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匯黃金 » 企業會計制度外幣匯率折算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企業會計制度外幣匯率折算

發布時間: 2021-05-22 09:06:50

A. 外幣會計折算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時用什麼匯率折算

當企業的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和分支機構的記賬本位幣不同於企業的記賬本位幣時,在將企業的境外經營通過合並報表、權益法核算等納入到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時,需要將企業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折算為以企業記賬本位幣反映。
實收資本 按 業務發生時的即期匯率確定入賬,而不是合同規定的
資本公積 按 業務發生時的即期匯率確定入賬。
盈餘公積是從凈利潤中提取的。進行外幣報表的折算時,利潤表項目按業務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在實際工作中,多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因此,盈餘公積也應按業務發生時的匯率折算,因為凈利潤的產生是在一年中不斷積累的。
未分配利潤 要根據 凈利潤、派發的現金股利、提取的盈餘公積確定。
由於資產負債表不同項目採用的折算匯率不同,在折算過程中會產生差額,在合並資產負債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額的變動則構成其他綜合收益,在綜合收益表中列示。
外幣報表折算差是所有者權益科目未按會計期間的期末匯率折算產生的。

B.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外幣折算方法有哪些規定

外幣交易折算的會計處理主要涉及兩個環節,
一、在交易日對外幣交易進行初始確認,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1、企業發生外幣交易的,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日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
2、企業收到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無論是否有合同約定匯率,均不得採用合同約定匯率和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而是採用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這樣,外幣投入資本與相應的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相等,不產生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二、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分別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1、對於外幣貨幣性項目(貨幣性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資等;貨幣性負債包括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短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等),資產負債表日或結算日,因匯率波動而產生的匯兌差額作為財務費用處理,同時調增或調減外幣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
2、非貨幣性項目是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如:存貨、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基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1)對於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已在交易發生日按當日即期匯率折算,資產負債表日不應改變其原記賬本位幣金額,不產生匯兌差額。
(2)由於存貨在資產負債表日採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因此,在以外幣購入存貨並且該存貨在資產負債表日的可變現凈值以外幣反映的情況下,在計提存貨跌價准備時應當考慮匯率變動的影響。
(3)對於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股票、基金等非貨幣性項目,如果期末的公允價值以外幣反映,則應當先將該外幣按照公允價值確定當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與原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其差額作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當期損益。如屬於可供出售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的,形成的匯兌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3、貨幣兌換的折算 。企業發生的外幣兌換業務或涉及外幣兌換的交易事項,應當以交易實際採用的匯率,即銀行買入價或賣出價折算。由於匯率變動產生的折算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C. 《企業會計准則第19 號——外幣折算》 請教!

新實施的會計准則與已廢止的會計制度的說法是相同的,可以二選一.但是一旦確定下來,是不允許隨意變更的,通常來講,一年內禁止變更.這其實就是為了消除匯率波動的人為選擇來操控利潤.

提醒你注意,你提到的企業會計制度雖然沒有廢止,但是財政部已經明確要全面過渡到新會計准則(CAS2006)的實施中,所以不應在對會計制度進行研究.

D. 外幣資本匯率折算差額 是計入資本公積還是財務費用

1、外幣資本折算差額計,在「資本公積」下單獨設明細核算。
2、《會計制度》規定在存在匯率的情況下,外幣資本應按匯率確定,匯率和外幣資產入賬匯率不同產生的外籂鼎焚刮蒔鈣鋒水福驚幣資本折算差額,在「資本公積」下單獨設明細核算。
新頒布的《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第十條:「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因此,按照新的會計准則,外幣投入資本屬於外幣非貨幣性項目,收到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採用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不再採用約定匯率折算,外幣投入資本與相應的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不產生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E.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在哪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在「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裡面體現。

擴展閱讀:
第一: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指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把國外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以所在國家貨幣編制的財務報表折算成以記賬本位幣表達的財務報表時,由於報表項目採用不同匯率折算而形成的匯兌損益。
第二:外幣報表折算差額處理方法一般有如下兩種
(1)遞延處理——計入所有者權益
在遞延法下,將折算差額列入所有者權益,並單列項目反映。遞延處理有利於保持會計報表有關項目原有的比例關系,便於進行財務比率分析。
(2)列入利潤表——計入當期損益。
將折算差額計入損益,列入利潤表。這樣做的優點是能真實反映企業所承受的匯率風險,但是將未實現的損益記入當期損益,有可能引起對會計報表的誤解。
除以上兩種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如:將折算差額借方發生額,即折算損失,記入損益;將折算差額貸方發生額,即折算收益,加入遞延,記入所有者權益。
第三:針對我國情況
採用現行匯率法(我國),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作遞延處理;採用時態法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列為當期損益。

F. 關於企業外幣折算的會計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

第三章 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第九條 企業對於發生的外幣交易,應當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

第十條 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6)企業會計制度外幣匯率折算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

第四章 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企業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在境外經營不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時,應當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價格水平重述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第十四條 企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 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第十五條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准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財務報表。

G. 我國會計准則關於外幣報表折算的具體規定是什麼

請見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 第四章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十二條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企業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在境外經營不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時,應當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價格水平重述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第十四條 企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 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第十五條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准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財務報表。

H. 年報中的「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科目怎麼填列

填列方法如下:

1、根據修訂後財務報表列報准則應用指南,「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將「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其他綜合收益)」;

2、在准則修訂後,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應並入「其他綜合收益」項目,不再單獨列示(包括合並報表格式也應做相應調整)。

3、其中,包含於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中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僅包含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部分,歸屬於少數股東的部分仍並入「少數股東權益」項目列報。

(8)企業會計制度外幣匯率折算擴展閱讀: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是一個報表項目,並不是一個會計科目。不需要做分錄。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主要來源於對不同會計科目運用匯率不同造成的差額,這些差額直接匯總到所有者權益下的外幣折算差額中,這其實不用編分錄,差多少就補多少,最後是擠出的。

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第十條:「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因此,按照新的會計准則,外幣投入資本屬於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企業收到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採用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不再採用合同約定匯率折算,外幣投入資本與相應的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不產生外幣資本折算差額。

I.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下列外幣財務報表項目中可以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的

資產和負債類科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所有者權益類的科目除了未分配利潤,其他的採用發生時的匯率折算