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進口增加會導致外匯超額需求
進口增加會導致外匯超需求的,進口的是商品,要付出的是外匯啊!l人行是不發行外匯的,只能是人民幣去換的,相當於需示要增加的啊!
Ⅱ 我公司是進口貨物,但不出口!進出匯率不同,進口匯率比付款時的匯率高,匯兌損益怎麼處理呢 謝謝!
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在中國又稱外匯管理。一國政府通過法令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行限制的一種限制進口的國際貿易政策。外匯管制分為數量管制和成本管制。前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的數量直接進行限制和分配,通過控制外匯總量達到限制出口的目的;後者是指,國家外匯管理機構對外匯買賣實行復匯率制,利用外匯買賣成本的差異,調節進口商品結構。
在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對進出口貿易所發生的外匯收入的管理制度,是外匯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其中包括出口貿易外匯管制、 進口貿易外匯管制、 徵收進口外匯稅,限制對外支付使用的外幣,要求進口商獲得一定數額的出口信貸,提高或降低開出信用證押金、採用進口配額制, 以及採用進口存款制。 當企業在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經營業務又或投資時,匯率波動是一種近乎不可控制的因素。理由很簡單,無論是到該國家購買產品或服務,又或到該國進行投資,企業必須首先購買其貿易對手的國家的貨幣,舉例來說,出口商會以產品或服務換回本國貨幣或美元。如貿易對手是沒有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那麼交易雙方可以通過外匯市場兌換各自所需的貨幣。現時外匯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電子網路,美國、英國和日本處理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交易量,而餘下的由香港、新加坡、瑞士、德國、法國和澳洲處理。在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里,進出口必須經指定的機構或要先取得許可證,而外匯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按官方匯率結售給指定銀行或按比例留成。由於脫離市場機制,貨幣流通不足,企業根本無法利用境外的外匯市場即時兌換貨幣,減輕匯率波動的影響。
政治導向的匯率風險:
在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或地區,一般採用固定的官方匯率。表面上看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的匯率相對穩定。事實並非如此,這些國家在國內往往面對龐大的通脹壓力﹔在國際層面上,這些國家又經常被其他沒有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指責操控匯率、貿易不平衡,甚至冠以傾銷或輸出通脹等罪名。為了舒緩這些來自國內外的經濟和政治壓力,傾向於採用各種行政手段,突然改變匯率,甚至改變匯率機制。企業在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經營業務又或投資時,面對政治導向的匯率風險是遠高於貿易雙方均來自沒有外匯管制的國家和地區。
匯率風險
如果匯率是一國貨幣相對於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那麼匯率風險便是一國貨幣相對於另一國貨幣的匯率波動。在評估匯率風險時,我們必須把即期匯率(Spot Exchange Rate)和遠期匯率(Forward Exchange Rate)作出區分。遠期匯率往往因某些原因與即期匯率有所差距,從而產生匯率風險。Shapiro(1999) 認為外匯風險有兩類,即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朱軍生(2000) 把外匯風險分成三類,即交易風險、經營風險和換算風險。Brian Coyle(2000) 亦大致相同,他把外匯風險分成交易、經濟和換算風險三類。事實上,我們認為這三類的風險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交易風險是現時或即將發生風險,是會即時影響公司財政狀況的風險,經營風險是未來的風險,而換算風險是賬面風險。對於實施外匯管制的地區,一些企業即使明白外匯對自身構成一定程度的風險,但往往因為在當地缺乏外匯金融衍生產品的供應而不能作出相應的避險措施。就中石油(股份編號HK. 0857)在2006年3月21日所發出的年報中 ,人民幣的匯率可對該公司的賬面、應收款和應付款造成不確定性,但公司並未利用金融衍生產品作出任何避險的措施。
換算風險
在交易、經濟和換算風險三類中,多數學者較關注交易風險,經濟風險較次,往往忽略會計或換算風險,朱軍生(2000)認為除在財政成果分配和核算上有影響,並不真正形成損益,財務管理一般不再對其進一步進行風險避讓管理。朱葉(2003)則認為會計風險不如經濟風險和交易風險那麼重要。我們認為換算風險是不能忽視的,由於匯兌盈虧不會在集團損益表中反映,而資產負債表又會以即期匯率(即年結日匯率)來結算,前者未能反映匯兌盈虧對營業額的影響,而後者不但有違歷史成本的會計原則,亦會扭曲資產收益率。Selling及Sorter(1983) 指出,如果國外分公司規模占總公司的比重較大,不但能對財務分析結果造成影響,甚至扭曲對未來現金流。
交易風險
交易風險涉及具體的對外交易,多見於賒帳的交易中。以應收款和應付賬為例,匯率的波動可能為企業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即使公司的商業活動不涉及跨國的交易,公司亦會受到匯率的影響。最簡單的一個例子便是本地企業的產品與進口產品之間的競爭,假若本地貨幣升值,那麼同一種但由外地進口的貨物價格便相對地便宜了,這導致了本地產品的競爭力下降。因此,妥善的匯率風險的管理對企業利潤起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較常見的匯率風險管理方法包括應用貨幣衍生品離岸交易,例如不交收遠期(Non-Deliverable Forward,簡稱「NDF」) 、非割收期權(Non-Deliverable Option,簡稱「NDO」) 、非交割貨幣互換(Non Deliverable Swap簡稱「NDS」) 、非交割匯率互換(Non-Deliverable Share Swap,簡稱「NDO」)、結構性票據(Structured Note)、 隱含期權存款(Embed Option in Bank Saving) 等。由於每家公司所面對的匯率風險都是不同的,管理層必需在應用貨幣衍生工具時,先找出匯率對其商業活動的影響,例如貨物的進出口、跨國之間的資產買賣、人力資源及營運上的支出等,以便就不同情況選擇適當的避險措施。
離岸的遠期合約較常見於貨幣不能自由兌換的國家的企業交易中,其中較常見的有NDF,因為該國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在合約到期時,不會以實貨交收,而是以現差額交收。NDF容許投資者對沖某一種貨幣,從而把該風險轉移到另一投資者身上。但有一點是要特別指出的,NDF只會把風險亦即公司預期的偏差減低,但不會為公司帶來額外的收入。NDP之所以為一般受外匯管制之國家的公司提供對沖機制,減低了以不同貨幣交易的不確定性,協助管理層更准確地預算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情況。由於NDF的匯率通常是由買賣者或市場對該貨幣的需求而定下來。因此,無法使用特定的公式計算NDF的匯率,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作為匯率風險管理的目的。
經濟風險
最後一種是經濟風險,亦稱為經營風險,是最重要的匯率風險。經濟風險是指由於沒有預期到的匯率變化引致企業價值出現的變化。經濟風險不如換算風險和交易風險那麼容易確定,經濟風險受預期現金流規模的影響,存在一定的主觀成份,例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這是可預期的變化,不會影響企業價值,但問題是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較預期為多或少,便會影響到企業價值,很明顯這是涉及到主觀意見。
總結
市場有各種各樣的衍生工具來管理不同性質匯率風險,問題是企業必需就其本身情況作出最適當的匯率風險管理政策。例如企業對風險的嫌惡程度 ,假如企業的利潤率較高,對匯率風險的承受能力相對會較高,對匯率風險的嫌惡程度或敏感度自然會較低,以至匯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亦相對較低。對於一些受外匯管制的國家中的企業,由於國家對外匯的干預,公司的匯率問題在一定程度受該國對干預外匯政策的保護,比如說外匯匯率的浮動比其他自由市場少,這亦會減低企業管理層對貨幣風險的敏感程度。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
Ⅲ 進口配額對世界價格的影響
進口配額(Import Quotas System)又稱進口限額。它是一國政府在一定時間內,對於某些商品一定時期內的進口數量或金額,事先加以規定的限額。超過規定限額的不準進口。它是直接限制進口的一種重要措施。進口配額制是指一國政府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內),對某些商品的進口數量或金額規定一個數額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規定時限內,配額以內的貨物可以進口,超過配額則不準進口,或者徵收較高的關稅、附加稅或罰款後才能進口。進口配額(Import Quotas System)又稱進口限額。它是一國政府在一定時間內,對於某些商品一定時期內的進口數量或金額,事先加以規定的限額。超過規定限額的不準進口。進口配額的形式有:全球配額,即適用於世界范圍內任何國家或地區的配額,按進口商的申請先後批給一不定期額度,直至額滿為止;國別配額,即按國加緊和地區進行分配的固定配額,有的由單方面強制規定,有的由雙方談判達成協議確定;進口商配額,即按不同進口商分配給一定配額。有的國家還將進口配額與片收關稅結合起來,在配額以內給予低稅、減稅或免稅待遇,超過配額則片收較高關稅或附加稅,稱為關稅配額。
Ⅳ 急求!國際經濟學中的進口配額問題
在國際貿易之中,一國為了限制進口和出口會採取配額的方法,超過配額之外的進口或出口將被禁止或被徵收高額關稅。
配額的發放有可能是根據申請,有可能是根據經驗分配給一些國營的外貿公司,這些外貿公司在沒有進口或出口能力的情況下就可以將配額賣給有進出口意向但是沒有獲得配額的公司,產生了配額租金。。
當進口配額替代進口稅作為限制進口的手段時,本可以由政府獲得的關稅收入變成了本國進口商的超額利潤。
Ⅳ 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和實行進口限額對經濟分別會產生什麼影響
1、徵收關稅對經濟的影響:
徵收關稅是一國政府增加其財政收入方式之一,但隨著世界貿易的不斷發展,關稅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在不斷下降。每個國家都會對進出口的商品根據其種類和價值徵收一定的稅款。其作用在於通過收稅抬高進口商品的價格,降低其市場競爭力,減少在市場上對本國產品的不良影響。關稅有著保護本國生產業的作用,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其不利的影響也在逐步顯現。主要是對就業率的影響。
一般說來,當一國的經濟實力強大,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優勢時,往往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關稅體現的主要是稅收的職能;相反,當一國經濟發展落後,國際競爭力不強時,則往往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時候關稅的保護職能居於重要甚至主要地位。
徵收關稅會引起進口商品的國際價格和國內價格的變動,從而影響到出口國和進口國在生產、貿易和消費等方面的調整,引起收入的再分配。關稅對進出口國經濟的多方面影響稱為關稅的經濟效應。
歷史上對進口商品所徵收的關稅,不管是從量關稅(SpecificTariffs)還是從價關稅(AdvaloremTariffs),都曾經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源泉。但是在當代,關稅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增加政府的稅收,而是去阻擋來自國外商品的進入,保護國內市場和國內相關的產業。當然,國家有大有小,同樣幅度的進口關稅,對小國和大國可以產生不同的經濟效應。
假定進口國是個貿易小國,即該國某種商品的進口量佔世界進口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該國的進口量的變動不能影響世界市場價格,如同完全競爭的企業,只是價格的接受者。這樣,該國徵收關稅後,進口商品國內價格上漲的幅度等於關稅稅率,關稅全部由進口國消費者負擔。
如果進口國是一個貿易大國,即該國某種商品的進口量佔了世界進口量的較大份額,那該國變動進口量就會影響到世界價格。因此,大國徵收關稅雖然也有上述小國的種種關稅經濟效應,但由於大國能影響世界價格,因此從局部均衡分析所得的徵收關稅的代價和利益對比的凈效果,就不同於小國情況了。
2014年11月23日,中方將給予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的輸華商品提供零關稅待遇。
2、進口限額對本國經濟影響:
不管是在全球范圍內發放的全球配額還是分散發放給每個出口國家的國別配額,都起到有效限制配額商品進口數量的作用,保護了國內市場和國內的相關產業。
在只有得到配額的本國進口商或者外國出口商才有辦法把商品運進國內的情況下,該國某種商品的進口數量總是被壓縮到小於正常的進口量。
國內市場上這種受到抑制的供給經常小於需求水平,
因此配額的經濟影響首先是把受到限制的進口商品價格提高到正常水平之上。
Ⅵ 【經濟學基礎問題】進口配額對國內價格的影響
進口配額簡言之就是限制國內從國外進口。 既然限制了進口量,就導致國內的供給減少,而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勢必造成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你認為「之所以國家會進口,是因為世界價格低於國內價格」 是啊,國外的東西便宜,但是限制你進口了,你進不來,又怎麼能平抑國內物價呢。
lz是學經濟的么? 如果不是但對經濟學感興趣的話,推薦一本《經濟學常識》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016969
Ⅶ 進口關稅與進口配額對國家的影響有什麼不同
關稅屬於用稅負的方式進行貿易保護,配額是依靠數量的方式進行貿易保護。
當然主動配額和被動配額還是有區別的。
Ⅷ 關稅與配額是分別如何影響商品進口與價格的
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產品
自加入時起,中國將對包括小麥、玉米、大米、棉花、食糖、豆油、棕櫚油、菜子油、羊毛等農產品和化肥、毛條等工業品實施關稅配額管理。以1995年至1997年作為基期計算關稅配額量。關稅配額量、配額內外稅率、非國營貿易比例和實施期等將依照中國貨物貿易減讓表中所列的規定實施。
加入時關稅配額的減讓
自加入時起,即取消一些農產品的關稅配額,實行單一關稅,有關的產品包括大麥、大豆、油菜籽、花生油、葵花油、玉米油和棉籽油。以關稅配額取代對食糖、棉花和3種化肥(磷酸氫二銨、三元復合肥和尿素)實行的配額。
公平、統一分配關稅配額
自加入時起,保證在透明、可預測、統一、公平和非歧視的基礎上管理關稅配額,使用能夠提供有效進口機會的明確規定的時限、管理程序和要求,反映消費者喜好和最終用戶需求,且不抑制每一種關稅配額的足額使用。
實行統一的關稅配額國家分配(和再分配)政策,地方各級主管機關不能制定單獨的程序。關於所有對最終用戶進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決定將單獨由一個中央主管機關作出。地方各級機關的作用僅限於純粹的管理業務,如接收最終用戶的申請,將申請轉送中央主管機關;接收問詢並將其轉送中央主管機關;就中央主管機關所作關於分配和再分配的決定進行報告,並應請求提供此類分配和再分配的信息;檢查申請中的信息,以核對信息是否符合公布的標准;通知申請者其申請中的任何不足之處;並向申請者提供消除其申請中不足之處的機會。待中央主管機關就向最終用戶進行配額分配作出決定後,地方各級機關將按此發放關稅配額證明。
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國營貿易產品和指定經營產品
對於議定書附件2(國營貿易產品和指定經營產品)所列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貨物,中國將適用減讓表中與關稅配額管理有關的規定和議定書中有關的承諾,包括對非國營貿易企業給予貿易權以進口供此類企業進口的關稅配額分配量。
對於指定經營產品中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產品,中國將履行逐步取消指定經營的承諾,獲得進口權的其他企業不會在關稅配額分配過程中受到不利影響。
對於國營貿易產品中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產品,也留出一部分的關稅配額量供非國營貿易企業進口,並且擁有一般進出口權的任何企業均被允許按照配額外稅率進口此類貨物。
對於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貨物,將不再要求單獨的進口許可證批准,而在配額分配過程中,將提供任何必要的進口許可證。
Ⅸ 進口配額,如何應對
所謂進口配額無非是對這種商品的進口有所限制,既然是限制,那麼一定會對申領配額的企業有所設限,即只有滿足某些要求或「門檻兒」的企業,才有資格申領;如果配額數量有限,那麼還要再設限制來分配這些配額。
至於如何應對,沒有什麼別的辦法,要想從正規渠道獲得配額,只有設法滿足或達到申領配額的條件或門檻兒,否則只有望洋興嘆的份兒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