一。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儲棉」)成立於2003年3月,到2005年初,中儲棉虧損近10億元,相當於其全部注冊資本。
一位企業研究人員就此評論說,國家儲備類企業同時從事經營活動,很容易導致企業將隨時可能產生的經營性風險向儲備活動轉嫁,進而加大了國家儲備的風險和成本,降低發揮國家儲備職能的效率。
政府之手
雖然對於「劉其兵事件」官方始終沒有給出正式回應,但一向神秘而低調的國儲局近期卻頻頻高調出場。其主管部門發改委的官員也頻頻對銅價發表言論。調控虛高銅價意圖明顯。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賈銀松日前表示,銅價一路上揚,引發了銅冶煉投資大幅增長。初步調查,目前全國有在建、擬建項目18個,建設總能力205萬噸。按發展態勢,2007年底將形成近370萬噸冶煉能力,遠遠超過屆時全國銅精礦資源保障能力和國際市場可能提供的銅精礦量。
此前,智利國有銅公司(Codelco)預計,2007年銅價將因供過於求跌到每磅1美元(2205美元/噸)。
也就是說,當中國產能釋放的時候,正是銅價低谷,而對銅精礦資源的爭奪又將大幅提高銅的生產成本。中國銅業將因此遭受巨大損失,投資的低效率顯而易見。
為此,發改委表示,將通過經濟和法律手段,抑制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
作為調控的配套措施之一,發改委下屬的國家物資儲備局委託國儲中心在11月16日和11月23日分別拍賣了2萬噸國家儲備銅。並且,這樣的拍賣還將持續兩次。
此外,國儲中心主任王會民證實,該中心通過中糧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連續拋出4萬噸銅。而11月份的前兩周,上期所的銅庫存大幅增加3.2萬余噸。業內人士估計,新增加庫存中的一大部分將用於國儲中心所持空單的交割。同時有消息稱,國儲已將1.8萬噸銅庫存裝運至LME位於亞洲的倉庫,並將於11月底前再出口3萬噸銅,以備交割。
《證券市場周刊》了解到,此次拋售行動,國儲將在國內外的期貨、現貨市場同時進行,並將把握拋售的力度,做到均勻、合理。11月份採取現貨拍賣方式,12月份和明年1月份採取期貨交割方式,均勻釋放庫存。
早在11月初,有發改委官員曾向期貨業專家詢問,釋放20萬噸國儲銅是否可行?這表明國儲本次拋銅的總量可能在20萬噸左右。
上海中期公司分析師李金保表示,這一系列措施意味著對銅價的調控進入實質階段,以緩解國內市場對銅需求的緊張及抑制銅產能過快增長。
之前,發改委曾對其他行業進行過類似的調控。例如,從2004年初開始,發改委等部門對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採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其結果,電解鋁價格從2004年4月開始,一年內下跌2000元/噸;2004年9月起,華東地區的水泥價格一路下滑,從最高時400元/噸跌至200元/噸;鋼材價格最後一個掉頭,鋼材綜合指數從2005年4月中旬139點跌到目前的104點,而且沒有止跌。
顯然,發改委對國內商品價格的調控得心應手。而這一次,在銅價上遭遇國際炒家,結果又將如何?
最近一兩年來,「中國」屢屢成為國際商品期貨市場的大熱門,不論是原油、金屬、還是農產品,中國這個大買家只要一出手,價格就會扶搖直上。其原因就是誰能影響期貨價格,誰就掌握了定價的主動權,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此次銅交易背後有著良好意願——通過期貨市場來調控價格,也有積極意義。只不過,能否成功還是未知數。
宋國青認為,國內機構對國際投機力量認識不足。近年來,國內期貨界一直大造輿論,要爭奪「商品定價權」,卻沒有考慮到中國缺乏必要的金融平台和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這樣一個事實。而外資機構不但擁有資金和技術優勢,而且有評級和輿論的「霸權」,簡單來說,「游戲規則」是他們定的。國內機構在本身很弱小、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再不了解國際金融市場的規則,吃虧就在所難免了。
隨著中國日益融入到全球經濟中來,這種情況還會不斷出現。因此,宜及早策劃應對之道。
——————————————————————
一句話就是說 本來是該用來保值對沖的期貨交易 被變成了投機的行為
在國儲銅的事件中,劉兵轉手做空 賭銅價會下降 同時國家的儲備根本無法支付空頭的銅支付,中國又是銅進口國
所以本來是對沖保值的人員確從事投機,並且被國外多方買入逼高銅價 最後一虧到底
——————————————————————————
給我們的啟示是 在中國還沒有絕對的國際金融實力的時候
在衍生品上要嚴格的從事對沖活動,不能投機
同時 建立嚴格的資金監管系統,避免虧損後繼續隱瞞賭博,想抹平這個洞
㈥ 東方航空公司 有外匯業務么
是的,「東航國際金融(香港)有限公司」為「中國東方航空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提供杠桿式外匯交易的國企平台。
東航國際金融(香港)有限公司為香港聯交所會員,根據香港《證券條例》,注冊為證券交易商,注冊編號:B01738,CE編號:AGT955。
㈦ 東航模擬期貨的大豆套期保值怎麼做
1.首先說明下,大商所大豆沒有8月份和12份的合約。所以你應該選擇相鄰月份的合約進行操作。首先看下當前主力合約是哪一個,在主力合約建倉(成交量大,別的合約比較難以成交),然後到交割月份進行移倉。
2.這一個跟上面差不多,只不過方向是買,也可以在6月份進行「期轉現」,上面一個也可以。
4.可以在期貨市場上做賣出操作,銷售現貨時在期貨上了解相應的持倉。
5.賣出操作,到期了解平倉。
㈧ 外債在公司總負債中佔有的比例
1、原則上,如果公司負債中,以外幣計價的負債比重比較大,存在較大的匯兌風險或償債風險,則在公司年報中應當作專門討論。比如東方航空,在其2012年年報之「董事會關於公司報告期內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里中作了如下披露:
「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公司外幣帶息債務總額摺合人民幣為675.94億元,其中美元負債的比例為74.50%。因此,在匯率大幅波動情況下,由外幣負債折算產生的匯兌損益金額較大,從而影響本公司的盈利狀況和發展。通常本公司以外匯套期合約來降低因機票銷售外匯收入及需以外匯支付的費用而導致的匯率風險。外匯套期主要為以固定匯率銷售日元買入美元。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公司持有尚未平倉的外匯套期合約的名義金額為美元9.3億元(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為美元6.9億元),並將於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七年間期滿。
二零一二年,本公司匯兌凈收益有所下降。截至二零一一年和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本公司匯兌凈收益分別為人民幣18.72億元和人民幣1.48億元。由於大量外幣凈負債的存在,若
未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或者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速度減緩,將對本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2、其他類似的上市公司,也可參看年報中「董事會關於公司報告期內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這一部分。也可以直接搜索「匯兌風險」,或者「匯率風險」,一般有相應的外債整體情況描述。
如果這部分沒有,就只能在會計報表附註里,按照負債的科目逐項看,包括:
銀行借款、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等,這些科目如果有外匯負債,一般都要求按幣種列示出明細。
㈨ 期貨案例分析,求大神指導,詳細點。回答的好的話。追加50-70分。謝謝了。
老兄,貌似你一個問題問幾遍。。。
順帶麻煩一下,採納的話別幫我把貼刪除。這樣分數都會歸零。。。
1肯定是做多,題目第2問告訴你了。原因主要是資金面和宏觀面。資金面上,外匯儲備激增,通貨加劇,人民幣供應量肯定很大,遲早反映在股市上。宏觀面的話,全球經濟都不怎麼樣,就中國好些,很多資金都會被吸引過來。
2假設你買20手合約。其實也差不多,基金不能承擔太大風險,一般100萬資金只能做單手合約。2000萬做20手。一共盈利500點,每點300元,總共盈利500*300*20 - 30*20= 300萬-600元。
第二個問題
1假設三個操作,
買入看漲期權,行權價每桶150美元, 378萬桶/年
賣出看跌期權,行權價每桶62.35美元,757萬桶/年
賣出看漲期權,行權價每桶200美元, 300萬桶/年
你最好自己去畫個圖說明一下。。。這樣比較清楚。基本上油價在62,35以下,每低1美元,就虧757萬。62,35到150之間,基本沒有盈虧。150到200,每漲1美元,能賺378萬。200美元以上,每漲1美元,只賺78萬。
2看看上面的情況,就知道,東航買了很多萬桶,其實就是個飯桶。。。明明什麼都不懂,就被別人蒙騙。。。當然了,也不是沒明白人,主要問題是體制。。。沒法多說。
第二點,油價低於62美元的敞口太大,完全不合理。油價暴跌的話,就是個死。事實上,東航的做法簡直像個基金,這根本不是套期保值,分明就是個賭徒行為,而且還是個很拙劣的賭徒,完全無視勝率。。。
正確的操作,就是簡單地買進看漲期權,賣出等量(或略有出入)的看跌期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