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近年我國實際匯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近年我國實際匯率

發布時間: 2021-05-25 07:27:05

❶ 近年來我國人民幣匯率波動有哪些特點

特點如下:
1: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現先貶後升的雙向波動態勢;
2:人民幣即期匯率多次觸及跌停,人民幣有一定的貶值壓力:
3:人民幣有效匯率持續升值。

❷ 我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趨勢及其原因

2014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大幅貶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由2013年12月31日的6.0969降至2014年3月31日的6.1521,下跌552個基點,貶值幅度達0.91%。在即期匯率方面,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由6.0539下滑至6.2180,下跌1641個基點,貶值幅度達2.71%。 央行對於當前的人民幣走弱樂見其成,因為結束單邊上漲行情,實現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是人民幣已經接近均衡匯率水平的正常體現。長期而言,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基本面向好,出口增加,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人民幣匯率仍然處於升值通道。

人民幣自匯改以來首次大幅貶值,市場貶值預期較為強烈 2014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大幅貶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由2013年12月31日的6.0969降至2014年3月31日的6.1521,下跌552個基點,貶值幅度達0.91%。在即期匯率方面,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由6.0539下滑至6.2180,下跌1641個基點,貶值幅度達2.71%。回顧2013年整年即期匯率僅上漲2.83%,2014年第一季度美元兌人民幣貶值幅度已達到2013年整年升值幅度的95%以上。這是自1994年人民幣與美元非正式掛鉤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幅度最大的貶值,一舉打破了20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

2005年匯率改革之後,人民幣持續升值,至2013年12月31日,人民幣升值幅度達35%。在2014年1月以前,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一直高於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顯著高於央行。自2014年1月之後,市場即期匯率低於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反映出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較為強烈,央行對人民幣匯率仍維持穩定態度。 人民幣匯率波幅擴大,窄幅震盪擴大為寬幅。 2014年3月15日,央行宣布人民幣對美元的日內波動幅度從3月17日開始由原來的1%擴大至2%,這是繼2007年和2012年以後的第三次擴大日內波動幅度區間。此前的2007年5月,央行決定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

易價波動幅度由0.3%擴大至0.5%,在近5年後的2012年4月,央行再次將波動幅度擴大到1%。2014年3月17日之後,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波動幅度增加,3月17日當日人民幣貶值0.45%,3月30日繼續貶值0.5%,而後3月24日人民幣升值0.58%,創2011年10月10日以來的單日最大升幅,而後匯率繼續保持下滑趨勢。人民幣匯率由窄幅震盪擴大為寬幅,市場作用下的雙向波動趨勢明顯,並將成為常態。

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國經濟雖然在第一季度表現較為疲軟,但總體財政金融風險可控,外匯儲備充裕,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人民幣匯率並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央行對於當前的人民幣走弱樂見其成,結束單邊上漲行情,實現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是人民幣已經接近均衡匯率水平的正常體現,可以減少央行為干預人民幣過快升值造成的被動貨幣投放,為貨幣政策帶來更大的獨立和自由。長期而言,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基本面向好,出口增加,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的完善,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人民幣匯率仍然處於升值通道。

❸ 我國官方匯率和我國銀行實際匯率是不一樣的嗎為何我在銀行兌匯時,銀行的匯率與國家公布的匯率不一致

國家公布的匯率叫中間價,也就是一個基礎的價格

你去銀行換匯,那麼不是按照中間價的,是銀行根據中間價給出不同的現鈔或者現匯買入、賣出價格來的,這其中包含了銀行的手續費

❹ 結合相關理論和我國實際論述匯率的波動對國經濟和金融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匯率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杠桿,其變動能反作用於經濟,對進出口、物價、資本流動和產出都有一定的影響。
(1)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
(2)匯率對物價的影響
(3)匯率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4)匯率對產出和就業的影響
有利於資本流入的匯率,對於缺少資本的國家是好事;有利於資本流出的匯率,則是資本過剩的國家所期望的。缺資本,有資本流入;資本過剩,可以找到有利的投資機會,這無疑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促進生產和就業。

❺ 大量短期資本流入對我國實際匯率的影響

由於國際短期資本流動規模大、停留時間短、脆弱性高和破壞性強,更容易對一國有限彈性的盯住匯率制度或固定匯率制發起沖擊,甚至從而引發貨幣危機,對一國經濟金融產生的沖擊會更大。 對資本輸入國的正面影響 1 有利於滿足對短期資金的需求。國際短期資本流動使國內經濟部門能夠以更低的融資成本和交易費用獲取外部資金,融資條件得到改善,便於獲得發展經濟所急需的境外資金支持,尤其是可以彌補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外匯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加速資本形成,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 2 有利於金融深化。銀行體系自身引進大量的外國資本,對外總負債增加,銀行體系資產規模也將擴大。同時伴隨外匯儲備的積累,各國中央銀行外匯資產上升,在國內金融市場投放大量本幣資產,導致國內金融資產的進一步擴張。而大量證券資本的進入以及外國投資者對市場交易活動的參與,也迫使資本流入國的金融管理當局不斷完善交易制度、加強市場監督和調控,改善信息可獲得性,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 對資本輸入國的負面影響 1 削弱宏觀經濟政策有效性。在固定匯率制下,資本流入會造成一國國際收支出現不平衡的變化,一國會採用法定貶值或法定升值的手段調整匯率。若採用法定貶值,外匯儲備的增加就意味著中央銀行要向流通領域注入更多的本國貨幣,從而對貨幣供應量造成很大影響。在浮動匯率制下,資本流入往往導致本幣升值,作為有干預的浮動匯率制,中央銀行為維持匯率在一定水平必會在外匯市場上買進外匯,投放基礎貨幣,進而也導致貨幣供給的擴張,使國內利率下降、投資膨脹,從而導致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 2 影響國內匯率水平進而影響經濟增長。在浮動匯率制下,資本凈流入表現為外匯供給增加,在外匯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本幣名義匯率會上升。本幣匯率的上升,將損害本國出口品的國際競爭力,導致經常項目赤字,GDP 增長率會下降。在固定匯率制度下,雖然名義匯率保持穩定,但外匯供給增加最終轉化為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導致國內貨幣供應量的擴張,使本幣匯率高估,也不利於經濟的長期增長。 3 加大金融體系風險。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為維持匯率水平,本幣高估,這將造成固定匯率制難以維持,貨幣危機可能會發生。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資本大量流入和流出,匯率波動幅度過大也可能發生貨幣危機。貨幣危機會動搖外商的投資信心,引發投資逆轉,進而危及到金融體系的穩定。同時金融體系風險的擴大也將加大匯率管理和各方面金融監管的難度。

求採納

❻ 我國現行的匯率制度有何意義

浮動匯率制

以前的固定匯率制由政府承擔了匯率變動的風險

改浮動匯率後我國的金融市場直接與國際金融市場掛鉤,在外匯方面個人/企業承擔更大的風險

❼ 我國人民幣實際匯率制度

先……再……

❽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談談影響人民幣匯率的主要因素以及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是美國對中國的一種惡意行為,後果可能導致中國金融危機.80年代的日本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減小美國的貿易逆差.

有沒有發現人民幣升值幅度越大,反而中國的物價漲的越快.想過沒有這是不是矛盾?
中國將面臨嚴峻挑戰,但是中央政府又不便說出(恐中國會亂),我國的央行現在被美國逼的節節敗退了.
不要以為RMB升值是好事.

❾ 實際匯率等於

實際匯率=名義匯率-通貨膨脹率

實際匯率是用兩國價格水平對名義匯率進行調整後的匯率,即eP*/P(其中,e為直接標價法的名義匯率,即用本幣表示的外幣價格,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實際匯率反映了以同種貨幣表示的兩國商品的相對價格水平,從而反映了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名義匯率是指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被直接公布、使用的表示兩國貨幣之間比價關系的匯率。名義匯率是又稱「市場匯率」。「實際匯率」的對稱。一種貨幣能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數量的名義匯率,通常是先設定一個特殊的貨幣加美元、特別提款權作為標准,然後確定與此種貨幣的匯率。匯率依美元、特別提款權的幣值變動而變動。名義匯率不能反映兩國貨幣的實際價值,是隨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求變動而變動的外匯買賣價格。

通貨膨脹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而價格指數則是反映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在實際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由於消費者價格是反映商品經過流通各環節形成的最終價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因此,消費者價格指數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世界各國基本上均用消費者價格指數(我國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即CPI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❿ 2013年美國與中國實際匯率變動

2013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下跌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了接近3%的升值。

2013年美元人民幣開盤價為6.2301,年末收於6.0537,全年波動范圍6.2448-6.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