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在浮動匯率制下央行增加匯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在浮動匯率制下央行增加匯率

發布時間: 2021-05-25 05:30:34

㈠ 完全浮動匯率制下外匯儲備不變動,資本流入與流出是否會影響貨幣供給

不會,影響的是貨幣的需求,資本流入導致對本國的貨幣需求增加,供給不變,導致貨幣升值;資本流出導致對本國的貨幣需求減小,供給不變,導致貨幣貶值

㈡ 試析浮動匯率制度下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作為一國貨幣對外價格的表現形式,匯率受到來自國內和國際因素的影響。同時,除了受到經濟因素影響之外,還往往受到政治、社會因素的影響。

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
1.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這是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據凱恩斯學派的宏觀經
濟理論,國民總產值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產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著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
2.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
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 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 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
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3.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
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
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
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
於升值。
4.利率水平的差異。
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
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5.人們的心理預期。
這一因素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 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 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還包括政府的貨幣和匯率政策、突發事件、國際投機
的沖擊、經濟數據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員的言論等。 這些因素之間也會相互加強或相互抵
消。

㈢ 外部供給增加,本幣匯率怎麼變

例如 在中國外匯市場上 美元1=人民幣8.0
現在.變為 美元1=人民幣9.0 問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上生還是下降
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外匯匯率上升還是本幣匯率上升。

  1.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上升了,因為原來1美元可以換8元人民幣,現在可以換9元,多了1元,說明美元漲了,人民幣貶值了.如果反過來,人民幣兌美圓,那就是匯率下降了.

    2.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很多,通俗說通貨膨脹就是錢不值錢了,行話叫貶值了.就像題目中說的,人民幣貶值了.但是要注意,貶值是通貨膨脹的結果,不是原因,當然匯率下降對通貨膨脹有影響,但不能說絕對是通貨膨脹的原因.就題目而言,通貨膨脹時,美圓兌人民幣匯率是上升的,人民幣兌美圓匯率是下降的.

  2. 以人民幣為本幣,人民幣匯率變高,是升值,且利於進口。
    若以美元為本幣,則人民幣是貶值,且利於出口。
    人民幣匯率升高,則1元人民幣可換的美元增多,所以是增值,同樣是進口,給我們相同的人民幣,價值上升了,所以利於進口。
    rabbit說反了。例子的前提不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是下降」,而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下降」。

  3. 我覺得物價全面上升必然會引起人民幣對外幣匯率的變動。匯率可以說是根據一個國家的物價來評定的。貨幣供給量加大,其結果難以預料,必須結合當前實際環境以及其他政策來推斷。至於與經濟過熱有沒有關系,我覺得有一定促進的關系,本就經濟過熱了,再去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還不更加的刺激,經濟過熱一般會採取抑制需求、穩定物價,當然物價基本上是會上漲的。貨幣發行量,在課本里是說根據需求來確定的,我覺得根據黃金儲備量發行的。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本幣升值,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

㈣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擴張性貨幣政策的經濟效應是本國產出上升,外國產出下降,為什麼

既然是擴張性當然是刺激經濟發展了,當然要加大出口

㈤ 浮動匯率下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浮動匯率下的貨幣政策很可能失去獨立性:

「根據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固定匯率制度、資本自由流動和獨立的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時實現,只能擇其二。但如果據此得出,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就可既實現資本自由流動和獨立貨幣政策,顯然片面延展了蒙代爾的理論,國內似乎就在往這方面努力的。如果實現浮動匯率(包括有限制的浮動),很可能是資本自由流動可以適度實現,而獨立貨幣政策徹底喪失,弱國貨幣一定會處於強國貨幣的操控之下。央行的貨幣調控政策失靈,財政部、央行、發改委等又各敲各的鑼,相互掣肘。從股市就可看出來,證監會希望股市穩定,周小川的緊縮貨幣政策卻不讓股市翻身,有人罵周小川,其實國內貨幣調控政策所基於的理論就是強國發明的,現在人家要對付你,你還在用這一套,顯然處處挨打,回收流動性已從主動操作進入被動操作的地步,貨幣政策正在喪失獨立性。周小川退出央行的可能性越來越清晰,今年10月份大的人事調整和新調控政策的出台看來不可避免,但願是亡羊補牢。
股市、房市可能會成為中國一代中產階級的噩夢。美國債務重組在加速,從雷曼開始,債務湮滅也在加速,全球資本市場還應該有一個強力向下修正的過程。」

以上是筆者於9月14日在天涯經濟論壇的一個貼子,9月15日,央行便有了大動作,但卻提前來了。那麼是否說明央行意識貨幣政策獨立性問題呢?我想認識到了也未必能做到,我想此次調控政策的重大轉向也有不得已而為止的成分。

首先,經過一年半多的貨幣緊縮政策,其負面效應越演越烈,而通脹並沒有實質性改善,近期CPI指數的回落是很有問題的,其中日用品漲幅仍達10%就很能說明問題,如果以此指導貨幣政策恐怕會南轅北轍。但大量實體經濟的倒閉很可能撼動本國經濟基礎,再不放鬆已說不過去,其實也是對錯誤調控的一次修正。

其次,美國次貸危機深不見底,兩房危機和雷曼破產已意味著全球經濟進入金融海嘯期,就在雷曼破產、全球資本市場極度恐慌之機,下調兩率對於穩定國內資本市場有一定作用,否則,周二的股市可能直奔跌停板。

第三,從美元走勢看來,美元已走出月線級別的強勢,先歐元,後是馬克、英鎊,各國央行都已宣告國內經濟衰退的方式力挺美元,的確美元大到不能倒,現在臨到人民幣,因為人民幣已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根據開放式利率理論,利率下調必將影響人民幣匯率進入拐點,從而有利於穩固美元走勢,各國央行其實已被美元這個「大到不能倒」的怪物所挾持。

但央行貨幣調控政策真的能有效並力挽狂瀾嗎?從其選擇的時機,筆者認為上述三個原因中第三個原因可能是這次貨幣調控政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並不如許多經濟學家所歡呼的央行在挽回貨幣政策獨立性,其效應有待觀察。按理說,只要信貸放鬆新的一輪牛市應該能夠啟動,但我們有大小非問題,有一種觀點是大小非並非本輪熊市的根本力量,根本力量是銀根緊縮,大小非只不過是加重了股市下跌的動能,因此即使真有新的一輪牛市啟動那也是慢牛。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美國次貸,這可能觸發百年一遇的債務大湮滅,全球資本市場必然會有大動盪,中國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大小非、次貸危機是憑空生出的兩只「黑天鵝」,A股市場的大環境從未遭遇過這兩個問題,其後更深層次一個大環境,就是我們的實行了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如果我們的外匯管制沒有想像中有效,根據開放式利率理論,那麼降息會觸發人民幣進入了一個拐點,熱錢會加速流出,資本市場會有向下修整的壓力,央行政策效應往往滯後於國際資本的流動性效應。進言之,作為美元債權國,我們積累了大量美元資產,本幣貶值就意味著這些資產升值,國內消費和投資支出相應增加,但問題是我們的所謂美元資產很大一大部分套牢在美債裡面,而美國的情形眾所周知了,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隨時會觸發,黃金與美元、石油的關聯度分別為80%,最近油價大跌,而黃金卻有沖高的跡象,是否正預示著這一點呢。

㈥ 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下哪種情況需要的外匯儲備更多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

㈦ 對於聯系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利率上升,匯率也跟著上升是嗎

聯系匯率制是一種固定匯率制,即將本幣與某特定外幣的匯率固定下來,並嚴格按照既定兌換比例,使貨幣發行量隨外匯存儲量聯動的貨幣制度。如果所聯系的貨幣是美元,也可稱作「美元化制度。聯系匯率制度依賴香港龐大的外匯儲備支持。
聯系匯率屬於按照本身的外匯儲備決定匯率的,因此受利率的影響比較小。在練習匯率下,中央銀行不好通過貨幣政策來調節國內的經濟。

浮動匯率制下,調解利率對國際收支產生的影響,可以通過匯率波動來進行反向平衡,從而增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例如,當我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上調利率雖然會造成資本項目的順差而增加外匯儲備,但同時可以通過人民幣升值影響經常項目,抵消資本項目的順差。
因此利率變化時,匯率也會跟著變化。

㈧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變動之間的關系

從長期均衡變動,長期均衡時,利率等於國際利率,產出等於潛在產出,國際收支平衡。匯率貶值時,會使國內產品競爭力上升,增加出口,IS曲線向右移動,國際收支順差。此時新的均衡點利率高於國際利率,會立刻造成資本流入,使匯率產生升值傾向,匯率升值,IS曲線左移,重新回到原來均衡點,國際收支再次均衡

㈨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本國貨幣政策自主性增強,對嗎

我認為對,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隨市場變動,本國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貨幣政策。若為固定匯率制,匯率需要與固定國家貨幣或黃金綁定,貨幣政策受其影響,自主性減小。

㈩ 浮動匯率制下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

作為一國貨幣對外價格的表現形式,匯率受到來自國內和國際因素的影響。同時,除了受到經濟因素影響之外,還往往受到政治、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匯率的變動常常變幻不定,很難准確預測。就經濟因素來說,主要有:
(一)長期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嚴格地說,是指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收入和支出。當一國的國際收入大於支出時,即為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為逆差。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該國的外匯市場供求,進而影響匯率變動。一般而言,如果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市場上會表現為外匯供大於求,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匯率上升;如果是逆差的話,則是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不過,國際收支對匯率的影響要在較長的時間內才能發揮作用,短期的、臨時的、小規模的國際收支差額對匯率的影響,容易被其他一些因素所抵消。
2.相對的通貨膨脹率
貨幣對外價值的基礎是對內價值。如果貨幣的對內價值降低,其對外價值,即匯率也必然隨之下降。一國貨幣的對內價值的變化通常用通貨膨脹率來度量。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意味著單位貨幣的購買力降低,代表的價值量減少了。在紙幣流通下,各國存在不同幣值變化情況,因此不但要考察本國的通貨膨脹率,也要考察他國的通貨膨脹率,即比較相對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來說,相對通貨膨脹率持續較高的國家,表示該國貨幣的對內價值下降得越快,其本幣匯率也將隨之下跌,外匯匯率會上升。
3.宏觀經濟狀況
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除了通貨膨脹之外,還包括經濟增長、財政收支、國民收入、投資環境、經濟開放程度等諸多方面的。若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良好,經濟穩定,該國貨幣的匯率就趨穩;反之,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是維持匯率穩定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短期因素
1.相對利率水平
利率是借貸資金的價格。利率作為使用資金的成本或是放棄資金使用的收益,也會影響到匯率水平。一般而言,資金總是從利率低的地方流向利率高的地方。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他國時,他國的資金就會流入該國;否則,當該國利率水平低於他國的時候,該國的資金就會流出。而資金的大量流入流出,會直接影響到一國的外匯供求,特別是短期外匯的供求,從而引起匯率變動。當然,分析利率因素的時候不能只考察名義利率,而是要結合通貨膨脹考察相對的實際利率水平。利率對長期匯率的影響十分有限,更大程度上是作為政策工具對短期匯率產生重大影響。
2.政府的短期干預
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常常會採用種種措施干預外匯市場和外匯匯率,有時甚至操縱匯率的波動。政府為了避免匯率的變動對國內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需要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使匯率的變動有利於本國經濟的運行。這種干預的目的有三種:一是在匯率變動過於劇烈的時候使它趨於緩和,二是使匯率穩定在某個水平上,三是使匯率上浮或是下降到某個水平。
3.心理預期
心理預期有時會對匯率產生重大的影響。心理預期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對利率變動、匯率走勢、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經濟方面的,也包括對政治局勢、國際關系、社會穩定等政治的和社會方面的預期。而對這些方面的不同預期,會直接改變人們的經濟行為,比如投資和儲蓄的方向,進而影響到匯率。由於心理預期的變化快、影響大,常常會引起短期匯率波動。有時,心理預期甚至會成為市場上影響匯率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