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匯市場上的需求曲線的斜率由什麼決定假設美國人決
兩者均有;人民幣匯率應該是央行外管局根據人民幣當前市場供求關系、交易情況和政策導向來決定的……→更多詳情請點擊
⑵ 如何應對外匯市場短期過分波動
從長期來看,
外匯價格是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決定的。但是從短期來看,外匯的現貨價格總是與外匯的長期均衡價格發生背離。自從70年代浮動匯率制佔主導的外匯市場出現以來,外匯市場的行市每天都在變動,其幅度遠遠超過股票、債券等行市的變動。造成外匯行市波動的短期因素有經濟的、政治的,也有心理方面的,由於短期因素又都制約於長期因素,所以,外匯的短期均衡價格是與長期均衡價格趨於一致的。
外匯市場的短期過分波動
國際外匯市場上外匯價格的每天波動幅度大致在0.5%至1.0%之間(即一至兩分錢,用外匯市場的術語來說就是100點至200點),波動幅度大時可達到5%以上(即700點到1000點)。外匯市場上外匯價格經常性的大起大落說明了外匯市場的兩大特徵:第一,風險很大;第二,在外匯市場投資獲得巨額利潤的可能性存在。對於外匯市場經常出現的短期劇烈波動,經濟學上稱之為對信息的過分反應(overshooting)。對於什麼是外匯行市的過分反應,目前大致有以下三種解釋。
第一,外匯的現貨價格與外匯匯率的長期均衡價格發生偏離。人們經常在報紙上讀到,某種貨幣的「匯率目前是被高估的」,或者是某種貨幣「目前的匯率已遠遠低於它的合理價格」。這些話所指的就是這種現象。
外匯的價格是根據市場制定的人為的價格,由於外匯市場波動這一因素的存在,各大銀行在每天報出外匯牌價時,往往在報出現貨價格的同時,還會有一個遠期價格,至少在外匯的期貨市場里可以找到外匯的期貨價格。外匯的期貨價格從理論上來說應更接近於外匯的長期均衡價格。外匯的現貨價格過分地偏離外匯的長期均衡價格也可以由多種原因來解釋,可能是現貨格價太低或太高,也可能是長期的均衡價格被估計得太低或太高。從市場運行本身來看,在投機性資本不充足時(在市場上交易的很少),或在外匯市場上投機性資本過分多的時候(市場交易過熱),現貨價格的波動超過它的長期均衡價就不是一種難以理解的現象了。
第二,外匯的短期均衡價格波動幅度總是會超過它長期的均衡價格波動幅度。這種解釋,假設所有會影響外匯行市的因素都會對外匯的價格波動產生作用,但這種作用的生效在時間和渠道上有差別,造成短期均衡價偏離長期均衡價。
對於外匯的短期均衡價偏離長期均衡價的現象,目前經濟學界流行的解釋是,當政府擴大貨幣供應量或降低利率時,市場上物價並不會馬上上升,導致實際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外匯市場則迅速反應,本國貨幣的匯價大幅度下跌,使外匯的短期均衡價過分地低於長期均衡價。而當物價在完全消化貨幣供應量增長因素時會上升,實際的貨幣供應量會有所下降,外匯的短期均衡價也會逐漸恢復到與長期均衡價趨於一致。
第三,外匯市場不是一個有效益的市場,即外匯價格的波動不能充分反映市場在一定時期內出現的全部信息,導致外匯的實際價格經常會過分地偏離均衡價格。
探討外匯市場是不是一個有效益的市場(marketefficiency)十分重要。首先,宏觀經濟模型應該包括所有影響這一模型的變數,並相信這些變數的總和會決定這一模型的結果。這-原則同樣適用於外匯市場。外匯市場的短期劇烈波動可能是由於市場參與者主觀地排斥某些信息,片面地接受或過分地接受某些信息,使外匯價格過分扭曲;也可能是某些影響外匯波動的信息掩蓋了其他一些同樣重要的信息,造成外匯價格大起大落。其次,如果外匯市場不是一個有效益的市場,就會導致一些糾偏的行為在市場出現,如以牟利為動機的投機者介人市場、需要准確地發布影響市場的信息、政府幹預等。這些糾偏的行為有時會使實際價格與均衡價格趨於一致,有時卻會進一步扭曲市場的價格波動。再次,外匯市場是不是一個有效益的市場,將直接關繫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決策,成為投資者考慮是否把資本投在外匯市場的重要因素。
⑶ 我想了解外匯知識,請知道的朋友告訴我.謝謝 !
基礎知識
--------------------------------------------------------------------------------
什麼是外匯
概括地說,外匯指的是外幣或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
動態含義:把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國的貨幣,並利用國際信用工具匯往另一國,藉以清償兩國因經濟貿易等往來而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的交易過程。
靜態含義:外匯是一種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這種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幣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價證券,如:銀行存款、商業匯票、銀行匯票、銀行支票、外國政府庫券及其長短期證券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外匯的定義為:"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什麼是外匯匯率及其標價方法
1. 外匯匯率的概念
我們對國內貿易都很熟悉。當你去商店買米的時候,你會很自然地支付人民幣。當然米店也很樂意接受人民幣。貿易可以用人民幣進行。在一國之內的商品交換相對講來是簡單的。但是,若你想去買一台美國造的電子計算機,事情就復雜了。或許你在商店支付的是人民幣,但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作用,最終支付的還是美元,而不是人民幣。同樣,美國人如想買中國商品,他們最終支付的則是人民幣。這樣,我們就由國際貿易引進了外匯匯率的概念: 外匯匯率就是一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
例如,目前人民幣外匯比率是:100美元=811元人民幣。
2. 外匯匯率的標價方法
目前,國內各銀行均參照國際金融市場來確定匯率,通常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兩種標價方式。
直接標價法:直接標價法又稱價格標價法。是以本國貨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的匯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幣能夠摺合多少本國貨幣。本國貨幣越值錢,單位外幣所能換到的本國貨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小;反之,本國貨幣越不值錢,單位外幣能換到的本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 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反比例關系:本幣升值,匯率下降;本幣貶值,匯率上升。大多數國家都採取直接標價法。市場上大多數的匯率也是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如:美元兌日元、美元兌港幣、美元兌人民幣等。
間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又稱數量標價法。是以外國貨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的匯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幣能夠摺合多少外國貨幣。本國貨幣越值錢,單位本幣所能換到的外國貨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反之,本國貨幣越不值錢,單位本幣能換到的外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小。 在間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正比例關系:本幣升值,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匯率下降。前英聯邦國家多用間接標價法,如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市場上採取間接標價法的匯率主要有英鎊兌美元、澳元兌美元等。
標價實例:
直接標價法
美元/日元=110.35/40、美元/港幣=7.7920/30、美元/瑞朗=1.2310/15
間接標價法
歐元/美元=1.2130/35、英鎊/美元=1.6210/20、澳元/美元=0.7120/25
上述的標價方法有兩層含義:
1) A貨幣/B貨幣:表示1單位的A貨幣兌換多少B貨幣;
2) A數值/B數值:分別表示報價方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由於買入價和賣出
價相差不大,因此,賣出價僅標出了後兩位,前兩位數與買入價相同。
3.外匯匯率中的"點"(基本點)指的含義
按市場慣例,外匯匯率的標價通常由五位有效數字組成,從右向左數過去,
第一位稱為"X個點",它是構成匯率變動的最小單位;第二位稱為"X十個
點",如此類推。
例如:1歐元=1.2015美元;1美元=110.35日元
歐元對美元從1.2015變為1.2020,稱歐元對美元上升了5點
美元對日元從110.35變為109.85,稱美元對日元下跌了50點
匯率的種類
在外匯買賣中,跟據買賣立場的不同,交割期不同,匯兌方式不同,計算方不同,外匯管制的寬嚴不同,外匯資金的性質不同和交易時間的不同可分為各種不同的匯率。
1.根據買賣立場不同,匯率可分為買價和賣價。
2.根據匯兌方式不同,分為電匯匯率,信匯匯率,票匯匯率和現鈔匯率;電匯匯率是電報匯款使用的匯率。由於電報付款迅速,所佔外匯買賣比重很大,電匯匯率就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基本匯率。
3.根據交割期的不同,可分為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即期匯率是即期外匯買賣
使用的匯率,電匯匯率即是即期匯率。遠期匯率是遠期外匯買賣所使用的匯率,是一種預約性質的匯率。
4.根據計算方法不同,可分為基準匯率,套匯匯率和套算匯率。
5.根據外匯管制的寬嚴不同,可分為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6.根據外匯資金的性質不同可分為貿易匯率和金融匯率。
7.根據交易時間的不同可分為開市價和收盤價。開市價即當天開市後第一次報價,而收市價是指當天最後一筆交易的交易價格。
外匯匯率的決定
是什麼經濟原則決定外匯匯率,又是什麼使之改變的呢?這必須從分析外匯市場入手。外匯交易市場,顧名思義,是不同國家貨幣交換的市場。匯率就是在這里決定的。外匯市場與其他市場一樣,主要由兩大因素決定,一是貨幣的供給和需求,二是各國貨幣的價格,這種價格是以各國自己的單位標定的。 盡管外匯市場上有如此種種不同的交易,但匯率決定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許多經濟學家傾向於用供給和需求關系來解釋外匯市場的活動。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用供給和需求曲線來分析外匯匯率的市場決定。他用的例子是英鎊和美元之間的雙邊貿易。美國對於英鎊的需求,是由於英國向美國提供商品、服務和投資等等。美國需用英鎊來支付這些商品和服務。英鎊的供給則取決於美國向英國提供的商品、服務和美國在英國的投資等。外匯交換的價格,即匯率,就定於供給和需求取得平衡的那一點。 外匯交換的供給和需求的平衡,決定了貨幣的匯率。這種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存在於每一種貨幣,於是供給和需求就來自世界的四面八方,這個多邊的交換決定了整個世界的匯率。
⑷ 外匯交易中什麼是短期,中期和長期趨勢
一般來說,短期周期在幾秒到幾分鍾,中期在十幾分鍾到一個小時,長期在幾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以內,正常情況下都是由短期做到長期,趨勢的話因人而異。
⑸ 從理論上論述總需求曲線、短期總供給曲線和長期總供給曲線的形態成因
總需求曲線:表示均衡國民收入與一般價格水平成反方向變動關系的曲線就是總需求曲線。總需求曲線是總需求函數的幾何表達形式。
同一條短期總供給曲線說明物價水平與總供給之間同方向變動的關系,即物價水平上升,總供給增加,沿總供給曲線向上方移動,物價水平下降,總供給減少,沿總供給曲線向下方移動。當不考慮物價水平時,短期總供給曲線也會發生移動。
長期總供給不受價格水平的影響,是由社會的潛在產出水平決定的,因而可以認為是一個社會經濟中總產出的一個趨勢值。而短期總供給受到當前價格水平的影響,因而在短期一個社會的經濟總產出並不一定能達到潛在產出水平。
(5)外匯市場短期需求曲線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價格水平上升時,實際貨幣供給下降,貨幣供給小於貨幣需求,導致利率上升,投資下降,總需求量減少。
2、價格總水平上升時,資產的實際價值下降,人們實際擁有的財富減少,為了保持一定量的財富,人們必然增加儲蓄,減少消費。
3、價格總水平上升時,人們的名義收入水平增加,會使人們進入更高的納稅等級,從而增加人們的稅收負擔,減少可支配收入,進而減少消費。
4、國內物價水平上升,在匯率不變條件下,使進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下降,出口商品的價格相對上升,導致本國居民增加對國外的商品購買,外國居民購買本國商品減少。因此凈出口減少。
⑹ 誰知道外匯市場經常出現的短期劇烈波動是什麼原因
第一,外匯的現貨價格與外匯匯率的長期均衡價格發生偏離。人們經常在報紙上談到,某種貨幣的「匯率目前是被高估的」,或者是某種貨幣「目前的匯率已遠遠低於它的合理價格」。這些話所指的就是這種現象。
外匯的現貨價格過分地偏離外匯的長期均衡價格也可以由多種原因來解釋,可能是現貨價格太低或太高,也可能是長期的均衡價格被估計得太低或太高。從市場運行本身來看,在投機性資本不充足時(市場上交易量很少),或在外匯市場上投機性資本過分多的時候(市場交易過熱),現貨價格的波動超過它的長期均衡價就不是一種難以理解的現象了。
第二,外匯的短期均衡價格波動幅度總是會超過它長期的均衡價格波動幅度。這種解釋假設所有會影響外匯市場的因素都會對外匯的價格波動產生作用,但這種作用的生效在時間和渠道上有差別,造成短期均衡價偏離長期均衡價。
對於外匯的短期均衡價格偏離長期均衡價格的現象,目前經濟學界流行的解釋是,當政府擴大貨幣供應量或降低利率時,市場上物價並不會馬上上升,導致實際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外匯市場則迅速反應,本國貨幣的匯價大幅度下跌,使外匯的短期均衡價過分地低於長期均衡價。而當物價在完全消化貨幣供應量增長因素時會上升,實際的貨幣供應量會有所下降,外匯的短期均衡價也會逐漸恢復到與長期均衡價趨於一致。
第三,外匯市場不是一個有效率的市場,即外匯價格的波動不能充分反映市場在一定時期內出現的全部信息,導致外匯的實際價格經常過分地偏離均衡價格。
外匯市場的短期劇烈波動可能是由於市場參與者主觀地排斥某些信息,片面地接受或過分地接受某些信息,使外匯價格過分扭曲;也可能是某些影響外匯波動的信息掩蓋了其他一些同樣重要的信息,造成外匯價格大起大落。其次,如果外匯市場不是一個有效率的市場,就會導致一些糾偏的行為在市場出現,如以牟利為動機的投機者介入市場、需要准確地發布影響市場的信息、政府幹預等。這些糾偏的行為有時會使實際價格與均衡價格趨於一致,有時卻會進一步扭曲市場的價格波動。
從現在外匯市場的實際波動來看,外匯市場在長期可能是一個信息有效率的市場,但在短期卻還遠遠沒辦法證明。目前對外匯市場每天波動影響最大的是新聞,它包括經濟和政治兩大類。此外,市場投資者的意願和心理因素,又常常使這些新聞對外匯市場的影響進一步擴大了。更多詳情請點擊
⑺ 是什麼決定了外匯需求曲線
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可以考察一下出口和進口: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 比 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
參考交易家
⑻ 外匯市場上的需求曲線的斜率由什麼決定
這是個很復雜的問題。。。你是想說斜率和價格彈性的問題吧。。反正研究價格彈性的時候我們研究的是一小段,不是整條曲線,還有需求曲線不一定是直線
⑼ 長期需求曲線與短期需求曲線的特點
短期勞動需求曲線相對陡峭,而長期勞動需求曲線比較平坦。原因在於工資率變動對勞動需求的長期調整幅度大於短期調整。共同點在於兩者曲線變化趨勢,能夠在坐標系直接體現。
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特徵是直接反映出需求和供給的相互變化趨勢。需求曲線,價格和需求成反比,即隨著價格增長,需求減低,呈右下傾斜趨勢。供給曲線,價格和需求成正比,即隨著價格增長,供給增多,呈右上傾斜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