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外匯銀行在經營外匯業務時存在哪些外匯風險
外匯業務在為商業銀行帶來了豐厚利潤的同時,卻又使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1、國際結算風險,主要指開立信用證風險、修改信用證風險、拒付風險、欺詐風險、政策風險等;2、外匯交易風險,主要是匯率波動使商業銀行在持有或運用外匯資產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3、外匯融資風險,主要有打包貸款風險、出口押匯風險、外匯貸款風險等;4、外匯業務管理風險。 由於外匯業務涉及跨國交易,並且以外幣計價,這就使得外匯風險更加復雜、更加隱蔽。
『貳』 外匯投資問卷調查
問題都沒寫,想問什麼呢?
兄台,在這提醒下,外匯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再有,現在外匯投資在國內,有關這方面的投資體系和法律程序還沒完善。要想炒外匯,一定得謹慎,小心別上當了。國內做外匯的,沒幾家是好的。。。
記得之前自己的沖動受騙,真來氣。要是有什麼幫忙的,703302941
『叄』 銀行外匯業務的主要風險點
外匯業務在為商業銀行帶來了豐厚利潤的同時,卻又使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
1、國際結算風險,主要指開立信用證風險、修改信用證風險、拒付風險、欺詐風險、政策風險等;
2、外匯交易風險,主要是匯率波動使商業銀行在持有或運用外匯資產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
3、外匯融資風險,主要有打包貸款風險、出口押匯風險、外匯貸款風險等;
4、外匯業務管理風險。 由於外匯業務涉及跨國交易,並且以外幣計價,這就使得外匯風險更加復雜、更加隱蔽。
『肆』 銀行外匯業務存在哪些風險以及防範對策
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業務風險及防範對策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對人民幣匯 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7 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起全球金融海嘯,加劇了市場匯率波動,商業銀行經營外匯業務的風險隨之增大, 商業銀行如何採取積極措施,借鑒國際銀行業的先進做法,盡快建立完善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是銀行必 須研究的新課題。
『伍』 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調查問卷
根據銀監要求,但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都必須進行該問卷,但一般而言該問卷不會對你實際購買產品有任何影響。只是走個流程
『陸』 最近銀行的外匯業務風險提示,大家有什麼看法
銀行很多時候是要收到央行和zf調控的,甚至可以說銀行是很多金融政策的具體實施人。
銀行的這些風險提示很大部分都是來源於上頭的一些要求和建議。所以銀行這么告訴你,其實是為了反映和傳達上級的意思。
至於外匯業務的風險,其實有木有提醒,它都是客觀存在的,一直都有。
現在因為國家政治形勢和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對於外匯的投資管控比較嚴格,政府肯定是不希望大家把錢都往海外用,這樣就會更大限度的導致人民幣的風險。
怎麼說呢,如果真的大量的去做外匯業務的投資,本質上還是在和央行的政策作對對抗,可能在市場上有一些回報,但畢竟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柒』 關於信用卡風險的調查問卷(最好從銀行角度)
隨著信用卡業務的長足發展和信用卡業務的不斷增長,信用卡業務中的風險頻率也隨之增長,對發卡行、特約商戶、持卡人之間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風險中的問題也日漸嚴重。發卡行中的風險主要是自身的問題,發卡行是一切問題的源頭,銀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為信用卡違法人員提供了機會,導致風險的不斷發生,銀行應加強信用卡的風險的管理,加強法律法規的監管,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以防止違法違規的現象發生,提高發卡行的權利,使之能正常的、高效的、合法的經營。特約商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上下連接的過程應十分注意,把好每一個關口,堵住每一個有可能發生的漏洞。另外,自身的風險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應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以便更好的維護自身及他的權利。持卡人是三者之中的弱勢群體,除自身應注意「自保」之外,還應注意一些不合理的法規條款等,應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總之,我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還不十分成熟,各種法規還不十分完善,應多借鑒國外的經驗,更多地從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保護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制定有關法律或規定,不能只做行業利益的保護者,不能以犧牲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推動銀行業的發展。
自從1985年6月中國銀行珠江分行在國內發行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以來,由於其方便快捷,受到公眾客戶的青睞。我國的銀行卡業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發卡銀行、發卡數量、交易金額都有了較大的增長,信用卡的用卡環境也有了銀大的改善。就拿上海市來說,到2002年底,全市銀行卡發卡總量達到3565萬張,比上年增長27.5%。銀行卡交易筆數10750萬筆,交易總金額1065億元,布放ATM3282台,POS16938台。2002年全年銀行卡聯網商戶數量從年初的2184家增加到5780家,入網POS16234台,全年ATM和POS跨行總交易清算為5185.72筆。(據保守估計,到2007年,上海市銀行卡產業建設總投資將超過100億人民幣,年總產值將達200億人民幣以上,從業人員也將高達3萬人左右)
信用卡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最為盈利的部門之一。在西方發達國家,信用卡業務是許多國際大銀行的主要業務和主要利潤的來源。如花旗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收益就占其利潤總額的三分之一,美國運通公司的運通卡業務利潤業務更佔了其公司全部利潤的7成。
一 信用卡風險的產生
隨著信用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信用卡風險發生也越來越頻繁。在信用卡的發行、使用、結算的諸多環節都可能存在風險。而且,隨著發卡行、特約商戶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風險體現出涉及面廣,風險種類多樣、危害性大的特點,發卡們的利潤逐漸減少,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損失都是用銀行的利潤來彌補的,因此,信用卡風險的若干法律問題就突出了。
我們知道,信用卡風險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發卡行自身造成的。比如說:各家商業銀行除建行對信用卡消費來用的是密切和簽字兩種確認關系的方式之外,廣東發展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仍採用簽名確認,持卡人持卡消費不需要輸入密碼。這些都是發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
......
『捌』 關於銀行外匯業務方面的問題,請教專家
辦理支票托收是銀行一項外匯業務,一般有托收行,就是你說的中行,還有代收行,一般是中行的國外代理行,辦理委託收款時,中行將支票寄給國外的代理行,由其代為收款,一般是從委託方收取一定比例的托收費,郵電費等,由於你的支票不屬於銀行信用,托收風險由委託方承擔,估計支票簽發人或背書人不願支付此款項。由於辦理此業務銀行已產生業務成本(電報費用於支付銀行聯網費用),故要跟你收取一定費用。
『玖』 如何防範外匯業務風險
外匯風險防範是指企業針對外匯市場匯率可能出現的變化作出相應的決策,以減少或消除外匯風險對企業的影響。
在防範外匯風險的過程中,採用哪種方法較為理想,以及將風險降低到何種程度,涉及一個原則問題。
1.最低成本原則。採用任何一種方法規避外匯風險,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所以在眾多方法中,就有一個具體選擇哪種方法的成本比較問題。如果遭受外匯風險而造成的損失小於採用防範方法所花費的成本,那麼採用該種方法就沒有必要。比如,企業為了迴避遠期支付而可能產生外幣匯率升值的風險,往往會採用按即期匯率購入外幣的方法。衡量這一方法的可行性,就要分析遠期支付產生外幣升值的風險程度是否大於企業用本幣購買即期外幣的到期利息損失。如果企業的本幣資金來自貸款,就要與到期的貸款利息相比較來確定這一避險方法的取捨。
2.迴避為主原則。企業進行匯率變動預測,選擇適當的操作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利用風險進行投機活動,而在於規避可能面臨的風險。根據這一原則,企業在選擇各種方法時,應本著保守的原則,不能把企業的理財活動變成一次賭注,為賺取較大的收益而採取激進的冒險措施。
3.預測先導原則。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功地迴避外匯風險必須建立在對匯率變動走勢的科學預測基礎上。這就要求在選擇具體操作方法時,堅持理論與實際、定量與定性、歷史與未來相結合的辦法對匯率波動的趨勢進行外推預測,以確保實施方法的准確有效性。(源:通-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