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外匯儲備嚴重不足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外匯儲備嚴重不足

發布時間: 2021-06-01 08:52:03

1. 外匯儲備不足為什麼會導致貨幣貶值呢根據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1、根據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外匯儲備不足會導致貨幣貶值。原因是:一旦外匯儲備不足,會導致干預外匯市場的能力下降,從而使本國貨幣的穩定性降低、增大風險!而當貨幣風險加大時,在外匯市場中,本國貨幣的風險性突現,吸引力大幅下滑,會遭到一定程度的拋售,從而對本國貨幣形成貶值壓力。
2、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
3、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2. 國際儲備過少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外匯儲備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簡單的說,外匯儲備一般多一些比較好,可以防止像97年泰國的金融危機再度發生,以至於出現亞洲金融風暴,但是太多也不好,給國家人民幣升值造成壓力,人民幣升值就不利於出口······很多。

不利影響大概如下:
外匯儲備不足或低於警戒線,會削弱或損害國家調控和干預外匯市場的能力,加劇金融風險,危及金融安全。
望採納!不明白可以追問哦。O(∩_∩)O~

3. 外匯儲備多為什麼不好呢

外匯儲備多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主要如下方面:
1、潛力
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利差損失
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成本損失
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宏觀調控效果
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國際優惠貸款
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
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經濟資源流失
大量囤積外匯,會引起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無論是出口創匯還是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都會形成對本國有形經濟資源的購買能力,造成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
8、通貨膨脹
推高本國貨幣的通貨膨脹,資源的流失和大量發行本國貨幣所換來得外匯如果不能實現購買,則會推動國內通貨膨脹的持續上揚。
9、國內企業
出口創匯不能回購資源,在國內以發行本國貨幣虛增企業利潤來實現,實質上是生產企業的出口成本以通貨膨脹消化,長期運做,使所有生產企業總體上收不抵支,使這些企業所持有的生產資料轉化為外匯儲備的貨幣形態,造成倒閉,而以企業經濟贏利為基礎而生存的銀行也會因企業的倒閉使放出的貸款不能收回而發生倒閉。
10、匯兌損失
由於這些損失需要通過本國貨幣的無保證發行獲得,由工商企業和銀行系統消化,迫使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間資本公擔,我國大批國企和國有獨資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為企業無法獨立承擔央行大量囤積外匯產生的匯兌損失,不得不吸收民間資金共擔損失以苟延殘喘。實質上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本質屬於國有獨資製造企業和銀行的變相破產形式。
給外匯發行國通過大量發行鈔票,稀釋其貨幣購買力,掠奪持匯國的財富以逃避債務創造條件。這是形成我國中央銀行的匯兌損失的主要原因。
11、本國貨幣
大量通貨膨脹本身是中央銀行稀釋本國貨幣購買力的表現,但中央銀行在稀釋購買力時沒有補貼持幣人等比的新增貨幣,從而使百姓財富蒸發。
12、本國貨幣主權喪失
螞蟻搬家式的將本國貨幣的發行准備移出國外,造成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大量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是以所謂的單向等價交換為特徵實現,即使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而外匯發行國將換得的人民幣購買我國商品輸入其國家,銷售後補足外匯的發行准備,回籠該國貨幣買削其債務。而本國因囤積外匯不能回籠資源,造成大量無准備的貨幣發行,從而喪失對本國貨幣的節制,任其通貨膨脹,這意味著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

4. 外匯儲備不足為何會引起金融危機

這關系非常微妙
其中牽涉到 外匯市場 股票市場

5. 國家外匯儲備太多有什麼不利影響

外匯儲備過高的負面影響:
1、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貨幣當局獨立制定貨幣政策。近年來外匯占款形式的基礎貨幣投放已經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由於外匯儲備逐年增加,央行為了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必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外匯拋出本幣。通過貨幣乘數效應的作用,貨幣供應量被放大,不僅影響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且造成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進行對沖操作的工具還比較有限,對沖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如果外匯儲備持續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那麼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繼續增加。
2、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是政府鼓勵出口、鼓勵招商引資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繼續維持這種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僅有礙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良好型社會的目標的實現,而且會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後勁,不利於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3、增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巨額外匯儲備加大了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且使我國在相當程度上陷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抑制貨幣供給增長難以兼顧的兩難境地:要減輕外匯占款造成的過多基礎貨幣發行對國內貨幣市場的影響,人民銀行必須加大回籠現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這些操作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如果為了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而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利率,本來就已經極為寬松的貨幣市場將因此變得過度寬松,從而刺激國內資產市場泡沫膨脹。我國有可能陷入「外匯儲備增長較快—人民幣升值預期—資金流入—外匯儲備繼續增長—進一步的升值和資金流入」這種惡性循環。此外,不斷高漲的外匯儲備還會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惡化國際收支失衡,不利於我國外貿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帶來高額的機會成本,加大資金收益風險,加大了匯率風險一個國家持有外匯儲備,就是把這些資源儲存起來,而放棄和犧牲利用他們投資的機會,在經濟上就形成了一種損失,這種損失也就是機會成本,一國外匯儲備越多,機會成本也就越高。美元作為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資產,匯率波動較為頻繁,高額外匯儲備有可能承擔美元貶值的風險。
5、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巨額貿易順差通過結匯轉換成人民幣資金進入商業銀行,外匯占款作為基礎貨幣大規模投放在貨幣乘數作用機制下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多倍擴張,使市場流動性急劇膨脹。商業銀行的存差規模日益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泛濫等問題,都與這一因素有關。或許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流動性過剩還會引發企業利潤下滑、投資過熱和通貨膨脹等一系列消極後果。
FX168財經網-專業外匯黃金資訊網

6. 中國的外匯儲備管理存在哪些不足

中國外匯儲備管理存在不足的最大問題是過於集中在美國國債上面,不夠多元化,近幾年就有不少的批評指出中國外匯儲備集中於美國國債上,面臨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美元購買力下降的可能性,另外黃金儲備比例比較明顯不足。

7. 國際儲備過少的不利影響。

不利影響:

外匯儲備既是財富,但規模過大也成為「負擔」,可能造成國內通貨膨脹、提高央行存款准備金率和對沖操作壓力,對貨幣政策的制約也會加強。為了給龐大外儲「減負」,中國正努力推動「藏匯於民」。

外匯儲備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為境內其他主體持有外匯資產的增加。這意味著企業、居民和金融機構的資產配置更加豐富,這是中國「藏匯於民」戰略的體現,有利於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IMF曾提出一攬子綜合指標,考核一個國家外匯儲備的合理水平。該指標認為,一國的外匯儲備應相當於該國30%的短期外債、10%-15%(比例大的適用於固定匯率制國家)的證券投資、5%-10%的出口和5%-10%的廣義貨幣(M2)總和的100%-150%。

按照這一標准,花旗銀行進行計算,中國央行目前應該擁有至少2.6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外匯儲備自3.99萬億美元峰值後下滑,但仍持續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整體規模相對充足。

(7)外匯儲備嚴重不足擴展閱讀

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經常賬戶還會保持順差,對外直接投資和吸引外資持續增長。中國外匯儲備充裕,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未來外匯儲備有所增減也是正常的。

200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僅為27億美元。2014年該數字增長近52倍,升至1400億美元,比吸引外國投資規模高出約200億美元。中國這一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

8. 外匯儲備少的話,為什麼能導致國家破產。

首先說明一點,沒有真正的國家破產一說,這只是一種比喻。
外匯儲備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用於清償國際債務,當外匯儲備不足時,就有可能不能償還到期的國際債務,就相似於企業和個人不能償還到期債務而破產的情況。
但事實上,這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形容國家的對外支付情況的嚴峻,因為沒有國家破產的法律規定。
在現實中,國家出現短期的國際收支失衡時,能夠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得到資金支持,以及改善國際收支的技術援助。

9. 外匯儲備 弊端

寫點自己的理解,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外匯儲備本來是以外幣表示的一個國家保有的債券,也就是說如果需要的話本來應該是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幣的。但是中國用美元表示的外匯儲備並不具備隨時兌現的能力,至少近階段看來不可能。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多到使美國幾乎無法兌現,而中國政府也不會要求美國兌現。可以說中國在外匯儲備這方面是個特例。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讓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幾億的農民將走向城鎮從事其他產業,要在短短幾十年時間靠自身力量完成這個轉型,即在城鄉創造這么多就業崗位非常困難,因此就大量引進外商投資,來緩沖這樣一個高速的城市化進程。同時為了使新增的勞動力生產出來的產出能夠銷售出去,於是這些商品被輸送到外國給外國人消費,而換來是中國外匯上的增加。名義上說就是外國先買了東西,但又暫時不付買東西的錢,於是就增加中國的外匯儲備,意思是現在先欠中國的,以後再還。
但是那麼多外匯儲備未必就能完全兌現,美國只需要發行紙鈔就能讓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下降。也就是說很大程度上中國差不多是把產出「送」而不是「借」給外國消費了。這點中美政府應該都心知肚明,但是中國為了在短期內迅速崛起,這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我們也不必要心裡不平衡,幫別人製造東西的同時其實也發展了自己的技術和生產力,選擇這樣一個過渡未必不是上策。

10. 外匯儲備不足無法獲得債務,被稱為什麼風險

外匯儲備不足,會導致干預外匯市場的能力下降,從而使本國貨幣的穩定性降低、增大風險!而當貨幣風險加大時,在外匯市場中,本國貨幣的風險性突現,吸引力大幅下滑,會遭到一定程度的拋售,從而對本國貨幣形成貶值壓力。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