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作圖解釋匯率超調理論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作圖解釋匯率超調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5-30 13:50:12

『壹』 匯率超調理論的匯率超調理論核心思想

當市場受到外部沖擊時,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異,多恩布希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商品市場因其自身的特點和缺乏及時准確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較慢,過程較長,呈粘性狀態,稱之為粘性價格。而金融市場的價格調整速度較快,因此,匯率對沖擊的反應較快,幾乎是即刻完成的。匯率對外部沖擊做出的過度調整,即匯率預期變動偏離了在價格完全彈性情況下調整到位後的購買力平價匯率,這種現象稱之為匯率超調。由此導致購買力平價短期不能成立。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商品市場的價格調整到位後,匯率則從初始均衡水平變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長期購買力平價成立。

『貳』 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匯率理論

「擴大效應理論」
即把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易變發現看成是一種擴大效應,是匯率決定的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的解釋。根 據這一理論,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因而匯率是由貨幣存量的需求和供給決定的。由於貨幣需求是實際收入、價格水平和名義利率水平的函數,因此,匯率由貨幣市場均衡時的收入水平、價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決定。在理性預期條件下,現在的匯率是所有將來預期貨幣供給、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價格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貼現值」的和。如果經濟當事人預期將來的貨幣供給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發生變化,即使現在的貨幣供給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不變,現在的匯率也會發生變動。
「超調效應理論」
超調一般指對於一個給定的擾亂,一個變數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它的長期反應,隨後會發生相反的調整過程。產生超調的機制是由於單調性變化而產生的振盪效應,產生這一現象的基本原因在於存量的持續變化需要流量的暫時變化。超調是資產價格的一般特徵,但它在外匯市場上引起了超調的注意。卡塞爾在20年代就注意到了外匯市場上的超調現象,但他沒有系統地分析這一現象。第一系統的匯率超調模型由多恩布施於1976年提出,對匯率超調現象的證明基本上是借用了化學中的拉查理瑞定理。匯率超調理論借用了該定理,認為匯率超調實際上是一種補償行為,超調模型都假定一些名義變數在短期內是固定的(或者是粘住的),例如,麥金農假定外匯市場缺乏足夠的投機資金,弗蘭克認為新的信息對商品市場和資產市場具有不同的效應,布朗森認為資產所有者面對外部擾亂不能迅速恢復其資產組合余額。在多恩布施的超調模型中,假定短期內價格是黏性的,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成立,因此,資產市場能迅速調整,而商品市場調整卻相對緩慢,經濟體系的調整過程在短期內是通過資產價格,即利率和匯率進行的。假定貨幣供給量增加,在黏性價格條件下,會立即引起實質余額上升,國內利率下降,而國內利率下降導致資本流出,貨幣貶值。由於無拋補的利率平價條件總是成立,因而國內利率下降會產生將來貨幣升值的預期。對於給定將來升值的預期,貨幣貶值的幅度必須超過由購買力平價決定的長期均衡值,因此,在短期內,匯率超過了它的長期均衡值,但是,隨著利率下降和貨幣貶值,商品市場會出現超額需求,推動價格水平上漲,從而削減國內貨幣余額,使國內利率上升,資本流入,貨幣升值,經濟體系逐步達到長期均衡水平。因此,從一般意義上看,匯率超調是指對於一個給定的外部擾亂,匯率在短期內的反應超過了它的長期均衡值,隨後會發生相反的調整過程,匯率最終回到長期均衡值。所以,根據超調理論,匯率易變性是匯率在動態調整過程中的一種短期行為。
「投機泡沫理論」
根據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分析法,即使沒有貨幣供給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的變動,只要預期發生變化,匯率也會發生變化。匯率一旦脫離基本因素而變動,預期能自我強化,形成投機泡沫。外匯市場上的投機泡沫是不能由基本因素解釋的匯率上升,投機泡沫主要依賴於一些市場心理因素。投機泡沫是一種理性泡沫,如果投機者是完全知道由基本經濟因素決定的市場均衡匯率,即使現在的匯率高於均衡匯率,只要將來的匯率上升能補償投機者承受的風險。投機者購買也是理性的,因為他知道價格在某一天會回復到均衡水平。如果所有的投機者都這樣預期,那麼,在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一個泡沫存在的概率。一旦形成泡沫,匯率上升會越來越快,因為匯率必須上升更快以補償投機者所承擔的風險。投機泡沫的存在說明,匯率有可能完全脫離基本經濟因素而產生自我強化運動。
「貨幣替代理論」
貨幣替代理論認為,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經濟當事人出於交易動機、投機動機和預防動機,都會持有國外貨幣。產生貨幣替代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跨國公司在不同的國家進行生產和經營,他們有強烈的動機使他們的現金余額構成多樣化,以方便他們在不同國家的經營,減少交易成本。同時,投機者通過買賣貨幣獲得利潤,他們也要持有國外貨幣,以便得到流動性更高的國外資金,很容易同其他貨幣交換。另外,中央銀行也持有用國外貨幣表示的國際儲備,用來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和宏觀經濟。因此,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經濟當事人有動機持有一籃子貨幣,以減少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各種貨幣在貨幣資產組合中所佔的比重隨每一種貨幣的風險和收益的變動而變動,隨著各國外匯管制的放鬆,貨幣替代已成為浮動匯率制度下的一種普遍現象。在存在貨幣和國外貨幣之間替代,這樣就加重了貨幣貶值和升值的壓力。貨幣替代彈性越高,匯率越不穩定,因為在高貨幣替代彈性的情況下,較小的貨幣供給量增長率會導致匯率的巨大變動,因此,貨幣替代會加重匯率波動的幅度,使匯率更加易變。
「新聞」理論
匯率決定的「新聞」理論認為,在外匯市場上,新的信息能引起預期的變化,預期的變化能很快在匯率中得到反映,因此,新的信息對匯率變動有決定性作用,這些新的信息就是「新聞」,即不可預料的事件。常見的影響匯率變動的「新聞」包括經濟統計數字的發表、政治事件、新的國際貨幣安排、謠言等等。由於「新聞」是不可預料到的事件,因此,與「新聞」相聯系的匯率變動是不可預料到的,外匯市場對信息的反映不是取決於這些信息是「好」還是 「壞」,而是取決於這些信息比預期的是「更好」還是「更壞」,預期到的信息已包含在現在的市場匯率之中,匯率只對未預期到的信息作出反應。比如,當政府公布貨幣供給貿易差額等統計數字後,市場匯率的變化並不取決於這些統計數字本身的大小,而是取決於這些統計數字與人們事先預期之間的差額,這種「新聞」都會影響匯率的變化。匯率決定的「新聞」理論反映了匯率的本質特點,匯率是一種資產價格,是在資產市場上決定的,具有易變性和不可預測性,在資產市場上,現在的資產所反映了對將來事件的預期,它對新的信息能很快作出反應,因而易變性是資產價格的內在特點。
「非理性預期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外匯市場上的預期並非都是理性的,從外匯市場交易的實際情況看,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外匯市場上各種不同的預期,根據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對外匯市場交易的統計,全世界每天的外匯交易量高達4300億美元,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報告同時顯示,只有4.9%的交易是在非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的,4.4%的交易是在非銀行之間進行的,也就是說,進口商和出口商所佔的比重很低。因此,外匯市場上的交易主要是銀行之間的交易,而且交易量越來越大,這說明市場上存在各種不同的預期,否則不會有這么大的交易量,所以外匯市場上的預期並非都是理性的。在外匯市場上,不同的預期是由不同的預測方法引起的。在外匯交易中,普遍採用的預測方法是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所謂基礎分析,是指通過分析匯率變動的基本因素推測匯率運動的趨勢,這些基本因素包括貨幣供給、利率水平、價格水平等因素,各種以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分析法為基礎所進行的預測都是基礎分析。基礎分析根據給定的匯率模型計算出匯率的均衡值,當市場匯率偏離均衡匯率時,基礎分析者預期匯率最終會回到均衡匯率水平,這是匯率穩定的一個來源。技術分析又稱圖表分析,是指通過分析過去的匯率變動來推測將來的匯率運動趨勢。圖表分析者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移動平均分析、動量分析等。這些方法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當市場指標(匯率指數、交易量或者某一特定的匯率變動率)從一個低點上升到一定比例時,交易者預期匯率會繼續上升,當市場指標從一個高點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交易者預期匯率會繼續下跌。圖表分析者的預期被稱為「趕浪頭效應」,這是匯率不穩定的一個來源,由於技術分析所使用的信息僅僅是過去的匯率變動,而理性預期要求當事人利用所有相關的信息來預測將來的匯率變動,所以以技術分析所有相關的信息來預測將來的匯率變動。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的易變性會加深理解,我們知道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的大幅波動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對我國經濟金融穩定會造成較大的沖擊,不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中國匯率制度目前尚不具備自由浮動的條件。目前全球經濟並不平衡,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後會有較多的調整,同時,國際資本流動性較強,中國經濟體制還不能承受急劇的非秩序化調整。從理念上來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強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同時,也強調在宏觀上要有管理,因此,匯率制度也應當是有管理的浮動機制。

『叄』 可以給我解釋一下什麼是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嗎(後半句「一段時間後」看不懂)

匯率的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一.超調模型的基本假定

1.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成立

2.總供給曲線在短期內不是垂直的二.超調模型中的平衡調整過程

當商品價格在短期內存在粘性而匯率、利率作為資產價格可以自由調整時,為維持經濟平衡,匯率在短期內的調整幅度超過長期平衡水平,這一現象被稱為匯率的超調。在長期價格水平經過調整,經濟會達到長期均衡水平,價格水平發生與貨幣供給量同比例的上漲,本國貨幣匯率達到長期平衡水平,購買力平價成立,利率與產出均恢復原狀。

三.對超調模型的評價


1.超調模型在現代匯率理論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2.超調模型的主要缺點


(1)由於建立在貨幣模型的分析基礎上,具有與貨幣模型相同的一些缺陷。
如假定貨幣需求是穩定的;再如假定國內外資產具有完全的替代性,事實上,由於交易成本、賦稅待遇和和各種風險的不同,各國資產之間的替代性遠遠沒有達到可視為一種資產的程度


(2)作為存量理論的超調模型忽略了對國際收支流量的分析。它將匯率波動完全歸因於貨幣市場的失衡,而否認商品市場上的實際沖擊對匯率的影響,未免有失偏頗。

供參考。

『肆』 以下幾道國際金融學基礎題的答案

2.D
3.A
4.B
5.C
6.A
7.D
8.D
9.D
10.B

『伍』 匯率超調理論的匯率超調與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

由於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縣一級的基層單位構成了我國的經濟基礎。因此,我國商品市場仍然是一個分割程度相當高的市場,分割走向統一需要較長的歷程。在分割的市場中,信息的流動不是充分的,且是有成本的,一價定律不成立。這樣商品價格的調整速度就具有更大的滯後性和遲緩性。而我國的金融市場,其生成和發育是一個全新的過程,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引進先進技術設施的基礎上更易於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目前,中國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個統一競價的證券市場、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雖然整個市場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規范發展,還不是一個有效的市場,但信息的流動相對充分,且成本較小,一價定律基本滿足,價格的調整也就相當迅速。所以,在統一市場中資產價格的調整速度要大於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可能產生匯率超調。
當前我國與美國還存在一定的利差,國際收支「雙順差」,外匯供給持續增加,市場預期人民幣將保持小幅升值 。國內金融市場為套利資本流入所提供的風險報酬是本、外幣利差扣除匯率預期變動的那部分,導致了「國際熱錢」的大量流入。隨著熱錢的內流,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進一步增加,人民幣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我國的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利率尚未市場化,而人民幣升值會給國內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中央銀行採取措施進行抑制,致使人民幣匯率對外匯供需的變化缺乏彈性。因此,人民幣匯率不可能在瞬間實現充分的升值以令市場形成對人民幣匯率將要貶值的預期,來抵消國內利率水平上升所形成的風險報酬。
匯率超調模型說明,均衡匯率的形成符合購買力平價理論。人民幣匯率面臨升值壓力和升值幅度的討論同樣可以認為升值幅度可以由購買力平價理論來決定。從長期看,均衡匯率的決定取決於相對經濟實力。而我國GDP 雖然穩步增長,但國情決定我國的經濟實力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因此,由人民幣隨預期浮動升值為時尚早。可見,多恩布希的標准匯率超調理論並不能解釋人民幣匯率目前的情況。但其揭示的匯率超調並不是源於市場中的群體效應,而是由於國內商品市場的價格粘性在當今社會的存在。因此在我們探討人民幣匯率變動時,多恩布希關於匯率超調和商品市場價格粘性,資本市場價格彈性的思想仍然在起作用,並且對我國如何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中短期應對策略: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既非完全意義上的固定匯率制,也非真正意義上的浮動匯率制,而是政府根據市場變動狀況相機抉擇的浮動匯率制度。這種機制雖考慮了市場因素,但最終決定匯率的過程非常復雜。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其根本目的在於更為市場化的形成機制。
1、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2、逐步過渡到自由結售匯制
3、慎重處理好各種關系
4、穩定市場環境
5、健全金融體系
長期規劃:一是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二是實行匯率目標區制度。

『陸』 根據匯率超調理論,若本國收入上升,本國匯率和利率如何變化!

本國收入上升,會推高本幣的價格,利率也會維持相對低的利率。

『柒』 急求! 根據匯率超調理論,如果某種因素使本國貨幣貶值10%,外匯市場上的短期反應將是,本國貨幣短期( )

4

『捌』 運用dd-aa模型解釋匯率超調現象

1日本利率下降,美元相對升值,這個是匯率平價理論得到的2就像現在美國加息或退出qe,美元升值3美國縮減進口,凈出口增加,美元升值4德國經濟衰退,避險資金流入美元,造成美元升值

『玖』 浮動匯率制度的理論

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易變性的各種解釋都把匯率看成一種資產價格,因而這些理論被統稱為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分析法。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分析法的出發點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思想,因為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因此根據定義,它是一種資產價格,匯率行為同其他資產價格(股票債券價格)行為是一致的。資產市場分析法對匯率易變性作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
其一是「擴大效應理論」,即把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易變發現看成是一種擴大效應,是匯率決定的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的解釋。根據這一理論,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因而匯率是由貨幣存量的需求和供給決定的。由於貨幣需求是實際收入、價格水平和名義利率水平的函數,因此,匯率由貨幣市場均衡時的收入水平、價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決定。在理性預期條件下,現在的匯率是所有將來預期貨幣供給、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價格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貼現值」的和。如果經濟當事人預期將來的貨幣供給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發生變化,。
其二是「超調效應理論」。超調一般指對於一個給定的擾亂,一個變數的短期反應超過了它的長期反應,隨後會發生相反的調整過程。產生超調的機制是由於單調性變化而產生的振盪效應,產生這一現象的基本原因在於存量的持續變化需要流量的暫時變化。超調是資產價格的一般特徵,但它在外匯市場上引起了超調的注意。卡塞爾在20年代就注意到了外匯市場上的超調現象,但他沒有系統地分析這一現象。第一系統的匯率超調模型由多恩布施於1976年提出,對匯率超調現象的證明基本上是借用了化學中的拉查理瑞定理。匯率超調理論借用了該定理,認為匯率超調實際上是一種補償行為,超調模型都假定一些名義變數在短期內是固定的(或者是粘住的),例如,麥金農假定外匯市場缺乏足夠的投機資金,弗蘭克認為新的信息對商品市場和資產市場具有不同的效應,布朗森認為資產所有者面對外部擾亂不能迅速恢復其資產組合余額。在多恩布施的超調模型中,假定短期內價格是黏性的,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成立,因此,資產市場能迅速調整,而商品市場調整卻相對緩慢,經濟體系的調整過程在短期內是通過資產價格,即利率和匯率進行的。假定貨幣供給量增加,在黏性價格條件下,會立即引起實質余額上升,國內利率下降,而國內利率下降導致資本流出,貨幣貶值。由於無拋補的利率平價條件總是成立,因而國內利率下降會產生將來貨幣升值的預期。對於給定將來升值的預期,貨幣貶值的幅度必須超過由購買力平價決定的長期均衡值,因此,在短期內,匯率超過了它的長期均衡值,但是,隨著利率下降和貨幣貶值,商品市場會出現超額需求,推動價格水平上漲,從而削減國內貨幣余額,使國內利率上升,資本流入,貨幣升值,經濟體系逐步達到長期均衡水平。因此,從一般意義上看,匯率超調是指對於一個給定的外部擾亂,匯率在短期內的反應超過了它的長期均衡值,隨後會發生相反的調整過程,匯率最終回到長期均衡值。所以,根據超調理論,匯率易變性是匯率在動態調整過程中的一種短期行為。
其三是「投機泡沫理論」。根據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分析法,即使沒有貨幣供給和收入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的變動,只要預期發生變化,匯率也會發生變化。匯率一旦脫離基本因素而變動,預期能自我強化,形成投機泡沫。外匯市場上的投機泡沫是不能由基本因素解釋的匯率上升,投機泡沫主要依賴於一些市場心理因素。投機泡沫是一種理性泡沫,如果投機者是完全知道由基本經濟因素決定的市場均衡匯率,即使現在的匯率高於均衡匯率,只要將來的匯率上升能補償投機者承受的風險。投機者購買也是理性的,因為他知道價格在某一天會回復到均衡水平。如果所有的投機者都這樣預期,那麼,在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一個泡沫存在的概率。一旦形成泡沫,匯率上升會越來越快,因為匯率必須上升更快以補償投機者所承擔的風險。投機泡沫的存在說明,匯率有可能完全脫離基本經濟因素而產生自我強化運動。
其四是「貨幣替代理論」。貨幣替代理論認為,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經濟當事人出於交易動機、投機動機和預防動機,都會持有國外貨幣。產生貨幣替代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跨國公司在不同的國家進行生產和經營,他們有強烈的動機使他們的現金余額構成多樣化,以方便他們在不同國家的經營,減少交易成本。同時,投機者通過買賣貨幣獲得利潤,他們也要持有國外貨幣,以便得到流動性更高的國外資金,很容易同其他貨幣交換。另外,中央銀行也持有用國外貨幣表示的國際儲備,用來干預外匯市場,穩定匯率和宏觀經濟。因此,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經濟當事人有動機持有一籃子貨幣,以減少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各種貨幣在貨幣資產組合中所佔的比重隨每一種貨幣的風險和收益的變動而變動,隨著各國外匯管制的放鬆,貨幣替代已成為浮動匯率制度下的一種普遍現象。在存在貨幣和國外貨幣之間替代,這樣就加重了貨幣貶值和升值的壓力。貨幣替代彈性越高,匯率越不穩定,因為在高貨幣替代彈性的情況下,較小的貨幣供給量增長率會導致匯率的巨大變動,因此,貨幣替代會加重匯率波動的幅度,使匯率更加易變。
其五是「新聞」理論。匯率決定的「新聞」理論認為,在外匯市場上,新的信息能引起預期的變化,預期的變化能很快在匯率中得到反映,因此,新的信息對匯率變動有決定性作用,這些新的信息就是「新聞」,即不可預料的事件。常見的影響匯率變動的「新聞」包括經濟統計數字的發表、政治事件、新的國際貨幣安排、謠言等等。由於「新聞」是不可預料到的事件,因此,與「新聞」相聯系的匯率變動是不可預料到的,外匯市場對信息的反映不是取決於這些信息是「好」還是 「壞」,而是取決於這些信息比預期的是「更好」還是「更壞」,預期到的信息已包含在現在的市場匯率之中,匯率只對未預期到的信息作出反應。比如,當政府公布貨幣供給貿易差額等統計數字後,市場匯率的變化並不取決於這些統計數字本身的大小,而是取決於這些統計數字與人們事先預期之間的差額,這種「新聞」都會影響
匯率的變化。匯率決定的「新聞」理論反映了匯率的本質特點,匯率是一種資產價格,是在資產市場上決定的,具有易變性和不可預測性,在資產市場上,現在的資產所反映了對將來事件的預期,它對新的信息能很快作出反應,因而易變性是資產價格的內在特點。 其六是「非理性預期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外匯市場上的預期並非都是理性的,從外匯市場交易的實際情況看,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外匯市場上各種不同的預期,根據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對外匯市場交易的統計,全世界每天的外匯交易量高達4300億美元,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報告同時顯示,只有4.9%的交易是在非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的,4.4%的交易是在非銀行之間進行的,也就是說,進口商和出口商所佔的比重很低。因此,外匯市場上的交易主要是銀行之間的交易,而且交易量越來越大,這說明市場上存在各種不同的預期,否則不會有這么大的交易量,所以外匯市場上的預期並非都是理性的。在外匯市場上,不同的預期是由不同的預測方法引起的。在外匯交易中,普遍採用的預測方法是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所謂基礎分析,是指通過分析匯率變動的基本因素推測匯率運動的趨勢,這些基本因素包括貨幣供給、利率水平、價格水平等因素,各種以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分析法為基礎所進行的預測都是基礎分析。基礎分析根據給定的匯率模型計算出匯率的均衡值,當市場匯率偏離均衡匯率時,基礎分析者預期匯率最終會回到均衡匯率水平,這是匯率穩定的一個來源。技術分析又稱圖表分析,是指通過分析過去的匯率變動來推測將來的匯率運動趨勢。圖表分析者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移動平均分析、動量分析等。這些方法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當市場指標(匯率指數、交易量或者某一特定的匯率變動率)從一個低點上升到一定比例時,交易者預期匯率會繼續上升,當市場指標從一個高點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交易者預期匯率會繼續下跌。圖表分析者的預期被稱為「趕浪頭效應」,這是匯率不穩定的一個來源,由於技術分析所使用的信息僅僅是過去的匯率變動,而理性預期要求當事人利用所有相關的信息來預測將來的匯率變動,所以以技術分析所有相關的信息來預測將來的匯率變動。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的易變性會加深理解,我們知道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的大幅波動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對我國經濟金融穩定會造成較大的沖擊,不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中國匯率制度目前尚不具備自由浮動的條件。目前全球經濟並不平衡,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後會有較多的調整,同時,國際資本流動性較強,中國經濟體制還不能承受急劇的非秩序化調整。從理念上來講,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強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同時,也強調在宏觀上要有管理,因此,匯率制度也應當是有管理的浮動機制。

『拾』 關於匯率超調現象的疑問,問第二遍了,來個人行不啊!!!

你好。

首先,這段話的核心觀點是當國內短期利率下跌時,國外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需要降低才可以保持匯率市場的均衡狀態。既然用到匯率超調理論了,我們就需要知道這個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價格粘性問題,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也許會更容易些,而不要過多關注原文的字面意思。

好了,目的是為了保持匯率市場均衡,現在的前提假設是即期匯率降低到長期價值以下,而即期匯率的下跌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短期利率的下跌,而要實現匯率市場的均衡,也就是要保持匯率穩定在即期匯率水平,就需要中期利率向短期利率靠攏,那就意味著整個社會的預期回報率都會下降,也就意味著無論是國內投資還是國外投資都面臨投資回報率下降的預期。

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因缺乏上下文信息,若有誤,隨時更正。希望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