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通常說的匯率是賣出價還是買入價還是中間價
現匯買入價:外幣匯款,折算成人民幣取款。
現鈔買入價:是指銀行收購你的外幣,每100元外幣給你多少元人民幣
賣出價:以人民幣兌換外幣時執行的匯率。
中行折算價:中行折算價是中行內部使用的,對於一般客戶沒有作用。
基準價:基準價由人行公布。各有外匯經營權的銀行在此基礎上按照人行規定的許可的范圍進行一定的上、下浮動,也就是通常的買入價、賣出價,這也是銀行在外匯交易中所得的利潤。
一般媒體報價都是中間價,也即所謂基準價。新浪外匯的是國際外匯市場的實時價格,國內銀行是按央行公布的基準價執行,兩者之間有個時間差。
B. 年末外幣資產折算時,用什麼匯率
按當時賣出價
C. 財務報表做成時,應該怎樣定當月的匯率呀
月末的資產負債表中,涉及外匯的資產或負債,可按當月月末匯率(收盤價)計算。未分配利潤等,按利潤表已折算金額結轉。
月末的利潤表中,涉及外匯的交易(收入,成本、費用等),按實際發生時的匯率計算,如果匯率當月匯率變動不大,可按當月平均匯率計算。
月末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涉及外匯的交易(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按月末計算「可供出售金額資產利得和損失時」以月末匯率計算。
具體方法可參考《企業會計准則第19章——外幣折算》。
D. 外匯入賬時用什麼時間的匯率
這應該取決於你們公司的要求,可以統一按月末的中國人民銀行的匯率,或按月初的中國人民銀行的匯率,也可以用當日的外匯牌價。
E. 記賬匯率按中間價還是(買入價+賣出價)
為了防止因為匯率波動給記賬匯率帶來的計算不便,記賬匯率價格統一按照中間價進行計算。
1、記賬匯率:對非記賬本位幣的現金、銀行存款、銀行借款和各種應收應付款項的增加金額摺合為記賬本位幣入賬時所採用的匯率,即記賬時採用的匯率。在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的外商投資企業中,收進外幣現金和外幣存款、借入外幣借款和發生外幣結算的各種應收應付款項時,應將外幣增加金額按記賬匯率摺合為人民幣記賬。
2、財務制度規定,外幣業務的記賬匯率可以選用業務發生時當天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匯率折算記賬,也可以選用業務發生當期期初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匯率折算做賬。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出國人員帶回大量的不同日期的形式發票,會計人員在報銷時就會碰到這樣的選擇:是用業務發生日的基準匯率,還是用當期期初的基準匯率。首先,公司財務制度應當規定下採用那種匯率,當期期初或者是業務發生日的匯率,二選一,且定下來之後就不能隨意變動,選用期初的匯率,操作簡便,非常方便,但是這樣以來,匯兌差異就可能較大,時間間隔越長匯兌差異就大,會計信息就得不到及時准確的反映;因此,我認為盡量的選用業務發生當時的匯率,選用業務發生時的匯率可以有不同的幾種理解:第一,發票日期當天的匯率,第二,報銷當天的匯率,那麼,到底用哪天的匯率呢?對此,我認為應當在影響重大的業務上採用發票日期當天的匯率,對於金額較小或非重大的業務,為了處理的簡便,特別是那些日期不同的大量小額的發票,完全可以採用報銷當天的基準匯率折算。
F. 年度會計報表編制時,外幣匯率折算
一般是採用外管局12月31日發布的外匯牌價
G. 外貿報價用哪個匯率
外貿報價用的匯率,就是按照銀行的現匯賣出價來算。因此做外貿,需要關注現匯買入價和賣出價二個。現匯買入價就是做外貿收到國外的外匯貨款後,需要結算成人民幣,就是按這個價來兌換成人民幣;賣出價就是用人民幣向銀行去兌換外匯。
銀行的外匯牌價一般是4個,外匯現匯買入價格、外匯現匯賣出價格、外匯現鈔買入價格和外匯現鈔賣出價格,他們的價格相加並求平均數 ,就得到現匯中間價和現鈔中間價外匯。
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買入、賣出價是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的。你向銀行售匯時,對於銀行來說是買入,叫買入價;你向銀行換匯,銀行是賣出,叫賣出價;而計算外匯牌價時,取兩者的平均數,叫中間價。 還有一個叫鈔買價(也叫鈔價),是你向銀行售外幣現金的價格。因為銀行買入外幣現金的成本周轉大於外匯,所以鈔買價遠低於匯買價。銀行除貸款賺錢外,還賺這賣出和買入外匯的差價。
買入價:銀行買入基準貨幣的報價。
賣出價:銀行賣出基準貨幣的報價。
H. 那匯算清繳的時候應該使用哪個匯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規定,企業所得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計算的,預繳企業所得稅時,應當按照月度或者季度最後一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摺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年度終了匯算清繳時,對已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預繳稅款的,不再重新摺合計算,只就該納稅年度內未繳納企業所得稅的部分,按照納稅年度最後一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摺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I. 做外貿的,看銀行匯率牌價是選取買入價、中間價還是哪個價格啊
你只需要關注現匯買入價和賣出價二個就行了,現匯買入價就是你做外貿收到國外的外匯貨款後,需要結算成人民幣,就是按這個價來兌換成人民幣,賣出價就是你用人民幣向銀行去兌換外匯,其餘價格對你做外貿沒有影響。
銀行的外匯牌價一般是4個,外匯現匯買入價格、外匯現匯賣出價格、外匯現鈔買入價格和外匯現鈔賣出價格,他們的價格相加並求平均數 ,就得到現匯中間價和現鈔中間價外匯。
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買入、賣出價是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的。你向銀行售匯時,對於銀行來說是買入,叫買入價;你向銀行換匯,銀行是賣出,叫賣出價;而計算外匯牌價時,取兩者的平均數,叫中間價。 還有一個叫鈔買價(也叫鈔價),是你向銀行售外幣現金的價格。因為銀行買入外幣現金的成本周轉大於外匯,所以鈔買價遠低於匯買價。銀行除貸款賺錢外,還賺這賣出和買入外匯的差價。
買入價:銀行買入基準貨幣的報價。
賣出價:銀行賣出基準貨幣的報價。
J. 年度財務報表應收應付金額所用的是哪個月的匯率
1、以前年度的應付賬款明細科目用錯的調整方法是:
2、因為應付賬款屬於負債類科目,發現用錯,可以直接調整,沖平應付賬款科目;例如應該借應收賬款科目的,用了應付賬款科目。那現在調整分錄為:
借:應收賬款
貸:應付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