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 中國銀行2006年1月12日的外匯牌價表如下:(人民幣/100外幣)
(1)5000港幣*102.56/100=5128人民幣(2)200000美元*7.2641=1452820人民幣(3)100000日元*6.5643/100=6564.3人民幣
『貳』 2006年12月31日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各是多少
這是2006年12月31日外匯牌價:
http://www.boc.cn/cn/common/service.jsp?category=ROOT%3E%D6%D0%D0%D0%D7%DC%D0%D0%3E%D0%D0%C7%E9%B7%D6%CE%F6%CA%D2%3E%D6%D0%D0%D0%BB%E3%C6%C0%3E%CD%E2%BB%E3%C5%C6%BC%DB&querytype=bydate&t_oneday=2006%2F12%2F31&b_bydate=%B0%B4%C8%D5%C6%DA%B2%E9%D1%AF
點開上面這個網頁,在最下面按日期查詢,就能查到某年某月某日的外匯款牌價了。
『叄』 2006年8月1日的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來自中國銀行外匯牌價
貨幣名稱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基準價 中行折算價 發布時間
英鎊 1503.26 1471.56 1515.33 1507.62 1507.62 00:00:03
港幣 102.31 101.49 102.7 102.5 102.5 00:00:03
美元 795.55 789.29 798.73 797.26 797.08 00:00:03
瑞士法郎 643.47 629.9 648.64 644.29 00:00:03
新加坡元 503.28 492.67 507.32 505.64 00:00:03
瑞典克朗 110.44 108.12 111.33 110.66 00:00:03
丹麥克朗 136.24 133.37 137.34 136.39 00:00:03
挪威克朗 125.74 123.08 126.75 126.39 00:00:03
日元 6.8257 6.6818 6.8806 6.8454 6.8454 00:00:03
加拿大元 714.41 699.35 720.15 716.29 00:00:03
澳大利亞元 605.84 593.06 610.7 606.22 00:00:03
歐元 1016.29 994.86 1024.45 1018.5 1018.5 00:00:03
澳門元 99.59 98.76 99.97 99.76 00:00:03
菲律賓比索 15.39 15.07 15.52 15.44 00:00:03
泰國銖 21.08 20.64 21.25 21.17 00:00:03
紐西蘭元 506.54 510.61 505.99 00:00:03
韓國元 0.7879 0.8478 0.8186 00:00:03
『肆』 2006年7月1日的美元中間價匯率是多少
一、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
從目前市場運行情況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振盪曲折上行,已明確處於上升通道。從7月22日到11月29日,近90個交易日中累計升值0.37%。美元對人民幣收盤價最低達到8.0796人民幣元/1美元,最高為8.1128人民幣元/1美元,波幅為332個基點。10月28日突破了重要心理關口人民幣8.0857人民幣元/1美元,8.0857人民幣元/1美元較人民幣匯率改革起點8.11人民幣元/1美元低0.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交易商預計,美元兌人民幣近期將進一步下滑,下一個心理價位有可能會是8.0800人民幣元/1美元,即0.37%。可以從圖中看出,人民幣反復震盪下跌,但是升值幅度和速度逐漸降低,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預計近期走勢將在8.0800價位附近整理。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就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行的專題調查顯示,今年7月21日匯率改革對企業、居民和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的影響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升值對企業進出口的影響有限。調查顯示,匯率改革對企業外幣資產、負債的影響不大,近50%的樣本企業事先採取了盡快結匯、提前收匯和預收貨款等防範措施。7月末,樣本企業因2%的匯率升值而導致的匯兌損失為1.3億元人民幣,僅占同期企業銷售收入的0.013%。只有6.6%和13.7%的企業選擇減少出口產品產量和減少出口、增加國內銷量。有85.9%的企業提高出口產品價格的空間在3%以內,有50.5%的企業提高出口產品價格的空間在1%以內。
短時期內人民幣升值幅度依然會很慢,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一是技術上的原因,外匯衍生產品等市場的發展落後於決策者的預期,銀行提供遠期產品缺少對沖機制;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對於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後到底對整體經濟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目前還需要全面評估。因此,管理層對人民幣升值還是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匯率改革本身意在防止外貿的大起大落,從這個側重點看,未來波動幅度會控制在中國企業平均承受能力3%之內。在對沖操作和行政力量的雙重保護下,短期內央行有充分政策空間微調匯率水平,引起較大幅度匯率調整的可能性至少在短期內不大。
二、中期人民幣匯率走勢
近一段時間,央行已經多次宣布人民幣匯率將繼續由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決定,而不會再由官方重新估值。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呢?一般來說,判斷人民幣升值預期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看遠期價格走勢,二是看外匯儲備增長情況。
當前市場有三種參考價格:境外無本金交割人民幣遠期外匯合約(NDF)報價、國內各大銀行的遠期結售匯報價和外匯交易中心的外匯遠期報價。其中,NDF報價大致反映了國際資金對人民幣遠期的估值。境外NDF流動性較高,自人民幣匯率改革後交易量已經擴大了幾十倍。香港推出零售NDF產品後,散戶可直接參與,成交量還將進一步上升。11月10日NDF一年期報價為 7.7670人民幣元/1美元,即國際金融界預測一年後人民幣在調整後8.11人民幣元/1美元的基礎上再升值4.2%。但是比7月22日最高時的7.7100人民幣元/1美元升幅有所減弱。目前國內外匯市場遠期交易十分清淡,還不能起到形成均衡市場價格的作用。11月21日國內各大銀行的一年遠期結匯售中間報價為7.8019人民幣元/1美元,預測一年後人民幣在調整後8.11人民幣元/1美元的基礎上再升值3.8%,幅度和速度也呈現逐漸趨緩的態勢。境內人民幣遠期市場和境外 NDF的價格,都在向按照以利率平價計算的遠期匯率水平收斂。
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7690億美元,其中9月份外匯儲備增長為158億美元,這是5月份以來單月外匯儲備增長首次低於200億美元,這也是熱錢流入增速趨緩的一個信號。另據海關數據顯示,9月份當月貿易順差75.7億美元,是今年5月份以來月度貿易順差最少的一個月。可以看出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按照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05年底將超過8000億美元。
另外,銀行櫃台遠期結售匯簽約由凈結匯轉變為凈售匯,8月份銀行櫃台遠期凈售匯簽約8.37億美元,9月份進一步擴大至12.36億美元。從這些數據來看,人民幣升值預期有所減弱,但幅度不大。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能否在短時間內成為一種趨勢,尚待有關數據加以確認。中國政府權威部門也公開表明,人民幣升值將是「曲折」發展的過程,最可能採取的舉措就是:增大人民幣對美元每日實際的波動幅度。畢竟,市場風雲變幻,升值預期再次強化或許就在瞬息之間。
三、長期人民幣升值預判
要預判人民幣的長期走勢,必須觀察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
當前,全球經濟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
一是高油價加劇全球通脹壓力,美元利率處於上升周期,美元與主要貨幣利差進一步擴大。11月1日,美聯儲宣布再度提升聯儲基金利率25基點,至4.0%,此外美聯儲還表示未來將繼續加息。經濟學家預計,明年2月前還將加息25基點。專家分析指出,未來數年人民幣匯率走勢還將與美元走勢密切相關。
二是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和美、日復甦給全球經濟帶來利好。這都導致國際流動資金的減少,借美元的成本已相當可觀。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迫切性將會進一步增強,國際輿論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強,這是我們所面臨的真正挑戰。
中國各個領域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加快,特別是金融體制和土地管理體制改革保證了信貸和土地的調控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全國各地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同時隨著前幾年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陸續投產,國內支持經濟增長的供給能力更加寬松,煤電油運的緊張狀況將進一步得到改善。但是,國際環境中高油價和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人民幣小幅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也需要逐步消化。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是否合理,將長期影響外貿企業和跨國公司的經營狀況。
人民幣升值的基礎實際上是四個:一是美元相對貶值;二是國際短期資本的大量流入;三是出口的大幅增長與經常項目的大量逆差;四是在投資與出口推動下的經濟增長。人民幣升值的四個近期基礎都不很穩定。美元的匯率波動性比較強,在大幅貶值後,近來隨著利率的提高又走向堅挺。國際短期資本更不確定,既有預期人民幣進一步升值而繼續進入中國的可能;也有受美元堅挺和加息影響,這樣國際資金將放緩進入中國,甚至撤離中國的可能。出口的快速增長已受到美歐的強烈抵制與報復,這種高增長扭曲了經濟結構,經濟增長的質量不高,顯然也不具可持續性。
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人民幣匯率調整趨勢分析,人民幣在近期將保持基本穩定。見下圖: 按照中國的實際經濟狀況和未來五年發展前景預測,人民幣每年只有1-2%的升值空間,最多不超過3%。國外投資銀行和經濟分析師預測,人民幣在今年和明年的增幅加起來,將達4%到6%的水平。即使央行提高人民幣匯率,也會遵循三個基本原則進行,即盡可能的漸進性、不受外界施壓的自主性和不給經濟條件製造大影響的可控性。
我們綜合國內外金融界和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態度,以及上述公布的經濟統計數據等,再根據當前人民幣匯兌市場的發展趨勢,見下圖:
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年底人民幣不會大幅升值,2006-2007年央行有可能擴大3‰匯率浮動區間,人民幣在匯率政策改革後8.11人民幣/美元的基礎上,升值幅度將控制在年2%左右。
『伍』 2006年一美元摺合人民幣多少元
2006年中國經濟大事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路走高
5月15日,經過4月份以來的數次試探之後,人民幣匯率終於迎來「破8」的
重要時刻--當日上午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8:1的心理關口,較上
一交易日上漲100點,達到1美元兌7.99822元人民幣,這是自去年7月2
1日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新高點,創下中國匯改近10個月來的新高。近期人民幣
仍在上演強勢。
關鍵詞:升值對外貿易
關注程度:政府:★★★★★民眾:★★☆
宏觀影響指數:★★★★★
【點評】:人民幣升值是2006年經濟生活中的一條鮮明主線。在這條主線中
,「破8」無疑是最具突破性意義的一幕。自此,人民幣兌美元就進入了「7」時代
,其升值的步伐開始明顯加快。11月,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短短20個交易日內,
相繼突破7.87、7.86、7.85、7.84四個整數關口,12月以來,人
民幣更是愈戰愈勇連破7.83、7.82兩大關口。12月15日,以7.818
5的中間價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至今為止,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已累計達3.2%(
不包括2%的一次性升值)。
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特別是下半年數次出現「加速跑」態勢,有其內在的因素
和外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經濟引擎明顯減速,市場對於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增
強,令美元全面走軟。另一方面,中國外匯儲備10月份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而
前11個月的貿易順差累計已達到1500億美元,這成為人民幣升值的重要推動因
素。
在未來幾年內,人民幣升值都將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中央政府很理智地選取了一
條漸進式的道路以避免對出口型經濟造成過大沖擊。下半年來,雖然匯率不斷創新高
,但貿易順差不降反升佐證了這一策略的正確性。不過,中國卻由此要面對以美國為
代表的貿易夥伴持續施加的壓力。國際市場要求中國擴大人民幣匯率日浮動區間的呼
聲日漸高漲。12月14日,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美國財長保爾森以
最明確的方式告知中國「需要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則明確
批評中國的匯率制度,要求人民幣以較快速度升值,並呼籲中國結束有利出口廠商的
「扭曲」。
展望未來人民幣的命運,一方面是來自外部的壓力,一方面是貿易順差增長的內
部機制(儲蓄投資缺口的存在及內需不足引致了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急劇增長)難
以在短期內改變,這就註定了未來人民幣升值的道路將是方向確定,但過程坎坷。在
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一項重大難題就是如何避免日本故事在中
國重演(1985年「廣場協議」後的五年,日元大幅升值47%,升值帶來的流動
性泛濫及其低利率政策助漲股市飆升4倍,年均漲幅達78%,地產升值1.5倍,
年均漲幅達25%,資產價格出現了嚴重泡沫,其後泡沫的破滅更使日本經濟陷入了
十年的蕭條期)。目前,國內流動性過剩,房地產及股票的價格也正經歷著一輪上漲
高潮,與當初日本的情形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處。前車之覆,後車之鑒,央行或許能
夠吸取教訓,更好的去應對,人民幣升值或許能走出別樣的一條路來。
我從來沒關心這個,沒有具體數字能提供。搜了篇文,不知能不能幫到雪海大哥
『陸』 如何查詢歷史匯率
若是招行外匯牌價,招商銀行外匯「實時匯率」,請進入招行主頁,點擊右側的「 外匯實時匯率」網頁查看。如需查詢歷史匯率,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匯率實時波動,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年6月15日,最新業務變動請以招行官網公布為准。)
『柒』 2006年到2008年澳元兌美元匯率走勢分析
請登陸招行官網,官網界面中間找到「外匯」菜單點擊後左下角下載「外匯行情軟體」,外匯行情軟體是顯示的是路透社的報價,不是我行的報價,報價可供您參考,您可以通過這個軟體來查看及分析走勢。(外匯通行情軟體只能在電腦上下載,暫無手機或IPAD版本)
『捌』 2006年現行銀行匯率是多少
查詢2006年匯率鏈接http://www..com/s?wd=%E8%B4%A7%E5%B8%81%E5%85%91%E6%8D%A2&ie=utf-8:
途徑:
1.在期貨外匯行情軟體上附帶外匯行情走勢
2.各大財經網站也有外匯報價
3.通過手機自帶的外匯查詢工具也可查詢匯率情況
4.手機期貨行情軟體大多也帶有主要貨幣匯率行情
注意事項:
匯率是不斷變化的,使用時請參考自身所需當日當時匯率,在銀行櫃台和網銀上兌換時依據的是當時的實時報價。
比如:最新匯率查詢,可以網路輸入"英鎊兌換人民幣匯率",即可直接看到最新兌換比例
『玖』 2006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化
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呈現單邊小幅升值的走勢。市場普遍預期2006年人民幣匯率還將有較大升值。然而,有專家則說,實體因素是一方面,也確實決定著人民幣中長期存在升值壓力,但這種升值壓力是否像現在那樣或者市場所猜測的那樣表現?這很難判斷,因為人民幣升值預期中也存在著貨幣性因素,如果再考慮到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對匯率的影響、世界經濟的調整等,人民幣匯率甚至還有貶值的風險。在當前局面
下,人民幣匯率貿然大幅升值後果很難把握,小幅升值、保持相對的穩定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升值不是問題
一般來說,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人民幣匯率是如何形成的(匯率機制問題),一是人民幣匯率走勢怎麼樣?升值還是貶值?(匯率水平問題)。
2005年7月21日,央行將人民幣匯率從單一盯住美元改成盯住一籃子貨幣,解決了前一個問題,新的匯率機制有望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於是,市場就將更多的目光轉移到了後一個問題上。央行當初利用匯改之機將人民幣匯率升值2%後,人民幣匯率就此踏上了升值的通道。截至到現在,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達到了2.38%。對於2006年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升值」成了共同的預期。特別是,在央行首次實施的掉期操作中,一年期美元兌人民幣定價為7.85,這對人民幣遠期定價無疑具有一定的影響,市場據此也更加確信,未來人民幣匯率升值不可避免。
總體而言,升值的基本理由有兩條:其一,實體經濟發展和增長情況是基本因素。業內人士分析說,如果一國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國力日盛,本國貨幣必然出現持續升值情況,當年的馬克、日元都是經歷過一段較長時期的升值周期,當前,人民幣匯率的情況也是如此。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製造業生產水平提高迅速。據專家估計,1995―2003年間,中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與美國和歐盟國家相比累計相對增長了1.2~1.5倍。我國GDP平均增長率在8%以上,最近的全國普查又重估了2004年的GDP總量,為159878億,增加了2.3萬億,排名提高一位,升至第六。其二,貿易順差也給人民幣升值帶來一定壓力。2005年我國出口增長迅速。據海關統計,截至到2005年11月,本年累計出口6865.4億美元,累計進口5957.3億美元,累計順差908.1億美元。近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一次中紡圓桌論壇上說到,貿易順差將進一步增加,全年將在千億美元左右。這一數字較去年番了三倍多。同時姚景源還認為,國際收支不平衡已成為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其突出表現,就是巨額貿易順差。一方面會招致更劇烈的貿易摩擦加劇,另一方面則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升多少怎麼升是個問題
然而,盡管市場對升值存在較多共識,但對升多少、如何升卻存在明顯分歧。據報道,有專家從調整進出口順差的角度出發,得出了升值13%的結論。而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則認為,2007年之前人民幣升值幅度最多不超過10%。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則更加謹慎,他預計人民幣到明年底只會升值2%。
如何升值也是個問題。此前,國際上強烈要求人民幣匯率一次性升值20%甚至30%。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漸進性升值更加合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此前就強調,人民幣匯率應當有所提升,但要緩升而不能急升。漸進性升值思路也略有不同。有的希望央行先通過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加大市場波動性,在此基礎上逐漸升值;有的則認為先逐步小幅升值,待市場各方都適應、條件較好時再擴大浮動區間,這可能是市場上的主流觀點。其中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夏斌和陳道富為代表。兩位專家在其《2005年匯率制度報告》中分析說,在目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壓力明顯大於實體經濟內在升值需求的情況下,特別是在中國金融改革進入關鍵時期,經濟金融變數較多,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浮動匯率制度尚需要有個適應過程,大幅提升人民幣匯率不利於經濟的穩定,需要在小幅升值過程中繼續保持相對的穩定。只有在基本吸納和消化前期的政策、產生了新的市場供求後,才能適度的擴大浮動區間。
更有專家提出,2006年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過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階段性貶值亦有可能。在該專家看來,我國經濟發展並不均衡,煤電油運等瓶頸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銀行等金融體系的改革目前都還在「攻堅」階段,有待進一步深化。另外,2005年人民幣升值預期一直較高也有貨幣性因素。世界富裕資金在全球尋找投資機會,製造輿論壓力,炒作人民幣升值也是一種投機方式。匯率波動更多的反映了金融性交易,而不是貿易性交易,而金融市場本來就是變化無常的。因此,當基本面和市場面都有新情況、新變化時,人民幣匯率出現階段性貶值亦未可知。
總結專家們的觀點,2006年人民幣匯率在現在基礎上繼續升值似乎並不是問題,升多少、怎麼升卻是個問題,這取決於改革實施效果、外匯新政策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等等。
+++++++++meiyuan.tp3.cn/s/1074098928/ClassList/?bHjtZ1=h36rXIHme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