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資企業出口,每月底最後一天調整匯兌出報表,但國稅規定以每月一日匯率來記賬,那下月一日
我們是這樣處理的:每月都以月初(一般是當月1日)匯率中間價做為基準,稅務報表及財務報表一致,至於實際收入是以結匯時的外幣行匯率算,差額(與月初比)走匯兌損益,年末時調整應收賬款(美元戶)和銀行存款(外幣戶)。
這個我們在公司章程中有規定,好象沒有哪個部門要求必須以月末最後一天的匯率定為基準。
如上回答供參考。
⑵ 為什麼最不利的匯率就是約定期限第一天或最後一天
最後一天是要交割的,所以變數大
⑶ 會計做賬的匯率問題
根據外幣折算會計規定,銷售收入採用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折算。即期匯率可以是外匯牌價的買入價或賣出價,也可以是中間價,在不於銀行進行貨幣兌換的情況下,一般以中間價作為即期匯率。
既然是在月底確認收入,就應該用月底的中間價折算
⑷ 2015年最後一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多少
匯率是不斷變化的,使用時請參考自身所需當日當時匯率,在銀行櫃台和網銀上兌換時依據的是當時的實時報價。
貨幣兌換
1美元=6.5710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0.1522美元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16-02-07 15:10
⑸ 請問進行期末調匯時,期末匯率可以設置為下個月的期初匯率嗎
由於調匯是在期末進行,而期初不用調匯,所以才出現這種狀況。
也就是說2月底(按照2月底的匯率)調匯後在整個3月底之前不用調匯了,3月使用的匯率是2月底的匯率,到3月底再次調匯,以此類推。
⑹ 請問執行小企業會計准則後,月末或者年末還需要按照月末或年末最後一天的匯率調整外幣賬戶嗎
年末必須要做匯兌損益,損失計入財務費用,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否則年報中的數據不實。
月末可做可不做,但如果發生收支或結匯時,應該做的。
⑺ 匯兌損失
借:應收賬款 7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7 000
借: 銀行存款 2 600
貸:應收賬款 2 600
借:銀行存款 480
貸:應收賬款 480
匯兌損失一般在月底統一計算:
該賬戶外幣余額為1 000-400-80=520,假設匯率為6,則換算成人民幣應為:520*6=3 120元。
人民幣余額為:7 000-2 600-480=3 920元
差額:3 920-3 120=800元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失 800
貸:應收賬款 800
匯兌損失一般都在期末計算入賬。
⑻ 外幣會計下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在月末時是怎麼調整的
外幣會計下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在月末時由於匯率的影響,需要調整,調整方法:
產生的匯兌收益或損失,記入「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以應收賬款為例:
假如,賬上應收賬款余額=USD1000萬,原記賬本位幣=RMB7300萬;
月末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6.8元人民幣,用此匯率折算,記賬本位幣=RMB6800萬。
那麼應收賬款需調整匯兌損益=RMB500萬(7300-6800)。
調整會計分錄為: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500萬
貸:應收賬款——** 500萬
如果原記賬本位幣=6300萬,則:
借:應收賬款——** 500萬
貸: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500萬
其他外幣項目調整同上。
外幣會計下,月末需調整匯兌損益的有多項。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付)賬款、其他應收(付)款、長期應收(付)款、短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借款等。
⑼ 2015年最後一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多少
貨幣兌換
1人民幣元=0.1519美元
1美元=6.5816人民幣元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16-01-11 10:17
⑽ 關於上月與當月匯率不同的會計分錄及稅費問題
1、應收帳款要增加匯差數。 2、其他應收款不要增加匯差數。 3、營業稅金及附加要增加匯差數的稅金。 4、應交稅費要增加匯差數的稅金。 具體會計分錄調整如下: 借:應收帳款 109633.05(124881.03*0.8779.) 貸:其他業務收入 109633.05 5、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紅字,匯差額) 貸:應交稅金(紅字,匯差額) 在相應的報稅表格中,附表59:「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明細表」,匯差額用紅筆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