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誰決定的
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並不是某一國政府能決定的。外匯市場是指在國際間從事外匯買賣,調劑外匯供求的交易場所。所有買賣外匯的商業銀行、專營外匯業務的銀行、外匯經紀人、進出口商,以及其外匯市場供求者都經營各種現匯交易及期匯交易。這一切外匯業務組成一國的外匯市場。
國際上因貿易、投資、旅遊等經濟往來,總不免產生貨幣收支關系。但各國貨幣制度不同,要想在國外支付,必須先以本國貨幣購買外幣;另一方面,從國外收到外幣支付憑證也必須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在國內流通。而外匯市場就根據貨幣的供需關系來確定貨幣交易的匯率。
(1)如何控制美元匯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金融機構經營或者終止經營結匯、售匯業務,應當經外匯管理機關批准;經營或者終止經營其他外匯業務,應當按照職責分工經外匯管理機關或者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第二十八條 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和符合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規定條件的其他機構,可以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外匯交易。
2. 國家怎麼調控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
通過人行授權中行每日發布匯率中間價
3. 國家是用什麼手段盡量抑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的
匯率變化除了市場因素外,再有就是政策因素。
政策上分為市場政策和匯率管控政策。市場政策就是根據市場對匯率的影響採用逆向手段,補償發生變化的因素,比如調整經濟結構。匯率管控政策就是採用強制手段,控制匯率變化,甚至凍結或人為使之發生下降。
市場政策屬於間接調控,效果要看整體經濟形式和手段是否到位,當管理層水平低下時很難奏效。匯率管控政策是直接調控,應該只在應急情況下使用,因為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往往是發生大規劃資金異動時的應急阻扼手段。
我國現在的不可自由兌換外幣就屬於一種政策,只是這種政策還比較溫和。一旦放開就會形成波動幅度更大的情況。
4. 美聯儲怎麼控制美元匯率
通過外匯市場上的操作買入賣出美元/其他貨幣 不過美元是自由浮動的 美聯儲基本不公開干涉美元匯率 另外跟你說一點 匯率是比價 是兩個國家的事情 所以要看匯率變化還是要同時看兩個國家的政策
不過對於所謂的強勢/弱勢美元是指的美元周期 也就是美元貨幣政策周期 美聯儲可以根據貨幣政策間接干預美元匯率 比如寬松的貨幣政策會使美元貶值 但這不是在外匯市場上 而是在其他市場上注入美元的 比如國債市場 或者最近qe3的mbs市場 但由於市場的聯動性會影響美元匯率 但也不是絕對的 看美元/外幣的匯率還是要看兩個國家 正如剛才所說的
5. 怎麼保持美元匯率
美國可以自己多印點美元--已經這樣做了。美聯儲開動了很多印鈔機。
綜合實力決定經濟格局。看較量吧
6. 人民幣匯率根據什麼調整美國通過什麼方法或渠道控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1、人民幣匯率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2、美國指責中國為匯率操縱國,在國際社會造成中國不良影響,從政治上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美國人認為,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過低,對國際貿易競爭造成了影響。 頻頻指責別國操縱匯率並不斷施壓強迫別國改變幣值的美國是一慣的伎量。美國操縱匯率的手段和方式是比較隱蔽的,常常通過帶有欺騙性的投行報告、專家研究結果等向市場釋放誘導信息而使美元升值或貶值。其次, 美國會利用旗下的對沖基金沽空別國貨幣,通過攻擊別國貨幣,美國得以維持美元霸權工具的強硬地位,幫助自己擺脫經濟衰退的泥沼,並搶到新一輪的發展先機。 美國通過操縱美元匯率還使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美元儲備和美元資產大幅縮水,以化解自己龐大的外債壓力,同時利用「估值效應」提升自己的對外資產價值。 總之,美國的匯率政策很靈活,需要貶值時,就立即操縱貶值;需要升值時,就立即操縱升值,該匯率政策的關鍵條件正是「浮動匯率」。 中國在美國面前就是小弟弟,兩房退市就是交了學費。
7.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如何調控
當前最新匯率換算:1美元=6.8998人民幣元,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止。
8. 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
由於人民幣還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主要還是由境內交易決定的。 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照一攬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因此,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主要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同時又是有管理的,表現在人民幣和外幣之間的兌換有管理,結售匯交易需要符合外管政策的相關規定,結售匯交易以客戶實需原則為基礎,同時央行對人民幣匯率也會進行調控。 人民幣匯率目前是浮動的,其價格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產生的,外匯交易中心的參與機構主要是大的金融機構,交易的資金來源是各大銀行的客戶通過銀行做的結售匯業務,客戶的所有結售匯交易頭寸匯集各大銀行的總行,總行交易部門將多餘的頭寸通過外匯交易中心進行平盤。當所有交易會員的買賣頭寸的方向都相同時,會導致匯率變動過大,這時央行會入市接盤,以穩定人民幣匯率。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從每日上午9點半到下午4點半為交易時間,因此在這段時間,美元和人民幣匯率是變動的。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離岸市場也推出了人民幣和美元的兌換交易,離岸市場交易較境內市場更加市場化,但人民幣定價權仍控制在境內市場。
9. 匯率是如何調控的。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例如,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8.25,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匯率漲到8.50,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該商品在國內市場上成本實際上是低了,直接使它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低。商品的價格升低,競爭力變強,肯定好賣,從而促進該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匯率跌到8.00,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必將有利於美國出口商品。同樣,美元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就會有利於中國商品對美國的出口,反過來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升值卻會大大刺激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日本和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考量就是,人民幣升值可令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打擊中國商品的競爭力,並反過來刺激中國大量進口他們的商品。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人民幣貶值,其他國家的金融危機將更糟糕。
正是由於匯率的波動會給進出口貿易帶來如此大范圍的波動,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實行相對穩定的貨幣匯率政策。中國大陸的進出口額高速穩步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政策。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10. 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是如何決定的
1美元=1.5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經歷發展階段 1.1949—1953:1949年1月18日天津第一次對外發布人民幣對美元外匯牌價,到1953年調整了幾十次,從1$=80¥舊人民幣到26170元舊幣(1952年12月)最低時為42000元舊幣(1950年4月),以人民幣對美元出口商品比價,進口商品比價和華僑日用品費比價三者加權平均數確定。 2.1953—1970:人民幣匯率基本不變,與國際上採用固定匯率有關,對外貿易國家壟斷, 1統一核算,進口補貼出口。1 $=2.4618¥人民幣,匯率不起調節進出口作用。 3.1970—1985:一攬子貨幣方法的人民幣匯價。71、73二次美元貶值,固定匯率制崩潰,我們開始頻繁調整人民幣匯價,釘住「籃子貨幣」隨籃子貨幣變化而調整,美元、馬克、日元、英鎊、瑞士法郎始終占籃子主導地位。 1972年,1 $=2.2¥;80年,1$=1.5¥,幣值上升不利於外匯收支。81年起公開牌價,非貿易1$=1.5¥,內部結算價1$=2.8¥。 4.1986年後,以美元為基準為有限彈性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1991年,1$=5.4423¥,有意識下調有利於出口換匯。 5.1994年1月1日,匯率並軌,人民幣為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